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赐豪
据元宇宙NEW记者统计,今年已有9家加密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申请破产,估值最高的是320亿美元的FTX,最新申请破产的则是交易所DigitalSurge。
加密货币熊市行情之下,行业独角兽企业纷纷倒下。日前估值30亿美元的AmberGroup被爆出清空国内办公室陷入跑路传言。
实际上,AmberGroup也是FTX崩盘的受害者之一,曾是FTX的活跃交易参与者,“只有不到10%的总交易资金被捆绑在FTX交易所中”。而此前,受FTX崩盘影响,加密货币贷款商BlockFi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
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触发就难以停止。据元宇宙NEW记者统计,今年已有9家加密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申请破产,估值最高的是320亿美元的FTX,最新申请破产的则是交易所Digital。Surge。
估值30亿美元的独角兽陷入困境
已有多家交易所在印度尼西亚注册并获得监管机构许可:金色财经报道,截至2022年3月底,已有多家加密交易所在印度尼西亚注册并获得BAPPEBTI(商品期货交易监管机构)交易加密货币的许可。
据印尼贸易部的数据,比特币(BTC)等加密货币的交易量从2020年的60万亿印尼盾(41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859万亿印尼盾(598.3亿美元),增长了14倍以上。它已经到了加密货币比传统股票更受欢迎的地步。贸易部副部长JerrySambuaga表示,2021年有超过1100万印尼人买卖加密货币。即便如此,1100万加密货币投资者仍仅占印度尼西亚总人口的4%左右,这意味着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cointelegraph)[2022/4/3 14:01:17]
12月6日,链上分析师Lookonchain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加密货币交易和资产管理公司AmberGroup似乎处于破产边缘,其拥有的六个钱包之间只有946万美元的资产。
动态 | 爱康科技:已有自己的区块链记账平台和区块链数字资产安全管理平台:爱康科技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区块链技术研究及应用创新是爱康重点战略发展方向之一,2016年开始至今持续开展各项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和区块链应用探索,技术层面上全面掌握区块链各项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参与区块链生态体系建设,与行业主流区块链平台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交流,确保爱康的技术与行业领先技术保持同步,目前我们已经有自己的区块链记账服务平台和区块链数字资产安全和管理平台。在应用领域,聚焦并立足于新能源行业的应用创新。[2019/10/26]
破产传言一出,有投资者对于AmberGroup资金安全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向AmberGroup管理合伙人AnnabelleHuang提问。后者并没有直接澄清财务状况,回复称:“我们继续照常营业,如果你有任何顾虑,提款照常开放。”
12月7日,据币圈自媒体深潮TechFlow消息,多名在11月被裁的Amber前员工爆料以及抱怨,他们并未如合同约定的在12月初收到应得的裁员补偿款。
声音 | 科蓝软件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在区块链方面与蚂蚁金服已有合作:据全景网报道,7月18日,“改革创新发展 沟通互信互赢 ——2019年北京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在北京举行,科蓝软件(300663)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安京表示,公司在区块链方面与蚂蚁金服已有合作,同时也有具体项目在推进。[2019/7/19]
更让他们忧心的是,他们已经无法联系到相关的Amber高层人员,只能从HR那得到模凌两可的回答,并且中国境内的办公室也在12月5日全部清空,所有工作人员分布式办公。这些被裁的员工愈发担心公司跑路,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
AmberGroup有关人士向元宇宙NEWS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收到集团清空国内办公室的通知,北京地区办公室正常运转;但是深圳那边是技术部,具体情况不清楚。
随后,AmberGroup正式发布声明称,AmberGroup和WhaleFinApp一切照旧。声明称,在经历了市场周期时,必须不断调整业务战略、产品,从而调整内部团队和职能。
分析 | DragonEx交易所共计损失602万美元数字资产 已有近百万流入交易所:据PeckShield数字资产护航系统初步统计显示,DragonEx交易所共损失了价值6,028,283美元的数字资产,且已经有价值929,162美元的数字资产流入了交易所,目前尚有价值5,099,121美元的数字资产掌握在黑客手里。
对于已经流入交易所的数字资产,PeckShield正在和相关交易所取得联系并进行资金封堵,尽可能帮助受害用户减少数字资产损失。此外,PeckShield安全人员初步分析发现,黑客大概率是通过窃取交易所钱包私钥或非法获得API服务器访问,进而实施数字资产批量转移。[2019/3/26]
针对链上分析师Lookonchain对AmberGroup财务方面的质疑,上述AmberGroup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行业内最大的做市商之一,有部分资产在中心化交易所上的。
