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简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及主要种类。
答:一般认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①可测性。可测性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中介目标应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以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二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目标的准确数据。
②可控性。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所选的金融变量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指标能够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并且按照货币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且较少受经济运行本身的干扰。
③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的统计数量上的相关性。
根据以上标准确定的中介目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根据这些指标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的先后和作用于最终目标的过程,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是近期中介目标,即中央银行对其控制力较强,但距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较远,如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又称为操作指标;另一类是远期中介目标,即中央银行对其控制力较弱,但距离最终目标较近,又称为中间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2简述货币乘数与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联系与区别。
答: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存款扩张倍数又称存款乘数,是指总存款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
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相同点为:二者都可以阐明现代信用货币具有扩张性的特点。
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两点:①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分子分母构成不同,货币乘数是以货币供应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以总存款为分子、以原始存款为分母的比值。②分析的角度和着力说明的问题不同,货币乘数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宏观分析,关注的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微观分析,主要揭示了银行体系是如何通过吸收原始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转账结算等信用活动创造出数倍原始存款货币的。
3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三大动机及其流动偏好陷阱。
答: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L2,式中L1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L2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三大动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三大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①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取得与支出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为了保证日常正常的交易和再生产,他们就必须克服这种收入、支出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所造成的困难,因而就需要经常在手边保留一定的货币余额。一般来说满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并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所以又可将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看作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②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是指,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有各种意外需要货币,为提防预期外的支出,或抓住未能预见的有利进货时机,人们必须在持有交易所需货币之外,再保留一定的货币余额。由于这部分货币主要也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所以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③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了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两种:货币与债券。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
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息资产货币就优于持有生息资产;反之,货币需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货币需求的增减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4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其职能各自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管理的机构,中央银行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对象,开展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有效的影响。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集中存款准备。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存款准备金。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②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最后贷款人”原则的提出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
③组织全国的清算。中央银行应当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应组织或协助组织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金融机构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职能
“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①代理国库。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②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中央银行通常代理国家发行债券以及负责债券到期时的还本付息事宜。
③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在国家财政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时,事实上负有提供信贷支持的义务。
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中央银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起到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各国一般都是通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责。
⑥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此外,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5试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及其条件。
答: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①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我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增强我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使我国国际地位得到较大的提高。
②有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少,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③进一步促进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另外,许多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人民币流出境外,对于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非常有利。
④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目前我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流失。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我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①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
②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③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将会加大中央银行进行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工作的困难性。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①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走向世界货币的必要前提。一种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其国际接受范围将十分有限,也将成为一种具有高度风险的货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还较差,证券市场容量较小,金融市场和监管能力都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我国还不具备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而监管当局也一再强调,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
②拥有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一个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将使一个国家,包括其货币成为国际金融业的核心,它是一个国家货币进行国际兑换和调节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同时也是一国货币转换成国际清偿力的重要机制。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城市或地区可以承担这样的重任,而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与国际接轨也显然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
③全球化的银行体系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遍布世界各国的银行机构不仅是保证人民币在海外存放、流通和转换的经营主体,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银行还没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而它的货币却成为了世界货币。显然,在这方面,我国的银行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内商业银行跨出国门的步伐还只是刚刚起步。
6简要分析三种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答:汇率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格的表示形式,既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常常受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国际收支、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预期、财政赤字、国际储备等因素都会影响汇率变动。下面主要对国际收支、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这三种因素进行分析。
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说是外汇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与之相反,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小于支出即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说是外汇的供应小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但是,国际收支状况并非一定会影响到汇率,这主要看国际收支顺差的性质。短期的、临时性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轻易地被国际资金的流动、相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及其他因素所抵消。不过,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一般必定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持续降低,其对外价值也必然随之下降。可以说,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有规律性的因素。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
利率的差异
利率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是短期的。利率高低会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一国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本币持有者不愿意将本币兑换为外币,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供应相对减少,同时,外币持有者则愿意将外币兑换为本币以获取较高收益,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需求相对增加,这就使得外汇市场上本币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本币升值,汇率上升;反之亦然。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利率的变化对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汇率预期变动的因素,只有当外国利率和汇率的预期变动率之和大于本国利率时,资金投入外国才会有利可图。②在考察利率变动的影响时,也要注意比较外国利率的情况和本国通货膨胀率。如果本国利率上升,但其幅度不如外国利率的上升幅度,或其幅度不如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则不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与国际收支、通货膨胀、总需求等因素不同,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工具的范畴,具有被动性,因而它对短期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7简述派生存款乘数的修正过程,有哪些因素需要考虑?
