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元宇宙的火热还没过去,Web3.0又被推到了人们的面前。有人说,兼具去中心化和交互性的Web3,正在尝试打造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模式。
ColorCapital合伙人曾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观点“想要玩转Web3.0,读懂智能合约是关键”,Web3.0是什么?它和智能合约有什么关系,从NFT到Web3.0,为什么都离不开的智能合约?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
我们谈论的Web3.0
到底是什么?
在了解Web3.0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Web1.0和Web2.0。
所谓的Web1.0即阅读式互联网,以浏览器为基础,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内容信息,内容信息由特定编辑及维护人员推送。
金融时报:Glenn Hutchins于2022年11月从DCG董事会辞职:金色财经报道,《金融时报》报道称,Glenn Hutchins于2022年11月从DCG董事会辞职。DCG在11月崩溃后失去了董事会的Glenn Hutchins和作为顾问的Larry Summers。对于DCG现在发生的事情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2023/1/12 11:08:45]
Web2.0即交互式互联网,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信息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作者,类似微博、知乎等平台的UGC模式,用户从之前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
Media Options公司以1比特币价格从DropCatch平台收购了域名sleep.net:1月12日消息,上周Media Options公司以1个比特币从DropCatch平台收购了域名sleep.net。(Domain Gang)[2021/1/12 15:58:39]
第三代互联网Web3则是结合了不断发展的技术,包括区块链、NFT、数字化身等。在Web3.0时代,不仅不同平台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平台进行交互与更新,用户在互联网上还能拥有自己的可以掌握的数据,并因自己为平台创造的价值获得收益与分红。
是Web3.0的基础设施
DAC正式更名为DACC,域名从dac.net升级为dacc.co:DAC(Decentralized Accessible Content)项目在Q1和Q2的产品迭代过程中进展迅速,除了完成了原定Dapp Demo开发之外,DAC科学家团队和全球顾问团队并肩完成了基于IAM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底层公链的设计,计划提前进入Q3的底层开发阶段。为了更好的定位全球的数字媒体产业底层公链,特将项目正式更名为DACC(Decentralized Accessible Content Chain ),同时域名也从dac.net 升级为dacc.co 。DACC(Decentralized Accessible Content Chain )是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化的权限管理内容链,致力于解决数字媒体行业内容和用户数据权限不清晰和滥用等问题。[2018/5/31]
正如Web2的诞生一样,Web3的到来,与人们想要解决目前互联网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Web3基于区块链而存在,承诺将隐私和数字身份还给用户,同时由于非同质代币和去中心化应用,实现了新的互动水平。
其中,区块链是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水平都极高的网络,人们可以在一个共享账本中储存数据、交换价值并记录交易活动,而且这个账本不受任何中心化实体控制。区块链网络是Web3的支柱,提供了安全的执行层,可以在其中创建、发行并交易加密资产,并且开发可编程的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基于区块链的,同时其本质是一系列代码的合集,用于自动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由于Web3.0网络将通过去中心化协议运行,它们将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互操作、无缝集成、自动化,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强大融合和共生关系。
从DeFi,NFT到Web3.0
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如何保证
所谓的智能合约,简单来说就是已经设定好的一段计算机程序,当合约双方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时,满足条件即可触发程序自动执行合约内容。
智能合约具有去中心化、透明且不可违背、自动性、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点,它可以大大减少中间环节,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认为干预的风险。从DeFi、NFT到Web3.0,都离不开智能合约。但是随着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我们不得不时刻关注智能合约的安全性。
而想要高效率的检测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形式化验证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形式化验证技术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数学的方法,把代码变成公式,用数学手段去推理证明。比如需要先对智能合约或其他程序要完成的功能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再对代码进行形式化描述,最后证明代码的功能实现与合约的设计目标一致。因为对目标和代码都进行了数学建模,所以整个过程都是数学推理,可以保证结果真实有效。
成都链安目前打造的链必验v3.1?版本,可高效满足智能合约的安全性检测,同时支持适配联盟链平台,产品高度可定制化。此外接入方式多样,可直接通过公有云平台接入,方便快捷。还可直接部署在私有的开发环境服务器,为企业开发人员提供智能合约安全检测功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