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H:2023年了,不能再让老实人吃亏,和谐社会要提倡“良币驱逐劣币”_dash币下轮牛市能涨到1000美元吗

在16世纪的英国,贵金属不足以铸币,新铸的货币必须加入其他金属成分。那么当时市场上的货币有两种,一种是没有杂质的货币,一种是添加了其他金属的货币。虽然这两种货币的法定价值相等,购买力相等,但人们会拿有杂质的货币进行交易和流通,把没有杂质的货币收藏起来。因此,市场上的良币逐渐被囤积,流通量减少,市场上只剩下劣币。

从上面的故事中开始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一个经济学现象:劣币驱逐良币。

那么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的定律,就是说在两种实际重量价值不同但面额价值相同、购买力也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重量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简单来说比如现在有两种货值都是一元钱银币,第一种重10克,第二种重5克,这两种银圆因为面值一样,所以购买力是相同的,假设都能买一只小冰棒。这个时候聪明的人就会发现,假如把第一种10克的银币熔化掉,可以造出两枚5克重的一元钱银币,那么原来的壹圆银币变成了二元银币,能买两支冰棒了。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也可以来理解成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从而导致实值较高的物品越来越少。简单来说就是卖假货,同样的价格,我卖假货给你,那么卖真货的商家就越来越少了。

这就是著名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但是当年在铸币的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劣币进入流通环节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的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就比如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新钱,不喜欢用旧钱,新钱往往都被收藏起来,过年当着发红包来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越来越久越来越破的旧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类似的现象。

假定男小张和男小李,美女小花,从客观条件和个人禀赋来看,小张较有优势,长得也比小李帅气,小李稍微差一点,就是“凤凰男”。若从资源配置来看,小张和小花的结合应该是门当户对,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故事情节。

张三因为自身条件好,选择面较大,他不会选择“吊死在一棵树上”。而李四则相反,他是一无所有,光脚不怕穿鞋的,索性就“孤注一掷,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样小李在追求美女小花的努力程度上显然会大于小张,而小花只能凭借对方的行为表现来评判其恋爱自己的程度。往往会被小李刻意粉饰的倾慕和对天发誓的忠贞不贰而迷惑,最终被小李拖入婚姻的“围城”。至于未来怎么样,那是后话了。于是婚恋大战画上了句号,从经济学上看并不完美。

劣币驱逐良币比喻好的东西被人们舍弃,而坏的东西却充斥市场的局面。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将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就比如说你去买东西,给别人一张新钱,但是找零之后,发现别人找张破钱给你,你会说,我给你一张新钱,你怎么找张破钱给我啊,你把那张新钱找给我,我不要破钱。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18世纪20年代之后,由于艾莎克·牛顿的不懈努力,白银终于变为非主流,黄金成为货币世界永恒和主题。这个艾莎克·牛顿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个牛顿,那个苹果落地故事当中的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

牛顿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是经典力学、微积分的奠基人。物理和数学来说,牛顿是奠基人;但其他的只是业余爱好。

牛顿的本职工作是英国王室的造币大臣。在这个职位上他一干就是30多年,相当兢兢业业。

牛顿当造币大臣的时候,只是一个闲职,没有任何实权。各家银行自己发行银行券,自行铸造货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那是相当滋润。但是以黄金为币,就是从牛顿开始的。

18世纪初,金银同为英国货币,但牛顿发现黄金越来越多,白银越来越少,因为,黄金在欧洲大陆购买力低于英国,白银的情况则相反。也就是说在英国本土金贱银贵,在海外金贵银贱。牛顿是个聪明人,一想这样不好,马上就开始调整。

牛顿不仅掏空了国库的白银家底,还在外面收购英国老百姓的银器,就是为了增加白银铸币。不知道费了多大力气才拿出约700万英镑的白银投入到市场上面,但是依然不能扭转金贱银贵的局面,新铸的银币也在流通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为都被人收藏了或者是熔掉了,当然当年私人熔白银是违法的,牛顿是抓一个杀一个,但是依然无法阻止。

后来牛顿很伤心,但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黄金在本土便宜,无论铸多少银币都会被人藏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那么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谁发现的?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早是由英国和托马斯·格雷欣爵士发现并加以明确表述的。他是英国王室财政的顾问,在1559年,他根据对当时英国货币流通状况的考察,上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建议收回成色不足的劣币,以防止成色高的良币外流,并重新铸造足值的货币,以维护英国女的荣誉和英国商人的信誉。

就是在那次上书的文章当中,首次提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指出由于劣币与良币按面额等值使用,因此人们往往把良币储藏起来或运往外国使用。这样就出现市面上所流通的都是劣币,而良币被驱逐出流通领域的货币现象。

那么我们生活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有哪些?

1、在我们现在使用纸币的时代,在纸币的流通中,大家会把肮脏和破损的钱尽快用掉,把整齐的、干净地留下。

2、大家在乘坐公共交通时,比如北京早高峰的地铁,规矩排队的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而那些不遵守秩序的人总是能捷足先登。

3、大家在开车的时候,经常能碰到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经常变道,总想插在你前面去而造成更大的拥堵。

4、售卖假货,同等的价格,但是我提供给你的是价值最低的商品,因为售卖假货更赚钱,同时也扰乱了市场,卖真货的人反而经营不下去了。

5、在企业里面,一个会拍马屁的人,经常深得领导的喜欢,而干活的人,手上的活越来越多。

6、周围投机取巧、善于钻营人很多,往往是站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在争利,而老实人总是在吃亏。

以上各种现象只是社会面上的一个缩影,虽然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是1559年提出的,但其实早就存在。在西汉的贾谊就提出奸钱论:奸财日盛,良财日亡,虽然不能相提并论,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那么至少说明这种类似的现象在2000多年前就存在,所以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这种社会现象。

那么这种现象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个人的社会价值感会走向迷茫,责任与道德感缺失,精致的个人利己、功利主义的思潮抬头。

2、在一定程度上面影响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会逐步将老百姓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个人利己主义形成巨大的矛盾。

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这种现象?

1、是否是因为社会发展速度太快,过度地曝光了我们身边的这种现象,因为40年的巨变而导致我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心理落差,逐渐放大了这种现象对我们的影响。

2、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变得越来越高,就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做周期性的打算,希望快速地在有限的时间找到有利可图的机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获得,越来越喜欢钻营。同时挫败感越来越强,找不到出口。

3、文化价值变得越来越模糊。我记得以前的祖祖辈辈他们都相信因果报应,用这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道德标准,他们只用每天好好过日子就好了。

我们应该如何来适应?

1、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明朝的“仁宣之治”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历史阶段或许暂时止住了下滑的趋势,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家繁荣,经济活跃。

2、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有时候会比较悲观,认为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但是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看,趋势上确实让人感觉到是这样,这就是现在生活的真相,但我们其实是无从逃离的,只能去面对。或许我们能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当中去体会到什么,从良知出发,热爱生活,从困难中去寻找快乐,从欲望中解脱出来,好人依然比坏人多,所幸人世间最终的归途基本一致。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和关注我。

往期回顾:

2035年前,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钱印这么多,为什么楼市和股市都没有起来,钱都去哪里了

40多年来,富者很富、穷者越穷,共同富裕不能成为口号

火热的海南封关,会不会产生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41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