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最顶尖航天强国
航天科技是全球各国都在奋力发展的十分重要的领域。人类发射了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建设空间站等等,但是人类要探索还需要极为精尖的航空技术。
航天工业是全球高精尖技术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成分。全球各国利用航空科技来获取地球上的信息,研究出卫星导航系统,将其应用到人类生活、科技、军事之中,以提高国际影响力。
由于航空技术十分复杂且先进,因此世界上称得上是航天强国的国家并不多。
民间有句俗话:美国是航空开拓者,俄罗斯是航空主要参与者,中国是航空后发新秀,法国是欧洲航空的排头兵,英国的航天几乎没什么成绩,德国是航天航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日本拥有了部分先进的航天技术,却得不到应有的航天地位。印度试图超越中国,但是笑话不断。而加拿大,荷兰,挪威,比利时,西班牙,瑞士,丹麦都是国际空间站的参与者,但仅仅是航天界的匆匆过客。
下面根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之前曾经对世界航天强国进行的排名,综合各种因素及情况分别介绍世界九大航空强国如下:
一大航天强国——美国
全球航天地位及成就: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无可替代,美苏冷战时期,太空争霸成了美苏争霸的项目之一,美国为了不在“竞赛”中落于人后,美国大力研发航天科技,成为全球第一个登月成功的国家。1958年1月31日用"丘辟特"C火箭(改名"丘诺"1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
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与国防产业。飞机是美国人的发明,而二战期间的数年内,美国曾生产了包括P-51,B-29,C-47等机型在内的28万架军机。
美国是航天界的领头羊。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完成了登月任务,并完成了对太阳系中各大天体的探测工作。除了航天技术领域的发展,美国还是全球第一个建立太空军的国家,航天商业化上也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加上最近重启的载人航天计划,星链计划的发展,据悉,美国下一步还将推出“火星移民计划”,按照现有的节奏发展,美国的位置应该还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2019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政府宣布将把重返月球的计划从2028年提前至2024年,也就是现在说距离计划时间只剩下5年。特朗普政府还要求NASA在2020年的预算中提供16亿美元的补充资金,以帮助启动该计划。
美国完成了多次载人航天计划,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更是往太空中发射了近一千枚人造卫星。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受众率最广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美国研发的GPS系统,至今都牵制着大部分国家的军事等领域的行为。
美国航空航天产业企业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据“航空产业网”的统计与产业研究,全世界航空产业企业总数约为2.2万家。其中美国有8800余家,约占40%。另外据美国专业机构AeroDynamic早在2018年的研究,美国大约占全球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的49%。可见,美国航空航天行业产值占全球40%-50%的估算是基本准确的,几乎是其占全球GDP比重25%的2倍。
美国143亿美元的对外出口中,终端产品仅占不到四成,大约六成是相关系统与零部件出口。其中,民用航空航天又占了航空航天与国防产业出口总额的86%。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军火商。美国国防产业的出口总额中航空航天占到69%。航空航天产业的出口产值占航空航天与国防产业出口总产值的96%。可见,美国军事强大,无疑航空航天是核心。若要想国防强大,不能没有强大的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基础保证。
美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出口持续增加的趋势,与民机生产的速率不断提高是密不可分的。需要提醒的是,美国总进口额在数百亿美金。其中多来自美国的“西方盟友”,比如仅在日本一国的年采购额就超过60亿美金。另外,我国曾经是美国航空航天与国防产业的最大进口国,年进口额达163亿美金。不仅仅包括波音等民用飞机,也包括航空维修与转包项目中使用的机载设备与系统、航空零部件与航空材料等相关产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与菲律宾合作创建CBDC:12月26日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计划与菲律宾中央银行Bangko Sentralng Pilipinas(BSP)合作创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其作用将是就创建CBDC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向该国央行提供建议。除了提供技术帮助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指出,它将参与对BSP工作人员进行数字货币应用方面的培训。(CoinGeek)[2022/12/26 22:08:17]
航空产业链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中国是美国航空航天与国防产业的第十大出口国,出口额为每年12亿美金。美国对华的采购,不仅包括波音、GE、普惠等“主机厂”在国内的转包项目,同时也包括霍尼韦尔、BE、伊顿、穆格等系统制造商,以及二级供应商、元器件外资企业的在华独资企业。
比如唯一连续两年获得波音金牌供应商称号的“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有限公司”就是美国安费诺集团在华投资企业。再比如主要生产结构件的普美公司是美国PCC集团在华的独资企业。联想到之前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的C-17上有产自中国的元器件,也就不足为奇。
