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比特币加速货币演化,揭开未来货币可能的样子_加密货币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看见风暴

开始关注比特币,是很早的事情。早先市场不成熟,有很多免费的利润,导师国青先生看得清楚,谈笑间轻松捡钱。我则始终没有看穿,只是默默关注,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不过,身为老派的经济学学生,对货币问题一直着迷,看到这个新生事物,自然会琢磨其货币含义,一直放在脑子里,不曾放下。

2019年6月18日,脸书公司a牵头成立了天秤币协会,并发布天秤币白皮书。那一天,有一道闪电,撕破了货币的黑暗。一闪即逝间,让人似乎看到了货币的未来,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当时有头皮发麻、夜不能寐的感觉。为了窥视那重归的黑暗,我开始研究加密货币。

当时,比特币价格已经很高,单价曾接近2万美元,回调后在万美元左右波动,总市值相当于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由于比特币并没有所谓“内在价值”,价格又这么高,很多人认为比特币就是投机,早晚会灰飞烟灭。

因为研究金融多年,我对“投机论”是有免疫力的。投机是金融市场的天然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对于稍有规模的市场而言,有投机并不奇怪,没有投机才奇怪。把问题归因于投机,其实是掩盖问题,而不是分析问题。投机背后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切入点。至于投机本身,连切入点都不算。

技术信用

物理意义上,比特币是一串加密字符,本身毫无价值,更没有所谓“内在价值”。正因为如此,比特币的天价,引人深思。

美联储威廉姆斯:美联储在关注和了解数字货币技术:美联储威廉姆斯表示,美联储在关注和了解数字货币技术。(金十)[2021/2/26 17:53:57]

破解比特币谜题的切入点,是和主权货币比较,比如和美元比较。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美元就有吗?美元也没有的,还算精致的印刷品而已。美元的价值,来自美国政府的信用背书,借助美国政府的强大信用,在美国和全球其他地方流通。其实,各国的货币都没有内在价值,都依赖本国政府的信用而流通。

和纸币一样,比特币也没有内在价值,借助一种新的信用,叫作“技术信用”在网络上流通。所谓技术信用,是比特币借用一套叫作“区块链”的技术体系,塑造了全公开、分布式、防篡改、可追溯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公开透明,极难篡改,实际上是一种脱离任何人控制的存在,因此获得很多人的信任。

对于任何资产而言,安全且不被人为操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既然政府信用可以支撑价值几百万亿美元的主权货币,技术信用支撑价值区区几千亿美元的比特币,就毫不奇怪了。这世界上的财富数以万亿、兆亿美元计,分散一点点到比特币上,就是几千亿美元了。何况,政府信用虽然强大,却是可以被人为操控的。技术信用公开透明、不受人为操控的特点,比政府信用更让人信服。

任何资产价值的背后,终究都是信用。在这个意义上,比特币和主权货币并无区别。最后要比较的,是信用的强度、稳健度。一种货币或资产,如果能获得更多、更强的信用支撑,其价值会更大。

声音 | 张承惠:对于数字货币 既要堵又要疏:据网易商业报道,8月1日,在经济论坛——“中国经济报告—Libra:数字货币的未来还是潘多拉魔盒?”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前所长、研究员张承惠表示,对于数字货币,既要堵又要疏。不是纯粹的堵,也不是纯粹的疏。首先,要防止数字货币成为投机炒作工具,甚至发展成庞氏局;第二,要拓展现有的正规的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第三,要加快金融监管的数字化转型;第四,要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并提出相应标准;第五,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合作;第六,在中国建设一个能有效控制风险、有利于数字货币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2019/8/7]

主权货币之殇

现代社会,法币由政府发行,强势政府的法币地位很高。美元的信用,就体现了这种强势政府的信用。不过,这种信用远非没有诟病。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欧、日的三大央行竞相印钞,使得人们对于货币超发的担心越来越大,对于替代货币和资产的需求越来越大。

