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马修·鲍尔:当今最接近元宇宙的公司在中国_Cthulhu Coin

作者|许纳

你或许已经烦透了“元宇宙”这个词,但是你一定不愿意错过这个人的有关元宇宙的见解,他就是被誉为元宇宙先行者和元宇宙商业之父的马修·鲍尔——《时代》杂志8月封面故事作者和《彭博商业周刊》9月的封面人物。鲍尔是专注于投资影视和游戏领域的投资公司EpyllionCo.的管理合伙人、元宇宙领域的投资公司BallMetaverseResearchPartners的创始人与CEO,他也兼任美国PE巨头KKR的行业顾问。

早在元宇宙于去年火遍创投圈的3年之前,即2018年的时候,马修·鲍尔就已经在网上发表了多篇关于元宇宙的文章,这些文章深刻影响了如今在元宇宙方面野心勃勃的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Netflix的CEO里德·哈斯廷斯及游戏公司Epic的创始人蒂姆·斯威尼等创新的头脑。

有人说元宇宙和web3是互联网的未来,也有人从扎克伯格糟糕的元宇宙新头像就得出了元宇宙是泡沫的结论;有报道称第一批元宇宙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了,也有近期的新闻频频报告一些元宇宙行业里的年轻人,凭借新兴职业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这样的分歧统一于“元宇宙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一事实。而在新书《元宇宙改变一切》当中,马修·鲍尔认为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缺陷,正如你如果将如今互联网的使用方式告诉20年前的人,他们也会难以置信一样,所以困惑与不确定并不可怕,相反“困惑是一切颠覆性的重要特征”。

元宇宙概念风靡已近一年,而这一术语的出现却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据彭博统计,去年其一共发布千余篇包含“元宇宙”一词的文章,而此前的10年中,元宇宙一词只出现了不到10次。马修·鲍尔在他的新书里,算是历史上首次给了这个源自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中的“元宇宙”一词一个明确的定义:大规模、可互操作的网络,能够实时渲染3D虚拟世界,借助大量连续性数据,如身份、历史、权利、对象、通信和支付等,可以让无线数量的用户和个人体验实时同步和持续有效的在场感。

这样的定义看上去似乎不好理解,不如换个角度来考虑下这样的观点——马修·鲍尔认为在今天全世界范围内最接近元宇宙的公司,目前看来是中国的腾讯。在鲍尔看来,腾讯的业务庞杂、内容广泛,是众多国际性游戏的中国代理商,腾讯拥有世界上最受欢迎和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微信,还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支付网络比如微信支付,尽管它没有采取强制的手段,却仍然成功地,至少是影响、控制和运营着如今中国许多最重要的平台,在众多领域中实现了互操作性……现在你懂元宇宙了吗?

在与常常被一同提及的web3和区块链进行比较的时候,鲍尔指出元宇宙并不是web3,元宇宙也并不必须要应用区块链技术,但这三者之间确有联系,元宇宙和web3可能会同时出现。

在给出了精确定义之后,马修·鲍尔又在《元宇宙改变一切》一书的第二部分,着重从算力带宽、平台引擎、互操作性、硬件入口、支付方式乃至区块链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要如何去构建元宇宙。此外,他认为尽管目前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疯狂下注元宇宙的科技巨头身上,但我们更应该寄希望于中小型的创新企业,我们“都应该希望元宇宙的发展由这些群体来推动,并成为主要的受益者,而不是由大型企业来推动。”鲍尔相信,包括每个国家、每个行业、每个人的未来都将被元宇宙深刻影响,元宇宙终会改写人类未来简史。

马修·鲍尔

从宏伟的元宇宙愿景实现,到具体的技术细节讨论,在《元宇宙改变一切》近日于国内上市之际,马修·鲍尔接受了36氪的独家音频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经编辑:

36氪:让我们从你在书中给出的元宇宙定义开始,你用8个元素精确定义了元宇宙,分别是虚拟世界、3D、实时渲染、交互网络、大规模扩展、持续性、同步性、无限用户和个体存在,那么在你看来,这些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吗?