从美国披露的国防预算即可知道,B-21轰炸机一个项目年研发费用就高达20余亿美金。另据美国CNBC报道,波音公司在1998到2018年的20年间时间里,其用于对政府游说(lobbying)的支出达2.7亿美元。综上所述,美国的航空航天产业规模约占世界的一半;并且美国政府是其最大客户,而我国是最大的国外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旅行者1号是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早在1977年9月5日发射,但截止到2015年7月仍然正常运作。旅行者1号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它是提供了卫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现如今它成为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旅行者1号已经进入太阳系最外层边界,目前已经离开太阳系进入宇宙空间并且仍在运行。某专家说,旅行者1号近40年时间仍在运行,细思恐极。
著名的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政府机构,负责美国的太空计划。1958年7月29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NASA。
1958年10月1日,NASA正式成立,取代其前身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SA的领导项目包括闻名遐迩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及航天飞机。
2017年12月14日,NASA宣布使用凯普勒太空望远镜在遥远的一个恒星系统,确定了距离地球2545光年远的开普勒90星系中的两颗新发现的行星——开普勒80g和开普勒90i,这是人类发现的首个和我们太阳系一样的具有8颗行星的星系。2019年3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预算草案显示,美国希望至2028年再次实现登月。
二大航天强国——中国
全球航天地位及成就: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2021年6月17日发射成功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可以说这次载人计划让中国实现了中国人进入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目标,且未来等到国际空间站“退役”,中国空间站还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运行中的空间站,这个伟大的成就无疑是史无前例的。
日本网友说:“我认为这是财政力、技术力、集中力、团结力、挑战力等共同的成果。
除此之外,北斗卫星的成功组网、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成功返回地球等等,都是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大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如下:
1、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尼日尼亚举办活动庆祝该国CBDC首个周年纪念:10月22日消息,尼日利亚中央银行 (CBN) 公布了一项活动计划,以纪念非洲首个标有“eNaira”的央行数字货币 (CBDC) 诞生一周年。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CBN将举办研讨会,目标包括:审查eNaira实施过程;通过公众参与推动eNaira的进一步采用;促进有关CBDC的全球政策对话,以促进同行学习和基准测试。(leadership)[2022/10/22 16:35:32]
2、中国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3、中国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
4、中国在测控通信领域,已经建立了覆盖国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区的航天测控网,基本满足了航天活动的测控需要。
5、中国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
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
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
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2个型号论证中。
6、中国航空航天成就最突出的一点:比如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飞行1天。“神舟”一号是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晚上10时15分,火箭点火升空,“神舟”三号飞船疾速向太空飞去。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中国的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曾经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三大航天强国——日本
巴克莱银行:CBDC可能存在碎片化风险:金色财经报道,巴克莱银行的报告提出了一种方法,通过将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商业银行货币置于相似的基础上,来缓解央行数字货币(CBDC)带来的潜在碎片化风险。最近,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关于数字货币新形式的讨论文件的受访者提出了碎片化风险,他们指出,互操作性将缓解这一担忧,CBDC应与现有的银行基础设施、移动钱包提供商、POS机和自动取款机以尽可能广泛的方式使用新型数字货币。
巴克莱目前正在开发这种“说明性行业架构”的原型,并计划在今年夏天公开发布一份关于其发现的报告。中国工商银行也是“新时代工程”的成员之一,该项目在2月份发表了一份绿皮书,呼吁央行、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finextra)[2022/4/1 14:31:49]
