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火红“纳特龙湖”(LakeNatron)绝美却致命生物一碰湖水会变干尸
坦桑尼亚火红“纳特龙湖”(LakeNatron)绝美却致命生物一碰湖水会变干尸
据ETtoday:东非大裂谷(GreatRiftvalley)东部与肯尼亚边界处一个咸水湖号称是「化石之湖」,因为强碱性及高温,几乎没有生物能靠近,只要生物碰到湖水,很快就会钙化变成「雕像」,甚至宛如干尸。
综合外媒报导,坦桑尼亚北部的这个碱水湖名为「纳特龙湖」(LakeNatron),湖水来自埃瓦索恩吉罗河(EwasoNg'iro),虽然水深少于3公尺,但因为周遭火山运动影响,水温高达50度;不只如此,大裂谷火山灰会在湖中形成天然化合物「泡碱(natron)」,让湖水酸碱值介于ph9至ph0.5间,拥有直逼强碱的标准及高温。
「纳特龙湖」的环境极度不适合生物生存,但因为湖面平静,许多动物会被反射所混淆,一头栽进湖中,长期下来,碳酸钠结晶会让动物身体被钙化,以原本的姿态死亡,并风干成雕像,也宛如干尸一般。
能在「纳特龙湖」生存的,只有少数的藻类、软体动物及鱼类,另外就是红鹤。红鹤会趁湖水较干涸时,在湖中的小盐礁筑巢繁殖,数量多达300多万只,也意外成为当地的特色景点之一。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818.html
系统发生学研究发现包括汉语在内的汉藏语系语言起源
系统发生学研究发现包括汉语在内的汉藏语系语言起源
据EurekAlert!:汉藏语系包含早期有文字的语言,如汉语、藏语和缅甸语,并囊括了在中国、印度、缅甸和尼泊尔使用的超过400种现代语言,更是世界上最繁复多样的语系之一,拥有14亿母语者。尽管这一语系在19世纪初就已经被研究,但是学者们对于该语系起源的认识仍旧十分有限。由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以及巴黎决策数学研究所组成的科学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出一项最新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揭示了汉藏语起源的时间和地点。该项目用系统发生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50种古代与现代的汉藏语,得出了汉藏语起源于7200年前,中国北部种植粟的务农先民之中的结论。
过去的一万年见证了世界上两个最大语系的出现,一个在亚欧大陆的西端,另一个在其东端。两个语系语言的使用者占据了世界上超过60%的人口:印欧语系拥有32亿使用者,汉藏语系则有14亿。汉藏语系使用范围之广泛,从太平洋西岸起,可延伸至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语言的使用者在人类史前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发展出了汉、藏、缅甸和尼泊尔光辉灿烂的古老文化。考古基因学家、系统发生学家和语言学家已经对印欧语系的起源进行过充分的探讨,然而汉藏语系的组成在此之前却甚少引起重视。
世界上多样性最高的语系之一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多样性最高的语系之一。它包括了所有的形态系统类型,从孤立语,如汉语、缅甸语和土家语,到多式综合语,如嘉绒语组语言、基兰梯诸语。”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的向柏霖(GuillaumeJacques)解释道,“虽然我们对于汉藏语系语言的比较的认识逐渐加深,但是它们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方面仍旧未被充分了解。”
五十种汉藏语言的核心词汇数据库
为了揭开汉藏语系复杂的历史,学者们建立了一个由50种汉藏语系语言的核心词汇构成的数据库。这一首次发表的数据库包含了一千多年前的古代语言,如上古汉语、古缅语、古藏语以及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的现代语言的一手语料。
“为了以清晰透明的方式比较这些语言,我们研发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标注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标记拥有共同来源的词,而且可以标记哪些音是相互联系的。”项目主持人,来自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的游函(Johann-MattisList)说。“辨别真正同源词的一大难点就是这些语言经常互相借用词汇。”向柏霖提道,“幸运的是,我们对某些语言的历史了解得比较全面,并且可以依赖我们研发的方法来揭开隐藏在这些借词中的历史。”
语言演化谱系树显示汉藏语系起源于7200年前
运用强大的系统发生学算法,该团队推测出了该语系语言之间最可能的历史关系,并估测了这些语言产生的年代。“我们找到了七个主要分支的有力证据,在此层面之外,还伴有不少复杂的结构和重叠的信号。”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的SimonJ.Greehill说,“我们估计汉藏语系的祖先大约在7200年前出现。”
农学分析揭示汉藏语系最可能的起源与扩张模式
为了更进一步地解决汉藏语系复杂的演化历程,团队成员考察了农耕家庭的相关词汇,因为这些词汇可以揭示农耕知识如何在这一地区传播。农学分析显示汉藏语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北部,晚期磁山文化和早期仰韶文化种植粟的农耕民族中。“这些语言最可能的扩张应该是由东西两支的分裂开始的模式,东支是汉语民族的祖先,而西支则是操其它汉藏语系语言的民族的祖先。”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农学分析的主持者,法国东亚语言研究中心的沙加尔(LaurentSagart)总结道。
“我们对我们的发现感到非常振奋。”游函说。“我们的研究结合了传统严谨的研究方法以及尖端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机协助的框架下,这个项目使我们对今天语言的知识成为了解它们历史的一把钥匙。”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730.html
现代日本人的历史始于2500年前是原住民绳文人和朝鲜半岛来的弥生人数次混血而来
现代日本人的历史始于2500年前是原住民绳文人和朝鲜半岛来的弥生人数次混血而来
Memeland船长NFT“CaptainZ”12分钟内完成发售,团队收入约为9801枚ETH:1月5日消息,Memeland船长NFT项目“The CaptainZ”发文称,开启铸造后669秒收到超过9,999笔存款,并因此停止了Waitlist资格的铸造。“The CaptainZ”已于北京时间今日00:00开启铸造,铸造时间48小时,铸造价格1.069ETH,拥有铸造资格的用户包括:Memelist、PotatoZ或者Waitlist持有者。截止发稿,已有14546名用户参与。
