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天学点经济学
来源:每日经济观察
作者:经济学君
还记得《神2》中那个口叼扑克牌,出手如闪电的魅力女客海棠吗?
她的扮演者,是“性感女神”邱淑贞。
时光荏苒,时年52岁的邱淑贞,可能已经没有了二十年前“桌”上的迷之自信。或者说,捣鼓起实业的邱女神,反而比“桌”上输的更要彻彻底底。
业界传闻,因为某在港上市的公司股价暴跌,邱淑贞夫妇集团巨亏7个亿。
7个亿,即便对于吸金效应强上十倍的“当朝”女神范冰冰、杨幂等,这个数字也不能算是毛毛雨了。
有据可查的是,邱淑贞当年辗转演艺圈,从《赤裸羔羊》一“脱”成名到《鹿鼎记》里饰演古灵精怪的的建宁公主,转型过多次的女神,鼎盛时期的片酬也不过100万人民币而已。
7个亿,足够邱女神在最火的年代接拍700部“高质量”且不重样的电影了——当然,想要完成这等宏图,哪怕是陪跑了邱淑贞5年的前男友兼“烂片之王”王晶,按照最快的速度帮其杀青,也要花上30年,才能把7个亿亏空补回来。
当然,女神如此“敢亏”且“能亏”,这当然不是借着昔日枕边人王晶的余力了,很多人都能想到,是“资本婚约”的力量帮助女神完成了息影后财富的快速积累——邱淑贞的老公,国际时装公司总裁沈嘉伟,同样是港股潮牌I.T集团的掌舵人。
01
疫情之下,“潮牌鼻祖”I.T集团2019年度巨亏超7亿港元,这是公司史上最糟糕的业绩。
看看I.T集团发布的2019年度财报吧——公司营收77.19亿港元,同比减少12.6%;毛利为47.34亿港元,同比减少16.1%;净利润则首次出现年度亏损7.46亿港元。相对于2018-19年度全年纯利4.44亿元,由盈转亏。
把营业额按区域拆分来看,问题似乎很明显了——港澳地区营业额25.8亿元,按年减少23.3%,同店销售按年减少23.2%。而地区营业额37亿港元,按年减少9.4%,同店销售按年减少5.3%。
集团倒也痛痛快快的承认了家门口业务的不给力——在疫情和香港政局的影响下,I.T关闭了26家在港澳的分店,并要求员工放无薪假及减薪。
那么,I.T集团的糟糕表现,是否表现出了“女神”只晓抱富取暖,不懂审慎经营的一面呢?
02
我们撷取下这个表格,分别是I.T集团在过去三个财年的表现。
很显然,经营表现并不像外界描述的那么狼狈——应收账款周转水平得以保持,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甚至还大幅降低了。
问题在于资产负债率和存货转换周期,资产负债率从40.30%上升到69.89%,飙升了50%都不止,足见公司的资本结构出现了问题,偿债能力开始暴露出风险。而存货转换周期一并变长同样是个危险的信号——从168天变成了199天。
之于潮牌服装行业来说,资产负债率和存货周转速度这样的“双生命指标”,I.T集团是否已经开始超出警戒线了呢?
以同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歌力思的同时期数据对比,存货周转天数从226天增加到366天,安正时尚则由297天增加到391天,比起邱女神旗下的公司,这两家A股上市公司的周转速度都要慢得多,可见“女神款”衣服比起同行还算畅销。
资产负债率方面,I.T集团就暴露出更明显的问题了——A股中资产负债率超过69.89%,主营业务又为女装轻时尚“她经济”的公司似乎只有拉夏贝尔一家了,而拉夏贝尔的业绩也是惨不忍睹,2019年亏了21.39亿,2020年一季报又续亏了3.42亿。
与该资金链风险相对应的还有I.T集团的现金流量表,2019年年报中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4.39亿,已经比2018年的9.93亿缩水了一半,值得一提的是,汇总数据未明的2020年,已经有14.23亿的折旧及摊销挂在账上,细思极恐。
再看看投融资现金流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过去两三年的现金流净额均为负,且流出情况表现得愈加明显。
带着现金流的疑问回溯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两个很明显的问题,固定资产和投资在过去两年迅速增加了。
然后,我们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诸多I.T集团涉足举债并购的话题,比如2018年年底收购瑞典网红品牌AcneStudios,与法国GaleriesLafayette老佛爷百货合营建设实体店等。这些都是发生在近几年的事情,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些所谓的投资真的赚钱吗?
