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远(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
看见风暴
开始关注比特币,是很早的事情。早先市场不成熟,有很多免费的利润,导师国青先生看得清楚,谈笑间轻松捡钱。我则始终没有看穿,只是默默关注,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不过,身为老派的经济学学生,对货币问题一直着迷,看到这个新生事物,自然会琢磨其货币含义,一直放在脑子里,不曾放下。
2019年6月18号,脸谱(Facebook)公司牵头成立了天秤币联盟,并发布天秤币(Libra)白皮书。那一天,有一道闪电,撕破了货币的黑暗。一闪即逝间,让人似乎看到了货币的未来,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当时有头皮发麻、夜不能寐的感觉。为了窥视那重归的黑暗,我开始研究加密货币。
当时,比特币价格已经很高,单价接近过2万美元,回调后在10000美元左右波动,总市值相当于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由于比特币并没有所谓“内在价值”,价格又这么高,很多人认为比特币就是投机,早晚会灰飞烟灭。
因为研究金融多年,我对“投机论”是有免疫力的。投机是金融市场的天然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对于稍有规模的市场而言,有投机并不奇怪,没有投机才奇怪。把问题归因于投机,其实是掩盖问题,而不是分析问题。投机背后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切入点。至于投机本身,连切入点都不算。
Michael Saylor:全球对法定货币的信心丧失促进了比特币的采用:金色财经报道,MicroStrategy 的前首席执行官Michael Saylor在接受 CNBC 采访中指出,两种动力正在推动比特币的广泛采用。第一个是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存在对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担忧,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人们对法定货币失去信心。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意识到,以现金流计价的一切都是货币衍生品,而比特币不以现金流计价。第二个事最近的银行业危机,包括 Silvergate Bank、Signature Bank、Silicon Valley Bank 以及最近的First Republic Bank的倒闭,已经破坏了投资者对银行系统的信心。
Saylor 重申 MicroStrategy 对比特币的潜力保持信心。Saylor 指出,这家商业智能和软件公司将继续积累更多的数字资产,尽管其约 140,000 BTC 的投资组合曾一度遭受巨额账面损失。[2023/5/4 14:40:58]
技术信用
物理意义上,比特币是一串加密字符,本身毫无价值,更没有所谓“内在价值”。正因为如此,比特币的天价,引人深思。
Visa计划建立其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以提高加密货币的可用性:信用卡巨头Visa的首席财务官Vasant Prabhu最近表示,该公司正在创建“一个加密生态系统”,以提高加密货币的可用性。虽然波动性仍然是一个问题,但Prabhu表示,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数字资产来购买他们通常会用法币购买的东西,很多人在各种受监管的交易所购买加密货币,而且据我们所知,这种趋势仍在继续,Visa近期没有计划像特斯拉、MicroStrategy和其他公司最近所做的那样,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添加任何加密货币。(CNBC)[2021/7/7 0:34:55]
破解比特币谜题的切入点,是和主权货币比较,比如和美元比较。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美元就有吗?美元也没有的,还算精致的印刷品而已。美元的价值,来自美国政府的信用背书,借助美国政府的强大信用,在美国和全球流通。其实,各国的货币都没有内在价值,都依赖本国政府的信用而流通。
和纸币一样,比特币也没有内在价值,借助一种新的信用,叫做“技术信用”在网络上流通。所谓技术信用,是比特币借用一套叫做“区块链”的技术体系,塑造了全公开、分布式、防篡改、可追溯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公开透明,极难篡改,实际上是一种脱离任何人控制的存在,因此获得很多人的信任。
声音 | 外媒预测:几个亚洲国家创建的数字货币,将取代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角色: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12月4日刊登题为《“黑天鹅”卷土重来:可能改变2020年经济预期的十大最大胆预测》的文章,该文章为丹麦盛宝银行的专家们列出该机构传统的“黑天鹅”事件年度预测清单。今年的清单被称为“2020年十大最大胆预测”。该文章指出,美元统治地位将终结,据悉,几个亚洲国家创建了一种通过区块链运作的数字货币,旨在取代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角色。该货币获得了“亚洲特别提款权”的名称,开始在大型商业交易中使用,并成为储备货币。与此同时,人民币继续保持强势。所有这些导致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20%。[2019/12/7]
对于任何资产而言,安全且不被人为操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既然政府信用可以支撑几百万亿的主权货币,技术信用支撑区区几千亿的比特币,就毫不奇怪了。这世界上的财富数以万亿、兆亿美元计,分散一点点到比特币上,就是几千亿美元了。何况,政府信用虽然强大,却是可以被人为操控的。技术信用公开透明,不受人为操控的特点,比政府信用更让人信服。
任何资产价值的背后,终究都是信用。在这个意义上,比特币和主权货币并无区别。最后要比较的,是信用的强度、稳健度。一种货币或资产,如果能获得更多、更强的信用支撑,其价值会更大。
声音 | 外媒:特朗普提出的汇款税或进一步推动加密数字货币的采用率:据EWN消息,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汇款税,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或将提高比特币的采用率。据加密分析公司Coin Dance表示,自特朗普总统提出征收汇款税以来,面向海外汇款的点对点交易平台的交易量已有所增加。[2019/4/17]
主权货币之殇
现代社会,法币由政府发行,强势政府的法币地位很高。美元的信用,就体现了这种强势政府的信用。不过,这种信用远非没有诟病。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欧、日三大央行竞相印钞,使得人们对于货币超发的担心越来越大,对于替代货币和资产的需求越来越大。
货币超发的危害很多,这里提两点。其一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贬值。居民辛辛苦苦挣来的收入和财富,被货币稀释。因此,人们对于货币超发,是很警惕和厌恶的。
其二是“劫贫济富”。超发的货币,并不是在人群中均匀分布的,总是有人先拿到,有人后拿到。先拿到的,往往是主流的金融机构和大型商业机构,成本很低。后拿到的人,则不得不用自己的劳动和资产去交换,成本很高。而且,后拿到货币的,往往是中小微企业,普通居民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因此,货币超发其实是“劫贫济富”的,会导致更大的不平等。主权货币由政府主导发行,但是对于财富的分配远远不是中性的。距离发行中心近的人,会分享这个“铸币税”。
