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外各界热烈讨论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等概念是好事,也是推动相关学科进步的催化剂,但作为科学研究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可能不在于某个技术或算法的本身本身的进步,而是相关技术对传统科学研究思维范式的突破,对于既往人类生活、运动、及健康管理方式的改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盛斌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
盛斌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教育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医疗技术负责人,在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领域均有所研究。
在虚拟现实领域,从2019年盛斌团队深度参与由上海体育学院牵头的科技部“科技冬奥”攻关项目中,为中国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雪车仿真训练平台。
“在科技冬奥项目支持下,我们通过真实感图形建模与渲染,冰雪滑行中的物理仿真、以及高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交互,将虚拟环境下的雪车运动训练转变为具有高水平竞技体验效果的虚拟仿真辅助教学与训练系统,而不是游戏。”盛斌表示。
交大复旦等联合筹建数字身份与数据流通信任技术实验室:开展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攻关:今年6月,我国颁布了《数据安全法》,9月1日将开始正式实施,上海市人大也正在起草《上海市数据条例》。近日,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宣布共同发起筹建数字身份与数据流通信任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基于数字信任技术的产学研生态合作,开展隐私计算、区块链、前沿密码等数字信任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构建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2021/7/23 1:10:58]
“冰雪运动不应该仅仅属于谷爱凌”,盛斌笑着说,“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更多中国青少年体验到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2019年起盛斌带队研发的冰雪运动虚拟仿真系统及其教学应用被上海市教委遴选为上海市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及上海交通大学校级一流课程。
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航天基地分中心签约“新型区块链平台技术研发合作”等项目:9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航天基地分中心、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航天基地产学研办公室正式揭牌,现场签约“新型区块链平台技术研发合作”等6个技术转移合作项目,发布“多源遥感协同的地质矿产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等4个遥感测绘类、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新能源类高校技术成果,还对西安航天基地人才及科技创新政策详细解读。(西安日报)[2020/9/19]
2022年1月,在北京冬奥会召开前夕,由上海体育学院王继红副校长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宝山区教育局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产学研用单位联合,在教育部支持下组建“智能体育教育部应用实践共同体”,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依托盛斌团队研制的冰雪运动虚拟仿真系统,将其推广到上海市宝山区各个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和科技体验中,帮助更多上海青少年了解并热爱冰雪运动。盛斌说道,“相当于在他内心里留下一点点火苗。”
声音 | 上海交大胡捷:未来Libra的发展可为DCEP作技术上的铺垫: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在乌镇区块链峰会上表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目标就是取代纸币、硬币,将继续保持货币的匿名性,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未来Libra的发展可为DCEP作技术上的铺垫。[2019/11/9]
盛斌同时也结合当下炙热的“元宇宙”概念,进一步阐释了冰雪运动虚拟仿真系统背后的技术背景,“我们的冰雪运动虚拟仿真系统可以看成是关于冰雪运动教学的元宇宙应用,而元宇宙可以看成是虚拟现实环境里人类网络化生活的表达形式。虚拟现实中所谓虚拟,就是指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科学领域,生成虚拟的数字化环境,提供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空间信息以及其他感知;而所谓现实,就是指这样的数字化虚拟环境及其提供给人们的各类感知信息,能让人沉浸其中,产生真实感。”
动态 | 今日全球合约市场成交大单6914万美元 多头占优:据合约帝全球市场期货合约大单成交统计显示,截至北京时间6月19日09:01,24小时内全球合约市场成交大额多单共计约4811万美元,大额空单约2103万美元。其中OKEx交易所成交BTC季度多单116万美元,空单130万美元,LTC季度多单18.8万美元,空单40.4万美元;BitMEX交易所成交BTC永续多单4808万美元,空单2097万美元;Huobi交易所成交空单56.4万美元。[2019/6/19]