全球航天地位及成就:日本能够取代俄罗斯之前的航天地位,让不少人惊讶,毕竟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还是二战战败国,其军事发展都是受到限制的。
尽管如此,也不能忽略日本的航天科技实力,特别是近年来,日本主攻高精尖技术,掌握多项专利,在航天研究上成就斐然。
据悉,日本曾经是亚洲第一个独立发射探空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其发射的''隼鸟''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小行星采样成功,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希望''号空间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太空实验室。事实上,日本的科技实力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强大。
比如在2020年的7月到8月,曾经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绝佳时机,共有中国、美国、欧洲、阿联酋4个火星探测器发射,值得一提的是,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是由日本的H-2A火箭帮忙发射。
日本事实上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日本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比如日本早于中国2个月在1970年的2月11日将“大隅”号卫星发射升空,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92年日本航天员毛利卫参加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成为了日本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尤其是1998年日本又发射了“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成为了全球第三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此次阿联酋版的“希望”号长2.90米,宽2.37米,重1.5吨,由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后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才会到达火星进行探测。H-2A火箭是日本通过引进美国“德尔塔”系列火箭的技术而研发来的火箭,一共发射42次,除了第6次发射失败之外其余41次全部成功,而且已经连续发射成功35次,并且发射成功率高达97.5%。
值得一提的是,由H-2A火箭改进而来的H-2B火箭具备把8吨重的载荷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上,从2009年至今H-2B火箭已经成功将8艘无人飞船送到了太空给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日本还计划在2020年首次发射推力更大的H-3大推力运载火箭,H-3火箭成功发射之后日本将成为全球极少数能够独立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的国家。日本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给自己积累了一定的航天技术和人才,再加上较强的经济实力,已初步拥有了进行载人航天和登陆月球的潜力。
日本同时另辟蹊径实施的小行星探测计划同样令人大开眼界,特别是2019年“隼鸟2号”探测器两次着陆小行星且完成采样即将返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实际上,日本若想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面临一些困难:一是日本面临很高的航天发射成本,原因是由于日本民用航天发展方面较为缓慢而导致航天发射的整体成本较高。比如日本曾经在2019年仅进行了2次火箭发射,而中国在2019年则进行了34次火箭发射,特别是民营航天公司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发射小型卫星的成本,更加有利于中国航天企业参与争夺国际市场。而日本有限的航天发射活动意味着找日本进行商业发射只能花高价。二是日本的航天技术在整体上落后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日本独立完成大型航天项目的经验过少。假如日本不能在这两个困难点上进行突破的话,日本航天发展无疑将会遇到瓶颈。
动态 | 未知钱包地址向Bitfinex转入价值超300万美元的XRP:UTC时间7月23日07:05:52,r9LSxS开头的未知钱包地址向Bitfinex转入9999900枚XRP(约合312万美元),交易哈希值为
62305BDABFBB1020919F356320B9D80D5A25B9D25C220F42A52F3CE942DC33C8。[2019/7/23]
四大航天强国——俄罗斯
全球航天地位及成就:俄罗斯航天技术在全球真地位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因为从前苏联开始苏联的航天技术就是绝对一流的。特别是在冷战的时期前苏联和美国打得才不可开交,大国力量之间互相博弈,相互之间谁也不服气谁。俄国在国际上是最早进入太空的,即使我们这方面快速的发展也来源于前期苏联专家的指导。
俄罗斯早在前苏联时就有了国际空间站和飞船,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和大吨位运输火箭都有全球领先的地位。俄罗斯的空间站建设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技术水平娴熟的国际空间站还代替了之前的和平号。俄罗斯的宇宙飞船制造技术是非常厉害的,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成为了唯一替代的运输载人载物的的载具。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90%的航天实力,值得一提的是,太空承载着俄罗斯的光荣及梦想。苏联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曾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及实力。