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V:张宏鑫:响应国家号召 利用区块链、密码学技术让文物流动起来丨2021世界区块链大会_区块链技术最早应用于

7月24日,2021世界区块链大会·杭州正式开幕。本次大会由杭州时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等机构支持。

未来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导张宏鑫,发表主题演讲《从良渚五千年文化到区块链未来科技》,他表示正在响应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号召,让文物“活”起来,而考古和区块链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他们正在使用区块链技术让文物转动起来,而博物馆之间则通过激励方式进行数据共享、互通。

以下为演讲内容:

我就从一张图画说起,很多人见过这张图,最近在艺术圈里看到这张画为之疯狂,很多数字艺术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这里有两个数字:第一,这张画在佳士得拍卖的时候达到了6500万美元,相当于5个亿左右的人民币,这张画是一位数字艺术家用5000天的时间,每天画一张画,最后堆积在一起所形成的作品。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和数字“5000”有密切的联系,老外的5000天,而中国人花了5000年,这5000年是距我们这个会场正北10公里的地方,就是良渚遗址。

良渚遗址是杭州为之骄傲的地方,1936年施昕更在浙大老河边进行了挖掘,挖掘了之后又来到他的老家良渚继续挖掘。浙大的刘斌老师加入考古后,经过三十年的挖掘,他们在此挖掘出了一系列的东西,找到了良渚古城。

这座城里最知名的作品是墓里一块叫“玉琮王”的玉,不仅是因为这块玉大,而且经过专家发现,这块玉上有一个特别的纹路,考古学里把这个纹称之为禽纹。经考古学家分析,这是当时的太阳神像。5000年前有人把这样的东西刻在玉上,每一根线条用鲨鱼的牙齿一点点刻出来,由此可以推断出这块大地上五千年前就有非常丰富的文明和各种活动了,这是超出人类想象的。

在同一个墓里又挖出1000的件玉器,可见在当时曾经有过非常繁荣的文化。

通过考古学家的推演,们所属都是太湖范畴,五千年前有马家浜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离我们6000多年有崧泽文化,而崧泽文化逐渐演变为今天发现的良渚文化。那为什么良渚文化没有在历史教科书里出现?因为4000多年前一场大洪水把文明淹没了,我们猜测,良渚文化进行了传播,向西走了1800多公里,去了三星堆、金沙遗址。因为三星堆除了青铜器还找到了大量玉器,且和良渚文化中的玉器一模一样。实际上那里也找到了大量的玉器,而且玉器的样子和良渚的样子一模一样。

第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张草稿纸,但这张草稿纸不得了,它是“天下第二行书”——学习书法的人知道,这张书法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现在藏在了台北国立博物院。这张草稿纸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背后有一个非常爱国的故事,颜真卿有一位堂哥叫颜杲卿,带兵抵抗安禄山的叛军。颜杲卿非常勇敢,但很不幸被叛军抓住所杀死。三年后颜真卿知道了这件事情,泣不成声的情况下创作了这幅作品,据说这张作品送到日本展览的时候,各地爱好者争相观看。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当时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被明朝的收藏家收藏了四十年。这位收藏家即将过世的时候,希望把图一起烧掉,但是被他的亲戚发现了,又把画从火里捞了出来,但这幅画成了两部分,分别藏在台北国立博物馆和浙江博物馆。

我想说明一件事,其实这些艺术文化与考古对象价值并不是那么单纯。相信最近大家都在热议NFT的价值所在,据我总结,这些相关作品的真正价值在四个方面:一是累计性,就是时间的累积性以及劳动力的累积性;二是稀缺性;三是叙事性;四是个体性,这恰恰和区块链的主题相违和,因为很多艺术性不具有个性。

最近我们响应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号召,要让文物“活”起来,因为总书记说“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句话非常了不起,因为他是去年中央局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区块链1024演讲就是在年的集体学习上的技术,所以考古和区块链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最近我们开展了了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的合作,做了很多相关区块链的技术,比如我们把区块链里的分布式IPFS技术,加上几何处理、图像修复,让文物能够转动起来。

为了能够让博物馆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联邦学习的方法、多方计算的方法就能得到很好地使用。当很多单位在一起形成广大网络的时候,很多单位会有顾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数据共享出来?最近我们也在研究一些新的技术,把数据的共享通过激励模式做出来,但这个激励是提供一种信用考量、信用的计量,只要贡献数据的质量越高,就可以使共享的网络良性旋转起来、发展起来,这就会有大量理论问题要研究、实践的方案要探讨。

针对一些特别年代的数据,我们也在做一些工作,和人文学院的明代文学老师开发了智慧大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充分融合了知识图谱、大数据、区块链,包括图像处理,还有一些自然语言处理。

再比如大家关心的书画,我们和浙大项目负责人张曦书记联系,开发了相关的系统专门解决鉴别印章方面的问题。

一些看不懂的书画,我们通过一些图像处理和交互,把原来只有专家才能看懂里的书法里的气韵和书法里的各种微妙之处解读出来、反映出来,这个平台叫做“墨书启示录”。

怎么进一步“活”起来呢?回到良渚的问题,去年疫情期间很艰难,我和我一个合作伙伴,在良渚遗址里使用AR的技术,把冷冰冰的文物加上各种解说和各种互动,使观众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历史价值和很有趣的内容。

回到今天区块链的主题,我们用到了一些区块链的技术,实际上区块链是基于密码学的方法。同时我们还用到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技术用于什么呢?实际上是帮助我们理性的理解数据。

我本身专业来自图形学、来自CAD以及人机交互,其实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这些东西要融合在一起,融合的点就是最近大家正在讨论内容Metaverse元空间,在学术界还有相关的人机物三元空间数字孪生和它有很强的一致性,供大家探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6:34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