货币超发的危害很多,这里提两点。其一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贬值。居民辛辛苦苦挣来的收入和财富,被货币稀释。因此,人们对于货币超发,是很警惕和厌恶的。

其二是“劫贫济富”。超发的货币,并不是在人群中均匀分布的,总是有人先拿到,有人后拿到。先拿到的,往往是主流的金融机构和大型商业机构,成本很低。后拿到的人,则不得不用自己的劳动和资产去交换,成本很高。而且,后拿到货币的,往往是中小微企业、普通居民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因此,货币超发其实是“劫贫济富”的,会导致更大的不平等。主权货币由政府主导发行,但是对于财富的分配远远不是中性的。距离发行中心近的人,会分享这个“铸币税”。

分析 | CoinDesk分析:全球数字货币总市值在日线上有反转迹象:据CoinDesk分析,从全球数字货币总市值的月线图上看,总市值一直处在下降趋势中,而近期刚刚触及了下降趋势线便开始回落。不过从日线图上看,总市值近期的走势构筑了一个头肩底的形态,这通常代表着市场将要反转。[2018/11/1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的印钞比赛,愈发激烈。比特币的诞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设计之初,比特币的总量就被固定,杜绝了货币超发的可能性,让人隐隐看到“数字黄金”的影子。巧合的是,比特币的诞生,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一个半月之后,第一枚比特币还加上了“英国财政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的额外标注。因此,比特币的诞生,带着反抗传统金融机构的色彩。

天秤币白皮书的发布,在比特币诞生10年后,更加清楚地体现了技术主体对传统金融的反抗。天秤币的愿景,是建立“全球货币”,“服务亿万人的金融基础设施”。依托脸书公司的巨大网络社区,天秤币给人无限遐想。不过,正因为想象空间太大,对主流货币的潜在冲击太大,天秤币受到主权货币的抵制,几经周折也未能推出,最后胎死腹中。

未来的货币

比特币和天秤币先后向主权货币发起冲击,值得深思。2019年以后,主流中央银行都加速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算是对这一冲击的回应。那么,比特币是货币吗?能取代主权货币的地位吗?

在可预见的未来,加密货币并不能取代主权货币。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无法完成货币的职能,更多是一种数字资产,充当人们的投资工具。而且,脱离主权背书的加密货币,不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无法广泛流通。这一点,从天秤币的胎死腹中就可以看出来。

声音 | 康奈尔大学教授:SEC更关注数字货币生态系统建设:据Cointelegraph消息,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重审比特币ETF后,康奈尔大学教授EminGünSirer表示“SEC的决定绝对公平。SEC没有对数字货币作为资产类别发表任何负面评价,他们似乎倾向于将数字资产与其他资产同样对待,并与其他资产采用完全相同的标准进行管理。在SEC看来,数字货币的问题不在于资产类别,而在于围绕其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2018/8/26]

一个无法忽视的可能性,是主权货币会吸收加密货币的优点,变得更加强大。换句话说,主权货币如果能获得主权信用和技术信用的双重加持,会变得更加强大。问题是,什么样的主权货币,能够获得双重信用的加持。

思考这个问题,在当今尤其重要。二战以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柱,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至今已经70多年。美元对于战后的经济繁荣,当然有很大贡献,可是那句“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的傲慢表述,也让人清晰看到了“嚣张的特权”。一定程度上,美元从全世界收取“铸币税”,支撑了美国的繁荣。各国不得不依赖美元,也不得不缴纳这个“铸币税”。

未来的货币体系是什么样的?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还能保持多久?加密货币技术的兴起与成熟,对货币体系有何影响?发展中国家,能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本国货币的信用吗?