声音 | Tezos创始人:对数字货币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据Cryptovest消息,Tezos首席执行官Kathleen Breitman表示,数字货币价格太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了。我经历很多次市场的起伏,对该技术的长期发展充满了信心。价格只是一个方面。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区块链项目负责人Christine Moy也认为,在评估数字货币的长期是否成功时,价格并不重要。[2018/12/1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的印钞比赛,愈发激烈。比特币的诞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设计之初,比特币的总量就被固定住,杜绝了货币超发的可能性,让人隐隐看到“数字黄金”的影子。巧合的是,比特币的诞生,在雷曼倒闭一个半月之后,第一枚比特币,还加上了“英国财政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的额外标注。因此,比特币的诞生,带着反抗传统金融机构的色彩。
天秤币白皮书的发布,在比特币诞生10年后,更加清楚地体现了技术主体对传统金融的反抗。天秤币的愿景,是建立“全球货币”,“服务亿万人的金融基础设施”。依托脸谱公司的巨大网络社区,天秤币给人无限遐想。不过,正因为想象空间太大,对主流货币的潜在冲击太大,天秤币受到主权货币的抵制,几经周折也未能推出没,最后胎死腹中。
未来的货币
比特币和天秤币先后向主权货币发起冲击,值得深思。2019年以后,主流中央银行都加速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算是对这一冲击的回应。那么,比特币是货币吗?能取代主权货币的地位吗?
在可预见的未来,加密货币并不能取代主权货币。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无法完成货币的职能,更多是一种数字资产,充当人们的投资工具。而且,脱离主权背书的加密货币,不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无法广泛流通。这一点,从天秤币的胎死腹中就可以看出来。
一个无法忽视的可能性,是主权货币会吸收加密货币的优点,变得更加强大。换句话说,主权货币如果能获得主权信用和技术信用的双重加持,会变得更加强大。问题是,什么样的主权货币,能够获得双重信用的加持。
思考这个问题,在当今尤其重要。二战以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柱,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至今已经70多年。美元对于战后的经济繁荣,当然有很大贡献,可是那句“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的傲慢表述,也让人清晰看到了“嚣张的特权”。一定程度上,美元从全世界收取货币税,支撑了美国的繁荣。各国不得不依赖于美元,也不得不缴纳这个货币税。
未来的货币体系是什么样的?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还能保持多久?加密货币技术的兴起与成熟,对货币体系有何影响?发展中国家,能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本国货币的信用吗?
举个例子。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已经提了很久,可是进展并不快,在国际储备、计价、清算中的比例还很低。人民币能借助数字技术,加速国际化的进程吗?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按道理人民币应该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问题来了:数字技术的出现,是帮助还是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既往经验看,最强者往往会利用新技术,增强自己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数字技术是有利于美元的,会帮助美元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数字技术出现后,人民币要挑战美元的地位,有可能会更难。
重构的信仰
未来的货币体系,依然很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这个体系在快速演化中。为了理解未来的演化,我们必须对货币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包括坚信的一些信条,可能都是教条,都在被打破的过程中。
还记得1990年代,当时我还是念大学,日本因为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被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普遍批评。可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的宽松力度,比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还发明了各种理论来证明。到了2020年,美国、欧洲、日本三大央行开动印钞机,已经不需要任何解释了,而是一场争先恐后的比赛。21世纪以来欧美央行的实践表明,1990年代对日本的批评,并不成立。如果当初日本没有宽松货币,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2022年以来,日本央行的行为特别有意思。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日本依然在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理由是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胀依然偏低。实际上,日本的通胀在4月以后已经较高,并且连续攀升。只不过,和欧美相比,日本的通胀还是低很多。到了2023年,日本央行换行长,黑田东彦卸任,植田和男接任,新行长依然表态坚持货币宽松。
站在30年前,今天的货币政策可谓魔幻。在主要大国中,中国是唯一坚持货币纪律的国家,显得如此另类。清晰的信号是,信仰已经改变,历史已经转折,人类货币体系的未来充满变数。
这世界并没有真相,只有认知。人类对于货币的认知,在快速的变化中。这种变化,和全球局势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使得局势更加错综复杂。2018年以来,中美摩擦、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接连冲击全球格局,使得未来的治理格局扑朔迷离。在全球竞争中,货币竞争是重要的一环。货币竞争的结果,很可能决定未来的经济格局。
比特币不是货币,比特币的未来也并不清楚,但是比特币的出现,加速了货币的演化,揭开了未来货币可能的样子。几乎可以断言,未来的货币一定包含比特币的某些要素。因此,尽管比特币不是货币,但会是货币的界碑。本书中,我们梳理加密货币的演化进程,提炼背后的经济逻辑,分析对未来货币的影响。
金色财经 善欧巴
金色早8点
白话区块链
Odaily星球日报
Arcane Labs
欧科云链
MarsBit
深潮TechFlow
BTCStudy
链得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