马修·鲍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不会说它们同等重要,因为有实际层面的考虑,比如,或者让我换个说法。这些元素中的每一个都是重要的,但不同的是它们的重要程度。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持续性”对元宇宙来说很重要,但由此延伸的一个独立问题是我们需要多少信息具备这样的持续性。我在书中举了一个具体环境的例子。我们认为,如果用户改变了环境,环境需要无限地反映这些变化,但有些小的变化可能不太重要。例如,雪地上的脚印。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的脚印是不会永远持续存在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那种严格意义上的持续性可能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但是更好的例子可能是这样一些术语,比如“有效无限数量的用户”,因为我们很容易能想象到,就“有多少人能一次性地在一个特定的虚拟体验中”这个问题来说,现实中是有实际人数上的限制的。这就是我使用“有效无限”这个词的原因,因为不太可能地球上所有的80亿人都想要亲身同时参与一次特定的元宇宙体验。

所以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达成这些元素,但这些元素中的一些是相对来说更加重要或者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元宇宙需要同步体验,否则我们就无法一起分享了。元宇宙还需要构建成一个虚拟世界的网络,否则我们就只是在谈论单一的虚拟体验。它需要是实时的,否则它不能被影响。我还认为元宇宙必须是3D的,这不仅是因为具体的使用情况,也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将它与今天的互联网区分开来。有些人说元宇宙不必非是3D的,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他们的观点是对的的话,那我们在谈论的就只是一个互联网而不是元宇宙了,我们就不是在谈论一场革命,也不是在谈论全新的体验以及很多其他正在涌现的新元素了。

36氪: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元宇宙与当前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3D与否吗?

马修·鲍尔:我会说,在核心层面上的区别实际上有三个不同的东西。首先,元宇宙在界面和数据上是3D的。第二,元宇宙是实时的。它是我们进入同步和实时的地方。而今天的互联网不是实时的,它主要是静态同步的,第三,它是一个虚拟体验的网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尽管我们如今的互联网上有3D体验,也有同步体验,但是这些虚拟体验之间并没有实现联网。所以,我会说3D、实时同步以及虚拟网络这三个要素是我给出的元宇宙定义的核心。

36氪:您能为我们讲解下元宇宙、Web3以及区块链之间的区别吗?

马修·鲍尔:没问题。元宇宙是今天互联网的一个继承形态,它的核心在于它是个3D、实时同步的虚拟网络。而Web3描述的是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版本,它目前基本上是以区块链的互联网形式来呈现的。但是当然,Web3的原则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技术,所以我们应该认为Web3是独立于区块链的,尽管在当下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一回事。

元宇宙和web3,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这是因为元宇宙常被描述为下一代互联网,而web3也被定义为今天的互联网的继承者,如此顺应同一事物或同一网络的两种转变自然会被人们混在一起谈论,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最终的结果或许是元宇宙需要区块链技术,但也可能元宇宙并不需要区块链技术,但却有在广泛地使用区块链技术。我们也可能会发现,web3的原则并不严格地被元宇宙所需要,但web3却有可能会帮助创造出最繁荣和健康的元宇宙。

36氪:我们知道元宇宙的概念存在已经有很多年了,可是为什么好像自从去年以来它就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到处都在谈论的话题?很多人称你为“元宇宙商业之父”,我们知道你也关注元宇宙很长时间了,能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你踏足这一领域的历程吗?

马修·鲍尔:正如我在书中所说,元宇宙这个术语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但其实近一个世纪以来,这个想法都一直存在于科幻小说和大众想象中。大约70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构建元宇宙的早期版本。事实上,我们今天试图建立的元宇宙也是建立在许多早期创新的基础上的,当然也吸收了一些早先创新的警告。

我个人的探索旅程如下。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开始逐渐了解元宇宙的这些术语,我一直着迷于在虚拟世界中讲述的新的消费技术故事,尤其是这些消费技术变化的方式。但具体来说,是我玩《堡垒之夜》游戏和在2018年使用Roblox平台的经历让我得出结论,这个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元宇宙想法不仅仅是成为了一个现实中的机会,而是它正在我们的周围展开,以至于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它了。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积极研究这个领域,在网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元宇宙文章。在疫情开始之前,我又发表了两篇文章,这引起了人们对这个词的广泛关注。