苏联在航天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历史纪录,它是第一个成功发射卫星、成功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发射空间站的国家。全球第一位女性航天员瓦伦蒂娜·捷列什科娃、全球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等等,这些成就奠定了苏联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同时苏联也将太空优势作为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因此,俄罗斯是世界“航天巨人”前苏联的接班人,俄罗斯在航天成就事实上不应该比日本差,甚至于强很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原因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实在太差了,以至于俄罗斯从前苏联手上继承的众多军事装备被拆的拆、卖的卖,根本养不起庞大的开支。
俄罗斯在军事上面都还欠缺很多资金,因此在航天领域方面投放资金及精力其实并不多,如今拥有的很多杰出成就几乎都是由前苏联创造的。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大幅衰退,国家对火箭、卫星订货量急剧下降,尤其是科研人员不断流失,俄罗斯航天工业在全球整体水平逐渐下降。到了2001年,俄罗斯的90颗在轨卫星中,有68颗接近寿命设计年限,43颗军事卫星大多已老旧,24颗导航卫星中只有14颗能发挥使用功能。在轨卫星老化且数量大幅减少,让俄罗斯航天实力不断受到严重打击。
但是,俄罗斯依然没有放弃航天霸主地位的追逐!俄罗斯进入新世纪后,为了重新树立大国地位,尤其是为确保俄罗斯在航天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俄罗斯在其《俄联邦空间活动法》中,把航天活动规定为“国家最高等级的优先发展项目”,致力于依靠航天技术增强其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
俄罗斯还制定了多个国家层面的太空发展规划,甚至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政策,其中包括:中长期航天发展战略、联邦航天规划、航天活动国家计划、领域专项规划等。这些政策规划通过政府令下发,明确了一段时间内俄罗斯航天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及阶段性的任务部署。其中,航天发展战略及国家航天活动规划为航天领域中长期发展指明方向。
俄罗斯还就各航天领域的发展制定了专项规划,比如格洛纳斯系统维护、开发和利用专项计划、航天发射场发展规划、发展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纲要以及国家测绘发展纲要等。
据俄罗斯《独立报》统计,上世纪80年代是苏联火箭发射最为频繁的时期,重要的是当时的事故率仅仅有3%。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俄罗斯航天发射次数大幅减少,但事故率却在上升,达到了5%,甚至于截至2018年俄罗斯航天事故率已上升到了7.8%。
MicroStrategy CEO:未来数百万亿美元的投资可将比特币推高至1400万美元:MicroStrategy首席执行官Michael Saylor预计,在未来,数百万亿美元的投资可以将比特币的价值推高至1400万美元。Saylor在接受油管博主、比特币交易员MMCrypto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比特币可能将颠覆黄金,然后继续占据其他市场份额。Saylor推测,100万亿到300万亿美元之间的资金可能会寻求以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如果比特币的市值真的达到Saylor所说的300万亿美元,那么每枚比特币的价格将超过1400万美元。(The Daily Hodl)[2021/1/9 15:44:11]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航天工业面临的环境不容乐观。尤其苏联解体以来,依靠国际商业航天市场获得的收入将难以为继。比如美国SpaceX公司的崛起将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曾经的“王者”——质子号运载火箭推到了退役边缘。美国重新恢复载人航天发射能力,又将联盟号载人飞船的座位费收入切断。无疑“宇宙神5号”等运载火箭的失势,将火箭发动机出口路径完全断绝。
尤其是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各种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的航天预算受其影响而大幅削减,且俄罗斯从西方获取长寿命卫星零部件的途径也被彻底断绝。值得一提的是,普京总统在2018年专门要求俄航新一届领导扩大在轨卫星规模,从根本上提高卫星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卫星在轨工作寿命。
事实上,俄罗斯借助外力维持和发展航天工业的路径几乎全部被断绝,当前只能依靠国家预算来维持,特别是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油价下跌的双重打击,让俄罗斯经济不断恶化。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航天预算必将遭到进一步削减。
五大航天强国——印度
全球航天地位及成就:平心而论,印度在航天方面的确很有建树,甚至于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要先进,但老话说的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印度的航天大国梦被中国敲的稀碎,因为有中国杰出的航天成就对比参照,印度的航空发展瞬间失去光彩。
来看一下印度近几年的航天成就。印度在2008年,月船一号成功环绕月球,印度成为第三个探测月球的亚洲国家,比中国嫦娥一号仅晚一年。此后,印度的月船二号即将发射,印度将一次实现月球探测“绕”、“落”和“巡”。
印度在2014年,曼加里安号成功环绕火星,印度成为世界唯一首次探测火星即成功的国家,世界第四个、亚洲第一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目前仍在工作。
印度在2017年,印度在一次火箭发射中实现了一箭104星,数量上为世界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曾经实现一箭29星,主载荷是本国的电子侦察军事卫星,另外印度的卫星也十分国际化,某些来自美国、立陶宛、瑞士和西班牙。
