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行业中,矿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区块链底层安全保障,是加密行业中最富有的和最具话语权的一群人,代表着加密市场的晴雨表;同时,在反对者眼中,其所处的行业是吞噬能源的巨兽,是披着数据科技外衣的落后产能。
芬兰的赫尔基辛是加密矿业的开端之地,2009年年初中本聪在这里挖出了比特币的首个区块,之后伴随着比特币价格的暴涨,算力的军备竞赛开始不断白热化,2010年9月出现了GPU挖比特币的代码,打破CPU挖矿常规,不久之后各式的矿机飞速迭代。
2010年12月,捷克程序员Marek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矿池“slushpool”,这种大规模的集合式矿场也逐渐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伴随着此后一系列矿机专业化、矿企上市、算力的金融化等发展,为矿业带去了持续的动力,也让这一新型赛道逐步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商业版图。截止2022年4月,21家上市的比特币矿业公司总市值就超过150亿美元,在以太坊合并前,单以太坊矿机市场价值就高达50亿美元。
但矿业发展的阻力也不小,在绿色环保的全球共识之下,高耗能的POW挖矿成为了一种天然的不正确,变成了不少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加上不断加码的政策、不断上升的电力成本,让矿工群体不得不四处迁徙,而这也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POW时代的没落,则让矿工群体的话语权开始不断收缩,但流动性挖矿、零知识证明所带来的ZK挖矿,却也让矿业的边界得以再一次扩展。
细数加密矿业的历史,其发展历程或许称不上波澜壮阔,但在十几年跌宕起伏的加密行业中,也同样精彩,它在乌托邦与修罗场之间来回穿梭,却也在夹缝与危机中一次次地向上生长。
图片来源:由 Maze AI 生成
加密行业的演化,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不同硬件矿机的迭代。
2010年7月,比特币的场外交易价格数天时间从0.008美元涨到0.08美元,这也让最早的一批“矿工”嗅到了商机。
在这个时期,比特币全网算力仅140MH/s,大多是以个人电脑挖矿的方式,挖矿的门槛并不高,在比特币价格利好的带动下,参与比特币挖矿的人开始迅速增长,开始有人把目光从CUP转向算力更强大的GPU上,据估计,当时GPU的算力比CPU高出了3个数量级达到9MH/S,而CPU的算力大约只有1KH/S,在以个人电脑CPU挖矿的年代来说,GPU挖矿的出现可以说是降维打击,所以短短7个月后,全网算力涨到了500GH/s,增长了3500倍,并在一年后达到15TH/s(增长了约10万倍),至此,个人电脑挖矿的方式也成为过去式,GPU算力统治这比特币挖矿市场。
分析师:转向人工智能云服务的加密矿企需要更多努力:金色财经报道,分析师表示,希望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服务的加密货币矿工可能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Hut 8 Mining Corp.新成立的高性能计算部门已经贡献了这家加密矿商第一季度销售额的20%以上。CoinShares数字资产分析师Matthew kimmel表示,很少有加密货币矿工能够为人工智能建立服务。实际上,只有少数矿工拥有人工智能所需的那种专用处理器。在去年加密货币崩盘后,没有多少人能够负担得起在硬件和员工方面的额外投资。此外,微软Azure和亚马逊网络服务等现有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Hive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Ltd.首席执行官Aydin Kilic表示,与加密挖矿相比,人工智能需要不同的服务器、主板、cpu、软件和更强大的gpu。
大多数加密挖矿都是使用完全不同的设备完成的。但在2021年,少数以太币矿工抢购了人工智能使用的高端gpu,当时以太币价格飙升,矿工们愿意为“资质过高”的处理器支付更高的价格。
在所谓的以太坊合并之后,这些芯片对于挖掘以太币变得毫无用处。虽然一些矿商出售了需要持续维护和大型物理基础设施的设备,但Hut 8和Hive Blockchain等其他矿商一直在建立新的高性能计算(HPC)业务线,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一系列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
Hut 8表示,第一季度HPC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7%和17%,是比特币挖矿业务毛利率的两倍多。但这还没有考虑到Hut 8为建立和运行数据中心所做的初步投资。该公司于2022年1月以3000万加元的价格收购了TeraGo Inc.的云和托管业务。