VR初成熟:眩晕还未完全解决
5G乃至后5G时代,支持VR大规模发展的基础硬件如芯片、传感器、光学元件、显示屏等皆已具备成熟发展条件。使用VR等设备作为接口的元宇宙概念股公司Roblox在2021年3月上市后市值就达500亿美元,后字节跳动收购国内第一家VR厂商Pico又一次引起广泛关注。此外,歌尔集团从2012年开始布局VR/AR产业,目前占据全球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显70%的市场份额,并率先引进世界领先的12英寸纳米压印生产线,打造全球领先的VR/AR高端光学零组件产业基地。
声音 | 上海交大教授:区块链为数字金融开辟新应用模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谷大武在题为“区块链若干技术问题研究”的演讲中表示,没有密码学就没有区块链,区块链为密码学的一些美好概念找到了“用武之地”:MPC、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承诺、环签名、群签名、聚合签名、多重签名等。另外,区块链为数字金融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开辟了新的应用模式。[2018/11/25]
据IDC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报告预测,VR头戴设备的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约500万台增加到2025年的超过2800万台。MetaCEO扎克伯格曾表示,在一个平台上需要有约1000万人使用和购买VR内容才能使开发人员持续研发以及获利;而一旦超过这个门槛,内容和生态系统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虚拟现实的国内学术生态建设上,由中国学术界自主创办的虚拟现实领域国际期刊VirtualReality&IntelligentHardware创刊不到三年,即于今年1月底被世界上最广泛,最完整的工程文献数据库EICompendex收录,并即将于今年10月与虚拟现实及图形学领域里历史最悠久的知名国际学术会议ComputerGraphicsInternational联袂组织”元宇宙”专辑,作为VRIH期刊编委,盛斌认为,上述事件均侧面证明了中国虚拟现实学术及产业成果在国际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在设计冰雪运动虚拟仿真系统过程中,盛斌体会其中最微妙的地方在于跨越固有知识领域限制,针对一项完全没有过任何前期经验的运动开展真实感建模与仿真,并致力于用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别人对这个活动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最大程度地还原与再现出来。“这其实就是元宇宙的魅力之一,要真正做好这件事,除了对于建模、渲染或交互技术一个个难题的攻关之外,很重要的地方也在于把其他学科,如运动生理学、一些设备器材在冰上运动规律等,融会在系统开发过程中。”
赛迪研究院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当前虚拟现实产业眩晕、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尚未突破,VR、AR、MR等终端设备的佩戴舒适度和视觉舒适度与舒适体验还有差距。
对于眩晕感,盛斌解释道,“本质上来说,晕眩实际上来自大脑处理‘不够真实的信息’时带来的不适感。如视觉感知上带来的不真实感,画面闪烁、分辨率很低,或光影效果不太正常,都会带来不适。现在有很多处理眩晕的技术,但目前这个问题我觉得并没有被完全攻克。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说元宇宙,但实际体验上还是会卡在设备。”
“终极显示”:未来人类数字化社会的虚拟现实窗口——元宇宙
早在1965年,计算机图形学之父伊万·萨瑟兰曾发表一篇题为《终极显示》的短文,提出显示技术的终极目标就是使人直接沉浸在计算机控制的虚拟环境之中,就如同日常生活在真实世界一样。“当时对这种显示技术终极状态的预期还是Windows系统的窗口,人可以走进Windows里,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然可以运动,可以听可以看可以摸可以闻。”盛斌说道。
这样的“终极显示”思想延续到了今天就有了“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的说法。2016年高盛发布报告《VR与AR:解读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2022年2月,国泰君安发布报告《MR:通向元宇宙的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
盛斌透露,他目前正在与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贾伟平院士团队密切合作攻关,与来自体育科学、临床医学、心理学及脑科学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协同开展科研攻关,研制面向未来生活中人民健康智能精细化管理的“灵境”系统,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去回答当前困扰科学界多年的难题:真实世界体育锻炼与虚拟世界(元宇宙)VR运动各自对于人类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盛斌认为这些努力的背后蕴含着他所坚持的科研信念,“如果我们最后跟机器的沟通通过AR、VR或MR这样的方式,那么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基于大数据和高性能通用计算平台,虚拟仿真与人工智能完全可实现对真实世界与人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模拟与预测。”
图:钱学森在书信中表达关于VR的未来
作者:邵文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