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章中经常提到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我自己是非常欣赏这句话的,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市面上通常的理解有少许区别。近日偶尔读到一篇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回忆文章,让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对这句话的区别理解更详细地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看看市面上对这句话的通常理解是什么。我估计是这样的:当一个投资品价格不断下跌,跌到人气全无、市场氛围极度恐惧时,我们就该进场了。
这种理解只对了一部分,因为它还忽略了一个前提,它忽略的前提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2008年金融危机时发生的一件往事。
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也是世界的两大投行巨头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轰然坍塌,这立刻引发了美国金融界的流动性紧张,使得风险从个别投行迅速扩散到整个金融生态,银行业、保险业全部遭殃。其中就包括岌岌可危的保险巨头AIG和投行巨头高盛。如果这两个巨头倒下,那美国的金融业恐怕就真的坍塌了。
金色快评 |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或即将到来:近期,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与深圳、南京等地合作布局科创中心,此前有报道称深圳市政府对外表示,深圳有望成为率先试水法定数字货币的城市。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人民银行在2017年公开了32项数字货币专利后,2018年再度公开14项专利,其中包括数字货币的开通方法与系统;数字货币兑换方法和系统;数字货币钱包的登录方法、终端和系统;数字货币钱包注销等方法和系统;基于数字货币钱包查询关联账户的方法和系统等。
人民银行自2016年初,就开始探讨发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方法和可行性。从目前的专利申请情况可以看到,其专利已经涵盖了数字货币的存储、交易,以及交易跟踪查询的整个流通、监管链条。结合多地科创中心的建设,可以说人民银行已经完成了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所需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布局工作,那么离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还会远吗?需要注意的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是将现有人民币数字化,而不是发行一种独立于法定货币外的数字货币。[2018/9/6]
这个时候美国政府为了不让风险进一步扩散从而危及整个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开始出手救助金融业,其中就包括保险巨头AIG。但仅仅靠政府一方的力量救助个别公司恐怕还不足以尽快遏制风险,于是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在亲自下场救火的同时还致电巴菲特,希望他也能出手相救。
分析 | 金色盘面:POLY三天腰斩:金色盘面分析师表示:POLY最近三天大幅波动,从最高低算跌去了50%,对于这种瞬间拉高的走势,在技术上很难把握,远离为宜。[2018/8/2]
当时保尔森给巴菲特打了这样一通电话,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保尔森告诉巴菲特,美国政府会救助AIG,而AIG一旦挺过来,高盛也会平安无事的,所以保尔森希望巴菲特能给高盛紧急输血。
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欣然接受了高盛的低价配股方案,大手笔买入了高盛。
实际上这是赤裸裸的内幕交易,只不过这场交易发生在危机时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大家事后也没有过多计较。
就在巴菲特买下高盛后,高盛的股票还在继续向下跌,大概继续下跌了超过20%。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区块链打破学校之间的限制: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清华大学区块链教育、产业创新峰会?暨青藤链盟成立大会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表示,如果在教育模式上有所创新,那么学校将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而区块链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跨学校、跨领域、跨国家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而这样也就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2018/5/27]
对此,有很多毫不知情的投资者又开始像以往那样借机嘲笑巴菲特,说“股神失手”,“抄底抄在了半山腰”。但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在美国政府大剂量放水后,高盛股价回升,给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老玩家还是笑到了最后。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局长李忠诚:依法监管是必要的 要留出试错空间: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2018全球首届万国区块链技术博览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局长李忠诚发表讲话,他指出:互联网如同巨大的磁石,可与相关产业结合,并产生巨大创造力。区块链技术具有多重特性,引人关注,但为监管提出新课题,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主要有“刑法”等。试错空间方面,依法进行互联网金融监管,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应该给予必要的发展和试错空间,依法监管是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相关法律规范具有滞后性。广大消费者权益脆弱,互联网金融监管应该着眼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应该做到指导意见先行,机动灵活的指导意见会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不能等到发生重大问题时候才出手,而应该防微杜渐。[2018/4/21]
在这个过程中,巴菲特为什么在高盛的股价暴跌后敢于投资高盛?我认为除了价格因素之外,最关键的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保尔森亲自给他看了底牌。有了保尔森的保证,高盛的风险其实已经接近于0。在这样的低风险下,再来看股价,那绝对就是白菜价了,所以他无惧外界的恐惧,贪婪地买入了高盛。
如果没有保尔森给巴菲特这样的保证,我估计巴菲特不会这么爽快地买入高盛。否则为什么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的股价在暴跌到接近0时不见巴菲特出手相救?而单单只见他出手救高盛?单论股价,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正式倒闭前那个股价可是比高盛要低得多的。
曾经有不少华尔街的前辈说过:在投资领域,很多资深投资者是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他们孜孜以求地是在尽可能规避风险的情况下,找到最大的机会。巴菲特也常说投资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件是保本,第二件也是保本,第三件还是保本。
我是相当认可这个观点的。我自己在加密资产的投资中,也是将绝大部分仓位放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之后,我才敢拿剩下的小仓位去搏各种风险极大的项目,如果没有比特币和以太坊压仓底,我不可能去参与那些高风险项目。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如果我们仅仅从价格上理解这句话,认为价格很低了我们就要买入,那我们就得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投资品价格已经腰斩时,我们怎么知道它不会继续下跌,怎么知道它不会归零?如果一个投资品会归零,那它的价格无论多低,都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品。
因此我们得首先有足够的把握确信它归零的风险无限小,然后才能评判它的价格是不是低到可以捡便宜的地步了。
把这话放到加密资产那就更能让人感同身受了:在一个连比特币都曾跌去90%,而山寨币归零比比皆是的市场,我们首要的任务是确保一个投资品不会归零或者归零的风险极小,然后才谈得上能不能重仓买入或者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因此在整个大市暴跌或者熊市低迷到极点时,我们因为相信比特币和以太坊不会归零,所以我们才会敢于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毅然买入比特币和以太坊,而不会去买入那些跌幅更多的山寨币。
再来回顾我前阵子在文章里提到过的中概股。我曾经写过,我之所以没有在它们价格暴跌时买入,原因是我找不到自己能够理解的估值模型,因此我无法判断它们暴跌后的价格是否还有巨大的风险还是说风险基本上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
当然我也看到投资界的前辈段永平果断出手买入暴跌后的腾讯。我相信这位前辈以他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一定是认为此时暴跌的股价基本上已经不再有多大的风险了。但我没有那些资源,所以我作不了那种判断,也就不会采取买入的行动。
所以再审视“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句话,我们要理解的是,首先得确定风险已经尽量释放,然后才判断价格是不是低到足够低,低到我们可以进场大买特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