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说作者|ColinWu
本期编辑|ColinWu
近日,以腾讯、阿里巴巴为首的旗下NFT平台,在接受相关监管部门沟通后,纷纷删除了NFT相关字样,改名为“数字藏品”。
10月31日,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联合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央视动漫集团、湖南省博物馆、蚂蚁集团、京东科技、阿里拍卖、腾讯云等多个机构共同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NFT模式开始形成。包括11项共识,分别为:赋能实体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行业发展、坚持原创正版、保证价值支撑、保护消费者权益、联盟链技术可控、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杜绝虚拟货币、防范投机炒作和金融化风险,以及防范风险。
观点:比特币市场迎来喘息之机:金色财经报道,据区块链分析公司Glassnode最新分析,虽然美国整体CPI通胀率达到了9.1% 创 40年来的新高,但比特币市场已迎来向上的喘息之机。目前比特币实现价格为22092美元,与目前的现货价格21060美元相比,比特币投资者的平均未实现损失为-4.67%。不过,随着市场价格稳定在1.76万美元和2.18万美元之间,未实现的损失总额在-1650亿美元和-1980亿美元之间,总体上证实了8-11月的反弹更类似于 \"熊市缓解 \"的反弹,而不是牛市的恢复。[2022/7/22 2:30:36]
NFT没有遭到一刀切的监管,对于国内行业来说是幸事。但这种中国特色的NFT会成功吗?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它与目前西方世界的NFT逻辑完全不同.
观点:DCEP是经济“内循环”的未来加速器:工银国际经济学家程实和钱智俊日前撰文《DCEP:经济“内循环”的未来加速器》,文中提到,疫情时代全球货币政策已陷入多重困境,如何加力支撑“内循环”成为各国难题,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发展有望从新角度提供解题之钥。一方面,以DCEP为支点,货币政策的数字化升级有望拓展政策空间,提高政策直达性。另一方面,DCEP有助于对外形成人民币的“电子货币区”,对内深入“内循环”的短板领域,由此抵减外部政策干扰,保持政策独立性与内生性。(第一财经)[2020/7/28]
第一,驱动逻辑。
观点:BTC和黄金是“money”,法币是“currency”:投资者兼比特币倡导者Mike Maloney近期在播客节目中表示,投资于正确选择的加密货币应该是首要任务。他坚称,只有比特币、比特币现金、以太坊和其他几种市值排名前15位的加密货币币能够成功。Maloney进一步指出:“所有其他加密货币都将归零。”Maloney进一步评论了比特币和黄金,并表示BTC和黄金是“money”,而法币是“currency”。money与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不同,它具有价值,而法币本身的设计导致其无法长期保值。(AMBCrypto)[2020/3/30]
今年NFT潮流形成的核心原因,依然是加密行业的逻辑,形成了不断交易的市场平台,以及产生了NFT的社区与交易者,这一切的背后是快速得到的利益。交易获利依然是NFT流行开来的核心原因。OpenSea总交易量已经突破100亿美元,日交易量稳定在5000万美元左右。参与者中大多数是为了获利,而非收藏。
中国式的“数字藏品”,要求“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数字文创作品价格恶意炒作”,能否开放交易也暂未可知,拍卖行也很难参与,因此在这个本质驱动属性上就有所不同。
第二,确权逻辑。
NFT获得主流认可的第二个原因,是基于去中心化公链为数字艺术品带来确权与流转,数字艺术品的收藏变得成为可能。正因为数字收藏品容易复制、侵权,区块链才显得更有价值。为确保NFT的所有权确认,绝大多数NFT会选择去中心化的以太坊公链,而不是其他中心化程度较高的公链。国内的数字藏品,基于的是腾讯、阿里等旗下的联盟链,徒有区块链之形,因此确权在本质上无从谈起,消解了它作为收藏品的意义。
第三,参与创作逻辑。
传统的NFT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在OpenSea创作与上传,任何拥有加密货币钱包的用户,可以直接参与购买与与交易。但对于中国的机构来说,完全自由开放的创作与参与、交易都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审核,这也导致他们难以获得国际上NFT社区与生态的接纳。
第四,原生IP。
NFT的成功有偶然性,即以CRYPTOPUNKS、boredapeyachtclub等为首的原生NFT头部IP的形成,再带动大量的原生腰部IP,以及许多例如生成艺术、NFTDAO等创新项目。相比之下,中国特色的数字藏品目前没有独立原生的NFTIP与形象,更多是明星、游戏乃至企业广告推广的附庸,营销味较重。
综上,中国特色的数字藏品与西方传统的NFT在底层逻辑与整体生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无法判断它未来是否成功,但一定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相较而言,已有丰富出海经验、整体水平优秀的中国游戏工作室们,倒是更容易在主打海外的链游竞争中创出一番天地。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吴说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复制等,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