即便在2018年不亏损的时候,I.T集团2018年收入近90亿,也才赚4亿而已。其净利水平比起63%的主营业务毛利率,简直是匪夷所思。
说到这儿,其实大部分人都了解了,I.T集团的急性死亡,从根本上不是因为主力服装卖不动了,而是多元化+盲目投资开店引起的。新开的店无论是直营还是合营,都没有能对得上它们的坪效和产出——或者说,根本就不需要开那么多店,I.T集团这类的传统买手店无论是在内陆还是香港,都已经遇到天然的发展瓶颈了,硬扩张并不是它的出路。
03
I.T集团的问题,其实是今年女装行业的共性问题——后疫情时代,“她经济”如何才能充分认识和经营自己?
继续消费或透支女神的个人IP,实际上已经没任何意义了,没有人会买邱女神的单,买到她慢慢老去为止。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企业选择了转战线上直播——Marisfrolg、MDC、AUM、KRIZIA、安莉芳等在内的30多个品牌,就在今年5月份选择到线上直播,“报团取暖”的确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库存着实也清理了不少。
而有的品牌选择了打折促销,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方式。比如推出2/3折等“超低折扣”的Chloe,太平鸟女装等等,特殊时刻,折扣高低就意味着作战机动性。
一线奢侈品女装则更加思路清奇,选择了“集体挺价”的方式,比如这段时间,LV、Chanel、Dior都已经开始涨价了。当然,这样的方式可能有点顾头不顾尾了——财务上是扮靓了,经营现金流是提振了10%到20%,品牌形象也暂时维持住了没滑坡,然而库存上,扑哧,傲娇党们还是在继续躺平中……
那么,不甘就此折戟的I.T,选择的是哪一种呢?
第一种,但可能也是最无奈,最现实的一种。
从2016年以来,邱女神就已经看上了内地电商市场的高赋能,将麾下产品入驻天猫等电商平台,四年业绩涨幅超3倍。如今,I.T瞄着电商直播的路子越走越欢实——疫情期间I.T集团聘请了网红当主播来“带货”,与其TeSHOP小程序形成天然接口,目前来看“抓内地,弃港台”的战略效果也非常不错。
为什么要说“无奈”,是因为这是I.T唯一能够挽回些盘面的突破口了——盲目的多元化已经扯着蛋,而由于夹在高低价格弹性商品的中间,I.T通过简单的降价或者提价来止损都不合适——降价则会丢失I.T一直以来追求的“品味”,提价,则意味着彻底跟存量消费者说拜拜了。
线上,几乎是近几年来I.T唯一没有发力过的短板,拿过来做做文章是没啥问题。但是,没有了实体店的限制边界,如何才能向线上消费者描述I.T之所以为I.T的独特品牌特征呢?这似乎又与邱淑贞夫妇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
把自己早已经定位好的产品搞的四不像,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这就是邱淑贞夫妇此刻最大的尴尬。
前几年,我们一直强调不要盲目举债扩张和多元化,除非你的品牌实力硬如茅台,产品的需求弹性能够逆周期坚挺,但是,中国的很多服装品牌一味谋求品牌之间的快速联合与互补,都看不见长足的投资回报风险,贵人鸟,拉夏贝尔……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17年前,15岁的I.T集团经受住了SARS的冲击,也许刚刚淡出荧屏的女神还不用瞅着头疼的“疫外之财”咸吃萝卜淡操心,“神”一役中展现出来的财技,已经足以让邱淑贞贴上“钱庄里的女王”标签而笑傲江湖,吃着富足的影视行业余粮安度余生。
只是,岁月不饶人,昭华不“负”的终究只是邱淑贞搏命而敬业的过往,老去的女神在改变命运的同时,终究也需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隔行如隔山,隔时如隔世,大概真的再也没有出手不败的“神”了。
*文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