至于如今元宇宙这个概念的流行,其实它同时反映了许多不同技术的成熟。比如我们在过去的五到六年里已经看到的,高性能GPU和CPU的广泛部署,使得大群人能够在虚拟空间中协作。并非巧合的是,随着这些功能的展现,我们看到游戏世界也正转向新的社交视频游戏类型,以及Roblox之类的沙盒游戏。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从全球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拥有的设备发展到成为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拥有的设备,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网络。我们也看到了区块链、NFT以及加密货币的兴起。虽然人们可能不相信这些技术,但它们已经清楚地证明了只以数字形式存在而没有物理组成部分的商品的潜力,以及来自这些商品之间可互操作的系统的效用。

最后,我们看到了文化变革的出现,它证明了电子游戏不仅仅是电子游戏。这种文化理念开始迅速涌入好莱坞,大量与此相关的电视和电影开始出现。这些文化叙事也逐渐成为了元宇宙故事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最新的《星球大战》电影以一个只发生在《堡垒之夜》的事件开场,特拉维斯·斯科特在《堡垒之夜》的演唱会上更可被称为是20世纪最大的文化事件之一。所有这些变革与虚拟现实等其他技术的成熟同时发生,所以让许多人都认为元宇宙的机会就在眼前。

36氪:您在书中提到,“任何希望元宇宙存在的人,乃至那些不希望它存在的人,都应该希望元宇宙的发展由这些群体来推动,并成为主要的受益者,而不是由大型企业来推动。”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马修·鲍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回答。首先,我们认识到,最繁荣的经济体往往来源于这些经济体拥有更多的财富贡献者。例如,美国有3200万家中小型企业。大多数美国人都为中小型企业工作。美国的大部分GDP也来自于这3200万家中小型企业。所以根据我们已经观察到的事实,要推动健康的经济繁荣,就离不开这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第二是要认识到,当我们谈论元宇宙时,我们往往谈论的是一个虚拟的单一存在。我们谈论的是在虚拟世界中可能掌控或合作掌控这一世界的“物理定律”的若干个私人公司。我认为我们有理由去担心,当仅仅一两家或三家公司控制了我们生活的第二个版本里的“法律”时会发生什么。我说的“法律”是指你做什么,卖什么,和谁说话,你的权利是什么,你的收费是多少,企业的收费是多少,如果仅仅是少数公司在这些问题上有发言权,可想而知那不太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互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人拥有互联网,所以互联网公司不向任何人收取访问费用,也没有人能被排除在互联网之外。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对社会和人类有如此积极的作用、为什么它能帮助许多人接受教育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上许多最大的公司都诞生于互联网时代或通过互联网时代实现了重生,所以当我们在展望元宇宙未来的时候,我的书里的大部分内容,乃至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个人、开发者、政府、监管者和投票者,让他们能够理解元宇宙何时到来、如何到来、元宇宙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会在哪些问题上产生分歧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我想让大家明白我们需要做出什么决定来确保元宇宙不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地方,而更是一个我们想要的地方。

36氪:在我们当下对元宇宙还有许多未解问题的同时,你在书中描绘了一幅特别详细的关于元宇宙相关硬件的蓝图,如头显等一些硬件技术的详细程度让我十分震撼,请问你是如何了解到这么多有关硬件设备的详情信息的?

马修·鲍尔: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我们所有人去共建元宇宙。在这里要提到尽管“元宇宙”这个概念来自于一个作家——尼尔·斯蒂芬森,但我希望真正现实中存在的元宇宙将是由数十亿人来合作建成的。为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元宇宙的信息。当我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时,我发现大多数有关元宇宙的知识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这些知识和信息也很难被普通人所接触到。它要么存在于全球最大、最有实力的公司的最高层,要么存在于在研发部门工作了数十年的创始人那里。所以我的目标是提供并将我所知道的这些知识传达给普通人。尽管有时大家会发现这些信息太详细或太专业,但我的工作是至少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得相关知识。

至于我是如何得到这些信息和知识的,我很幸运,我早先写作的关于元宇宙的文章的成功,让我建立起了许多新的人际关系并接触到了一些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私人展出,另外,作为一名投资顾问和如今的创业者,我也拥有一个庞大的个人创始人网络,这些创始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这些与元宇宙相关的问题,因此他们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元宇宙的一些硬件设备层面的知识。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帮忙编辑了这本书,他们也是书中一些想法的重要来源。事实上,我最兴奋的事情之一是在未来几年里更新这本书,以反映近些年我所看到的在虚拟扩展混合现实设备领域的许多快速进步。

36氪: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很快又能见到您的下一本元宇宙专著了?

