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周小川详解数字货币六大问题:跨境支付能否绕开汇率问题?_稳定币

数字人民币为什么要坚持“双层体系”?数字货币稳定性如何确认?使用数字货币做跨境支付能否绕开汇率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金融街论坛上进行了详细解读。

Q1

什么才是数字货币的基本功能?

周小川:

数字货币的功能与传统货币的功能是自然有联系的。主要有三大功能:支付功能、计价功能、存储储藏的功能。因此数字货币就有了不同的开发方向。

我想强调的是,支付功能是最基本的,是基础性的。如果货币没有支付功能,也没人去使用这种货币去做定价,储藏功能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这也是数字货币开发应该努力的方向。

Q2

为什么要坚持“零售支付”?

周小川:

中国历来强调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支付也是一样的。数字人民币要着重提供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支付,降低支付成本、增加支付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周小川谈数字人民币研发:不要过多和人民币国际化联系: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20日称,不要过多地把数字人民币开发计划和人民币国际化联系在一起,而应更多注重零售项目和经常性项目效率的提升。周小川认为,若中国国内零售领域的数字人民币技术更新能取得明显效果,对于跨境的小额经常性支付也会有好处,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作出一定贡献。“但是这还不是在储备货币的意义上,也不是在金融市场这种大额交易概念上的人民币国际化。”(国是直通车)[2021/5/20 22:26:17]

我认为零售支付在整个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改进的空间仍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

而批发性支付虽然也有改进的余地,但由于批发性支付的基础设施总体相对完善,支付效率较高,因此可改进的空间比较小。

Q3

为什么要强调双层体系?

周小川:数字人民币不会对全球金融系统造成冲击和破坏:4月21日,关于数字人民币,周小川表示,数字人民币当前主要面向小额、零售使用领域,方便跨境商人相互往来,旅游人士参观访问和开会。“当前国际上有一些声音,认为数字人民币会对全球金融系统造成冲击和破坏,实际上没有那么严重。”(财联社)[2021/4/21 20:42:22]

周小川:

市场经济的金融业中,银行业是“双层银行体系”。也就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银行服务,而央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同时着重于宏观调控。

支付体系也应构建双层体系,而不是再搞一个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并把商业银行和其他支付机构排除在外。这一观点是中国央行在世界上最早提出来的。

数字人民币选择“双层体系”,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现行系统的稳定性。当前银行业的运行主要是基于“双层体系”,在市场经济运行多年之后,这套体系运行比较稳定,且各项功能和设施也比较齐全。因此数字人民币建立在“双层体系”上运行也会相对稳定。

声音 |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私营部门也可以参与金融基础设施 但要在政府指导的前提下:11月18日消息,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今日在第九届财新峰会表示,由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技术提供商与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存在部分分歧。在其看来,部分技术应用提供商没有将潜在的金融服务能力发挥出来,而是把眼睛瞄向圈钱,“看中存款账户的钱,模仿银行吸收公众储蓄”。周小川担心,IT行业、互联网行业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这种现象“跟我们原本的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周小川强调,市场应实现竞争性发展使得最好的技术能够凸显出来,最终被加以使用。私营部门也可以参与金融基础设施,比如支付体系和数字货币体系,但需要在政府指导的前提下,需要具备公共精神,考虑到安全性、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到货币传导机制。[2018/11/18]

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和模拟,就贸然用新体系替代现行体系,可能会给金融体系带来不稳定性,亦可能导致这套体系与市场经济的大体制不匹配等问题。

央行行长周小川:未来监管是动态的: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不太喜欢创造投机的产品,一夜暴富的幻想不是好事。数字货币产品应该给零售市场带来效率低成本、安全等。不要跟现行的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直接相冲突。未来对金融科技产品的监管是动态的,取决于技术的成熟程度,也取决于最后测试试验和评估的结果。”[2018/3/9]

其次,“双层体系”可以促进市场竞争,优化银行服务和支付服务。在“双层体系”之下,多个机构会竞相改进服务、提高效率、研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提高支付的可靠性,这是社会进步、促进金融服务和支付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

最后,“双层体系”下,央行可以更加专注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防范如、恐怖融资、交易等问题,同时还增强了对黑客攻击的抵御能力。