答:简单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中的存款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简单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中的存款乘数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初始准备性存款变动的倍数,则:K=1/rd。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值越小。反之,扩张倍数值则越大。
上述的简单存款货币创造机制基于客户将一切收入都存入银行系统而不提取现金,以及银行只需按规定保留法定准备金而将超额准备金全部贷出这样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但现实生活中,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存款货币还要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它要求银行体系必须适度地创造货币。②商业银行在存款创造的过程中,不仅要受法定准备金率高低的制约,而且还要受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简单派生乘数进行修正。
考虑现金漏损对存款货币创造的限制
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显然,当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会减少,即银行由吸收存款而扩大贷款的资金相应减少,由此也就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当考虑现金漏损对存款货币创造的限制后,派生乘数为:K=1/。
考虑超额准备金率对存款货币创造的限制
银行并非一定会将超额准备金全部贷出。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总是高于法定准备金。显然,这也相应地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当考虑持有超额准备金对存款货币创造的限制后,派生乘数为:K=1/。
考虑定期存款准备金率对存款货币创造的限制
上面对存款是笼统看待的。但存款至少可以大致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对于这两种存款,通常分别规定不同的准备金率。如果把上面的D和rd分别视为活期存款和相应的法定准备金率,那么定期存款中还有r×Dt/D的部分不能成为创造存款货币D的基础。这里的rt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Dt代表定期存款总额,Dt/D是指有多大比例的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用t来表示。则rt×t所提存的准备金是用于支持定期存款所需要的,尽管它仍然保留在银行手中,即仍包括在实有准备金中,但它却不能用于支持活期存款的进一步创造,故这部分对活期存款乘数K的影响,便可视为法定准备金率的进一步提高,应在K的分母中加进此项。当考虑定期存款对存款货币创造的限制后,派生乘数为:K=1/。
因此,当考虑以上所有的因素后,派生存款乘数的公式可修正为:K=1/。
8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如何影响一国的货币供给?
答:固定汇率制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商业银行活动与中央银行活动。
①商业银行购入外汇时,外汇资产增加,由购买外汇而支付的本国货币相应地形成银行存款负债增加,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反之,当商业银行卖出外汇时,外汇资产减少,由于客户要动用本币存款购买外汇,银行存款负债减少,货币供给量相应缩减。所以,在一国外汇收支顺差时,商业银行购入外汇大于售出,外汇库存净增长,货币供给量也表现为净增加;反之,则货币供给量净缩减。
②中央银行有义务防止汇率变动超过允许的幅度。如外汇供给过大,相对于本币,外汇汇率趋降,中央银行势必出面干预——市场上收购外汇。其结果是商业银行把部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并相应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加强派生能力,有可能扩大货币供给量。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外汇收支有顺差,则构成增加货币供给压力。当然,如果外汇收支是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应量。
浮动汇率制度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政府一般不再进行干预以维持某一固定汇率水平,在市场外汇供求关系调节下,外汇收支逆差国的货币汇率会下降,外汇收支顺差国的货币汇率会上升。而市场汇率的变动,则会引起外汇收支顺差或逆差反方向变化,并使原来出现的外汇收支逆差或顺差有可能成为一种短暂的现象。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外汇收支逆差或顺差可能在较短期间得到某种矫正,因而从理论上说,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致因外汇收支逆差或顺差的长期存在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不过,说政府没有维持汇率的义务并不等于说它不能干预汇市。当政府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而在公开市场上收购或抛售外汇时,自然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收缩。
9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关系。
答: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遵循三个基本经营原则,即盈利性、安全性与流动性。
①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基本方针,是银行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充足的盈利可以扩充银行资本、扩大经营、增强银行信誉以及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如果银行无法盈利,投资者将丧失信心,银行的信誉将下降,可能引发银行的信用危机,导致客户挤兑,危及银行的生存。银行的盈利是放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以及各种服务收入,扣除付给存款人的利息、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和费用所得的差额。
②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由于银行极其依赖于从外部借入资金经营,因此安全性对于银行非常重要。它既体现在全部资产负债的总体经营上,也体现在每项个别业务上。安全性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而且关系到银行的存亡。银行倒闭往往不是因为盈利不足,而是因为其安全性遭到破坏。
③流动性,是指一种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一种足以应付各种支付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其中资产的流动性指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够随时得以偿付或在不贬值的条件下迅速变现;负债的流动性指银行能够轻易地以较低成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
三者之间的关系: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
①安全性和流动性通常是统一的,安全性越高,流动性越大。不过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会有反向变动的可能。例如,由政府担保的长期贷款,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流动性不足。
②盈利性和其他两个性质呈反向变动关系,流动性强、安全性好的资产,盈利能力一般较低;盈利性较高的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
③盈利性和后二性也存在统一性。一是在某个范围内,三性可以达到某种可被接受的程度。在保本和资产较小可能损失的区间之内,三性可以都令人满意。二是在一定条件下,盈利性和后二性可以同向变化。例如,得到政府担保或可靠保险的项目,盈利性和安全性都很高;对于行政干预要求支持,但经营管理水平又很低的企业贷款,其盈利性和后二性都很低。