马修·鲍尔:哦不,我并不打算在短期内要写一本更新版本的书。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反映某个特定的时刻。例如,这本书没有强调试图解决元宇宙问题的单个创业公司或单个研究项目,而是专注于解释对于元宇宙至关必要的部分以及元宇宙的宏观主题——这些是会持久存在的。而一些诸如云计算、计算处理器联网或其他路径依赖的问题,比如光学或最小化电池,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会在明天就有突破,相反你会看到一个在此方面持续的进步过程。有些人确实会专注于写一本书,来反映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也包含每一家与此相关的公司所做出的贡献,但这不是我在这本书里所做的。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这本书仍会是将人们引进元宇宙世界大门的一本入门读物。

36氪:还是要问一下,所以我们离这样的元宇宙成为现实还有多远的距离呢?

马修·鲍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硅谷有句名言,未来已来,它只是分布地不是很均匀罢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所认为的未来,其实已经被少数人经历过了。我经常想起这句话,因为从来都没有具体的方法能被用来描述技术变革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例如,中国在美国之前很久就转向了数字和移动支付,所以我们这些身在北美的人所说的移动和数字支付兴起的时间,要比实际上这些技术在世界其他地方真正兴起的时间要晚得多。再比如日本是移动和数字服务的领导者,比美国要领先十年。这些事实都让我们很难准确说出移动时代开始的时间,或者经济转向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的确切时间。

同样,当我们谈论元宇宙时,很明显,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即我们在美国称之为Z世代或阿尔法世代的一代人,他们会感觉我们已经身处元宇宙时代了。今天四分之三的9-12岁的美国儿童经常使用游戏平台Roblox,他们花费时间在Roblox这些平台上所进行的虚拟社交,与比他们大10岁的哥哥当年的游戏社交体验都已经完全不同了。

又比如在这本书中,我谈到了全息影像的进步。全息影像是已经在现实中存在的,只是它非常昂贵,使用的人相对较少。但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将看到这些设备的成本和尺寸下降,我们将看到这些技术在全球推广。我有过的最不可思议的经历之一是使用一套价值3000美元的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当你使用它的时候,很显然你用它所想象的宇宙会比许多人想象中的元宇宙,距离现实要近得多。

另外,我用这套头显设备玩了《微软模拟飞行》这款游戏,《微软模拟飞行》无法在大多数设备上运行,大多数人也买不起3000美元的设备,而我用昂贵设备玩这款游戏时候体验到的“未来感”是明确存在的,在这次体验中我作为少数人经历了他人眼中的“未来”。所以这也是一次对“未来已来,它只是分布地不是很均匀”这句话的完美展示。而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设备将能够运行《微软模拟飞行》,到时候这3000美元的设备也将降价为300美元,那对更多人来说未来就会显得更加触手可及。所以我不太想去预测元宇宙会在具体的哪一年到来,而是希望大家认识到,每年都有更多的人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以及我们相信元宇宙需要或即将需要的一些技术,通常它们也已经存在于现实中了,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36氪:您在书中讨论了一些大公司在元宇宙方面的布局以及它们各自的前景,您能再具体说说您针对这些大公司的一些具体兴趣点在何处吗?

马修·鲍尔:首先Facebook是一个很有趣的案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已经建立起了很大优势,他们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身份系统,他们有30亿月活用户,2亿日活用户,去年他们创造了600亿美元的现金流。他们还有超过15000名工程师在为实现元宇宙的愿景而工作,同时他们有一个创始人控制着公司,这位创始人和另一些人一样坚信元宇宙的前景。Facebook在虚拟现实领域已经起步多年,要忽略种种这些东西的价值是不可能的。然而,时间告诉我们,拥有现金资源和信念并不足以成为下一个世纪的领导者。比如,微软就曾在智能手机时代和网络时代最开始的时候,也拥有所有这些优势,但它却并没有成功地成为新时代的领导者。在很多方面,我们可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并不希望Facebook这家公司成功,它不是很多开发者喜欢的公司,也许Facebook在元宇宙早期的很多愿景和主题设置就已经是错的了,就像微软当初专注于错误的商业模式、错误的手机设备和错误的价位一样。我们也许可以再次看到这样的错误,举例来说,看起来meta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将会专注于制造200美元的而不是3000美元的设备,它专注于非游戏体验而不是像meta一样专注于游戏体验。所以在meta这家公司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凡的机会和愿景,但时间会证明它是否能有实现愿景的执行力。