Hut 8首席执行官Jaime Leverton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你可以把比特币矿变成一个GPU集群的想法太天真了,因为从环境、冷却的角度来看,对基于GPU的计算的需求,以及最终客户对正常运行时间和延迟的期望,都是完全不同的。”
加密货币挖矿服务公司Luxor Technologies的首席运营官Ethan Vera表示,只有拥有gpu挖矿经验的大型矿商才有能力进行这类投资。他说,他们将与更成熟的云服务提供商竞争,这些云服务提供商也在寻求吸引人工智能客户。
亚马逊网络服务正在与英伟达合作,建立一个可扩展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为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和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进行优化。同样,微软正在建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以帮助企业培训、部署和扩展人工智能。[2023/5/21 15:16:10]
修订后的俄罗斯加密矿业法案建议对逃税的矿工进行监禁,最高4年刑期:金色财经报道,一项旨在规范俄罗斯不断发展的加密矿业法案立法者现在计划重新提交,并考虑对不遵守规则的矿工造成严重后果的修正案。根据该部门制定的刑法修正案,如果矿工在三年内两次未报告收入且价值超过 1500 万卢布(接近 20 万美元),他们将面临最高两年的监禁,最高 300,000 卢布的罚款,甚至长达两年的强迫劳动。
如果未报告的资产金额超过 4500 万卢布等值法定货币(近60万美元),处罚将更加严厉,最高可判处四年监禁,最高可达 200 万卢布的罚款,以及最高四年的强迫劳动。[2023/3/13 12:59:03]
2010年7月-2011年2月比特币全网算力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btc.com
GPU算力的优势,让大家看到更高算力所能带来的额外收益,于是在2011年比特币牛市助推下(期间比特币从0.08美元一度上涨到30美元),算力的军备竞赛也正式开启,之后算力更为强大的FPGA开始出现。
2011年6月,被称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专业挖矿设备被广泛提及,这是第一次针对挖矿所做的专业芯片设计,这对当时主要通过业余硬件进行挖矿的群体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也为之后更为专业的ASIC专业挖矿芯片叩开了大门。FPGA的算力在原GPU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了大约3个数量级,达到了GH/S的级别,但因其开发难度大和算力提升较慢,在昙花一现后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13年,减半后的比特币迎来了第二轮牛市,算力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涌入,比特币挖矿难度水涨船高,大家不得不去寻找算力更为强大的装备,专为挖矿设计的ASIC芯片应运而生,因其算力集中等特性,可以以更低的单位能耗实现更高的计算速度,ASIC将矿机算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13年12月蚂蚁矿机一代开始对外出货,之后,ASIC芯片也从110nm一路奔向3nm,还从低功耗、高性能等多个维度不断优化,一代代的ASIC矿机飞速迭代。
2013年1月,第一台商用比特币ASIC矿机阿瓦隆矿机交付,让比特币进入了ASIC算力时代,该矿机开发公司嘉楠耘智也在2019年11月在纳斯达克完成了上市,成为加密行业上游的知名矿机龙头,有趣的是,第一台FPGA矿机正是由嘉楠耘智创始人南瓜张(张楠赓)研发所推出的,在FPGA矿机仅仅半年后,退学后的他就用ASIC矿机把FPGA矿机挤下了舞台。同样是在2013年,吴忌寒成立比特大陆,当时蚂蚁矿机S1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疯抢。
美俄勒冈州拟议法案要求加密矿工到2027年将排放量减少60%:金色财经报道,美国俄勒冈州议员已提交一份法案,旨在遏制加密货币挖矿等高能耗设施的碳排放,目标是到2027年将排放量减少60%,其中拟议的新基线设定为每MW排放0.428公吨二氧化碳当量,并要求加密公司根据以下时间表减少排放量:到2030年减少80%,到2035年达到90%,2040年后零排放。如果不遵守将导致1.2万美元 / MW的民事罚款。目前该法案刚刚提交立法机关,尚未分配委员会和举行听证会,该过程可能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Blockworks)[2023/1/12 11:07:48]
