本文来源:华夏时报,作者:王永菲,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2021年以来,央行数字货币正加速落地,试点范围从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四地及未来冬奥场景逐步推进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近日陆续推出CBDC小范围试点。
而CBDC对外探索跨境支付也有了新的进展。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此举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并且该项目得到了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向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表示,CBDC作为跨境支付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可以说一直是在我国央行研究与部署计划内的。CBDC先从国内开始试点,同时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境外机构的合作,CBDC是改变未来跨境支付现有格局的重要工具,比如可以解决当下跨境支付中效率低、透明度低但是成本却很高的难题。CBDC是未来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所以首选合作的国家也主要是参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东盟国家,符合我国一直推进的“走出去”战略。
评论:DeFi也许会像ICO、IEO等不会长久:据cointelegraph评论文章,这几年ICO、IEO、STO、去中心化组织等不断出现,但都没有成为主流,或许可以说DeFi也不会长久。DeFi的机会窗口期正在缩减,与以下原因有关。第一是频发;第二,监管者可以通过新旧监管方式混合起来“拯救”市场;第三,在传统监管体制下对新兴的加密公司缺乏了解并不重要,因为金融科技本身就是对监管无效的回应。对加密服务进行全新监管尚须成为共识。[2020/9/12]
逐步开启CBDC国际化进程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公告表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将通过开发试验原型,进一步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对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结算,便利跨境贸易场景下的本外币兑换。根据研究成果,各参与方将评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资金调拨、国际贸易结算及外汇交易中应用的可行性。
声音 | 证券时报评论:区块链技术应该结合行业特点构建完整的应用场景:12月18日,证券时报记者发表评论文章《让区块链回归技术本质》。文章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点可能为实体经济带来重大变革。然而,真正拥有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只是借势炒作概念,以实现各自的目的。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轮区块链的加强监管,在严打发行代币等庞氏局后,区块链将逐渐回归技术的本质,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区块链技术要想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应该结合行业的特点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应用场景,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否则行之不远。这个场景的构建一定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支持,实际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也会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为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当前尤其要防止一些人把技术当作违法的挡箭牌,不能让这样一个新的领域变成监管盲区,因此各监管机构应该明确监管责任,比如具体由哪个部门对区块链进行监管,因为区块链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如果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地方部门很难开展监管工作。一旦出现监管盲区,就有可能出现大量违法犯罪行为,扰乱金融秩序,进而可能污名化这一新技术,让区块链变成一个负面名词,阻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2019/12/18]
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推进可以说是在CBDC诞生背景下,呈现了全球货币主权之争抱团发展的新趋势。
声音 | 日经亚洲评论:政府应监管而非禁止加密货币: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发布评论文章称,政府应监管而非禁止加密货币。文章提到,禁止加密货币实际上会增加对它们的滥用,这使得资金流入哈瓦拉(独立于传统银行金融渠道的非正统、非主流的汇款系统)体系,而不是常规的货币体系,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另一方面,如果加密资产受到监管,加密货币交易所和交易商将不得不保留详细的KYC文档。大多数交易将通过这些交易所进行。监管机构将能够访问加密货币在钱包和用户之间的流动,这些交易所将成为执法机构的情报和数据宝库。只有在禁令产生足够威慑的情况下,全面禁令才比监管更有效。即使法律严厉惩罚拥有加密货币的人,在他们已经置身于法律之外的情况下,也很难发现违法行为并提出诉讼。(日经亚洲评论)[2019/11/15]
欧阳日辉认为,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发展推到“CBDC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命题并不成立,其实可以定位为“一带一路”上“共商、共建、共享”目标的新的战略合作,推进各国贸易更有效的进行。逐步推进比盲目的在全球进行人民币国际化扩张更有效,更务实,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数字货币的标准规范技术、该合作为推进数字货币在全球的跨境支付以及清算技术等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澎湃评论:政府部门只有积极迎接区块链技术,才能做到更好的监控:澎湃评论员发文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颠覆性的存在,目前还存在局限,区块链并不能改变中心化的基本经济规律,要警惕借区块链之名的圈钱活动。文章也提到,政府部门只有积极迎接区块链技术,才能做到更好的监控,一味回避、禁止,最终可能会被技术拉下。[2018/2/27]
对于CBDC发展进程中的阻碍,欧阳日辉指出,中国进行CBDC试点究竟在测试什么?这是一个查漏补缺并且验证CBDC可靠性的环节。CBDC在大范围流通下金融技术设施系统能否确保交易安全?CBDC存储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适用场景逐步推开,从线下到线上的应用场景流通性体验如何?这都是试点中在观察的问题,事实证明,CBDC在几个城市的红包测试中,安全性、流通性、良好的体验感是合格的。
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注意到,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多家国内银行都在积极储备数字人民币相关的人才。最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发布的2021年社会招聘公告中,邮储银行总行运营管理部对外招聘数字人民币清算管理岗、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岗、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管理岗等多个相关岗位。
中国对内试点测试、培养人才,对外将CBDC从东盟入手作为突破口以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说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过中国CBDC的顺利推进也引起了日本、美国的关注,担忧中国未来将成为CBDC规则制定方。
日媒:中国恐成为数字货币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日本媒体除了积极关注中国多次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落地的情况,对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开展日媒更是表示,中国加快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的研究,国外汇款、外汇结算等业务也已开始着手,或恐成为数字货币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日媒指出,关注到中国最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为法律制度做好了准备,《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提到将在法定货币中增加数字货币,目标是在2022年2月的北京冬季奥运会上正式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还积极呼吁亚洲等其他中央银行参与,有人猜测中国将通过推进对以中国为中心的多边支付系统的研究,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动地位,跨境数字货币基础设施的发展将使人民币更加国际化。
此前,在2020年10月的G7财政部长·央行行长会议中,日本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就指出,如果七国集团以外的国家也发行CBDC,必须以透明形式发行,否则可能会影响国际金融体系。
外汇分析师刘先生向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表示,2020年以来,SWIFT统计的各国货币的国际支付占比中美元、欧元旗鼓相当,均为37%左右,而英镑占7%左右、日元占比不足3.5%。在数字人民币持续推进中,日本担心日元被人民币赶超确实合理。
不过,在美元主导下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下,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尽管在提升,但是所占份额仍旧较低。据SWIFT最新报告,2021年1月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提升至2.15%,创下3年来最高纪录,全球排名第五。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