“The CaptainZ”是Memeland生态体系中的第三个项目。根据项目官网信息,实际仅有9169个船长NFT可供铸造,其余未被铸造的CaptainZ将被归入Memeland Treasury,预计团队收入为9801.661枚ETH。[2023/1/5 9:54:05]
研究人员发现,现代日本人的历史始于2500年前,是两个古代民族的混血。根据考古学家提出的理论,现代日本人是作为原住民的绳文人和朝鲜半岛来的弥生人的数次混血而来的。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决定根据DNA分析结果确认或否认这种说法。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他们研究了本州、四国和九州岛345人的Y染色体。所有样本均在1990年之前获得。学者们比较了现代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男性Y染色体的序列,发现一组只有日本人才有的DNA序列,很有可能从绳文人那里遗传的。
因此,DNA分析证实了考古学家对两种古代文化古迹研究得出的数据。考古学家们认为,在绳文时代晚期,气温和海平面下降,这对群岛的狩猎采集者产生了负面影响,绳文人口急剧下降。
这是在这个时期,弥生人从朝鲜半岛迁移到日本。他们不仅与当地的人口混血,还带来了他们的水稻播种文化,使人口数量得到恢复,甚至达到人口繁荣。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2968.html
英国Blueclaw列出地球生命面临的主要威胁:流行病、核战争、自然灾害和小行星
英国Blueclaw列出地球生命面临的主要威胁:流行病、核战争、自然灾害和小行星坠落地球
HowWillTheWorldEnd网站发表的报告称,英国机构Blueclaw列出了地球生命面临的主要威胁清单。
该清单基于50个不同的信息来源,包括联合国统计数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数据。作者确定了四个主要的威胁:流行病、核战争、自然灾害和小行星坠落地球。
结核病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疾病。其传播源是非洲国家,特别是尼日利亚。世界卫生组织称,2017年,结核病导致全世界200万人死亡,1000万人感染,平均每天确诊4300例致命病例。如果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这种疾病将会在4812年内消灭地球上的人口。
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专家被估计爆发核战争的概率是近年来最高的。2019年,他们将象征"世界末日"的时钟指针转向"午夜"(灾难)前两分钟。该报还指出,俄美《第三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在2021年到期,该条约是否将延期尚不清楚。
小行星与地球碰撞是不可能的,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观看可能在未来一百年接近地球的天体。其中一颗个小行星—佛罗伦萨行星直径高达3.9公里,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对象。如果这颗行星撞击地球,将导致12亿人死亡。
对地球的主要气候威胁是全球变暖。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25年,地球气温可能会比工业前时代(1850-1900年)气温高出两摄氏度。按照目前的升温速度(10年0.2度),2136年内全球气温将上升44度。分析师们认为这是地球上生命能承受的最高极限。如果温度达到44度,海平面将上升,陆地将会被水淹没。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144.html
制作图坦卡蒙护身符的黄色玻璃由陨石撞击形成
制作图坦卡蒙护身符的黄色玻璃由陨石撞击形成
制作图坦卡蒙护身符的黄色玻璃是由于陨石撞击而形成的。据Phys.org网站报道,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研究员阿隆·卡沃兹解答出了近100年来有关制作图坦卡蒙胸饰护身符的黄色玻璃的谜团。事实证明,在埃及沙漠中发现的这种玻璃是由于陨石撞击而造成的。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地质学》杂志上。这种被称作为利比亚玻璃的东西几乎是纯硅石,图坦卡蒙法老胸前的圣甲虫护身符就是用这种材料制作的。
在此之前,人们认为这种玻璃是由于地球表面发生强烈的大气爆炸而形成的。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6408.html
最新研究显示杀虫剂其实会增加蚊子的数量?
最新研究显示杀虫剂其实会增加蚊子的数量?
据ETtoday(撰文:JAKEBUEHLER编译:潘可华):在哥斯达黎加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吸血蚊子会演化出抗药性,但牠们的掠食者不会。
最新研究显示,至少在某个地区,杀虫剂不只无法控制蚊子数量,还反而让这些吸血害虫更加猖獗──原因是杀虫剂会杀死蚊子的掠食者。
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月份的《生态学》(Oecologia)期刊里,为杀虫剂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提出了新的见解。在哥斯达黎加的研究区域里,蚊子对常见的化学物质已经演化出抗药性,这些化学物质原本的目的是要消灭蚊子和其它害虫的。但在同一时间,蚊子的掠食者并没有跟上那样的演化脚步──这让蚊子的数量暴增。
艾德.哈米尔(EddHammill)──一名犹他州大学(UtahStateUniversity)的生态学家,也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一开始在哥斯达黎加北部的橘子园做研究时,先是发现一些迹象显示杀虫剂可能没有达到它原本预期的效果。
「我们觉得我们在橘子园被蚊子叮咬的频率比在原始地区多得多,然后开始感到疑惑,」哈米尔说。
于是他和他的团队开始调查蚊子的来源:菠萝科植物(bromeliad)──一种可以在美洲温暖地区发现的植物群,通常生长在树枝上。菠萝科植物紧密重迭的树叶空隙间积满了水,里面寄居着一整个昆虫幼虫聚落,包括「Wyeomyiaabebela」这种瓶草蚊。
研究团队观察种植园中(其中有些种植园已经使用杀虫剂超过20年)的菠萝科植物,以及未使用杀虫剂森林中的菠萝科植物。哥斯达黎加的农人对橘子树喷洒杀虫剂──「乐果」(dimethoate)以对付蚜虫,但「乐果」也会杀死许多其它种类的昆虫。在美国,乐果被广泛地使用在柑橘类植物、玉米、和其它农作物上。
距离以太坊Altair硬分叉升级不到48小时 仍有30%节点未同步:10月26日消息,据Nodewatch显示,距离以太坊2.0信标链主网的硬分叉升级Altair更新不到48小时,但目前仍有30%的节点未同步。如果节点持有者决定不更新到最新版本的软件并加入升级后的链,他们将在以太坊升级后与旧链同步,当在不兼容的链上运行时,用户将无法获得适当的奖励并在交易所中实现。(U.today)[2021/10/26 20:58:42]
