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观察 | 全国首例医疗文书领域区块链应用:医院“上链”,看病更方便_DNA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作者:陈宁王家铃李文芳,原题《浙大邵逸夫医院创新医疗文书与科研数据区块链应用——医院“上链”,看病更方便》

1月27日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宋章法在收到手术第一助手提交的当天手术记录后,对手术信息进行详细审核。与往常不同的是,在他轻触鼠标点击保存后,电子病历系统中的手术记录文书立即显示红色大写的“A”审核标记,同时病历文书对应的信息随即存入区块链,并同步到杭州互联网法院和互联网公证处。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近期推出了“四问比特币”系列报道:6月23日消息,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近期推出了“四问比特币”系列报道,对比特币问题进行梳理;

“四问”包括:一问比特币:监管为何接踵而至炒币风险有多大?二问比特币:“挖矿”,到底有多耗能?三问比特币:“币圈”的乱象知多少?四问比特币:区块链如何健康发展?[2021/6/23 0:00:26]

记者获悉,浙大邵逸夫医院日前上线区块链医疗应用,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文书与科研数据领域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不可伪造不可篡改的特性,将为患者的病历储存装上“安全盾”。

火币全球站“全球观察区”今日上线GRT:据官方公告,火币全球站“全球观察区”定于2020年12月18日上线GRT(The Graph)。具体安排如下:1.12月18日08:30开放 GRT 的充币业务;2.12月18日充值量满足市场交易需求后开放GRT币币交易(GRT/USDT、GRT/BTC、GRT/ETH);3.12月19日10:00(GMT+8)开放GRT的提币业务。[2020/12/18 15:38:11]

一家公立医院为什么要“上链”?“这是我们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医疗行业持续改革的创新尝试。”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告诉记者,在医疗领域率先引入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推动公立医院探索全新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更是希望通过技术赋能保护患者隐私、确保医疗文书安全,并为推动整个行业打破信息壁垒、重构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提供全新方案。

元界DNA首批创世观察员完成主网换币:据官方消息,元界DNA近日开启创世观察员活动。8月18日20:00前,元界DNA将主网上的DNA代币转账至创世观察员的新链数字身份账户里,观察员可率先体验DNA主网的高效。

据悉,元界DNA为每位观察员提供1000个DNA的换币额度,本次活动观察时间为8月18号20:00—9月17日20:00。观察周期结束后,DNA基金会将为观察员账户再发放1000DNA的激励。[2020/8/1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医疗机构逐步实现医疗文书电子化,但电子医疗文书存在系统书写不统一、可追溯性差等短板,加上这些医疗信息由各家医院分别管理和保存,面临患者获得本人医疗记录和看病诊断历史数据不便捷、不真实、无法界定责任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可追踪可溯源和公开透明可验证三大特征。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已在全院各科室实现从手术医生书写手术记录、主诊医生审核、电子病历归档等全流程“上链”,并同步到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和互联网法院等机构,实现电子病历电子证据固化。据介绍,医疗文书的“上链”可以从技术上倒逼医生提高书写病历文书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客观性,推动医疗行为质量更高、更有效率。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实现数据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科研数据可靠性和真实性,浙大邵逸夫医院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以数据治理和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基础的“科研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助力构建科研诚信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利用该平台,从实验室源头入手,实现了对科研数据的全流程“上链”存证和溯源追踪,对科研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管控,科研数据和图像等都可以溯源到每一台仪器、每一个时间节点。

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医疗文书与科研数据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实践,不仅推动医疗机构病历数据安全有效的共享和流转,促进政府部门、医疗机构、药企、保险等多方联动,建立医疗行业联盟链,解决“医院重复检查”“医疗保险欺诈”“药品假冒”等痛点,让整个医疗健康体系更高效运转。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6:84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