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9月10日,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丰台区人民政府、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单位在北京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举办的2021中国数字金融论坛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就“区块链技术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国际清算银行:央行数字货币跨境使用尚存在一定风险: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关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大多数央行尚未对发行CBDC做出最终决定。超过25%的央行正在考虑可供非本国居民使用的零售型CBDC,而接近20%则对此持否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只有8%的央行考虑将国内发行的零售型CBDC允许在其他国家与地区使用。报告强调,CBDC跨境使用仍面临风险。虽然跨境支付成为CBDC的重要探索方向,但多数央行对此存在担忧,并未明确其跨境使用的前景方向。除了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等因素,CBDC跨境使用尚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CBDC跨境使用可能将导致“数字美元化”。接受外币CBDC使用,将在支付与金融交易领域对本币产生替代效应,特别是对于国内经济不稳定、本币高通胀的国家,接受全球稳定币或外币CBDC可能加剧内部风险。(澎湃新闻)[2021/7/10 0:41:53]
对于区块链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与发展,狄刚指出,首先要提高认识,厘清概念。一方面,区块链是多种技术融合的集成创新,涉及到密码学、共识机制等精巧组合应用,实现了不信任主体的高阶信任问题。第二方面,区块链不等于比特币,区块链只是一种技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币和链有本质区别。第三方面,区块链是非信任主体之间自证清白的工具,强信任主体内部区块链发挥不了太大作用。第四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士对区块链的认识不一,大家应该在同一维度里讨论。
川财证券:央行数字货币产业链逐渐形成,将为发行端等带来业务机会:川财证券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产业链逐渐形成,DCEP的落地将为发行端、投放端、流通端、加密认证端带来业务机会。发行端除“央行-商用银行”双层运营体系,上市公司也会提供技术支持;投放端主要是很多探索数字货币钱包的企业;流通端的企业可以支持“双离线支持”,包括支付系统和支付机具;密码技术是数字货币核心技术,因此加密认证厂商也会参与其中。(金融界)[2020/4/8]
其次,要取其精华,避其短板。区块链并非万能,是牺牲了存储、计算,建立了信任,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它的优势场景是解决信任问题,但是对于高并发以及对于隐私和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并不是很适合。
动态 | 编造“央行数字货币工作组在会晤相关公司人员”虚假信息 一网站工作人员被行拘:1月22日,郑州市局官方微博通报,日前,郑州市局在工作中发现,“中华网”河南频道公司使用自媒体账号“企业时报网”在凤凰新闻网上发布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工作组在上海会晤相关公司人员”的虚假信息,该信息误导了广大网民视线,扰乱了互联网公共秩序,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经查,该网站工作人员李某某(女,24岁,周口人)对其编造并发布虚假信息的事实供认不讳,局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5日处罚。[2020/1/22]
再次,要充分认识,务实发展。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并不等于管理上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大家往往把去中心化理解错了,大家经常在计算机里面强调分布式,但是分布式也是一种可管理的分布式,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也应该是可管理的分布式架构,
然后,要长期演进、系统思维。区块链尚处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需要具备系统思维、动态思维。目前我们面临多方挑战,包括链上链下协同问题、业务连续性问题、工程实现及安全性问题、性能问题。
最后,明辨是非、匹配场景。区块链有其适用场景,不能拿着锤子找钉子。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