哈米尔的团队发现,尽管使用杀虫剂,橘子园里的蚊子数量是原始森林里的两倍;但是豆娘(damselfly)幼虫──蚊子幼虫的一种主要掠食者──却明显地消失在橘子园中。
当研究员将这些昆虫带进实验室,并让牠们暴露在各种不同浓度的乐果之中,他们发现种植园的蚊子能够忍受的杀虫剂浓度比原始林的蚊子高了10倍。但种植园里的豆娘并没有发展出这种抗药性。
这些抗药性超强的蚊子于是找到了牠们的应许之地:一个没有会掠食牠们的豆娘的地方、一个可以生养牠们孩子的栖地。在那里,牠们子孙繁昌。
一种全球趋势
对南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ofSouthernMississippi)昆虫生态学家──唐.伊(DonYee)来说(唐.伊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这项调查与一个更大的事实吻合:管理蚊子数量的困难度不曾减少,对主要类型杀虫剂的抗药能力已经散布到了世界各地。而对于那些会传播危险疾病的蚊子种类,这样的情形尤其令人担忧。
「发展出抗药性只是使用杀虫剂的许多坏处之一,」唐.伊说。另一种现象叫做:「竞争释放」(competitiverelease),也就是在杀虫剂中存活下来的少数个体,可以在一个世代的时间内让昆虫的个体数量回弹。
「由于你减少了蚊子幼虫的密度,你让那些存活下来的幼虫长得更大,因为现在每只蚊子能得到的资源更多了,」唐.伊解释道。较大的幼虫到最后会产出较多的卵,为下个世代增添活力。
这项由哈米尔确认过的最新现象──也就是有抗药性的蚊子逃过无抗药性掠食者的捕捉,将使阻止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变得更加困难。哈米尔说:「瓶草蚊属(Wyeomyia)的蚊子是否会携带像登革热这类的病并不清楚。」登革热病是一种具潜在致命危险的病原体,近年来在拉丁美洲突然盛行了起来。
唐.伊指出,其它与疾病相关的蚊子种类也有类似豆娘的掠食者。杀虫剂是否也适得其反地大大增加了其中一些蚊子种类的数量则有待观察。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832.html
法国发现“最古老的”葡萄籽可追溯至铁器时代
法国发现“最古老的”葡萄籽可追溯至铁器时代
萨瓦涅(Savagnin-Blanc)和其他一些在法国和瑞士种植的葡萄品种约有900年的历史,它们接近中世纪或古罗马时期的葡萄品种,传到今天基因没有发生改变。相关文章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Plants)期刊上。
科学家分析了在法国九座古代和中世纪村落的沟渠、厕所和矿井中发现的葡萄籽基因。结果发现,“最古老的”葡萄籽可追溯至铁器时代(约公元前500年),“最年轻”的葡萄籽是中世纪的,有820年到970年的历史。
文章指出:“我们分析了考古发现的28种葡萄籽的基因组数据。将考古样本与栽培和野生样本进行比较,发现考古葡萄籽与当今酿酒使用的西欧品种密切相关。”
此外,研究发现,公元1世纪存在的古罗马品种在遗传上与Arvine和Amin品种非常相似。还有一种罗马葡萄籽与小胭脂白(HumagneBlanc)品种有联系。
但科学家称在奥尔良发现的葡萄籽最令人印象深刻:“一粒可追溯至大约公元1100年的葡萄籽与萨瓦涅具有相同的遗传学特征,说明这一品种已有900年的不间断栽培历史。”
法国东北部和其他中欧国家至今仍在种植现代萨瓦涅,用于生产白葡萄酒。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5003.html
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光坡水库附近半夜“白衣女鬼”吓坏开车司机
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光坡水库附近半夜“白衣女鬼”吓坏开车司机
视频: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光坡水库附近半夜“白衣女鬼”吓坏开车司机
据ETtoday(朱世凯):广西防城港市近日出现白衣女鬼吓坏开车司机的案件,不少驾驶向当地透露,女鬼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该路段现身,有时候身穿白衣,有时则是红衣;每当她看见车辆时,都会弯腰低下头直冲过来,吓得大家赶紧倒车改道,也有人因此吓到哭出来。
事件发生在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光坡水库附近,如同「贞子」般的女鬼会站在道路中间,让许多驾驶半夜上路时都吓坏了。从影片可见,女鬼一身白衣配上苍白面目与路旁绿色草丛相应,像极了鬼片场景;不久后,女鬼便会让长发垂落覆盖脸面,开始弯腰奔向轿车,逼迫驾驶倒车。
当地表示,不少报案的人都说自己当下吓哭了,他们调查发现,因为当地曾有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常常身穿红衣散步,而且时间多半是在晚上或半夜,「只是没有那么吓人」,有民众见状后认为有趣,就模仿这身装扮并且在道路间恶作剧,还拍下大家受惊的影片上传。
也指,如果半夜扮鬼出来吓人,真的将对方吓傻甚至吓死,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甚至故意杀人罪。网友看完纷纷表示,「让这些人直接变成真鬼吧」、「人吓人会吓死人好吗,万一吓得车主一脚踩下油门…」、「撞死鬼算正当防卫吗?」、「模仿精神病人,才是真的有病」、「吃饱太闲,把他抓出来打吧」、「我看到影片都快哭了」。
相关报道:白衣女鬼出没吓倒司机
广西防城港近日惊现“贞子”,几乎所有附近路过司机都被吓倒。不过当地警员指,其实是当地一名有精神问题的女子常在晚间出来散步,“但没有那么吓人”。有民众见此有趣得来,又带半分惊吓的境况,遂模仿她拍恶作剧影片,但强调女患者“没有那么恐怖”。片段近日在网上爆红,引起一时热话。
网上影片显示,当时现场环境黑暗,附近亦无半盏街灯,突然一名身披白衣的“女鬼”冒出。期间“女鬼”被一辆车头灯照射后,显得更加恐怖,加上其做出怪异行为,甚至冲向车辆,令司机当场大喊,大叫:“不要过来!”。
BiKi平台今日上线TAI(眶野),开盘涨幅达121%:据官方消息,BiKi平台今日19:50已上线TAI(眶野),开盘涨幅达121%,开盘价7USDT,现报价15.476USDT。
tBridge.io是TronFi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一个跨链资产交换解决方案,有助于将BTC,ETH和其他加密资产引入TRON网络。 与即将到来的姐妹项目zSwap.io(一个去中心化AMM交易所)一起,这两个项目将通过从Tron网络内部和外部提供大量流动性,帮助丰富TRON Defi生态。[2020/9/2]
虽然片段惊吓程度十足,但当地解释,该路段常出现一名精神有问题的女子前来散步,且多在晚上时间,相信是有人恶意模仿她所拍摄。至于片段中哭喊的司机是真被吓哭,还是纯粹做戏,就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843.html
科学家解释人为何会看到鬼魂和幽灵
科学家解释人为何会看到鬼魂和幽灵
全俄民意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6%的俄罗斯人相信,人可以与死者灵魂和幽灵进行沟通。在美国,有这种想法的人占57%,而且其中35%声称与幽灵有过交流。事实证明,所有这些都有科学解释。