对于三性的矛盾和统一,银行经营的总原则就是谋求三性的尽可能合理的搭配协调。三性的相对地位是:盈利性为银行的目标,安全性是一种前提要求,而流动性是银行的操作性或工具性的要求。银行经营的总原则,就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调整流动性以提高银行的盈利性。
10简述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
答: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需专门考察。这方面的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对银行传导机制的研究
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首先明确的是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如资本市场的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特定类型的借款人,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它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如果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影响贷款的供给,那么,就能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影响总支出。
假设中央银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出债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相应减少,存款货币D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贷款L的供给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致使那些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I和消费,于是总支出Y下降。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减少→D减少→L减少→I减少→Y减少
全过程的特点是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商业银行的行为绝不仅仅体现利率的支配作用。比如,在经济顺畅发展之际,银行不太顾虑贷款违约的风险而过分扩大贷款;经济趋冷时则会过分收缩贷款。如果判断货币当局有紧缩的意向,它们会先行紧缩贷款。要是货币当局采取直接限制商业银行贷款扩张幅度的措施,商业银行有可能不仅不利用允许的扩张幅度,而且会立即自行紧缩。这就是说,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信用数量并不一定受中央银行行为的制约,有时候会主动地改变其信用规模。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贷款供给的行为称为信贷配给。
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有经济学家从货币供给变动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角度来分析信用传导机制。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将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特别是现金流的状况。利率的上升直接导致利息等费用支出的增加,会减少净现金流;同时又间接影响销售收入下降,也会减少净现金流。同时,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并且也使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由于这种情况,使贷款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趋于严重,并促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以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其传导机制如下所示:
M→r→PE→NCF→H→L→I→Y
式中,PE为股票价格;NCF为净现金流;H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他符号同上。
11简述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区别。
答: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期货合约是指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同。期货交易的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既享有盈利的可能又承担亏损的风险;期权交易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买方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卖方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②保证金规定不同。期货交易双方都需要缴纳保证金;期权只有卖方缴纳保证金,买方只需支付期权费。
③风险和收益不同。期货交易双方的收益和风险都是无限的;期权买方的最大亏损是期权费,获利是无限的,卖方最大收益是期权费,亏损是无限的。
④交易内容不同。期货交易是在未来约定时间交易某种实物商品或有价证券,到期必须交割;期权是交易未来买卖某种商品的权利,到期可以执行也可以放弃。
12远期和期货合约的区别。
答:远期合约指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合约。期货合约是指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
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的区别包括:
①交易场所不同。期货须在指定的交易所公开交易,交易所提供基础设施、制定交易规则、发布交易信息、并对交易实施一线监管,使期货交易公开、高效、有序进行。远期为场外交易,没有集中交易地点,市场组织较为松散。
②合约标准化程度不同。金融期货合约是符合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化合约,而远期合约对于交易商品的品质、数量、交割日期等均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没有固定的规格和标准。
③价格决定方式不同。期货交易是通过公开竞价成交的,价格较为合理;远期合约是交易双方协商定价的,价格的代表性、连续性、权威性较低。
④交易保证和结算方式不同。远期合约交易通常不缴纳保证金,合约到期后才结算差额。期货合约则不同,必须在交易前交纳合约金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由清算公司进行逐日结算,如有损失且账面保证金低于维持水平时,必须及时补足。因此,期货交易的违约风险远低于远期交易。
⑤履约方式不同。结束金融期货头寸的方法通常有对冲、采用现金或现货交割、实行期货转现货交易,绝大多数期货合约是通过对冲的方式平仓了结;由于远期合约是非标准化的,转让相当困难,并要征得对方同意,因此绝大多数远期合约只能通过到期实物交割来履行。
⑥交易的参与者不同。远期合约的参与者大多是专业化生产商、贸易商和金融机构,而期货交易更具有大众意义,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较高。
13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其效果和局限性如何?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定准备率由于是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即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提高准备金比率,实际上就是冻结了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局限性
①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②由于同样的原因,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③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更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