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知识:反对贬值货币的理由与货币升值的“借口”——反对贬值货币的理由有很多。第一条,这种货币被伪造的危险性比较大。原因是人们在使用货币的时候,通常不是用专业手段对货币的真伪进行辨别,而只是凭经验通过对货币的色泽、声音和重量来辨别其真伪;如果国家发行的货币其本身金银含量过低,那么人们就无从凭经验把它们同伪造的货币区分开来。
第二条,如果小额的这种货币,比如两便士面值的这种货币,有时候升值或者贬值百分之十二,有时候又升值或者贬值百分之十五,有时候又是百分之十六,而老百姓对于这种微小的变化是无法计算也不易察觉的,那么这就会给老百姓造成一定的损失。举例来说,假如这种货币有时候贬值百分之十,有时候贬值百分之十一,有时候又贬值百分之十二,我们说这时候实际上一枚两便士的货币只值一便士半货币的价值。也就是说,这时候这种货币实际上贬值了百分之二十五,而老百姓对此是完全察觉不到的。升值或贬值的其他比例,情况也是如此。
第三条,如果这种货币非常不方便使用,我们不得不把它们熔化掉再重新铸造,那么,我们同样也会遭受到前面提到过的买卖金银的商人在熔化贬值货币时所遭受到的一切损失。
第四条,如果两便士银币的含银量,只有一先令银币含银量的八分之一,那么对于同一种商品,如果其售价是一先令的标准货币,那么这时候出售它的商人就会要求买者支付十五便士的这种货币。
现在我再来谈一谈货币升值的问题。所谓货币的升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按照金衡制(Troy)计量的一磅标准银分割成比以前更多的块数,比如从前仅仅把一磅标准银分割成二十块,而现在却把它分割成六十块以上,而且从前的二十分之一磅和现在的六十分之一磅都叫做先令;另一种是对已经铸成的货币用更高一级的货币单位来称呼。对于进行这种货币升值的借口或者理由是:本国货币的升值会导致外国货币的流入,从而使本国货币的铸造材料更加丰富。可是,假如政府宣布法令,原先一先令货币现在价值两先令,那么除了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会随之上涨一倍之外,还会有什么其他的影响吗?
如果政府同时宣布另一项法令,劳动者的工资等都不能随着货币的升值而提高,那么这种法令实际上就是强加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赋税,迫使劳动者的工资白白损失一半。这种政策不但不公平,而且也行不通,除非工人能够依靠这一半的工资生存(这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对工人工资作如此规定的法律不是公正的法律,法律应该保证工人能够得到生存所必需的费用。当然如果法律确保了工人能够得到双倍的工资,而工人却只做了他们实际所能够做的工作的一半,那么这对于社会来说又是一种损失,相当于损失了同等数量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法国四分之一埃居(Quartd’Escu)通常价值十八便士,现在假设其价值提高到三先令。可以肯定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英国货币都会变成四分之一埃居。因为这时候英国的货币都会被运到法国去了。那么为什么这时候英国的货币都会被运到法国去?因为这时候法国四分之一埃居的金含量,只有我们英国货币金含量的一半,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虽然提高了货币价值,但实际上也就是等于改变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这一点任何国家都可以做到。但是,一旦有其他国家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提高货币价值,那么我们由于提高本国货币价值而获得的利益就会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完全抵消掉。
现在假设四分之一埃居的价值提高了一倍,为了弥补上面这个缺陷,我们禁止我们国家的货币出口和它进行交易。我认为,这种禁止是无效的,也不会被执行。假如这条禁令能够执行的话,那么,法国四分之一埃居价值提高的实际效果,就要由我们用提高了一倍价值的四分之一埃居从法国购买商品,变成了我们以原先价格的一半向法国出售商品。
这样,需要这些商品的法国商人还是享有了因法国四分之一埃居价值的提高而产生的全部利益。因此,即使这条禁令能够被执行,其结果不过是相当于降低了我国商品的价格,由此而导致法国人极大地提高购买我国商品的比例,这和提高他们国家货币的价值所产生的最初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无论是提高货币价值,还是降低商品价格,都不会使外国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超过他们的需要,即使他们在前一年由于有利可图购买了一些暂时不用而多余的商品,以后他们就会相应地减少对这种商品的购买。
如果实际情况和我们上面所说的一样,实际情况也基本上就是这样,那为什么自古以来会有那么多英明的国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吸引别国货币流入它们各自的领土呢?即使现代也还是有很多国家在采用这种办法。
我觉得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人们的愚昧和无知,他们不能立即理解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有许多十分聪明的人,尽管他们清楚地知道提高货币价值的意义并不大,但却不能马上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举例来说,有一个英格兰人,虽然没有工作但是却很有钱,当这个人听说爱尔兰一先令货币的价值提高到可以兑换十四便士的时候,他会比以前更快地跑去爱尔兰购买土地。他没有马上搞明白,同一块土地,以前用他六年的地租就可以买到,但现在却要用七年的地租才能买到。而爱尔兰的卖主也没马上搞明白,应该相应地把他的土地价格提高。由于他的目的只在于达成交易,所以他只以六年半地租的价格就把土地卖了。如果这种差额很小的话,就算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也弄不明白其中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准确地根据这种差额来调控他们的交易行为了。
然后,尽管我认为外国货币价值提高一倍同商品价格降低一半之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不同,但是如果出售商品的默许条件(tacitecondition)是外国以它现在的货币(presentMoney)来进行支付的话,这就会使货币增加,这就好像用货币交易和以货易货之间会存在差异一样,以货易货赚得会多一些;提高外国货币价值和降低本国商品价格之间也会存在差异。也可以用即期付款和延期付款的差异来说明这一点。
我们知道,一国用它现在的货币进行的交易和用延期付款的方式进行的交易,这之间也会存在收益的差异,而提高外国货币价值和降低本国商品价格之间会存在差异,也是这个道理。这里提一句,以货易货是一种没有固定交易日期的交易。
假定英国的毛织品每码售价六先令,法国的帆布每厄尔(ell)售价十八便士。现在的问题是,为了使英国的货币增加,是让法国的货币价值提高一倍,还是让英国的毛织品价格降低一半?这两种方法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效果?我认为这两者的效果是不同的,而且前者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前一种方法或建议具备获得外国货币的条件,而不是用以货易货的方式获得帆布。其实,这两种方法的差别是人人都承认的。因此,如果英国仅仅是为了获得邻国的货币才把我国的商品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提高邻国的货币价值,我国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像前文提及的货币交易和以货易货之间的差异利益那样的差异利益。
但是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靠大概估算了,而要依赖于准确计算商品价格的方法。
为了说明计算商品价格的准确方法,我先给出假设:
假设有一个地区,共有一千个人生活在那里,这些人可以充分地耕种这片以谷物种植为主的土地。在这里,谷物就是人们生活的全部必需品,就像我们在祈祷文中把面包视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必需品一样;第二,假设生产一蒲式耳谷物所需的劳动和生产一盎司白银所需的劳动相等;第三,假设只要十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也即一百人,就可以为全部人口生产足够的谷物;第四,假设土地地租,前面我们已经谈过求地租的方法了,是全部产品的四分之一(这个比例与实际的情况相去不多,像我们所观察到的那样,在一些地方是以缴纳四分之一的收成来代替地租的);第五,假设尽管这种耕种只需要一百人,但实际上却有两百人参加了耕种;第六,假设尽管每个人有一蒲式耳谷物就能满足生活需要,但由于这种谷物的味道极好,所以每个人都用了两蒲式耳,并且把这两蒲式耳谷物都磨成了面粉。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