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掌握你的信息矩阵:去中心化身份和Web3声誉_WEB

作者:大卫·哈灵顿

Web3打开了去中心化身份 (DID) 的大门:它颠覆了Web2传统,数据掌控权从中央组织重回用户手中 — 它可能会重新定义传统的数据主权和数字声誉 。

在现存的数字声誉体系中,用户声誉由中心化机构创建,线上互动,活动机会,和信任度都受声誉影响。然而,这个系统忽视了隐私保护和用户对数据的掌控权,因此我们急需一些改变来创造新的声誉经济。

Web3的去中心化自然而然促使了DID的出现,由中心化转逐渐过渡到自主身份管理。兴奋之余,转变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挑战,要解决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更深一步的理解,并探索DID如何在web3高效采用之后才能解决。

SEC律师声称已掌握Ripple高管转移XRP证据 并坚持要求查看其财务信息:3月18日消息,在给Sarah Netburn法官的一封信中,SEC高级审判律师Jorge G. Tenreiro表示,SEC已取得证据,表明尽管身陷诉讼,Ripple联合创始人Chris Larsen仍在转移其XRP。Jorge G. Tenreiro声称,Ripple被告的财务状况对其诉讼至关重要。通过获取Chris Larsen和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ohuse的银行记录,就有可能对他们的XRP交易进行匿名化处理,并确定XRP完整的交易状况。律师称,没有银行记录,SEC将不得不听从被告的话。尤其是因为自从他们最后一次提供数据以来,SEC已经不得不“手动”追踪个人被告的交易,并不能保证SEC能够做到确定其XRP代币销售和Ripple链的完整信息。

此前消息,Ripple高管Chris Larsen和Brad Garlingohuse被控个人获利6亿美元,美国SEC要求获得其财务信息。随后,Ripple高管拒绝美国证交会查阅其个人财务记录。(U.Today)[2021/3/18 18:56:25]

Web3的到来带来了全新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声誉也不再是随意的衡量结果,而是一种数字加密的共识。在去中心化世界中,声誉能够引导互动,强化权利,赋能交流,它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在Web3的体验。

国际清算银行拉斐尔:数字货币的支付体系由谁来掌握十分重要:由《财经》杂志主办的“财经2021年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在今年的财经年会上,数字货币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了格外关注。在国际清算银行数字经济首席经济学家拉斐尔看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转变,很多央行发现现金的接受度正在下降,所以各国央行开始考虑数字货币。拉斐尔表示,数字货币的支付体系由谁来掌握十分重要,比如由央行运营还是由私营部门支持将有所不同。未来,数字货币的发行必须纳入国际银行和监管系统中,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将让数字货币变得更加有韧性。(人民网)[2020/11/30 22:33:10]

Web3标志着中心化身份的转变。传统的中心化身份与生俱来带有隐私担忧和垄断掌控的风险,然而DID把身份管理的源头转移到用户手中,让他们从Web2封闭式架构中解脱出来,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声音 | Andreas Antonopoulos:《掌握以太坊》并不意味着区块链项目有用或无用:据bitcoinist.com消息,著名的数字货币教育者和比特币支持者Andreas Antonopoulos在最近一次问答会议上声称他“不忠于”比特币后,决定写一本关于以太坊和其他山寨币的书《掌握以太坊》。Antonopoulos决定撰写专门的山寨币指南这一举动让很多粉丝认为这是在透露一种不准确的观点:Anthopoulos对区块链项目持批评态度。Antonopoulos对此解释说:“这是一种误解,这并不意味着这项技术有用或无用,这是意味着这项技术很有意思。”[2018/8/8]

DID在这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尤其在DAO,资产交易和其他的交互行为之中。在Web3中,信任十分珍贵,而身份是解锁新体验的前提,因此DID打造了一种社区感和平等感,而这对于Web3的不断进步是不可或缺的。

证券时报:99.9321%的BEC掌握在前4个地址:昨日美蜜币(BEC)合约出现了重大漏洞,使得攻击者可无限生成代币。据证券时报报道,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以太坊浏览器查询BEC发行地址,可以发现70亿枚BEC中有99.9321%掌握在前4个地址当中,根据数量排名,第一个地址持有人拥有超过34.95亿的BEC,占比达49.9321%,第二个地址持有人拥有21亿BEC,占比30%,第三个地址持有人、第四个地址持有人分别拥有7亿BEC,共占比20%。换句话说,BEC数量分布非常集中,仅前四个地址拥有者就占据了99.9321的BEC。但其白皮书并未公布私募、公募规则,也未进行公开认购,不仅让人疑虑谁掌握着大量BEC,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而Token BEC暴涨40多倍,谁成为了最大的利益获得者。[2018/4/24]

随着DID系统的完善,它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链上和链下数据割据,带来的信息碎片难以处理。而这些断联的数据也造成了身份信息的不完整,对于DID的采用有很大的阻碍。

在个人信息价值连城的时代,用户对隐私的担忧随处可见。现存的体系常常不经用户允许就擅自利用用户信息,这与身份自主概念背道而驰,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更迫切的需要一个完善的数据管理策略。

最复杂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去中心化世界中高效利用声誉。现存系统并不能精准评估声誉,而这却是一个影响信任,权威和机遇的重要因素。答案并不在于技术,而是理解声誉在人类层面的重要意义。

Web3领域中,协议是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在去中心化框架中重新布局身份和声誉。它们的核心功能在于将复杂的动态信任转化成的可达成的指标,由此帮助我们有效的在去中心化世界中活动。

它们致力于统一分散的链上和链下数据,将珍贵的信息整理为复杂的声誉凭证,这一过程能够有效的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参考数据,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个体在网络中的行为,声誉和影响。

DID在这些前瞻性的协议中是一个重要支柱。用户能够基于DID创建自己的数字身份,同时能够保护隐私,掌握个人数据。DID在协议中的采用也强调了个人自治的重要性。

在DApp领域中,先进的声誉协议正在给DID的实用性带来价值。作为中间媒介,这些协议让DApp创立者利用现有模型,或者原创模型来加强用户互动和系统功能。

这些合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能够帮助Web3居民更好的进行声誉管理。用户能够认证声誉奖励,将链上,链下和APP内的数据绑定DID,在参与线上活动的同时保护隐私。

声誉NFT是这些合约的一个绝佳应用。这些代币是用户在一个生态中的声誉代表,能够用于状态认证,享受服务,参与数字社区。

在DeFi,DAO和SocialFi领域中,声誉协议和DID已经有了颠覆性的用例。比如加强DeFi用户分离来促进更加公平的DAO投票机制,去中心化声誉工具正在促进创新和包容性。

声誉和DID的交叉口展现了数字领域具有说服力的一幕。这些元素对于特定系统的准入,衡量参与度,评估可信度起着重要作用,在用户自治和系统安全间起到平衡作用。

声誉协议和DID最突出的领域是SocialFi平台的内容推荐。用户产生的数据,如代币持有情况,或DeFi活动参与情况,都能够再度利用,从而创造更加定制化的体验。

随着Web3生态不断进化,DID和声誉协议的采用会加速线上互动的转型。通过打造一个无缝、安全的用户体验,这些工具正在朝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前进。

DID和声誉协议潜力无穷。这些先进的系统将会在去中心化领域中孵化出更多的创新,孕育更加稳固,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如此,便能够在用户隐私和数字领域的高参与度之间形成完美的平衡。

大卫·哈灵顿

个人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财经

金色财经 善欧巴

web3中文

金色早8点

YBB Capital

吴说Real

元宇宙简史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5:89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