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至今,无论是A股还是H股市场,保险板块的活跃度持续增强。截止发稿保险板块连续四个交易日冲高,昨日中国平安A股收涨2.81%,H股盘中高涨4.37%,收涨3.38%领跑保险板块。
上半年,保险板块的走强主要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政策端利好,经济企稳回升趋势逐渐明显,人民币汇率走强;另一方面是近几年险企的改革迎来拐点,保险业迎来了普遍的业绩修复。
在7月13日收市后,头部险企公布上半年业绩。根据公告,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598.48亿元,同比增长7.18%。其中,平安产险、平安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1541.36亿元、2862.48亿元,同比增长5.0%、8.7%。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保险业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而头部险企业将迎来一场价值重估。
80后、90后年轻群体已成为购买保险的主力人群。
《长寿时代城市居民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保险领域消费年轻化发展趋势显著,购买商业保险的人群中26岁至45岁人群占比超七成。
年轻消费人群占保险消费的主导地位,消费人群的变化产生新的消费趋势,这种需求的变化,传递到供给端,推动供给端发生变革。
一站式数字版权平台CPITOKEN上线:据官方消息,由香港微云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运营,致力于打造区块链+(物联网)生态的一站式数字版权平台CPITOKEN正式上线。
据悉,CPI旨在通过Web3网络连接消费者使用和销售。优化消费模式,带动一系列技术迭代。[2023/7/25 15:56:48]
当下年轻群体对保险的接受程度提高,更有耐心去研究不同的保险产品,对保险产品的理解和专业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我们很容易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看到许多网友分享买保险的经验和经历,能够解读保险条款和对比分析不同的产品,匹配自身需求,以此选择最优组合,俨然已成为半个保险经纪人。
作为保险公司主要的保险代理人销售方式,过去大都保险公司采取“人海战术”扩大保费收入规模,说白了,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代理人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保险推销员”,这样的模式终究难以为继,也无法满足新消费时代下人们的需求。
2019年,代理制销售人员规模自2019年冲上912万人高位后,行业陷入了困顿,由此也掀起一场革新浪潮,在营销模式以及产品服务上迭代创新,用新供给满足新需求。
具体来看,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保险代理人优化,提高保险代理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比顾客的专业更加专业。二是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保险代理人从一名“销售员”,转变全面的“管家”角色,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财富保障和管理。
这场改革的先锋选手便是平安集团,凭借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行自我迭代,同时也带动其他保险公司进行革新,从而带动行业发展。
在人员的规模上,销售人员从2019年初的132万缩减至2022年44.5万,缩减幅度超过60%。但产能和收入持续提升,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22.1%,人均月收入7051元,同比增长22.5%。
在人员策略上,平安集团采取增优和发展高端代理人队伍的策略。
一方面是积极发布优增计划,提升代理人质量;另一方面是积极探索大财富管理新机遇,打造兼具财富管理师、健康规划师、风险管理师功能的顶尖代理人队伍。
例如,平安人寿已推出平安MVP水平,同时业务品质要求也更高。
在改革的另一端,是平安“保险+服务”的策略: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目前平安已经形成了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等产品体系,并在这种改革思路的延伸下,加速服务与产品的融合,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保障需求。
以增额寿险平安盛世金越尊享分红保险产品为例,其由“现金价值+保单分红+万能账户”的三级联动,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财富持续增长的想象空间。
在收益上,依托于平安人寿领先市场的投资能力,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对稳定的保障。
而依托于平安集团的平台优势赋能产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稳定、专业的服务保障。
例如平安人寿为“金越尊享分红”客户提供医疗、康养等权益服务。据悉,购买“金越尊享分红”产品后,消费者可对接多项优质权益,例如,满足一定条件,可享健康服务、居家养老、高端康养多项权益。
2022年,在疫情对经济的持续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叠加市场营销拓展难度加大、居民消费意愿减弱、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人身险行业发展承受了一定压力。2023年以来,我国防疫政策步入“保健康、防重症”阶段,人身险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2022年,人身险公司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1万亿元,同比增长2.78%。具体来看,2022年,人身险公司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45万亿元、0.71万亿元和0.05万亿元,分别占原保险保费收入的76.40%、22.04%和1.56%,出于避险心态,居民储蓄意愿增长,对储蓄类寿险产品需求有所回升。
从总体来看,疫情使社会公众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中高端医疗需求、养老社区需求等有增加,这也促使保险公司扩展传统的经营模式,包括风险预测和防范服务。同时,这场疫情带来的数字化进程为保险公司提供了重要机遇,使其业务模式在信息技术、产品结构、业务流程和客户互动方面向更快、更大规模和更简洁化的方向转变
平安集团一直深耕医疗健康生态圈建设,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健康医疗”服务。靠单纯的财富保障和财富增值业务不足以满足国内中高端人群的需求。除了金融、财富保障和增值,也需要医疗健康,也需要养老。
寿险改革下,平安集团提出“保险+服务”的理念,比如“保险+信托”,帮助客户做好中高端理财。
在健康服务方面,平安人寿瞄准养老大健康产业,深入布局。
据国家卫健委的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占比将超过20%。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大部分老龄人并不愿意离开家庭生活,居家养老正成为许多普通家庭面临的真实困境。
依据现实情况,平安寿险推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居家养老”三大核心服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有温度的养老服务。
2022年年报显示,在“保险+健康管理”方面,2022年平安寿险已累计服务约1,859万客户。在“保险+居家养老”方面,平安整合内外部服务商为客户提供“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
2021年3月平安正式成立居家养老项目组,同年10月启动深圳、南京服务试点,迎来首批试点服务体验官。目前,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推出十大场景、超500项服务,覆盖47个城市,超1万名体验官开启居家养老服务体验,超4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权益。
当前,寿险业处于改革的深水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多家机构发布研报展望2023年的寿险业发展,综合来看,新一轮成长周期的号角已吹响,寿险有望在今年进一步实现“深蹲起跳”。
对于头部险企而言,迎来一次价值重股的机会。
保险股估值是比较复杂的方法,主要用PEV的方式计算。即内含价值倍数,PEV=当前市值/内含价值。
从内含价值的规模来看,2022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的内含价值排名前两位,分别为1.23万亿元和1.42万亿元,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内含价值分别为5196亿元、2555亿元。
按当前市值估算,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PEV分别为0.8倍、0.6倍、0.67倍、0.48倍。
与保险行业平均1-2倍PEV相比,这些险企明显被低估。
当然,在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经常需要综合多项指标判断,比如市盈率PE或者市净率PB来衡量。
以中国平安为例,从动态PE看,上市至今,中国平安动态PE在10-20倍之间,目前在9倍左右;PB不足1倍,市净率PB低说明股票越有投资的价值。再看回0.6倍的PEV,根据历史周期,中国平安的PEV最少要恢复到1倍左右。
除此之外,投资者也会关注标的的稳健性、确定性和成长性,找准标的物的价值锚点,寻求长期价值。
从业绩可见平安集团的稳健性。
2022年,平安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7.74亿元,同比下降1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为1483.65亿元,同比增长0.3%。
由于疫情影响,市场比较黯淡,平安集团2022年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今年强劲之势立马涌现,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413.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化营运ROE达18.8%。
正如此前一季度业绩及保费发布时市场狂欢,平安也一度迎来久违的涨停板。当前保险板块股价均已经过深度回调,此番半年度保费发布持续保持亮眼增长,有望为市场打开更大想象空间,值得关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