构建“双层体系”,要充分团结好二层机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通过竞争和增强机构之间的通用性,来不断改进技术。此外,还要允许各种适用面较小的创新出现并加以实践,优胜劣汰。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谈及区块链及数字货币观点汇总: 今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记者提出的关于数字货币,比特币和ICO,央行的考虑以及将会出台的政策的提问做出回答,以下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回答汇总:

1.央行较早就成立了研究所,关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应用,同时应慎重。

2.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作为零售支付工具没有认可,目前不接受也不认可相关服务。

3.未来监管是很动态的,取决于技术发展程度,也取决于局部测试结果和评估情况,有待观察。

4.我们不太喜欢创造一个可投机的产品,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想,数字货币要给消费者和市场带来效率、低成本、安全、隐私保护,还要顾虑大局,不要与现行金融秩序相冲突。

5.数字货币的发展既有技术货币发展的必然性。

6.要注意消费者保护和投资者保护,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消费者教育,对新产品要学懂再用,也要自担风险。[2018/3/9]

Q4

如何判断数字货币的稳定性?

周小川:

Libra面世让大家开始认识到数字货币需要稳定度。所以在那以后,不断有“稳定币”出现,但稳定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当然,让币值稳定的经典做法是为其提供100%的备付金。但这备付金放在哪里、由谁监管、以怎样的资产形式出现、100%的备付金如何计算,都是影响币值稳定的因素。

如果对“稳定币”不放心,大家可以选择央行数字货币。但央行数字货币就100%稳定吗?我认为这其中存在疑问。因为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其央行管理能力较差,发生了恶性通胀事件。所谓“稳定”,实际上更注重的是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是否稳定。

因此,币值稳定不稳定,最好不要看成非黑即白的事件,它是相对的。如果对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做连续评估,可能会得到的是“连续函数”。一些数字货币的稳定性接近100%,一些可能是90%,也有一些是50%、40%。

通常来讲,央行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往往接近100%;而央行做出强有力的支撑,数字货币由其他机构所发行,其稳定性也可能是高度接近稳定。而一些私人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具有稳定措施,但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监管,其稳定性措施不一定真正牢靠。

市场有一种看法,数字货币通过科技公司、支付机构发行就够了,央行不需要在做什么了。我觉得有待商榷。

举个例子,汇丰、渣打、中银香港是香港地区的三大发钞行。他们发行的货币之所以稳定,首先是这三家银行接受了香港金融监管局的严格监管。他们有100%的备付金,有很高的资本充实率要求。因此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强。

同时,这三家银行在各项业务上都接受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因为如果这些银行的某一项业务、财务出现问题,就很可能波及其发行的支付工具的稳定性。因此这些银行不能经营银行以外的其他业务。

一些科技公司认为,公司既可以发行数字货币,也可以做其他与金融没有关系的业务。其实一旦这些公司其他业务出现风险,将会拖累其发行的数字货币的稳定性。

Q5

跨境支付能绕开汇率问题吗?

周小川:

汇率是个老话题,但如果各国不愿意搞“美元化”的话,最后仍旧躲不开汇率的问题。

当前,除了极少数国家以外,全球大多数国家都不希望出现“美元化”,因为“美元化”将导致本国央行失去宏观调控的自主性、缺少应对危机时的应急能力等。

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在使用外币、广泛流行外币时格外谨慎。数字外币也同样如此,所以各国都发展自己的数字货币。

老问题还是一样,各数字货币之间还将产生汇率。当前,各国有不同的政策机制、体制、资本管制制度,这就需要有汇率的协调机制和汇率的管理机制。

Q6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会是怎样的?

周小川:

当前数字货币之间的跨境模式究竟怎么走,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国际清算银行此前将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模式归结为三类:一是存在某个强势货币,这种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在其他国家通用。二是设计一种中间产品,比如说“货币桥”。三是各国各自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并在央行之间进行某种特定的安排。

我认为,第三种模式是最复杂的,但是最具可能性的。也就是说,各个国家有了自己的数字货币后,还是会形成汇率外汇市场,并需要进行清算和对账。我们在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给国外运动员提供便利的过程中,很可能就会使用这种模式。

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确定汇率?由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达,用户可以在支付瞬间获得实时汇率。当然也可以选择用前一交易日的汇率来做代表。

此外,跨境支付是有条件的。对经常项目来讲,支付必须符合反、“反恐”融资,不搞和;同时,可能还有限额管理,如每笔交易有限额管理和年度的交易限额管理等。

这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解决,在目前的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发达的情况下不难实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6:3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