2014年春,有12名志愿者参加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神经生理学实验室开展的一项实验。专家告诉志愿者,在测试一个遥控机械臂。志愿者要背对机械臂,让机械臂触碰自己。
起初一切顺利。志愿者通手指带动机械臂,感觉背部有触感。他们产生一种错觉,感觉自己在触碰自己。但随后研究人员将机械臂触碰的时间延迟500毫秒,志愿者会感觉有幽灵在看着自己,触碰自己,要求停止实验。他们觉得有股未知的力量在把他们向后推向机械臂。即便研究人员告知了真相,还是有两名志愿者因为太过恐惧而退出了实验。
原因很简单:幽灵、天使和恶魔的出现是感觉运动信号扭曲的结果。这些信号与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关,收集和分析人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当系统出现故障,例如,生病或做某种特殊实验时,人的意识会创造出自己身体的第二个存在,认为这是不属于自己的某种东西或某种很玄的东西。然而,这不过是想象的结果。
民调机构盖普洛公司的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美国人、28%的加拿大人和40%的英国人相信,有些屋子肯定有幽灵存在。在这些屋子里,东西会自己移动,门砰砰作响,还可以听到凄厉的号叫声。事实上,问题往往不是幽灵,而在房屋本身。
几乎所有鬼屋要么隔热效果差(换句话说,常有穿堂风),要么受到霉菌影响。有时候是发生煤气泄漏。
例如,美国克拉克森大学专家发现鬼屋中有霉菌孢子。现在已经知道,霉菌素可以引发非理性恐惧,导致无法控制肌肉收缩,时间感和空间感迷失,甚至痴呆,而这些往往是声称看到幽灵的人的表现。专家认为,正是霉菌让住在所谓鬼屋的人相信确实有幽灵存在。
煤气无色无味,但中后果更加严重,包括恶心、虚弱、产生幻觉、神志不清甚至死亡。
曾有个很有名的鬼屋,里面常听到奇怪的吱吱声,空房间里会传出脚步声,开能看到空中有人影飘荡。然而事实上,只不过是烟囱出了问题。壁炉的烟没有进入烟囱,而是飘散到整个房子里。住在那里的人是煤气中,而不是像他们认为的那样,遇到了幽灵。烟囱一修好,幽灵也消失了。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5304.html
马这么会跑其实是近代才发生的事
新研究揭露,人们为了「速度」培育马儿的行为,是在过去200年间才开始快速增加。(图中是奥勒冈的马儿。)PHOTOGRAPHBYKONRADWOTHE,MINDENPICTURES/NATGEOIMAGECOLLECTION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JASONBITTEL编译:曾柏谚):有史以来最大型的非人类基因体研究,揭露了家马驯化史的意外与一个警讯。
放眼全球,马的种类似乎多到前所未有。从脚毛茸茸的克来兹代马(Clydesdale)、浑身斑点的阿帕卢萨马(Appaloosa)到一身金黄的阿哈尔捷金马(Akhal-Teke),如今我们身边大约有600种马。
不过事实上,现生马归类起来只有两个演化支系──家马与蒙古濒危的普氏野马(Equusferusssp.przewalskii)。而根据目前最大规模的非人类基因体研究指出,家马的基因多样性因为人类高度培育而来到历史最低点。
举例来说,如果你检测在5月4日的肯塔基德比赛马大赛(KentuckyDerby)出赛的20匹纯种公马DNA,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数(或是全部)的Y染色体都可以追溯到公元1700年出生的一匹种公马──达利.阿拉伯(DarleyArabian),这世界上有95%的纯种公马都是它的后代。
据本篇新研究的主要作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分子考古学家路德维克.奥兰多(LudovicOrlando)所言,实际上在过去约1000年以来,所有家马的Y染色体多样性都在下滑。
这种趋势值得注意,是因为基因多样性的低落会导致有害的遗传缺陷。专家们说明,如夜盲症与肌病变这样的疾病已经在影响马了。
这份刊登在《细胞》期刊上的研究,提供了历来最详尽的家马演化史,检视了数万年来栖息在欧洲与亚洲的278只马匹标本的DNA。这份研究显示从7世纪起,人们便挑选特定的性状来为马育种,尽管家马的驯化起源可能更早。包括遗传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科学家,这项研究一共需要121名科学家投入。
奥兰多说:「我们在这项计划的真正目的,是要揭开在过去五到六千年间,家马驯化与管理的全基因体史。」
「快」马加鞭
如今我们一提起「马」便会联想到「快速」,但这特色很可能也是直到相对近代才加入马的基因体里去的。
奥兰多与同事鉴定出在过去1000年里,出现在马儿身上使它们更能够胜任短程冲刺的基因变异。「结果暗示了愈古老的马就愈擅长耐力长跑。」奥兰多说──可以把这种差异看成马拉松跑者与百米短跑运动员间的差别。
奥兰多补充,家马「跑速」的强化是因为在200年前左右的育种家,只选用少数种公马育种的结果。而本次研究的第一作者,同时也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家的安托万.法吉(AntoineFages)也提及,这种做法提升了马的速度,但高度精挑细选的育种也使基因多样性下降了14到16%。
法吉说道:「再没其他历史事件影响马的基因多样性如此之深了。」
大量启发
这项研究另一项美妙的发现是,鉴定出了两条前所未知、存在于4,000到4,500年前,如今已经消失的演化分支。其中一支分布在西欧的伊比利半岛,另一支则来自西伯利亚。
动态 | 沙特Taibah大学与Blocktech合作推出区块链实验室:据unhashed报道,沙特Taibah大学与Blocktech合作推出区块链实验室。[2018/11/4]
「我们认为这两种位于欧亚大陆相反两端的分支,各别代表着在冰河期后暖化的全球气候变迁下,所分离的两条演化分支;而且它们分别适应了在地环境。」奥兰多说。
这些发现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们似乎能告诉我们家马的第一次驯化是在何时、何地──这是一个相当争议的议题。
例如,遗传证据显示伊比利支系在2,700年前左右开始逐渐消失,证实了家马的驯化并非一个热门理论所言──发源自目前的西班牙地区。
并未参与此次研究的堪萨斯大学考古学家桑德拉.奥尔森(SandraOlsen)说:「显然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放到一边了。」
另一个家马起源候选者是新石器时代一座名为波泰(Botai)聚落,位于如今的哈萨克。在那里出土了家马最早的化石证据。然而奥兰多与同事在2018年的论文指出,波泰支系并没有成为后来的家马。
2013年的9月12号──一匹稀有的普氏野马透过人工授精成功诞生,为增加濒危物种数量带来振奋的消息。虽然这项人工授精计划历时近七年才完成,但生物学家从中看到益处,并希望能藉此改善技术以取得更多成功案例。
「我有充分理由认为波泰是最早有纪录显示人们与家马同在的地方,这点无庸置疑,」奥尔森说:「然而这些家马后来成了普氏野马,而非当代家马。」
因此,家马的寻根之旅仍是未完待续。奥兰多表示还有许多样本尚未定序,而团队也尚未能纳入世界其他地方的样本,例如安纳托力亚、乌克兰、希腊与北马其顿等地。