在这期间,矿业市场上涌现了众多的矿机品牌,比如烤猫、西部、蚂蚁、ASICME、TMR、比特大陆等等,但很多矿机厂商都在竞争中被淘汰,没有改变的就是ASIC的统治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对于最早接触比特币挖矿的那群人来说,伴随着加密矿业的发展中,一部分成为了上游矿机的开发商,比如以南瓜张的嘉楠耘智,而一部分则选择成为专业的矿工,比如神鱼。
ASIC矿机在低功耗、高性能的道路上不断进化,自2013年后比特币也正式进入了高算力时代。
2013年5月,比特币矿池鱼池(F2Pool)正式开放,并迅速成为首屈一指的比特币矿池,即使是在2021年中国对加密矿业宣布禁令后,F2Pool在比特币算力占比中也占据了非常高的比重,截止2023年1月11日,F2Pool 以16.53%的算力占比位居第三,仅次于 Antpool 和 Foundry。
矿池的形成体现了从个人挖矿到专业集体挖矿的转变,它是算力竞争下的一种自然进化。CPU挖矿时代属于典型的个人挖矿阶段,大家各自为战,而在GPU成为主流挖矿方式后,个人挖矿也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大家开始聚集算力来进行竞争,所形成的矿池因算力占比高,挖出区块的概率更大,获得奖励后按照矿池中矿机算力分配挖矿所得,能为矿机所有者带来稳定的挖矿收入,而个人/小矿场则饥一餐饱一餐,在不断上涨的挖矿难度下,能获得挖矿奖励的概率不断下降,此外,大矿场的竞争优势会吸引更多的矿机拥有者加入,并进一步强化它的优势,在这种正向循环下,几家头部矿池便渐渐的占据了比特币算力的绝大部分,目前仅前五大矿池的算力就占到了比特币全网算力的超80%,这种算力被头部矿池垄断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莱特币、狗狗币以及合并前的以太坊身上。
美国加密矿企Compass Mining正在俄罗斯出售约3000万美元的硬件设备,以避免制裁:4月24日消息,美国加密货币矿企Compass Mining正在西伯利亚出售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硬件设备,以避免制裁。Compass Mining首席执行官WhitGibbs表示,正在寻找俄罗斯买家,预计将收回大部分价值并将收益分配给持有这些设备的约2000名客户。
据悉,本周美国财政部将俄罗斯矿企Bit River及其在俄罗斯的十家子公司列入制裁名单,并表示该公司通过运营可以在国际上销售的虚拟货币的大型矿场,将俄罗斯的自然资源货币化,而美国致力于确保无论多么复杂的资产都不会成为普京政权抵消制裁影响的机制。(彭博社)[2022/4/24 14:45:28]
在经历了2013年矿机百家争鸣的时代后,一些矿机厂商也开始直接涉足挖矿,比如比特大陆旗下的 Antpool与BTC.com(后被500彩票网收购即现在的比特矿业),2014年11月比特大陆上线其挖矿平台 Antpool,目前它19.87%的比特币算力占比位居第二,而在2018年2月比特大陆旗下矿池算力一度占到了全网的40%。
当前矿池算力分布 数据来源:explorer.btc.com
2013年7,GHash.IO 矿池成立,其凭借不收取矿池费用的运营策略迅速壮大,在2014年6月矿池算力占比一度逼近了全网的51%,引发了社区对于51%算力攻击的担忧,但之后在大规模的 DoS 攻击和熊市的打击之下,运营商关停了 GHash.IO,其份额相继被鱼池、Antpool、BTC.com等中国矿池所吃掉。
挖矿方式从过去的单边作战转变成了“组队打怪”的矿池模式,体现了平台化、集约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演进过程,在ASIC矿机时代,这种趋势被进一步强化,而矿场彼此的竞争也同样激烈,诸如 GHash.IO、BTCC Pool、Eligius 等曾经名噪一时的矿池也相继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矿业的发展边界也在不断地扩张,IPFS的出现让存储也成为一种新式“算力”,而从物理算力到云算力的出现,降低了挖矿的门槛但也同样引入了更大的风险,算力的金融化(算力Token)的创新将算力的应用从底层挖矿提升到了二级市场,衍生成了一种新的金融资产,但也向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投资要求。
加密矿企Hut 8预计明年底将持有约5000个比特币:加拿大加密货币矿业公司Hut 8官方表示,预计到 2021年底,公司挖矿算力将由当前1.2 EH扩展至约2.5 – 3.0 EH,到2022年中期将扩展至约6 EH。由于近期算力扩张,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持有的自挖比特币预计将从2021年6月27日的约3806个比特币增加到2022年底的约5000个比特币。(Newswire)[2021/6/28 0:12:14]
纵览十几年矿业的发展,算力作为其核心要素,可以说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我们以三年一个周期来看比特币全网算力的增长情况:
2009年-2011年,比特币全网算力从10GH/s增长到10TH/s,增长约1000倍;
2012年-2014年,算力从20TH/s增长到300PH/s,增长15000倍;