举个例子。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已经提了很久,可是进展并不快,在国际储备、计价、清算中的比例还很低。人民币能借助数字技术,加速国际化的进程吗?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按道理人民币应该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问题来了:数字技术的出现,是帮助还是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既往经验看,最强者往往会利用新技术,增强自己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数字技术是有利于美元的,会帮助美元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数字技术出现后,人民币要挑战美元的地位,有可能会更难。

Coinbase宣布参与数字货币交易活动人数不足一千 引发美国国税局争议:根据加州联邦法院的裁决,Coinbase将被迫与美国国税局(IRS)分享14,355名用户的财务信息。Coinbase和美国国税局之间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争论,后者认为Coinbase大量客户未能报税。Coinbase拥有约600万用户,但宣布参与数字货币交易活动的还不到1000人。[2017/12/1]

重构的信仰

未来的货币体系,依然很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这个体系在快速演化中。为了理解未来的演化,我们必须对货币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包括一些坚信的信条,可能都是教条,都在被打破的过程中。

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当时我还在念大学,日本因为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被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普遍批评。可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的宽松力度,比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还发明了各种理论来证明。到了2020年,美国、欧洲、日本的三大央行开动印钞机,已经不需要任何解释了,而是一场争先恐后的比赛。21世纪以来欧美央行的实践表明,20世纪90年代对日本的批评,并不成立。如果当初日本没有宽松货币,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2022年以来,日本央行的行为特别有意思。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日本依然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理由是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胀依然偏低。实际上,日本的通胀在4月以后已经较高,并且连续攀升。只不过,和欧美相比,日本的通胀还是低很多。到了2023年,日本央行换行长,黑田东彦卸任,植田和男接任,新行长依然表态坚持货币宽松。

站在30年前,今天的货币政策可谓魔幻。在主要大国中,中国是唯一坚持货币纪律的国家,显得如此另类。清晰的信号是,信仰已经改变,历史已经转折,人类货币体系的未来充满变数。

这世界并没有真相,只有认知。人类对于货币的认知,在快速地变化。这种变化,和全球局势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使得局势更加错综复杂。2018年以来,中美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接连冲击全球格局,使得未来的治理格局扑朔迷离。在全球竞争中,货币竞争是重要的一环。货币竞争的结果,很可能决定未来的经济格局。

比特币不是货币,比特币的未来也并不清楚,但是比特币的出现,加速了货币的演化,揭开了未来货币可能的样子。几乎可以断言,未来的货币一定包含比特币的某些要素。因此,尽管比特币不是货币,但具有变革性的意义,是货币的界碑。本书中,我们梳理加密货币的演化进程,提炼背后的经济逻辑,分析对未来货币的影响。

内容简介

《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

定价:79元

ISBN:9787521752038

出版时间:2023-03-01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到底是不是炒作?为什么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价值?它们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本质是什么?这些数字货币与央行正在推行的央行数字货币之间有何关联?当下流行的加密技术和正在推广的数字货币会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本书基于徐远老师多年来对于货币、人民币、金融体系的研究,系统梳理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发展,思考其中的重要问题,用经济学最朴素的需求、价格、价值等逻辑梳理数字货币的发展、价格变化、发展趋势等,并探讨其对未来的影响,帮助读者弄清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及未来。

作者介绍

徐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中国经济改革,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投资、汇率波动、房地产、城市化等问题有深入研究。

著有《城里的房子》《经济的律动》《从工业化到城市化》《徐远的投资课》《房价的逻辑》等作品,在《金融期刊》、《金融评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

目录

第一部分比特币革命

第一章绪论:比特币革命

第二章祛魅:从一文不名到烟花绚烂

第三章归真:比特币是货币吗?

第二部分加密货币江湖

第四章加密江湖全景图

第五章分叉:比特币不同参数的尝试

第六章通道:稳定币链接新旧世界

第七章边缘:ICO革命

第八章进阶:以太坊的野心

第三部分无尽的梦想

第九章悲情:天秤币胎死腹中

第十章狂想:EOS乌托邦

第十一章未来: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附录1:比特币前传

附录2:比特币大事记

附录3:比特币分叉简史

附录4:区块链原理:技术表述

附录5:区块链原理:功能表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6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