他说:「我们还有好多任务作要做呢。」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380.html
美国《生命科学》杂志:北海发现沉没的早期狩猎者居住地的遗迹
美国《生命科学》杂志:北海发现沉没的早期狩猎者居住地的遗迹
布拉德福德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北海发现沉没的古代景观,它可能还保留了早期狩猎者居住地的遗迹。美国《生命科学》杂志报道了此事。
研究者们在科考船RVBelgic上为期11天的考察中从海底拿取了沉积物样本。已石化的史前森林遗迹的沉没景观已有1万年,它是面积在几万平方米的多格兰(Doggerland)的一部分。它位于是英国东海岸和大陆之间。
大约12000年前,在最后的冰川期结束时多格兰开始从冰盖分离出去,最后变成许多动物和早期狩猎者居住的广阔的树木繁茂的平原。但是继续融化的冰川导致这个地区在大约8千年前沉没。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5645.html
美国阿拉巴马州莫比尔河底找到最后一艘“奴隶船”克罗蒂德残骸沉睡159年
美国阿拉巴马州莫比尔河底找到最后一艘“奴隶船”克罗蒂德残骸沉睡159年
据ETtoday(钱玉纮):美国阿拉巴马州历史委员(AHC),经过1年多的调查,22日终于在该州南部的莫比尔河(MobileRiver)底找到最后一艘「奴隶船」的残骸,见证了美国17到19世纪的黑奴贸易历史。AHC将会在30日公布完整的考古报告。
虽然国际贩奴早在1808年就被禁止,但直到1863年美国立法废除奴隶制之前,走私奴隶的风气仍然盛行,尤其是在南方,这艘「克罗蒂德」(Clotilda)是双桅帆船,普遍被认为是最后一艘从非洲载运奴隶到美国的船只。
根据历史记载,1860年,阿拉巴马州当地的种植园地主梅赫(TimothyMeaher)跟人打,即便在联邦政府的管制之下,他仍然可以走私奴隶,并买下了「克罗蒂德」,贿赂船长佛斯特(WilliamFoster),从西非达荷美王国(现今的贝南)运送了110名奴隶,并经由莫比尔河进入美国。佛斯特事后把奴隶送到另一艘船上,并让「克罗蒂德」沉没到河底。
去年1月,阿拉巴马州当地记者莱恩斯(BenRaines)在莫比尔河附近发现了船只残骸,专家和志工们便开始投入鉴定作业,虽然后来发现这个残骸并不属于「克罗蒂德」,但大家都同意继续寻找最后一艘奴隶船,历时一年多才终于发现。
阿拉巴马州历史委员会的执行会长琼斯(LisaDemetropoulosJones)表示,「能找到克罗蒂德真的是一项非凡的考古学发现,这艘船代表了现代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也是奴隶制度存在的铁证」。委员会提到,沉船残骸与克罗蒂德的结构与尺寸相符,海洋考古学家德加多(JamesDelgado)表示,「我们很谨慎地检验,虽然没有找到名字,但物理和法医的证据都强力证明,这艘船就是克罗蒂德」。
当年的110名奴隶中,大约有32人最后搬到阿拉巴马州的非洲城(Africatown)居住,有些人的后代至今都还住在这里。黑奴第6代孙女戴维斯(JoycelynDavis)就表示,她可以想到祖先辛苦工作打拼的样子,「我想许多人都已经放弃寻找克罗蒂德了,能找到它真的是个惊奇的发现」。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9/3195695.html
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人员称密克罗尼西亚亚普岛上发现的神秘石头就是过去的“比特币”
bithumb换领导了 韩国前 NHN Entertainment副主席Jeonsuyong担任bithumbCEO:韩国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bithumb宣布,韩国前 NHN Entertainment副主席Jeonsuyong担任bithumb的CEO,之前的首席执行官是Kim Jae Wook。[2017/12/27]
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人员称密克罗尼西亚亚普岛上发现的神秘石头就是过去的“比特币”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密克罗尼西亚亚普岛上带孔的古老巨型神秘石头进行了研究,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称这些奇怪的石头就是过去的“比特币”。
研究人员前往密克罗尼西亚的亚普岛进行了实地考察。那里最主要的景点是遍布岛屿的神秘的圆形石头,石头中心都有很大的圆孔,石头用意不明。
考古学家斯科特·菲茨帕特和经济学教授斯蒂芬·麦基恩对这些文物的起源做出了新的假设。他们在研究中指出了比特币"数字"货币系统与"石钱"系统惊人的相似之处。研究者们认为,巨大的石头是货币。在他们看来,密克罗尼西亚西部许多世纪前已经开发出了独特的计算系统。亚普岛的巨型“石钱”位于菲律宾以东约1300公里。
研究人员说,亚普岛的比特币和巨石让人们能够拥有和使用金钱,而无需有钱币本身,这是个关键因素。不需要中央银行,但只要有这些钱的主人名单。该系统可保证结算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顺便说一句,古代“比特币”的直径可达3.7米,其质量达到一吨。他们位于亚普岛最显眼的地方。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688.html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人体舌头的感受器不仅能够感受味道还能够感受气味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人体舌头的感受器不仅能够感受味道还能够感受气味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人体舌头的感受器不仅能够感受味道,还能够感受气味。他们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抗肥胖,因为在食物中添加香甜气味可以减少糖分摄入。
费城莫奈尔化学感官研究中心专家梅米特·哈坎·奥兹德纳(MehmetHakanOzdener)领导的研究团队起初使用转基因老鼠来确定嗅觉感受器的位置,继而研究了人体的嗅觉感受器。
他们发现,人体的味觉细胞对很多物质都有反应,例如丁香酚(C10H12O2,一种丁香味道的化合物),尽管它的浓度不足以激发味觉感受器。他们还证明,舌头感受器与引发嗅觉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但奥兹德纳认为,现在尚不明确,舌头嗅觉感受器发出的信号是直接传输到大脑,还是说嗅觉感受器与味觉感受器发出的信息先在口腔中相结合。
无论如何,专家打算对舌头感受器的这一能力加以利用。他们认为,在食物中添加可以散发香甜气味的物质能够让人觉得食物的味道比实际更添。这有助于降低糖分摄入,从而有助于对抗肥胖和相关疾病。
相关文章发表在《化学感官》杂志上。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687.html
如果6500万年前小行星未撞击地球会出现“恐龙人”吗?