我最喜欢的公司仍然是epicgames,主要是因为我相信其领导者蒂姆·斯威尼的哲学最有可能培养出我们想要的元宇宙——一个既不关注广告也不关注数据收集的元宇宙,一个专注于用户和开发者的个人权利的元宇宙,一个不会被任何单一公司所控制的元宇宙。我在书中也谈到了一些我认为对这家公司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其中一点就是epic自愿放弃其企业权利并将其交给美国法律体系的方式,这是去中心化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epic意识到元宇宙的重要性意味着它作为公司个体无法为自身的决定负责,而相反我们有一个管理产权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系能够管理个体企业的权利和个体使用者的权利。因此epic正越来越强调说,“即使我们今天有权利,但我们相信,为了我们的社会利益,为了我们公司自身,也为了我们客户的利益,应该交由我们的法律体系来管理这些权利。这些原则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喜欢他们产品也尊敬这家公司的领导的人,作为一个希望元宇宙能成为全球社会的积极力量的人,epic是我最为看好也谈论得最多的公司。

接着让我来谈一谈英伟达。英伟达的故事和epic很相似,五年前美国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家公司,当然就更别说去谈论他们了。而现在它们似乎成为了全球工业的前沿,事实上这两家公司验证了有关元宇宙的很多论点,可能部分是由于它们是在30年前也即《雪崩》发表的前后成立的。它们是专门为这个时代而生的公司——一个基于图形计算的3D模拟时代和元宇宙时代。正是它们的耐心和长期专注让它们成为了今天的领导者,我发现这两家公司的创业故事非常激励人心,同时也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故事。我们可能不会走向一个戴上英伟达牌的头显设备或使用英伟达品牌流媒体服务的未来,但是很有可能我们会有一个在很大程度上被英伟达引擎所支撑的未来,而正是英伟达这三十年来的专注为这一刻做好了准备。

最后,微软是一家大多数人在谈论元宇宙的时候不会想到的公司,因为他们没有很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他们通常专注于企业经济。但是他们拥有大量有关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资产,他们有Xbox等硬件部门,他们还有云游戏、微软团队平台以及数字双平台等等。所以我个人很想看看微软会如何将这些碎片整合在一起,从而甚至能成为一个在元宇宙时更加庞大的公司。

36氪:您的这本书名是“元宇宙改变一切”,这里的“改变一切”应该怎么理解?

马修·鲍尔:每次我们在计算和网络技术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几乎每个国家、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经历都会因此而改变,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在“谁能接触到计算和网络资源”以及“何时、何地、为何以及如何接触”这些问题上的变革。就比如智能手机时代的创新,无论你去哪里,你的口袋里都有一台电脑,你可以持续上网,而不是偶尔上网。而在我年少的时候,我们还不得不在家或在办公室才能上网。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创新并不在于我们有一台可以持续访问互联网的便携式电脑,而是当那发生的时候,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谁在何时、何地、为何以及如何访问互联网或电脑设备,并且这已经影响到了我们作为人类在社会中的组织方式——比如我们在西方社会里的选举、我们做什么和我们想什么——这种创新也催生了新的公司、新的领导者、新的商业模式乃至新的哲学,还挑战了我们的许多伦理观念,改变了一国国内的财富分配方式,还改变了大多数企业和它们的许多商业行为。

所以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宇宙将如何改变各个行业或个人,就像我们无法在90年代的时候就知道互联网将如何改变我们在2005年的生活一样,甚至也无法在2007年首款iPhone出现的时候知道它将会如何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像ticktok这样的创新会让世界上的许多大公司们如此震惊的原因。当我说我不能确切地告诉你元宇宙时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时候,这并不令人奇怪,我无法告诉你在元宇宙时代里你在醒来后会做什么,你下班回家后会做什么——我知道这通常会让一些人失望,因为他们想知道确切的答案,而我给不出这样的答案。但我相信,当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并能接触到持久的高保真3D虚拟世界的时候,事实上,当我们生活在一个能在其中自由行动的物质世界里,并且这一物质世界能够与那持久的高保真3D虚拟世界随时连接的话,几乎所有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想做的事情,乃至我们思考的方式都将被彻底改写。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62ms0-6:11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