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金融助力中国投行迎战资本市场开放》
作者:白士泮彭长
作者简介:白士泮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李白金融学院院长、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院长;彭长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管理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注:本文首发于联合早报
近期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步开放,瑞银、野村东方、摩根大通、贝莱德、高盛及星展证券等外资投行纷纷设立控股或独资公司入场展业,这既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可,也显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初步成效。外资金融机构入场后,能更好的引导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投资机会,同时进一步改善中国的融资环境,促进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通。另一方面,也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在市场发展与监管、企业治理、风控内控等宝贵的国际经验。但同时,由于中国投行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资本规模较低、业务模式单一、风控能力偏弱等问题,外资金融机构的纷纷入局加剧市场竞争,将对中资尤其是中小型投行与券商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万向区块链与海尔智家达成战略合作:3月23日消息,万向区块链和海尔智家联合宣布正式启动战略合作。双方将结合万向区块链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以及海尔智家在家电领域的优势,携手共同开展碳中和时代的智能家电行业创新。海尔智家也将加入由万向区块链联合合作伙伴发起的“RISC-V基金会区块链行业工作组(SIG)”。同时,海尔智家也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与万向区块链的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创新,共同开拓工业领域应用。(凤凰网)[2021/3/24 19:13:5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趋严。另外,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传统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深刻的数字变革。投行与券商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包括客户的要求与期望大大提高、金融包容性和民主化的行业趋势,以及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央行数字货币与狭义银行是不同层次的概念: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表示,包括DC/EP在内的央行数字货币与狭义银行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央行数字货币并不必然导致狭义银行。需要看到的是,DC/EP的“100%准备金”与狭义银行意义下的“100%存款准备金率”不是一回事。前者指DC/EP发行有100%的准备金支撑,后者指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之间的比率。(第一财经)[2021/1/20 16:34:04]
给中国投行的发展建议
近年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已是中国的重要国策,也写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数字经济在2020年贡献了中国GDP的?38.6%,遥遥领先大多数国家。
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央行要考虑如何激励支付宝等参与推广数字人民币: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认为,数字货币的确会对第三方支付产生一定影响。在零售支付场景下,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之间会有某种相互替代关系。数字人民币的份额涨起来了,就意味着支付宝和微信份额会下降。这个环节中,央行要考虑如何激励支付宝、微信等机构参与推广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应用还需依赖于支付宝、微信等线下场景拓展、二维码渗透。邹传伟称,可以设想一个激励相容设计,支付宝、微信支付如果帮助推广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它们存管在央行的支付备付金就可以获得更多利息收入。(第一财经)[2020/11/19 21:18:01]
在资本市场开放的背景下,中国投行应把握数字化变革机遇,充分利用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争取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位。
现场 | 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区块链网络是由开发者驱动的: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0月27日,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于上海开幕,峰会上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演讲表示,随着技术发展,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这就像互联网领域里变成基础设施的微信、打车等。
从互联网平台到区块链,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应用技术不断下沉为基础设施。区块链时代,使用智能合约,几百行代码就形成了一个应用,而此前可能是数十万行代码,互联网平台是由需求驱动的,而区块链网络是由开发者驱动的,[2020/10/27]