如果6500万年前小行星未撞击地球会出现“恐龙人”吗?
据新浪科技:国外媒体报道,0.65亿年前,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所有恐龙物种灭绝消失,该事件为人类崛起、资本主义诞生、互联网时代的出现……,铺垫了发展之路。然而,如果事情发生了变化,那颗小行星仍沿着正常轨道运行,地球恐龙继续存活下来,那么现今地球会是什么样?
地球会是一个原始、没有烟雾的天堂吗?或者恐龙以某种方式进化成更加贪婪的奸商、实业家,恐龙会用炼油厂提炼地球资源,它们会像人类一样洗黑钱吗?当然,后一种情况完全不可信。如果这颗小行星从未撞击地球,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为了找到答案,gizmodo网站邀请多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共同探讨研究。
托马斯理查德霍尔茨(ThomasRichardHoltz)美国马里兰大学古脊椎动物学首席讲师
假设这颗小行星未碰撞地球,以及新生代后期发生的所有其它物理变化(尤其是大陆板块运动和气候变化)都与真实时间轴一致,我认为可能发生下面的事情:
在我们的世界里,只有没有牙齿的鸟类在恐龙灭绝时期幸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鸟类的祖先是恐龙,但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是鸟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恐龙物种(有齿鸟类、暴龙、角龙、鸭嘴龙、短尾踝龙等)未在0.65亿年前灭绝消失。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恐龙都生活在大约1亿年前,毕竟许多在新生代早期出现的哺乳动物早已在现实世界中消失。这一点非常重要,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霸王龙、三角龙和埃德蒙顿龙无法生活到现今,白垩纪时期单个恐龙物种持续时间均不足100万年。某支恐龙物种不会突然一直持续存活下来,就像“加托里猴(Purgatoriusunio)”与智人的进化历程对比,“加托里猴”是灵长类谱系最早期成员之一,生活在白垩纪之后的古近纪,历经数次进化才最终形成智人,同时,新生代交替时期恐龙也会有许多进化历程。
“新生代交替期”恐龙面临了类似“新生代现实期”大型哺乳动物所遭遇的一些小挑战,大约3500万年前,地球气温更低,更加干旱,这是由于南美洲和澳大利亚远离南极洲产生海洋环流变化所致,此外热带雨林的范围也逐渐缩小,取而代之的是灌木丛林地(被草地隔开的干旱森林)。在我们的世界里,草食性哺乳动物开始适应这些条件,进化形成擅长咀嚼纤维食物的牙齿,以及较宽的鼻部,可以进食较干、较粗糙的草。同样的情况也发现在“新生代交替期”的恐龙物种,一些恐龙的鼻子和牙齿出现了进化改变,擅长吃草。
值得注意的是,恐龙不同于哺乳动物,由于它们一生中能不断生长牙齿,它们会不断地脱落牙齿,再生长出新的牙齿。相比之下,哺乳动物婴幼期仅长有乳牙,成年之后乳牙脱落再生长一次牙齿,它们必须生长出复杂结构的臼齿和门牙,才能适应食用灌木植物。大约700万年前,灌木丛林地逐渐消失,被开阔的大草原、干草原、热带稀树草原、草原所代替,这些生存环境已占据地球主导地位,地球生物开始适应“牧草生活”,导致大量食草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崛起。
随之而来的是恐龙世界的最大变化——更新世时期,该时期始于258.8万年前,地球进入一次更加寒冷的阶段,就像历史上的哺乳动物一样,地球北部地区的恐龙为了适应生存,必须进化形成蓬松的皮毛,对于恐龙物种而言,是生长出羽毛。
一种可能性情况是,生活在中晚期新生代的恐龙比中生代和新生代早期的恐龙体型更小,这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从而导致茂盛植被数量减少(这将有利于灌木、草丛生物群落)。即便如此,当时仍有一些体形较大的草食哺乳动物(例如:哥伦比亚猛犸和大草原猛犸),所以如果恐龙生活在这一时期,它们也能适应环境气候,并保持庞大的体型。
但受到小行星碰撞影响的并不只是恐龙,这是一次大型物种灭绝,导致当时差不多所有的生物都灭绝消失。因此假如0.65亿年前小行星未碰撞地球,那么当时灭绝的所有生物群体都有可能幸存下来,例如:空中飞行的翼龙;海洋中的菊石类、厚壳蛤类生物,沧龙和蛇颈龙;以及陆地上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
这些生物必须适应新的环境气候条件,毫无疑问,随着时间推移,其中一些物种会灭绝消失,但其它物种会一直幸存下来。
此时陆地大型恐龙物种、海洋沧龙和蛇颈龙继续生存下来,就像中生代时期那样,它们抑制着哺乳动物的发展。因此,没有大型食肉哺乳动物崛起,也没有大型有蹄哺乳动物,没有现今鲸鱼的进化,它们的生态环境都被大型恐龙物种占据着。但是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仍会茁壮成长,就像它们在恐龙阴影下生活的漫长时期一样。啮齿类动物、兔子、食蚁兽、犰狳、蝙蝠、鼬鼠、鼹鼠、鼩鼱、负鼠、树袋熊,都有可能出现,但是不会出现马、鹿、长颈鹿、大型猫科动物、熊或者鲸鱼。
可能还会出现一种群体就是灵长类动物,伴随着草原逐渐扩张,一些灵长类动物会适应生存环境,逐渐进化成为原始人类。在我们的时间轴上,这些候补原始人类可能可能是从食物链底层发展,但是伴随着进化形成更高等级的智力,学会使用工具,具备协调能力等,意味着不断进化发展的原始人类能够幸存生活在这个世界。同时,这些候补原始人类也可能导致世界上大型动物的灭绝,只是这次是恐龙物种,而不是大型哺乳动物。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0.65亿年前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今天也不会有霸王龙、三角龙,以及埃德蒙顿龙,它们都将在数百万年前消失灭绝。
迈克尔·罗伯特·拉姆皮诺(MichaelRobertRampino)美国纽约大学生物学教授,他曾在地球重大物种灭绝科学研究领域作出巨大贡献
0.65亿年前,恐龙正在持续不断地经历着成功进化。气候正在逐渐改变,但是气候变化得非常慢,慢到足以让恐龙适应变化后的环境。恐龙的灾难是突然发生的,并且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如果小行星未碰撞地球,会发生什么呢?恐龙时代同期生活的是夜间活动、全身毛茸茸的小型哺乳动物,它们在恐龙的阴影下生活超过了1.35亿年。如果没有灾难性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恐龙彻底消失灭绝,这些不起眼的小型哺乳动物不太可能逐渐进化形成现今体型庞大、多样性的生物种群。如果小行星未碰撞地球,恐龙可能继续会进化发展,伴随着气候变迁进化为新的、多样性的物种。一种进化路径可能导致一种长有抓握物体的上肢、较大大脑的爬行动物,它们可能逐渐进化,代替现今人类的地球统治地位。
保罗·塞雷诺(PaulSereno)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教授
如果0.65亿年前小行星没有撞击地球,恐龙没有灭绝消失,简单地讲,我们人类可能永远不会进化到问这样的问题。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首先要讲一下0.65亿年前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大规模灾难性物种灭绝,该事件以一种无法逆转的方式改变了进化动态和过程,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无法磨灭的影响。
