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里,我们着重叙述了当前基于资产的链间互操作性方案。
在这篇里,我们会介绍即将到来的,基于消息与合约级别,真正的“链间互操作性”。
多链/跨链时代,才刚刚掀起一角。
?01?轻客户端模式-IBC
说到这种模式,自然是以Cosmos的IBC协议为代表了。
上篇里我们就介绍过IBC,说他实现了Trustless,即不需要去信任一个第三方的验证人节点/桥,而完全由跨链两端节点提供原生的安全保障。
原始的IBC基本上还是基于资产的跨链。
最近刚刚上的InterchainAccount,就是负责合约级别的互操作性了。
比如用户在类似Umee这种借代链上去抵押借贷,然后清算发生时UMEE就会调用Osmosis这种Dex来负责清算和结算,这些都是通过链间账户完成的,其他操作类似质押,投票等也可以实现。
声音 | 慢雾余弦:区块链安全漏洞引起的财产损失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据算力智库微信公众号文章,公开资料数据显示,2011-2019年之间,由区块链安全漏洞引起的损失高达84亿美元。其中,交易所是重灾区,占比近一半。对此,慢雾余弦表示,一方面,交易所的门槛比以往低了很多,而安全防护水平又层次不齐,对于地下黑客来说那就是满地黄金。此外,这一数据的背后体现了了人们对加密货币市场,对区块链的认同。基于这个共识,行业规模扩大,错误也随之放大。未来这一数据增幅还将继续扩大。对于中心化的交易所而言,会受到传统行业的攻击,如服务器、办公网等,也和公链、智能合约有关。每一环都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他建议把IT建设的预算中拿出15%-20%作为安全预算,其中包括人员的成本维护,杀软件,防火墙的购置等。但是这并不代表你配置了这些就一定不会被黑。抛开攻防博弈成本去看待这个问题是不客观的。你每投入一定的比例,那攻击门槛则相对提高了一个台阶。相对来说你被黑的概率会低很多,但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人可以给出这样的一个永不被黑的承诺。[2019/10/30]
首批只有几条链会支持链间账户,随着时间推移,相信越来越多的Cosmos链都会接入这个链间账户系统,实现消息上的互通有无与业务上的互相调用。终极体验应该跟ETH上单链的可组合性是差不多的。
声音 | Joseph Lubin:区块链技术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商业场景中:据cointelegraph报道,以太坊(ETH)联合创始人Joseph Lubin表示,预计全球经济将在10到20年内增长10倍,届时区块链技术将在大部分商业场景得以应用。[2019/3/17]
?02?超轻客户端+预言机-LayerZero
LayerZero是最近很火的一个协议,因为在跨链消息这事儿上算是“另辟蹊径”。
方法也没有多么复杂,就是把Chainlink这种预言机引入系统,跟他一起干活。每次要传递消息的时候把消息一掰为二,让预言机来转发区块头,中继者来转发交易证明。接收方收到之后把两半一拼,便能得到一个完整无误的消息。但凡中间有任何一方作弊,导致两半对不上,这消息就作废。
动态 | 迪拜财政部将参加世界政府首脑会议讨论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未来:据阿联酋通讯社消息,迪拜财政部将参加第七届世界政府首脑会议,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Christine Lagarde就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未来发展以及如何更好的治理进行讨论。[2019/2/7]
好处有很多,比如用了超轻节点,不像IBC那样只能用于Cosmos生态,甚至理论上可以与IBC合作做IBC的传输层。安全层面,因为引入了预言机,所以必须Relayer节点与预言机节点串谋才可以真的威胁到系统,所以也是一个不错的设计。
当然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引入预言机也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消息传递的延迟增加,二是每次都要支付预言机的费用,Chainlink说实话也不便宜,再者多引入一个变量进来,系统的复杂度也就增加一层,复杂度对于系统的维护,升级等方方面面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亦来云联合创始人韩峰:未来世界不需要法币,可由比特币提供价值尺度:纽约东部时间下午三点韩锋与比特币早期参与者Jeffrey Wernick进行了会面,进行了一场还算学术的对话。他的主要观点:一、未来的世界并不需要法币,价值尺度可以由比特币提供,因为比特币是唯一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法币都是中心化决定的。(这个观点我目前不敢拥有)二、全球大互联网公司只有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最大量的占有别人的数据,然后冲高自己的市场价值。三、世界上真正的资本是人的资本,传统的世界人们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不能变现自己的未来。只有每个人的数据可以确权并可以流通(区块链),人力资本才开始进入变现未来的时代(我们共同的讨论观点)。四、犹太人(Jeffrey自己就是)在历史上最大的作用是为一切定价,甚至可以用钻石为爱情作价。历史上犹太人利用教堂中的信仰转化成信用资源,犹太人因此成了最早的银行家。犹太人社会也是最符合区块链理念的区块链社会。大抵这些,我们决定等我英语更好一些后,系统的以对话形式阐述我们的思想,出一本书。[2018/2/28]
?03?第三方链/网络Axelar,Zetachain,Teleport,Multichain……
与跨链桥一样,这种模型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同样也是同质化竞争最为严重的。
简单来说,就是上篇里“第三方外部验证人模式”的升级版,从资产升级到了资产+消息。
模式完全一样,创建一个单独的链或是网络,然后节点接入需要跨链的L1,L2,这条链就只负责传递消息或资产。
对于这种模式来讲,可能市场营销策略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因为同质化竞争太严重了,单是笔者知道的就有快10个项目,时不时还会出来一个新的类似项目。
目前的领头羊从名气来讲无疑是Axelar,进度来讲则是Multichain的Anycall协议。
问题也同样,你得信任这个第三方的链/网络,跟跨链桥一样,天然的“缺陷”。
?04?PureOracle-CCIP(Chainlink)
距离Chainlink宣布跨链协议CCIP已经过去10个月了,我们还是没有等到……
从侧面也说明了,做一个真正的跨链消息协议,没那么简单。
CCIP其实从模型上来说就是一个单纯的第三方网络,理论上可以归类于并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
然而之所以把他单独列出来,只因为-他是Link:
他的市值够大!
他的节点信誉够强!
他天然接入所有链!
他天然适合做跨链!
值得一提的是,CCIP里面还有一个Anti-FraudNetwork,CCIP跟这个有那么点异曲同工的感觉。整个跨链消息的传递除了自身节点的良好信誉之外,还有这么一个去中心化的“反欺诈/风控“节点群时刻盯着,一有问题,马上介入。
总而言之,还是很期待在未来几个月看到CCIP的上线。
?05?未来依旧模糊
可能有读者疑惑,波卡去哪了?
XCMP目前正在审计中,相信不久就可以看到波卡的跨链协议正式上线,等他上了之后,有机会再单独写文,看看与IBC+InterchainAccount相比孰优孰劣。
至于链间互操作性的未来,目前来看其实依旧模糊。
原因很简单,目前L1的设计范式依旧极其多元化,高TPS共识,分片,Rollup,Sidechain,Appchain,子网……
每一个新的公链底层技术,每一个新的共识机制,都会增加跨链的复杂性。而跨链本身的不同技术方案也是各有取舍,正如公链的不可能三角一样,所以目前来看,没有银弹。
但无论如何,多链时代的正式来临,也让跨链技术变得不可或缺,链间互操作性将会和底层公链一样,在未来几年不断的纷争,迭代……这其中也一定蕴藏着大量的机会,又到了一个比拼眼光+运气的时刻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