2015年-2017年,算力从1EH/s增长到14EH/s,增长了14倍;
2018年-2020年,算力从40EH/s增长到160EH/s,增长约4倍;
2021-2023年1月,算力200EH/s到255EH/s,增长约1.3倍;
首先,对比可以发现,自比特币诞生以来,网络的算力一直都在增长,虽然中途会因为市场转向、政策监管等原因出现短暂的算力下降,但增长的长期趋势一直都在。
第二,这种增长的势能正在逐步减弱。这主要是由于矿机算力开始逼近物理极限后,想要对矿机进一步升级会更难,加之全网算力攀升到一定高度后,行业门槛越来越高,阻碍了新算力的进入,进而让比特币算力的增长趋缓。
第三,2012年-2014年期间,比特币算力15000倍增幅主要得益于ASIC矿机的出现。在此期间,比特币在一年多的时间上涨了超600倍,吸引了大量的新算力,为了扩大各自竞争优势,专为挖矿设计的ASIC矿机问世,并成为之后主导加密矿业的产品,并一直延续至今。
第四,2019年之后,算力增长开始逐渐趋缓,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电价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超过了硬件效率,因为无论是芯片设计还是对功耗比的追求都开始触及当前技术极限,在没有全新的突破性技术下,比特币矿工将很难像过去一样依靠硬件和设备的更新进行降维级别的算力竞争,而成本的控制显得更加重要,于是这个时期的比特币算力在横向空间的迁移变得更加明显。
从中国视角来看,横向空间的迁移首先就是追逐便宜电价,比如几年前矿工从丰水期的云贵川到煤炭大省内蒙古、新疆的周期性迁徙;而从全球视野来看,在政策的影响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算力也经历了一轮从中国向海外的集体迁移。
2013年,国内矿业在经历了矿机百家争鸣之后,比特币全网超过70%算力就一直牢牢扎根在中国的国土上,直到2020年10月之后,中国占比的算力开始一路下滑,据剑桥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位于中国的算力占比从超70%降至44%,几个月后,算力占比进一步从跌至零,与之相对的是美国比特币算力的大幅攀升,从2021年4月的17%上升至8月的35%,之后美国顺利也超越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比特币算力来源国。
2020年7月中国比特币算力占比降为0
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中国算力占比的下滑主要是海外矿企的大规模扩张所形成的挤出效应,这年美国矿企 Riot Blockchain, Inc、 Core Scientific两家就从比特大陆分别预订了3万台与1.7 万台S19 系列矿机,美国多地还批量建设了大量矿场。此外,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而加密矿业很早之前就被视为落后产能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监管施压,这也让一些嗅觉灵敏的矿工开始有所行动。
2021年2月,在双碳目标指导下,作为煤炭大省的内蒙古率先行动,内蒙古公布《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以征求意见,提及将在4月底前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后续又发布惩戒挖矿的八项措施征求意见稿,整顿力度空前。
2021年5月21日,国务院5月21日的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其中就提及要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一时间,新疆、四川、云南、贵州等电力丰富的省份纷纷下达了清退令,于是国内的比特币算力占比迅速降至了0。值得一提是6月16日,新疆准东经济开发区对加密货币矿场的拉闸停电,一度让比特币全网的平均算力骤降两成,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矿工对比特币网络的影响之大,但这种影响力如今也成为过去式。
等到2021年9月24日,随着「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文件的发布,宣告了国内加密矿业的“死刑",这份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规定:
全面梳理排查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严禁新增项目投资建设
严禁以数据中心名义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加强数据中心类企业信用监管
停止对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的一切财税支持
于是,挖矿从灰色地带成为了非法行为,这个一年,中国矿工大举外迁。