我们必须明白,如果这颗小行星撞击在地球不同地点产生的结果会不同,小行星撞击在富碳大陆架的浅水域概率为13%,而撞击在开阔海洋,并最终撞击在海底玄武岩底部的概率会更高,在后一种情况下,物种灭绝是温和的,有可能一些“非鸟类”恐龙物种可能幸存下来。
小行星撞击地球作为一个偶然性历史事件,促进地球全球范围性经历了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进化,这是一段独特的历史,一个特殊事件改变了随后发生的一切。大约700万年前,也就是恐龙灭绝发生近6000万年之后,最早的人类学会直立行走,人们无法想像,如果恐龙不受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影响,是否会出现人类进化发展?很可能人类没有丝毫机会。简而言之,如果0.65亿年前小行星未撞击地球,我们人类永远不会进化到问这样的问题。
阿尔米塔·马那扎德赫(ArmitaManafzadeh)美国布朗大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力学家、古生物学家
首先,我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无法断定一颗小行星未撞击地球,恐龙仍能存活到现今!目前我们掌握大量证据表明,鸟类——从孔雀到企鹅,再到火鸡,它们都是活着的、会呼吸的恐龙后代。
所以,即使看到6500万年我们喜爱的恐龙物种(例如:角龙类、长颈蜥脚类恐龙)发生的进化历程是非常酷的事情,我并不认为我们还会看到恐龙!我的意思是远古时代的恐龙物种不太可能原样地生活到现在,它们肯定会发生一些进化改变,重要的是,当前的自然界已经存在恐龙的一些后代物种。
我认为猜测其它史前生物仍在地球上生存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例如:像翼龙一样的飞行爬行动物;像蛇颈龙、沧龙那样在水中游动的爬行动物。这些大型生物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已灭绝消失,但它们与恐龙不同的是,现今没有它们的后代物种。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它们是否能存活至今?我不知道人们会怎么想,但我不会愿意和一群海怪在海水中游泳。
迈克尔·皮特曼(MichaelPittman)香港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助理教授
鸟类是唯一活着的恐龙后代物种,但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更多的恐龙后代物种可能会存活到现在,其中包括反鸟(enantiornithines)。反鸟是中生代鸟类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种,生来就有羽毛,随时可以空中飞翔。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至少一些非鸟类恐龙可能会存活至今。想像一下,如果现实生活中会遇到活生生的三角龙、梁龙和霸王龙,你会害怕吗?
但是地球上其它生命会怎样呢?现今我们看到的一些物种是0.65亿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幸存者的后代,从长远来看,甚至一些物种可能受益于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非鸟类恐龙数量骤减使得哺乳动物后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可以说,如果没有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不可能进化发展到现今的状况。灭绝事件造成了许多破坏,但也为新生命的进化提供了机会,这对于生命进化是非常重要的。
菲利普·柯里(PhilipCurrie)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恐龙古生物学研究所主席
上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国家博物馆戴尔·罗素(DaleRussell)博士进行了一项思维实验,创造了一种“类恐龙”。这是一个实验模型,是他们重建伤齿龙头骨和骨架项目的延伸。
伤齿龙和它的近亲物种都是已知脑容量最大的恐龙,它们的脑容量相当于同等体重现代鳄鱼的6倍,显然,所有的恐龙都不是脑容量较小的动物。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恐龙,双眼视觉朝向前方,长腿擅长奔跑。伤齿龙的第二个足趾非常像迅猛龙,身体覆盖着羽毛,多种迹象表明,它们比白垩纪晚期其它恐龙物种更“高级”。
和所有其它动物一样,恐龙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最新模型”比之前所有实验模型都有了较大改进。如果非鸟类恐龙没有被小行星灭绝,那么它们的脑容量将倾向于增大、变得更复杂、运动速度更快,并且该进化趋势一直持续下去,或许伤齿龙会进化成“类恐龙人”。
长有大头的“类恐龙人”概念曾对民众产生较大影响,许多具有轰动效应的科幻故事讲述了“类恐龙人”如何统治地球……。罗素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恐龙继续进化,假设非鸟类恐龙未在小行星撞击事件中消亡,之后它们将继续进化。它们可能进化成为高度复杂、长有较大头部、与人类相似的社会复杂动物。
当然,不太可能会进化形成像人类的高级恐龙,但不管它们进化变成什么,很可能恐龙仍然保持它们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哺乳动物仍是在灌木丛中奔跑的小型生物。0.65亿年前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清除了障碍,为哺乳动物统治地球提供了机会,如果不是这样,现今人类还会统治地球吗?鸟类是恐龙的直系后代,并被正式归类为恐龙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现存的恐龙后代有1万多种,是现存哺乳动物的两倍多。如果未来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类还会统治地球吗?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444.html
瑞士和意大利的科学家首次使用反物质做物理实验
瑞士和意大利的科学家首次使用反物质做物理实验
瑞士和意大利的科学家首次使用反物质(电子的反粒子,基本粒子的一种)做了一个物理实验。新研究发布在《科学》杂志上。
经过200个小时的正电子照射后,物理学家们分析了波状结构,发现当不被视为普通物质时,个别正电子会像波浪一样运动。
下一步是收集更多数据来解释为什么存在物质和反物质。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517.html
世界上最神秘的文本“伏尼契手稿”破解揭失落500年“占星性爱技巧”“药浴”异教信仰
世界上最神秘的文本“伏尼契手稿”破解揭失落500年“占星性爱技巧”“药浴”异教信仰
据ETtoday:「伏尼契手稿」(Voynichmanuscript)号称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文本,这本书自100多年前被发现以来,内容所使用的语言一直是个谜团,没有人能够解读。不过,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一名学者号称花了2周时间成功破解,揭露内容记载的「占星性爱技巧」、「草药」、「药浴」等「异教信仰」。