首先,积极构建投行数字业务模型,抢占业务发展的先发优势。数字金融促进了信息的流动,投资银行原本依靠信息不对称获取的利润空间受到挑战。比如2016年,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Corporation)以约?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梦工厂动画?(DreamWorksAnimation),在不涉及投行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处理了与交易有关的所有谈判。2019年独角兽企业在线音乐流服务平台Spotify根据其收到的订单量确定其开盘价,绕过投行直接参与资本市场,成功公开上市。还有,众筹和P2P借贷融资模式的兴起也冲击了对投行融资服务的需求。
声音 | 万向区块链杜宇:“2021年可能迎来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爆发”:万向区块链副总经理杜宇11月19日在第十四届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区块链作为一种开源技术其实技术壁垒并不高。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新思维方式,把新理念、新商业模式和实际产业相结合是最重要的。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技术诞生也有十多年时间了,还是属于很早期的阶段;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属于增量式创新,把区块链作为一种工具来降本增效,但并没有真正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
杜宇还表示,“现在在市面上看到很多的应用场景,或许可能并不需要区块链。总的来说,离区块链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技术、商业,都没有准备好。但国家层面的重视会加速这个进程,拐点会更快到来。我个人感觉可能会在2021年会真正迎来一波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爆发。(21财经)[2019/11/21]
面对严峻挑战,投行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化业务平台,减少传统人工中介操作,推动业务全流程标准化、线上化,同时根据服务所属行业、所属企业建立多维度数字模型,既能满足个性化、差异性需求,又能提升项目运营效率,降低中介成本。
第二,将数字化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纳入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数字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优化将推动中大型投行持续扩大领先优势,而聚焦细分市场做专做精的中小型投行也将在数字金融的浪潮中拥有独特竞争力。
数字技术促进信息的流通,使得投行的企业融资、兼并收购、咨询服务、资产管理等业务机会的识别与获取更加容易,随着各业务线底层数据的互通及统一的算法驱动,拥有强大数字化能力的投行将获得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同时,区块链、智能合约、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推动金融数据在投行的积累和有效开发,将日益弱化投行对传统审计、合规、咨询、IT等上下游企业的业务需求,推动投行向产业全能型转变。
第三,挖掘“长尾客户”商机,把握数字金融的普惠特性抢占增量市场。传统投资银行业务聚焦于大中型企业或行业头部企业等“高净值”客户,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市场的融合,数字金融的空间扩展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突显。之前无法满足的中小企业等”长尾客户”可通过数字技术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科学管控金融风险的同时,提升金融的普惠性。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生力军,而中资投行对比外资投行,为国内“长尾客户”服务有显然的地理网络优势。
第四,注重客户体验,持续提升证券经纪业务数字化交易平台的专业性及易用性。数字金融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促进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改善,比如国际市场已出现科技数字企业如老虎国际善用科技轻松地汇总金融交易数据,抢占零售证券交易份额,降低投行证券经纪业务的利润空间。
因此投行必须优化客户体验,改善线上业务,提升智能投顾平台与数字化交易平台的专业性、易用性。如高盛的Marquee平台提供的市场价格信息、投资研究、交易监测等服务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随着实体网点的减少甚至消亡,个性化、差异化的高端线上服务将成为发展方向。
第五,量化投资系统将为客户和财富管理业务提供更多的可能。在投行的数字化转型中,资本市场逐渐以量化投资系统取代人工,实现信息的自动获取和持续观察分析以优化市场预测,同时克服了情绪波动等非理性行为从而优化投资决策。
在数字时代,投资决策越来越重视挖掘和采集新信息如另类数据(alternativedata),以获取更好的洞察力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另类数据指的是许多非标准?(non-standard)、非结构性?(non-structured)属于金融市场以外的数据,如卫星图像、社交媒体帖子、地理位置跟踪、网站访问统计、零售流量数据、货运数量、来自物联网的数据和其他工业和商业指标数据等。
同时,离岸财富管理中心差异化优势已经由传统的监管、税收转变为数字化能力,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美国、英国、瑞士等国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将受到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的挑战。
第六,数字化风险控制模型将更好的实现高效决策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利用数字技术完善风控模型,优化风险体系实现高效决策与风险控制双目标是当前投行的普遍趋势。通过传统交易与其他海量数据完善风控模型,快速获取客户信贷历史及第三方信息,结合高级算法,精准评估客户的风险状况,从而降低违约率,促进信贷交易额的增长。
总之,投行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对中国投行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数字金融的兴起则为中国投行提供迎头赶上甚至“超车”的新机遇。如能把握其中机会提前发力,不断强化“内功”,快速建立起中国投行数字化发展的比较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外资金融机构共赢未来,更好的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