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史鹏飞先生在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举办的2021上海区块链国际周开放日活动“区块链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论坛”上的演讲全文。史鹏飞以已落地的应用案例,论证了区块链在乡村振兴中的可用场景以及应用方式,为更多区块链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根据速记整理,略有不影响原意的删减。
陕西洛川是中国红富士的两大产地之一,洛川一个三口之家包20亩果园,一年的收入在20万左右。山东聊城市的职业农民,一家几口人与几个在合作社里工作的员工共同种1000亩地,种两季,一季种小麦,一季种玉米,一年的净利润大约在60万。
如果大家去深入了解一下中国广袤的农业,就会发现农业利润其实并不低,但风险却很高。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农业资产灭失,气候波动也会影响农业产量。在这样一个利润与风险并存的产业中,区块链的应用场景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有风险的地方就需要信任,而区块链恰恰就是创造信任的机器。
现在的种植大户会通过与中化农业等企业合作,采取“合作种植”的方式,让专业的人做专门的事。由这些公司提供取样测土、定制肥料等全流程的服务,并给出与土壤匹配的肥料、看管整体方案。所以给张三配的肥用在李四的地里有可能不会增产,反而会减产。职业农民种1000亩地的农业农资大约70、80万,肥料的作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大。但是粮食的长成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在与企业合作中,农民如何确认肥料带来的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
创新来自于生活,尤其是那些能够迅速应用的创新,一定来自于对生活的抽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中悄悄滋生了一种与区块链形态相似的合作模式。企业与农户达成协议,在企业测土之后的配方、肥料、农药由农业监管部门、种植户、中化三方保管,每方都有一张卡片记录着测土配方的负责人,肥料配置的负责人,上锁之后钥匙交叉保管。一旦农肥出现问题,柜子里的就是证据。农户与企业用这样的方式建立了信任关系,这就是农业中的“原生区块链”。
乡村振兴的提出将金融行业的注意力吸引至农业领域的同时,也引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考,人们逐渐发现这是一块没有被金融机构灌溉过的蓝海。农业在金融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因为农业给出的成本和给到金融机构的收益是比较可观的。
农村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务农群体,有以下特征:
信用记录少。据统计,我国有将近10亿人是没有金融机构信贷记录的。
收入评估难。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两大结算手段,一是现钱结算,二是微信支付宝。微信和支付宝的出现将银行账户渠道化,金融机构难以根据银行账户的明细评估农户的真实收入,且农民也没有社保这一套东西,所以难以评估他们的收入。
固定资产少。农村的宅基地没法处理,宅基地上的房子更没法处理。
生物资产多。中国句古话叫“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但是养殖户、种植户的资产大多都是生物资产。
这个群体最多资产是生物性资产,如果能够解决生物性资产的管理问题,那么农村金融、农业金融的瓶颈就能解决。生物性资产包括:牛、猪、玉米等活体类和作物类事物,这些资产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价值认定难。以活猪为例,从2019年开始的超级猪周期到2021年的低谷,一头活猪的价格波动好几倍。生物资产的价格波动非常大,价值认定很难。
权属确认难。生物资产按照属性大类来看属于动产,目前在农业领域尚未有完善的证据链来为动产确权。
贷后管理难。生物资产的多样性、可移动性、生长性等使得生物资产的监管效力有限。
风险处置难。金融机构缺少生物资产变现渠道。
容易非正常灭失。非正常灭失包括禽畜瘟疫、自然灾害、悄悄变卖或宰杀等。
由此可见,促成农村金融的关键在于如何规避风险、实现生物资产可追溯,把农业真正框定在金融机构认可的范围里。在务农群体的资产中,占比最高的是生物性资产,包括牛、猪、玉米等作物类和活体类生物性资产。妥善解决生物性资产的确权、核价、管控是生物资产成为抵押物、合格抵押品的基础,如果能进一步打通变现渠道,生物资产就是合格抵押品,金融机构可以基于生物资产为农牧企业发放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金融、农业金融的问题。
万向区块链为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用区块链+物联网的方式,来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可以为生物资产数字化的核心“数字孪生”打造可信数字底座。以养牛为例,基于现实世界的状况构建“数字孪生牛”,原生牛长什么样,孪生牛就长什么样。
有效的数字孪生牛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样”:
1、一模一样。线下原生牛要和线上孪生牛的关键经济指标必须一模一样。
2、依样学样。线下实体牛变化成什么样子,数字牛也要变化成什么样子。
3、同步变样。数字孪生牛和线下的牛要互相影响,要确保连续可变化。
给牛戴上植入区块链模组的物联网设备——项圈,以及在牛场安装智能体重秤、智能监控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监控牛只从入栏到出栏的全过程,包括牛的位置、体重等等。从技术上来说,区块链加物联网的结合,将现实世界中不同时间点的肉牛价值在区块链上映射形成动态化的、可追踪可溯源的数字孪生肉牛,数字孪生牛是动态变化的,现实里牛的活体数据怎么变,孪生牛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并且数据从采集源头就上链,保证了它的真实性。牛脖子上戴的项圈是有编号的,这个编号就是这头牛的“身份证号码”,是牛的唯一身份标识。同时,项圈具有预警功能,当项圈异常脱落时,即会发出警报。
这种模式把活体资产“管住了”,银行可以随时监管资产的状态,这样也可以放心的给务农人群提供服务。
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是中国最真实的存在,每一笔贷款的发放都能给村户带去希望,是家庭收入的保障,孩子上学的保障,老人赡养的保障。区块链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融合,突破技术疆界,为农村金融打造可信数字底座,改善农业金融现状的同时,也推动社会转型与产业变革。
我相信有万向区块链这样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的公司,以及这么多的合作伙伴,农村金融、乡村振兴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
关于万向区块链生物资产可信监管及金融服务平台
史鹏飞先生在演讲中提到的数字孪生牛解决方案,就是万向区块链打造的“生物资产可信监管及金融服务平台”。
该平台基于“PlatONE+BoAT物联网数据赋能平台”构建而成,将涉及安全监管的项圈和金融价值监管的体重秤、摄像头等进行区块链模组改造,通过区块链模组,给每个项圈设备赋予一个独立的区块链身份ID;设备所采集的所有数据均通过区块链身份ID,签名保护,并区块链存证;相关参与方根据区块链存证凭证,可对设备采集数据进行可信验证。上述“区块链+物联网”模式,保证数据源头与过程皆可信。
平台上的肉牛数字化资产,以物联网设备开始采集数据的时间点生成,可以在生命周期的任一时间点进行交易(即转让)或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并以交易的终点为结束。金融机构可根据平台上的数字化资产对牛只价值进行正确评估,从而快速为养殖企业和牧场提供金融服务,以解决牧场融资难的问题,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保险机构也能依托平台上的数字化资产,降低勘察定损难度以及定价难度,快速为牛只提供保险服务。政府机构则可根据链上数据对牧场进行监管,实现农牧业补贴的精准发放以及牛肉检疫信息审查等。对于养殖企业及牧场来说,平台信息具有预警作用,可根据信息提前规避风险或制定未来生产计划,以提升运营效率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