「伏尼契手稿」以波兰收藏家伏尼契(WilfridVoynich)所命名,他于1912年购得这本神秘的古书。研究人员过去认为,这本书成书于1470年至1500年间,内容虽然无法识别,但并非刻意以密码编写,而是以一种失落的古罗曼语写成。
尽管如此,这本神秘手稿让无数密码学家、语言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感到惊讶不已,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曾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AlanTuring)。伏尼契手稿除了文字外,也包含许多插图、符号等内容,甚至有传言手稿记载的是外星人的讯息。
布里斯托大学语言学家柴歇尔博士(DrGerardCheshire)宣称,他透过「横向思维和独创性结合」,于分析这份手稿2周后成功破译。根据柴歇尔的说法,这是唯一已知的古罗曼语文献,也就是现代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前辈」。
根据柴歇尔博士的说法,这份文件混合了已知和未知的符号,也没有使用标点符号;该语言不止包含双音节,也包括三音节、四音节甚至五音节,且完全没有大写字母。
文件显示,手稿内容包括草药疗法、药浴、有关性行为的占星读物、女性思想和养育子女的相关资讯,最初是一名修女为卡斯提尔的玛莉亚、亚拉冈女王(MariaofCastile,QueenofAragon)所制作的参考资料。后者也就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任皇后、亚拉冈的凯瑟琳(CatherineofAragon)的姨母。
手稿中甚至包含了一幅地图,用于纪录1444年义大利西岸第勒尼安海火山爆发后亚拉冈女王主导救援任务的故事。这幅地图帮助柴歇尔博士确定手稿的起源年代。
尽管外界对此仍抱有怀疑,柴歇尔博士的下一步是将手稿内容汇编为辞典,但由于整份手稿长达200多页,他坦承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资金。柴歇尔博士的研究论文《MS408(伏尼契)的语言和写作系统解释》,已经发表在《罗曼语研究》(RomanceStudies)期刊上。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809.html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地球周围160光年内的1327个恒星系统都没有发现外星人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地球周围160光年内的1327个恒星系统都没有发现外星人
据ETtoday(蔡仪洁):人类对外星人的探索从未停止,有史以来最全面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成果近日出炉,在对地球周围160光年内的1327个恒星系统进行调查后,发现并没有智慧生物的「蛛丝马迹」。研究主要作者DannyPrice指出,没有发现外星人信号可能是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和方法,还无法发现他们的行踪。
综合外电报导,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1PB(Petabyte)的无线电和光波长数据,试图寻找外星人,过程中曾发现数千个信号,但经证明,所有信号都是来自于人造卫星的普通信号源。
研究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DannyPrice表示,「我们没有发现让人惊诧的东西,更没有惊人的先进文明试图用极其强大的发射器与我们联系。」
他指出,没有发现外星人信号可能有很多解释,或许是搜索的频率不对;或许是那些信号被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所掩盖,「更或许是我们目前的技术和方法还有限,无法发现外星人的行踪等。」
此次数据主要藉助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台望远镜,来窃听外星人的通信,其中一台是位于美国西维吉尼亚、直径为100公尺的绿堤望远镜(GreenBankTelescope),另一台则是直径为64公尺、位于澳洲新南威尔斯州的帕克斯望远镜(ParkesTelescope)。研究人员称,「这些大型设备是地球的耳朵,现在它们将聆听来自其他星球文明的信号。」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693.html
女子晒衣服惊见对面住宅身穿红衣“脸色死灰”小女孩
女子晒衣服惊见对面住宅身穿红衣“脸色死灰”小女孩
据ETtoday:台中太平区一名女子日前晒衣服时,惊见对面住宅有一名身穿红衣的小女孩竟打开窗户,紧盯着远方没有动作,让她急得大叫「进去!」,但她也发现对方的脸色「死灰」,这才用手机拍下照片存证,PO上网路分享。
该名女网友表示,她日前上午10时许在自家阳台晒衣服,却看到对面住在10几层楼高的孩子突然开窗玩耍,由于大楼高、窗户外又没有安全防护栏,急得她大叫制止,就担心小女孩发生意外;奇怪的是,当她大喊后却发现对方面色灰白且站姿僵硬,看着没有东西的远方发呆。
网友在「灵异公社」看完照片后纷纷留言,「不管谁说什么角度问题、曝光问题,我看了这照片感觉很恐怖,看起来的比例跟脸色都是鬼一样」、「结果该住户表示家中并没有小孩」;但也有网友认为单纯手机拍照的问题,「解析度的关系造成五官不清楚,若用长焦相机拍也许就很正常,别自己吓自己」、「换一支手机吧,画素那么烂,把人都拍成鬼了」。
对此,该栋住户的管理员表示,有热心的住户看到贴文后立刻通报,他们也迅速通知家长,并制止孩子在窗边游玩。但是,不论是否灵异,住处的窗边若没安装安全护栏,还是须多加注意孩童,以免憾事发生。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605.html
太平洋墨西哥海岸发现为了维持生命从砷中接受能量的海洋生物
太平洋墨西哥海岸发现为了维持生命从砷中接受能量的海洋生物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一个研究小组在太平洋墨西哥海岸附近发现了为了维持生命从砷中接受能量的海洋生物。据《科学警报》网站称,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网上期刊“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
学者们称,这些微生物生活在200米至1000米深的“无氧水域”。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他们呼吸氧化硫和氮的化合物。研究人员对发现的微生物遗传基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参与氧化和还原的砷的基因。砷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是有物质。
海洋学家都知道这种微生物的存在,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在海洋中找到这种微生物。研究人员认为,砷帮助这种微生物在地球上缺乏氧气时维持生命。
此外,这个发现可能有益于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模拟海洋生活。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739.html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