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让公司改姓“元”的扎克伯格 能成下一个乔布斯吗?_BOOK

10月29日凌晨的Connect大会上,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在主题演讲中宣布公司正式改名“Meta”,即元宇宙中的“元”字。改名原因很简单:体现公司全面转型元宇宙的战略方向。

互联网科技公司改名不是新鲜事,谷歌在这方面算是扎克伯格的前辈之一。2015年,谷歌宣布更名Alphabet,将搜索和Android以外的其他业务剥离出来,成为与谷歌并列的子公司。改名后,谷歌不仅精简了业已臃肿的组织架构,旗下各条业务线的职责也得到明确。

从根本上讲,小扎这边给公司改名的操作和谷歌类似:社交媒体Facebook从此被降到了与WhatsApp、Instagram、Oculus等子公司相平的地位,母公司Meta则成为了统筹整体业务的总公司。

只不过,这次的改名来得更加彻底。宣布更名后,Facebook不仅给总部园区换上了新Logo,还把美股交易代码从“FB”变更成了“MVRS”——既可以看成是MetaVerse的缩写,也可以被解读成VR将会成为公司未来业务的核心。

至少从名字上看,做元宇宙,扎克伯格是真心的。

改姓“元”,就离元宇宙近了点?

自从多人在线游戏创建平台Roblox今年3月挂牌纽交所以来,“元宇宙”就成了今年科技行业绕不开的话题。简单来说,这一概念比描述早年互联网的“赛博空间”更进一层,是在抽象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感知、可交互的3D互联网虚拟环境。

如果对上面文字没有概念的话,你可以回想一下近两年的好莱坞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中描述的场景。更早之前的《黑客帝国》系列,也可以看成是元宇宙的“黑化”版。

实际上,Facebook所展现出的元宇宙愿景,多少也和电影相似。在主旨演讲中,小扎背后的场景从日常客厅切换到了虚拟的别墅、太空舱,像与真人打交道一样,同其他接入到“未来互联网”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交流和互动,并将虚拟世界中的一切投射到现实中来。

其中大多数场景是游戏,只不过和传统游戏不同的是,玩家的体验不再是将自身投射到固定的屏幕上,而是亲身参与。此外,远程会议、学习和健身也都因为虚拟世界的存在,抹除了地理限制。

不过,想要做到和展示中一样的效果,离不开实时交互、高速传输等技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丰富的内容生态支撑。但在眼下,实时交互和高速传输技术尚需要突破,生态内容也处于概念状态。即便是Facebook此前推出的远程会议应用HorizonWorkrooms,也被小扎视作是元宇宙初期的探索性应用。

可能你也发现了,改姓“元”并不意味着元宇宙就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现实。以现状来看,元宇宙还是个遥远的幻影。

改姓“元”,图什么?

虽然目标遥远,但不意味着更名后的Facebook在“元宇宙”的大概念下无利可图。

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2021DEMOCHINA创新中国峰会上,红点创投中国基金创始人及主管合伙人袁文达认为,“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源自于技术和需求的变化。从PC到互联网,再到智能手机,过去20年中每一次新时代的开启,背后都是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

而Facebook在元宇宙概念下如此激进的原因,也离不开一项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VR。

自2014年,Facebook收购了OculusVR之后,就一直将虚拟现实作为公司的重点研发方向看待。而在今年,长达7年的投入似乎真正看到了希望。

据创业邦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全球AR/VR相关融资事件共58起,募资总规模达到约144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一时期内,相关投融资事件共有49起,但募资总规模仅有当前的三分之一,约为49亿元人民币。

新一轮投资热的主要原因,便是Facebook去年发布的OculusQuest2。这款头戴式VR一体机在解决算力、显示效果等早年VR设备问题的同时,第一次把VR入门设备的门槛降低到了300美元以下。

体验提升外加价格下降,设备销量因此爆发。Facebook在去年第三季度中曾经披露,OculusQuest2的同期出货量,达到了上一代产品的五倍。该公司也预计,新设备2021年的全球出货量,将会超过1000万台。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出货量数字恐怕还会翻上一番。

