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消息: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阐明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
“白皮书”介绍,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什么是“智能合约”?
百度百科上对于智能合约的解释是,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
智能合约概念于1995年由NickSzabo首次提出。他在发表于自己的网站的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智能合约的理念,定义如下:“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高盛申请一项涉及KYC的专利:金色财经报道,6 月,高盛提交了一项?专利申请?,旨在支持加密货币世界和更广泛的分布式账本 (DLT) 中的部分银行业务。高盛在专利序言中指出,在加密货币世界中,代币与其所有权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现有方法的技术限制使得使用许多涉及此类加密货币杠杆的强大金融技术变得不切实际。
此外,高盛最近的一项专利申请涉及KYC,并在区块链上存储唯一标识符,该标识符对应于经过审查的链下身份?。[2023/8/17 18:06:22]
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承诺、数字形式、协议。一套承诺指的是合约参与方同意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承诺定义了合约的本质和目的。数字形式意味着合约需要被写入计算机可读的代码中。协议则是技术实现,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执行合约。
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申请区块链核心专利1200多项:10月24日消息,由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指导,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20余家中央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迎来成立一周年纪念日。过去一年间,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电网、中国电子等累计申请区块链核心专利1200多项,国家电网立项全球首个“区块链+碳交易”国际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建设了“国网链”,中国电信建设了“CT-Chain”,中国联通建设了“联通链”,中国移动建设了“CMBaaS”,中国宝武建设了“欧冶链”,中国中车建设了“中企云链”。在场景应用方面,国家电网、航天科工、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交集团等分别在绿色电力交易、疫苗追溯、进口放货、跨国贸易物流、积分权益、智慧交通等场景实现应用落地。(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2021/10/24 6:10:20]
因此,“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协议,通过事先确定的代码自动执行合约条款,无须人工干预和第三方中介,一方面可以减少恶意和意外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使用信任中介。
浙商银行:目前已有1项区块链专利授权:5月27日消息,浙商银行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我行已有1项区块链专利授权,以及15项专利正处于申请状态。(财联社)[2020/5/27]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一书中写到,“智能合约的工作理论迟迟没有实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缺乏能够支持可编程合约的数字系统和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该问题,不仅可以支持可编程合约,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天然适合于智能合约。因此,也可以说,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之一。”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智能合约指的都是区块链领域的“智能合约”。因为区块链领域的智能合约又具备了一些特点,比如规则公开透明,合约内的规则以及数据对外部可见;所有交易公开可见,不会存在任何虚假或者隐藏的交易。
东信和平:公司目前获得两项数字货币技术专利:东信和平(002017.SZ)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获得的两项数字货币技术专利,仅为公司在数字安全管理方面的储备技术,目前未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公司会积极关注前沿技术,保持技术研发的先进性。(财联社)[2020/4/27]
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
据移动支付网此前统计,2020年-2021年上半年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共计申请了30项专利,其中明确关于数字货币的仅有5项,涉及到区块链技术的有高达23项,包括数字证书、交易凭证、智能合约、数据处理、共享文件等多个方面。
而其中明确与“智能合约”相关的有6项,都和区块链相关。也就说,数研所提交的关于“智能合约”的专利都是基于区块链中的。
动态 | Coinbase获得比特币支付专利:据Coindesk消息,Coinbase最近获得一项与比特币支付有关的专利,该专利允许用户直接从钱包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且提高了支付安全性。[2018/8/17]
比如其中《区块链中定时智能合约的注册、执行方法和装置》等专利,描述了区块链可以认为是去中心化、可信的分布式账本,将智能合约以数字化方式写入区块链,并通过执行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来完成对应交易,已越来越受到各机构的青睐。
但是目前,存在于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一般需要外部交易才能触发执行,对于一些需要特定事件来触发完成的交易,如定时交易、根据产生的业务记录执行交易等,仍是现有的智能合约管理和执行方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这几项专利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中智能合约的注册、执行方法和装置,能够通过注册对定时智能合约以及包括的事件触发函数对应的事件进行监控,以根据监控结果执行第一智能合约,实现通过特定事件以及定时智能合约的执行。?
目前数研所这一系列的专利并没有明确与数字人民币有关,但是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数字人民币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平台化的设计,综合了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特点,形成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也就是说,尽管在交易层,为支持高并发、低延迟,数字人民币并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但是在发行层分布式架构肯定是有所运用的。而这些专利未来用于参与方联盟链之间肯定会有一定的作用。
非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
除了数研所之外,部分银行也申请了数字货币“智能合约”方面的专利。
据移动支付网统计,目前查询到的商业银行关于“数字货币”的专利仅有14项,涉及工行、建行、中信、交行等四家银行。其中,中信银行的几项专利重点即涉及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内容。
中信银行的《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交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的专利中,明确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交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该申请通过经CA机构认证的智能合约接收央行智能合约发送的数字货币交易请求,基于查询得到的目标智能合约的合约条件信息确定其合约条件是否达成,并确定是否执行目标智能合约。具体方法为,当经CA机构认证的智能合约接收到央行智能合约发送的数字货币交易请求时,自动查询目标合约的合约条件,并当合约条件满足时执行目标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货币交易的自动执行。
这些专利的重点即在于通过CA认证机构的智能合约来查询和判断接收合约的条件,而不用被动等待合约各方或第三方将相关合约条件数据上传至区块链节点。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验证和执行都依赖区块链中其它方节点的监督和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大多是绑定使用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应用要求较高,这项专利申请是基于非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数字货币的交易,与通过区块链合约实现数字货币交易相比,CA机构认证智能合约的实现较为简便。这实际上,也为非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提供了一个方向。
结语
“智能合约”将会是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加载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其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和关系,比如定向用途、定向人群、定向场景等。
智能合约或许不能完美解决现有支付场景中,数字人民币无法解决的很多复杂问题,比如电商平台的三方信任问题,但是智能合约为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