印度在深空探测领域,印度在研任务非常多。比如阿迪亚-L1号太阳探测器的发射,Shukrayaan-1号金星探测器将在3年内发射,曼加里安2号将在下个窗口前往火星,可以说印度的航天进步速度仍然很快。
印度航天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印度的性价比极高。比如曼加里安运营至今总成本仅7000万美元,大大低于欧美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成本,甚至还没有好莱坞火星题材电影投资多。印度航天的总任务次数也很少,比如两个月球探测器即计划实现“绕落巡”,印度官方的说法是任务预算是国际同类的十分之一左右。
其次是印度航天高度国际化。比如月船一号搭载了美国、欧洲等6件科学仪器,多次一箭多星任务几乎全是美国载荷,曼加里安也与NASA的深空探测网深度合作,在研任务均有NASA、ESA、Roscosmos等深度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火箭发射领域,随着PSLV和GSLV火箭的逐渐成熟,印度航天发射的独立自主性也在快速提高,逐渐减少对国外的需求,甚至在做各种国际发射生意。尤其近几年内,印度保持每年5-7枚火箭发射速度,基本相当于中国在10年前的水平,印度的火箭技术差距也大致如此。但印度的火箭发射订单在快速增加。尤其在国际化方面,印度的优势十分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也重启了载人航天计划,因此,大概率会成为第四个有能力独立载人航天的国家。
印度在人才储备方面,尤其是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印度的潜力不容忽视。比如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学院近些年最大的海外生源地是印度,中国生源相比仅是零头。印度航天人才的待遇方面堪称豪华。比如纽约时报曾经在2014年报道印度航天时有一个调查,最终结论是:“印度初级航天工程师的工资大约是每月1000美元,还不到西方同类工程师的三分之一”。
比如印度的人均GDP仅为2175美元,美国为64865美元,美国几乎是印度人均的30倍。以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看来,对本国航天人才的待遇用“非常高”来形容。
再比如,据印度Zee新闻网之前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曾经成功用PSLV-C51型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亚马孙一号”卫星从位于斯里赫里戈达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重637千克的“亚马孙一号”是巴西第一颗从印度发射的卫星。
六大航天强国——欧盟
全球航天地位及成就:欧洲其实是众多欧洲国家的联合体,不是一个国家,这里把欧盟作为一个航天国家来看待分析。欧盟航天的实力代表是阿丽亚娜火箭。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是20世纪90年代由欧洲率先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个“少级数、大直径”的大型运载火箭。
阿丽亚娜5型火箭,是欧盟研制的一次性运载火箭阿丽亚娜系列火箭中的最新型号,主要作用是将人造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或低地轨道。1996年6月4日首次发射,截至2012年8月为止共发射60次,成功56次,失败4次。
阿丽亚娜5型火箭一子级采用一台液体氢氧火箭主发动机,由于火箭级数和主发动机数量减少,使运载火箭的分离控制得到简化,从而增加了运载火箭的系统可靠性;此外,由于采用无、无污染推进剂,也有利于环保。引擎被称为EPC,燃料槽长30.5米,分为两槽,分别装载液态氧130吨及液态氢25吨,而Vulcain引擎的基本型能产生115吨推力,第一节空重约15吨。当进行单星发射任务时,它可以把65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而进行双星发射任务时,可以把60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相同的轨道。
由于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通信卫星质量不超过在5.5吨,而大部分商业通信卫星的质量介于2.5~4吨之间,因而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不仅具有发射世界上最大的高轨道商业通信卫星的能力,还具有一箭发射两颗较大高轨道卫星的能力,无疑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发射成本。可以说,欧洲航天局的实力不容小视,苏州甚至于不落后于美俄。
所谓的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是欧洲空间局自行研制作为欧洲联盟各国或其他国家进行空间活动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火箭发射场地位于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境内圭亚那太空中心。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末法国提出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计划。阿丽亚娜一号运载火箭于1979年12月24日首次成功发射。此火箭名称来自神话人物阿丽雅杜妮,法语中该词也描述某一种蜂鸟。此计划是继欧罗巴运载火箭失败后西欧国家另一次独立开发运载火箭系统的尝试。2007年5月4日一枚阿丽亚娜五号ECA运载火箭携带合计9.4吨的两颗卫星进入轨道,创造了新的商业载荷纪录。
欧盟航天工业最大的特色在于“商业化”色彩十分浓厚。欧盟尤其在军用和民用航天领域被美国和俄罗斯主导的情况下,欧盟选择了航天技术商业化之路。比如法国、德国等国的航天局假如发现有赢利的航天产品和业务,马上会鼓励研究机构转给航天公司去经营,进行商业性开发,并且推向国内外市场。
欧盟的航天技术主要是来自于德法英意等几个主要国家的重要支撑,法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推行航天商业化最成功的国家。
