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的登场,本身像是一部侦探剧。01?令人不安的元数据??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研究团队曾用几个月时间收集500个志愿者的通话记录,提取如下电话元数据:
志愿者A:与多个地方的神经病学小组有联系,联系过一家专项药房,一个罕见病症管理服务机构,以及一条药品热线,该热线只用来咨询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志愿者B:与一个大型医疗中心的心脏病专家详谈,还与一个医疗实验室有过简短会话,接过药房打来的电话,并接通过一个家用医疗设备的热线,该设备用于监视心率失常。志愿者C:给一家专门售卖AR半自动步的支商店打过不少次电话,而且还与AR步的生产商客户服务详谈过。志愿者D:一连三个星期与家居改善店、锁匠、水栽经销商和烟草用品商店联系。从这些电话元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zuki Elementals更新背景元数据的投票结束,反对率为86.9%:7月9日消息,有关更新Elementals背景元数据的投票已于今晨结束,结果显示社区普遍反对修改背景原数据。本次投票的有效参与票数共4416张,其中3838张(86.9%)持反对意见,578张(13.1%)持支持意见。[2023/7/9 22:26:34]
答案是:一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一个心脏病患者,一个半自动武器持有者,一个家庭大麻种植者。
从实验结果看,上述推断意外地准确,准确到令人隐隐不安。
通过一些看似散乱、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元数据”,一个人的性格、性情、行为特点、生活与工作状态、偏好和需求,突然变得立体,坦露在人们眼前。
以太坊NFT二层扩容方案Immutable X上线自动化元数据刷新功能:9月19日消息,以太坊NFT二层扩容方案Immutable X上线自动化元数据刷新(Automated Metadata Refresh)功能,开发人员将拥有自助服务访问权限,可在必要时刷新元数据,以更新游戏资产、改善游戏体验等,而无需再联系Immutable X团队成员。[2022/9/19 7:04:58]
说到元数据,先要了解它和数据的区别。通话录音、短信内容、邮件文本、微博和脸书评论,可以称为数据;但一个人何时、何地、和谁通话/发邮件/互动评论属于元数据。
可以简单理解为,元数据是对数据的说明、标记,是对数据属性的描述和背景化。
相比于一条录音内容,一段监控视频,场景式、背景化的信息,对个人隐私的破坏性更大。
正元数据董事长:建议在“数字亚运”建设中应用元宇宙技术:3月10日消息,近日,由元宇宙三十人论坛主办的“预见未来:2022元宇宙应用场景”闭门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浙江正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光在会上表示,建议在杭州的“数字亚运”建设中体现元宇宙技术应用,推出虚拟亚运会、交互性虚拟赛事、亚运会吉祥物NFT数字藏品、虚拟数字人等创新应用,多重展现“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中国证券网)[2022/3/10 13:49:01]
以电话元数据为例,从通话的时机、长度和频率,可以推断谈话者的关系,是密友,还是商业伙伴;可以知道通话者对谁感兴趣,什么对他是重要的,以及其他私密信息。
类似承载大量隐私的还有搜索引擎元数据——你的任何键入和查询动作都在网络空间上留有印记并永久保存,这些元数据的隐私程度超过很多人的想像:
币安NFT为BSC生态系统制定NFT元数据标准,未来将拓展至其它区块链:1月27日消息,据币安官方博客,币安NFT市场与BSC社区合作,为BSC生态系统制定NFT元数据标准,并鼓励BSCNFT项目采用并与这套元数据标准保持一致。该博客称,缺乏元数据标准意味着各种NFT项目的元数据结构不一致,这导致币安NFT难以发现和加入强大的NFT项目。
未来,币安NFT将继续寻找超越BSC的更多领先区块链。除了为NFT市场设定标准之外,该项目的使命是超越建立市场,成为NFT收藏家和创作者连接和创造的终极平台。[2022/1/28 9:18:03]
02?巨大杀伤力?
视线回到2013年,在美国有关元数据的讨论开始进入大众眼帘。
当时前美国国安局承包方雇员斯诺登刚向媒体曝光政府收集美国公民电话拨打记录的“棱镜”计划。
时任总统奥巴马向民众强调:“没有人在监听你们的电话。他们不会去查人们的名字,也不会听通话内容,只是筛选所谓的元数据,进而发现可能参与恐怖主义活动人士的潜在线索”。
然而六个月后,一支由白宫任命成立的专家审查委员会向政府提出建议:应停止对美国民众元数据的大规模收集,不要给予任何官员利用这些“极为敏感的私人信息”的机会。
次月奥巴马正式宣布政府不再收集元数据,但这类数据可以由其他机构存储并接受政府审查。
元数据对隐私的巨大杀伤力是促使政策扭转的主要原因,其与图谋关联时,可以是致命的。
2014年2月TheIntercept报道声称,NSA曾参与美国无人机计划,政府仅利用电话拔打记录而非内容,就可确定要追踪的目标,对其展开致命攻击。
有分析指出,元数据可以极为细致地描绘一个人最私密的联系和兴趣,并且从技术角度看,相比于监听成千上万人的通话内容,搜索大量的元数据要容易得多。
两个月后前美国国安局局长及中情局要员迈克尔·海登在参加研讨会时表示,元数据可以告诉政府有关监控目标的“任何事情”,通信实际内容通常并不重要。
“描述...是绝对正确的。我们基于元数据杀人。”同时他又强调,采集美国公民元数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人。
海登的骇人评论再度引爆舆论,而伴随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的发酵,元数据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
元数据可能的滥用,给隐私保护提出新的挑战:
如今保护在线交流内容的数据加密计划已十分普遍,像WhatsApp等应用多采用端对端加密,以确保第三方窃听者不能读取终端用户发出的信息内容。
但大部分这类计划忽略了谈话者、谈话时间、信息长度等元数据,而许多情况下这些是政府或黑客发起追踪必需的信息,也是他们窃取和攻击的对象。
03?一场悄然打响的保卫战?
事实上,元数据隐私保护技术总体仍存在很大空白。
从用户端来看,公司层面元数据保护意识觉醒先于个人用户,其安全防护手段也更多样。
然而由于缺乏对元数据敏感性的足够认识,更为广泛的消费者人群仍暴露在巨大风险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当迈克·海登谈论政府如何仅凭元数据搜寻监控目标时,针对元数据的个人隐私保护技术研发几乎同时萌芽。
“就像对加密和安全社区的一记重拳,意味着现有加密术不能真正有效地阻止间谍活动”,一位研究者如是说。
或许正是那一刻,一场个人隐私的终级保卫战已悄然打响。
对于科学家们而言,如何在加密安全性、系统可扩展性和运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尚无确切答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