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个季度就吸引投资19亿美元?,占全年总融资额的一半,AR/VR初创公司们最近真的是“赢麻了”。
据Crunchbasenews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第四季度,AR/VR初创公司的融资金额创下历史新高。
△图源:crunchbasenews
这使得2021年成为VR/AR领域有史以来投资第二好的一年,全年融资达39亿美元,仅次于2018年的44亿美元。
而从平均单笔交易额这个维度去看,2021年的情况优于2018年,其平均单笔交易额约为1218万美元,超过2018年的922万美元。
不难看出,2021年爆火的元宇宙概念重新点燃了投资界对于AR/VR的兴趣。
香港数码资产学会理事:“元宇宙已经过时,人工智能现在才是主流”的说法太草率和武断:金色财经报道,香港数码资产学会(Hong Kong Digital Asset Society)理事、香港科学园科培网络荣誉会长邹健宏在明报专刊表示,“元宇宙已经过时,人工智能现在才是主流”的说法未免太草率和武断,其实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可以相辅相成,甚至一起打造全新商业模式。邹健宏指出,像香港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都开始在元宇宙举办活动,甚至在虚拟世界中提供银行服务。(明报)[2023/9/5 13:18:05]
以上这些数字背后还隐藏了哪些信息?
我们一起来看。
“Facebook改名”引发元宇宙投资潮
其实年终这波AR/VR界的投资狂潮并不是无迹可寻。
广州南沙在全国首推“元宇宙”赋能智慧新政务:金色财经报道,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精度三维重建技术,对线下政务大厅进行实体1:1模型制作与引擎渲染,搭建具有极高还原度的实景三维仿真场景,同时搭载顶尖的三维感知交互技术和丰富多彩的数字化内容,旨在打造全国第一个可实现全套感知交互服务的元宇宙政务平台,以数字化政务大厅为载体助推政务体系多元化发展、跨时代变革。(广州日报)[2022/10/14 14:27:50]
去年10月底Facebook更名为Meta,便是投资风向标明显转变的开始。
初创公司InworldAI的CEO表示,去年7月他们融资时,投资人还表示VR已经不再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了。
索尼:将把“元宇宙”作为新增长领域大力投入:5月19日消息,索尼集团18日在东京召开2022年度经营方针说明会,表示将把网络的虚拟空间“元宇宙”作为新增长领域大力投入。力争与现有业务游戏、电影、音乐等娱乐方式相结合,形成叠加效应吸引用户。具体来说,索尼将提供能让用户在线聚集玩游戏的服务。此外还考虑通过传感器对体育场上运动员动作进行捕捉和再现,让观众可从喜欢的角度观赛以及举办现场音乐会等。(界面新闻)[2022/5/19 3:28:02]
但在11月时,这家公司轻松完成了7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同时还有更多人向他们抛出橄榄枝。
无独有偶,ManageXR也是在元宇宙概念被打响之前融资不顺,但在12月份时宣布拿下了400万美元融资,客户数量也从原本的30+增长到了100多个。
而像MagicLeap这样在业内名声大噪的公司,在10月初获得了5亿美元的融资,是其近3年来融资中最高的一笔。
国内首个“元宇宙+党建”系统成功落地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智慧党建空间:金色财经报道,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的智慧党建空间落地了国内首个“元宇宙+党建”系统,可以实现在线上虚拟空间中,远程、多人3D协作与互动,灵活而有力地支持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
“元宇宙+党建”,是新一代的党建智慧学习技术,在云端支持VR全景+3D的虚拟空间,可以让分散在各地的所有用户以3D身份接入虚拟空间,除了多人在同一空间中的沉浸式体验和学习外,还可以模拟日常世界的3D互动,比如查看虚拟3D文物、组装3D装置、用激光笔讲解某个环境等。这些应用都大大提升了“互联网+党建”的应用效果。(网易)[2022/3/28 14:21:37]
《PokémonGO》开发商Niantic则是在11月完成了D轮融资,获得虎系基金Coatue提供的3亿美元投资,公司估值达到了90亿美元。
清华大学教授:“元宇宙”的发展必须以需求为导向:11月18日消息,CGTN在虚拟教室里专访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沉阳教授,教授表示,有很多公司声称在做元宇宙,实际上是互联网的许多产品,很多只是自己移动的产品,谈不上是“元宇宙”。“现在在'元宇宙'已经很热的情况下,更想泡沫,从扎扎实实推进技术,从算力到通讯技术,再到算法,以及最终产品,希望适合时代的用户来使用,满足用户的刚需。“元节”一词是捕捉科技行业想象力的最新流行语,尤其是自 Facebook 上个月将自己更名为 Meta 以表明其业务转变之后。需要明确的是,目前还没有人知道 Metaverse 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整个概念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它的发展必须以需求为导向。Meta、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纷纷押注元界,探索各种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但无论这些产品基于什么概念,最终都必须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肯定会被市场淘汰。(中国青年网)[2021/11/18 6:57:18]
另一笔引人注目的融资来自韩国虚拟社交平台运营商NaverZ,其旗下应用ZEPETO可以让用户设计出自己的虚拟形象,曾在2018年10月霸榜APPStore中国区前十。
与此同时,国内不少AR/VR领域公司今年的融资情况也值得关注。
今年7月,Rokid官宣完成新一轮投资,规模达数亿元;
9月,亮风台宣布完成2.7亿元C+轮融资;同月,Nreal也宣布完成C轮融资,金额超1亿美元。
此外,AR智能眼镜光学模组供应商耐德佳也在6月宣布完成B1轮融资。
科技巨头布局AR/VR已久
与2015年左右的第一波AR/VR浪潮不同,这一次产业迎来的爆发在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备更加充足。
比如不少公司打造的产品都更加toB。
以医疗AR公司AppliedVR举例,该公司专注于垂直领域,将为患者提供基于VR的治疗。在去年11月份,他们获得了36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其投资方代表认为,AppliedVR已经找到了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
打算在今年推出新一代AR眼镜的MagicLeap同样也看中了医疗AR领域,已经将其新品与多家医疗机构合作,用于临床研究。
有机构表示,到2028年AR/VR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全球市场可达187亿美元。
而且从整个行业来看,科技巨头们也在纷纷布局AR/VR。
这几年,谷歌、苹果、微软、Meta在AR/VR头显上可以说是争得“你死我活”。
Meta的OculusQuest2、微软的HoloLens不必多说,各自都已经发展出了比较稳定的市场。
在这一赛道较为落后的苹果,一直有消息称其将在今年推出最新的AR产品,前不久他们还挖走Meta前任增强现实项目公关负责人。
谷歌在2012年尝试ProjectGlass发展不利后,最近被曝出正在开发新的AR设备ProjectIris,预计在2024年推出。
更具体的应用方面,受到疫情影响,线上会议、线上活动在AR/VR技术的支持下也越来越常见。
比如Facebook还没改名前就推出过一款VR远程办公应用,可以让人们用虚拟形象和同事在“元宇宙”里开会。
百度还在VR平台“希壤”中办过大会,同时上线人数可达10万人。
不仅是在产品方面,专利也成为各家抢占身位的一个重要体现。
据IPRdaily统计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公开的VR/AR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显示,三星和腾讯在AR/VR领域专利数量都突破4000,分别为4094和4085,位列榜单第一、第二。
百度以3094个专利位列第三。
索尼、OPPO、平安集团、商汤、佳能、华为、微软位居前10。
此外据Counterpoint预测,今年AR/VR头显的销量将会显著增加,到2025年出货数量将增加到1.05亿台,是2021年出货量的10倍。
△图源:Counterpoint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