阿丽亚娜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性航天运输公司。至今为止,阿丽亚娜已稳坐商业发射领域世界第一的交椅。另外,在商业卫星信号与数据服务方面,欧盟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欧盟航天工业同时也积极参与其它太空活动,其中包括:星际探测、太空站等。欧盟航天工业的年收入曾经达到近60亿欧元,从其业务构成来看,卫星商业服务和火箭发射分别占到了其中的33.5%和25.8%,充分说明了欧盟对商用航天市场的重视与依赖。
欧盟航天工业对商业航天的依赖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比如在前几年商用卫星发射高峰期间,欧盟航天工业着实风光了一把。但是随着近两年商用卫星需求回落,全球发射市场进入低谷,甚至出现运载能力暂时过剩的现象。无疑欧盟的航天工业也随之陷入低谷,并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实际上,美国航天工业2/3以上的订单来自美国政府,而欧盟航天工业只有不到一半的订单来自欧盟各国政府和欧洲航天局。另外,受欧盟各国财政状况普遍紧张的现实所限,欧盟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航天预算,因此,寻求国际合作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欧盟各国认识到,通过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开展合作,不但可以减轻经费负担,还可以增强商业航天竞争能力,并且联手占领全球市场。因此,近年来,欧盟的宇航员已经通过美国的航天飞机上了太空。欧盟还与美俄日等国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欧盟航天工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是“阿丽亚娜5型”火箭的完善、建立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伽利略计划”和与美俄合作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因此,面对航天领域的激烈竞争,欧盟航天工业仍将不断进行调整,但其坚持商业化发展的道路不会改变。
中新社布鲁塞尔2021年1月13日欧洲航天政策会议消息:欧盟宣布投资3亿欧元布局当前“风起云涌”的航天经济,扶持欧盟商业航天企业创业创新。
欧洲投资基金将以股权投资方式向卢森堡风投基金“轨道风投”(OrbitalVentures)和意大利风投基金“普里莫航天”(PrimoSpace)投资3亿欧元,借助这两家风投机构为欧盟商业航天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助推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资料显示,“轨道风投”和“普里莫航天”分别于去年1月和7月启动,两家机构业务类似,均瞄准商业航天初创企业及中小企业,既涉猎商业航天产业链卫星制造、火箭制造、机器人技术、硬件装备等“上游”业务,也涉猎商业航天产业链卫星通信、加密、导航、遥感应用、数据存储和处理等“下游”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航天经济市值迅速升至3000亿欧元,投资者对商业航天的兴趣越来越浓;欧洲投资基金总裁阿兰·戈达尔则明言,希望通过投资协议吸引更多私人资本进入欧盟商业航天领域,将欧盟航天经济发展推向新高。
七大航天强国——韩国
全球航天地位及成就:据观察者网讯2021年4月9日,韩国总统文在寅曾经在庆尚南道泗川市的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出席韩国空军国产战斗机KF-21首架原型机下线仪式时表示,韩国政府将力争到2030年跻身世界七大航空强国,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积极投资新技术。
据韩联社报道,文在寅表示,KF-21在完成地面、飞行试验后,将正式投入量产,预计2032年前将部署120架。文在寅还将KF-21命名为“猎鹰”,并称韩国成为世界上第八个自主研发超音速战斗机的国家。文在寅表示,韩国政府将力争到2030年跻身世界七大航空强国,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积极投资新技术。
文在寅还向印尼政府与韩国共同推进新一代战机研发项目表示感谢。据介绍,KF-21“猎鹰”飞行速度可达音速的1.8倍,可搭载7.7吨武器,能在空中交战并拦截由陆路和海路渗透的敌对势力、远程打击防空网。文在寅表示,成功研发韩国型高新战斗机不仅加强自主国防力量,还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投入量产后有望创造10万个工作岗位,附加值将达5.9万亿韩元。
韩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相比中日两国来讲,基本上是毫无建树。中日两国在航天科技领域,不论是其研发的运载火箭还是各自所达成航天成就各有千秋,尤其是中国的航天技术突飞猛进,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事实上,韩国连发射个“罗老号”区区一台两级火箭还得依赖俄罗斯的发动机,更别说比肩中日两国的航天技术。韩国航天技术实际上真正起步是在1989年,因为韩国一直到1989年才成立了航空宇宙研究院,韩国才有了专门负责航空航天技术研发的政府机构。而中国起步航空航天技术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在1960年中国就发射了第一枚导弹,70年代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如此看起来,韩国在航空航天起步的时候就落后中国几十年。
由于起步时间晚,加上韩国人急于跨越式发展,导致韩国航天领域存在很多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整合俄罗斯和美国技术不同的风格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尽管是美国盟友,很多技术对于韩国的转让没有忌讳,但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美国基本是保留的。
韩国的航天技术有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卫星技术比火箭技术好,韩国能自造卫星,却不能自造运载火箭。毕竟韩国之前是亚洲四小龙,具有很强的经济支撑搞持续研发,韩国航天技术势必也会逐步追上来,事实上,若抛开东亚,以全世界的视野来看韩国,韩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发展得算非常迅猛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