AugmentedWorldExpo亚太区执行董事胡霖日前在RTE2021实时互联网大会上表示,Facebook已经在VR设备方面验证了市场的可行性,今年的出货量很有可能突破2000万台。

投资界的观点类似。在至临资本投资副总裁陈粲然看来,OculusQuest的增长曲线和早期的iPhone有诸多相似之处,而Facebook的出货量预期,已经超过了iPhone3G的市场表现。他认为这款产品的形态,已经真正达到了消费级产品的爆发临界点。

不过,交互技术变革,和设备出货量激增,最多只能算是天时地利。“元宇宙能否真正爆发,还是要看用户能否得到新的体验,需求能否真正得到满足。”袁文达认为。

对于更名后的Meta而言,从VR中获利的临界点还没有到来,公司仍然需要更多投入。

早前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扎克伯格在财报会议上透露,仅VR研发部门就有可能导致公司年运营利润减少100亿美元,而公司明年未来还会在欧洲招聘1万名研发元宇宙的工程师。

除此之外,公司从第四季度开始也将分开披露VR/AR研发部门FacebookRealityLabs和广告业务部门的财务数据。与谷歌当年改名类似,此举可以让公司放心在VR技术上继续投入,避免影响核心业务数据。

投资VR=探索太空?

2015年至2016年,VR领域曾经经历过一次热潮,起点同样来自Oculus。当时这家公司尚未被Facebook收购,推出了一款名为Rift的消费级产品,作为台式电脑的交互外设推向市场。但在当时,主流PC性能无法带动相关设备和内容,显示技术的不完善也使得用户出现眩晕、疲劳等不良体验,VR的风口期只有一年,便销声匿迹落入低谷。

“上一轮热潮中,行业没有意识到当时的技术无法满足对VR的想象。”经纬中国投资经理于晓轶曾对创业邦表示,当时大量底层模组和消费产品厂商都出现了融资困难,打击了投资人的预期。

不过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和上次热潮相比,3D化建模、空间感知和前沿显示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VR设备的体验因此才进入到可接受的范围。

从扎克伯格在Connect大会上的展示来看,大部分应用仍是游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出了VR内容生态缺乏多样性。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VR内容最为丰富的,是游戏销售平台Steam。平台上有8000款独占VR游戏,支持VR的游戏也多达25000款。而链接平台的VR硬件中,50%的设备是OculusQuest——这意味着Facebook大部分的设备出货,都给Steam平台做了嫁衣。

在游戏场景之外,VR的应用仍然难有突破,有业内人士观察到,Facebook在VR内容建设的投资回报率严重失衡:“投资了7.5亿美元,但营收还不到1美元。”

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VR技术的进步,也如同太空探索一样,不再仅限于造福本行业。在狭义的VR行业外,技术的发展正在带来溢出效应。

“今天很多技术是从VR技术演变出来的,比如虚拟制片、预览、实时场景重建。”HTCVive亚太区开发者关系总监袁东介绍,相关技术今天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影视剧行业中。以2019年播出的科幻美剧《曼达洛人》为例,其中有50%的画面是通过虚拟拍摄实现的。

除此之外,医疗也有可能受益于VR技术,胡霖就来自这个行业。在对远程医疗诊断相关技术深入探索之后,他意识到VR可能是这个行业的终极形态。

新冠疫情加速了远程医疗同VR技术的结合。例如,今年6月,美国VR/AR远程医疗提供商XRHealth宣布获得900万美元融资。这家公司将VR头显和沉浸式技术结合,让患者可以在家中问诊,仅在去年3月便获得了1000%的增长。美国疫情有所控制后,公司业务数据也只是略有下降。

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也开始向VR下注,最近的案例是字节跳动以90亿元人民币收购国内VR设备公司Pico。

“现在不只是大厂入局,整个行业也注入了新的资源,得到发展。VR技术成熟之后,可以接入很多行业,商业应用价值很高。”胡霖表示。从这个角度上看,扎克伯格在元宇宙这个方向上的野心,或许也远不止VR本身。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9:2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