“这个分析非常片面,截图中只是我们链上某一两个钱包地址的资产。”该人士说道。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在线区块链培训 已有数千人注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划推出一个在线课程,旨在向全球各地的学生教授加密货币和具有商业规模的区块链网络。下个月,该大学将启动区块链在线专业证书课程,这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重点关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旨在为学生开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企业职业生涯规划。到目前为止,已有7,400名学生已经注册。[2018/6/19]
不过,在FTX崩盘后AmberGroup曾对外表示,它对Alameda或FTT没有敞口,但它一直是FTX的活跃交易参与者,只有不到10%的总交易资金被捆绑在FTX交易所中。“虽然我们在一周内大幅减少了风险敞口,但我们仍有尚未处理的提款。”“它不会对我们的业务运营或流动性构成威胁。”AmberGroup强调。
最新消息则是,12月9日据金融时报报道,AmberGroup表示已从一个新的主权基金筹集了约5000万美元的资金,交易将于1月宣布,这仅达到了其1亿美元融资计划的一半。
AmberGroup在今年2月22日宣布以3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由淡马锡领投,红杉中国、PanteraCapital、TigerGlobal、Management、TruArrowPartners和CoinbaseVentures等现有股东参投。AmberGroup目前筹集的资金总额为3.28亿美元。
多米诺骨牌效应
元宇宙NEW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发现,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有9家加密独角兽申请破产,其因各种原因未能度过这个加密寒冬,其中最大破产机构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FTX,该公司市值曾一度高达320亿美元。
如下图所示,在这9家破产的独角兽企业中有3家加密货币借贷服务商、2家交易所、2家加密货币服务商,以及1家对冲基金和1家比特币交易商。
“其实加密行业并不像外面的人看起来的那么健康,它在高速发展中积累了很多潜在的漏洞。”金融科技专家蔡凯龙向元宇宙NEWS记者说道,这些漏洞在被打穿后就产生了一个一个的大雷,接连被引爆。
在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崩盘仅仅约两周后,加密货币贷款商BlockFi申请破产。据该公司提交的破产文件显示,其负债已接近100亿美元。
BlockFi与FTX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竞争对手VoyagerDigitalLtd和CelsiusNetwork在2022年稍早的市场动荡中破产后,BlockFi依靠FTX给予的4亿美元信贷维持运营。
去年8月,BlockFi完成了5亿美元的E轮融资,投后估值升至38亿美元,它背后的股权投资机构包括TigerGlobal、JumpCapital、WinklevossCapital、PeterThiel、GalaxyDigital、西北大学校友风险投资基金PurpleArchVentures、Paradigm、MorganCreekDigital和CMSHoldings。
另一家加密贷款商CelsiusNetwork今年7月因加密货币Terra和Luna的崩溃而申请破产。去年10月份其完成了7.5亿美元的融资。
破产对行业会有哪些影响?
鲸平台智库专家、新浪VR总经理陈星向元宇宙NEWS记者表示,在美国加息、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大环境中被给予厚望加密货币并没有成为避险的优质资产,比特币从去年11月份的6万多美元跌到现在的1.7万美元左右,这也说明加密货币生态并没有人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因流动性枯竭导致破产,所谓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并没有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它的审计制度、风控风险被暴露出来,在传统金融看来非常不成熟。”陈星向说道。
在重庆工商大学区块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昌用看来,新一批独角兽的倒下,跟以前一样会带来很多人资产的损失,但也教育探索者和创业者,哪些路是错的、哪些路是对的。
蔡凯龙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在他看来,对于加密行业来说,直接的影响就是不管是从业者、监管者、研究者,现在都开始思考这个行业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健康发展。
“其外,加密独角兽的爆雷对VC打击也很大。”蔡凯龙向记者说道,不管国家或者非常顶级的机构投都可能爆雷,对一些中小VC和一般的VC来说这是非常恐惧的,所以会放缓对这个行业的投资。
“在短期内,这些公司的破产显然是阻碍了加密行业的发展。但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消除行业内的瘤以及去杠杆降投机的过程。”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研究者谷燕西则向元宇宙NEWS记者表示,长期来说,这对行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谷燕西指出,这些公司的爆雷迫使各国金融监管对加密行业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确保这类事件不再发生,不再导致投资者的损失。加密行业此后的监管会更加严格,对其的监管力度也会更加类似于主流金融行业。
“如果新型的金融监管是积极并且是进步性质的监管,那么就一定会大力促进加密行业的发展。”谷燕西说道。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