2021年5月23日,火星云矿宣布部分矿机将转场至哈萨克斯坦矿场,莱比特矿池创始人江卓尔表示要在北美部署矿场。
2021年5月24日,比特矿业宣布与哈萨克斯坦公司合作,投资6000万人民币建设和运营新的矿场。
2021年7月27日,比特大陆宣布剥离旗下矿池品牌蚂蚁矿池,表示会在海外开展这部分业务,还与Enegix合作在哈萨克斯坦矿场装备5万多台蚂蚁S19 Pro矿机。此外,火币、币安矿池、嘉楠科技等众多中大型矿企将业务转移至海外。
等到2022年初,这场矿工的迁徙基本完成,美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成为算力迁入最大的国家,曾经最大的矿池蚂蚁矿池也易主美国矿企Foundry,而这场最大的算力迁徙一度让比特币的全网算力下跌了超43%,迁徙完成后,诸如 AntPool、F2Pool、ViaBTC 等有中国背景的矿池算力也迅速恢复,继续盘踞在算力榜单头部名单中,对于这些大矿池来说或许只是换了个地方挖矿而已。
有意思的是,待监管风声趋缓后,国内的比特币算力又开始恢复了一部分,根据 chainbulletin 的统计,当前位于中国的比特币算力占比约为21.1%,仅次于美国,究其缘由,据业内人士推测,某些矿工会通过国外代理服务器规避国内监测,小规模分散在偏远地区秘密挖矿,甚至于采用离网发电躲避电力监测。
比特币去全球当前算力地图 数据来源:chainbulletin
在当前的加密行业,POW叙事吸引力早已没有了过去的光彩,相反其高耗能、不环保等却成为了受人口舌的把柄,加上过去恶意挖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这个很多圈外人说不清道不明的行业盖上了灰色的影子。
恶意挖矿一般是指在未经用户同意或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设备来挖掘加密货币,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使用对方设备的计算资源进行挖矿,也被称为“加密劫持”。比如在2022年11月17日,美国FBI与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联合发布一份报告称,某个由伊朗支持的网络组织入侵了联邦民事行政部门组织,并部署了加密货币挖矿恶意软件。在2021年之前相关的恶意挖矿非常频繁,比如TeamTNT、H2Mine、8220等恶意挖矿组织,以及Crackonosh、Lemon Duck、Sysrv-hello等木马挖矿家族,这些组织和木马软件的猖獗造成了极大的网络威胁。
而环保问题则是比特币或者说POW公链挖矿另一个软肋,据剑桥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统计,2022年比特币网络总耗电量约为107TWH,与拥有1700万人口的荷兰全年用电量相当,如果要论全球排名的话可以排在33名。而全年产生的碳足迹大约43.28公吨,与香港全年产生的碳足迹相当,此外,在矿机的升级迭代汇总,比特币全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更是高达4.3万吨。
比特币网络耗电量统计 数据来源:ccaf
在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比特币挖矿转向清洁能源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于是越来越多的矿场开始选择太阳能、风力等清洁能源来进行挖矿,据比特币矿业委员会BMC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22年6月,比特币挖矿能耗中达到了66.8%,至于占比是否真的这么高我们不得而知,但比特币使用清洁能源挖矿也正在成为一种广泛的叙事,这种叙事能减少挖矿行业所面临的政策和舆论压力。
无论是恶意挖矿亦或者是对比特币挖矿高耗能的指控,本身都与POW机制有关,而在新公链爆发后,POS共识公链开始占据主流并绕开了上述比特币所面临的这两个问题,也为公链带来了可扩展性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优势,以太坊成功从POW转型为POS,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好迎合了这一趋势。此外,从POW向POS的转变也将矿业引入了新的领域,无论是流动性挖矿还是 Zero-Knowledge Proofs 趋势下ZK矿机,也为矿业扩展出了新的边界。
与整个加密行业一样,矿业的发展也在这种沉沉浮浮的跌宕中,不断向前发展,淘汰着也进化着,有市场因素的调节,也有政策之手的干预,未来加密矿业会向何处演化,我们很难预测,但现在对于正在经历这轮寒冬的矿企来说,活下去是第一要务。
来源:DeFi之道
DeFi之道
个人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财经
金色早8点
Odaily星球日报
澎湃新闻
Arcane Labs
深潮TechFlow
欧科云链
链得得
MarsBit
BTCStudy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