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教育的作用也愈发凸显。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就是要依靠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进步,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特别是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培养出来,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我国教育的发展成果令人欣喜,但同时,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忽视个性化教育、学历/学术造假等现状暴露出的问题也越发严重。
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好教育,解决教育事业的老大难问题?教育与区块链的结合似乎是一个可行且必然的选择。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高,基础教育资金不足,导致教育经费的分配在不同教育阶段失衡;教师向经济发展更好的城市集中,城乡师资力量分布失衡;从全国来看,高等院校集中分布在省会城市或大型城市,高等院校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性始终存在于行政区划之间……种种现状表明了我国教育资源在软件、硬件、空间等方面的分配不平衡。而教育资源分配平衡与否,实际上反映了教育是否公平,人才是否可能被埋没,是否打破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桎梏等至关重要的问题。
Hashflow正式推出基于LayerZero的无桥跨链交换服务:金色财经报道,去中心化交易平台Hashflow正式推出基于LayerZero的Hashflow无桥跨链交换服务,采用询价(RFQ)模式,专业做市商设定代币价格。用户不用跨链桥,并且在跨链交换时不会收到封装版本的代币,支持以太坊、Avalanche、BNB Chain、Arbitrum 和 Polygon 之间的兑换。(Coindesk)[2022/4/28 2:35:59]
区块链技术和思想对当前教育资源集中化、中心化的问题发起了挑战。利用区块链技术与思想建立的去中心化教育系统,除了公私立学校等教育单位,还将有更多的拥有教育资质的提供商充当平等地位的教育机构,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教育资源的平衡与规范发展。并且,这些机构颁发的证书可以在受到全网的认可,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这也进一步模糊“学校”的边界。
同时,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教育,能在教学资源和学生之间去除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更多的教育资源向区块链网络转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智能合约发布原创版权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获得收益与名气的同时,使教育者更加关注与教学的研究。
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指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综合考察,使用相应的教育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其能力能充分地发展。但是,传统一对多的教育模式很难实现个性化教育,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者的精力有限,受教育者也存在个体差异。
如何通过区块链实现个性化教育?基于区块链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爱好、个性等各方面资料,以及学习成绩单的跟踪记录与分析,有助于学校、教师、受教育者个人及其父母全面了解并管理受教育者的信息,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改善学习状况。
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雇佣到与企业契合度最高的员工。正如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的创始人Hoffman所言:“21世纪的文凭应包括学习者正式和非正式的 学习经历,即从不同教育机构获得的学分、工作实践经历、同伴学习、在线学习等学习过程和 结果能全面体现在同一文凭中,实现动态的可随时更新的学习者个人资源”的管理和呈现。区块链技术让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实现了在线无缝共享,将对学习认证和学习数据管理带来变革,甚至颠覆。
遏制学历/学术造假
今年2月,翟天临因在直播中回答网友提问时,不知知网为何物,他的博士学位真实性受到质疑;最近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论文造假一事在网上热传;北大教授饶毅实名举报3位学者学术造假等事件引发了一场全社会对学术造假的深刻反思。
相关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万份虚假学历证书从非法文凭提供商处售出,约86%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曾发现应聘者提供虚假学历信息。为了解决学术欺诈尤其是学历造假这一国际性教育难题,各大院校、研究机构纷纷从区块链技术上寻找解决方案。麻省理工学院、霍伯顿学校、肯尼亚信息和通信技术部等机构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新的学位证书系统,以实现学历信息的完整、可信记录。
首先,使用区块链和强加密的方式,创建一个可以控制完整成就和成绩记录的认证基础设施,包含证书基本信息的数字文件,如收件人姓名、发行方名字、发行日期等内容;其次,使用私钥加密并对证书进行签名;接下来创建一个哈希值,用来验证证书内容是否被篡改;最后,再次使用私钥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创建一个记录,证明该证书在某个时间颁发给了谁。
目前区块链加教育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在理论上,它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维护管理、隐私保护等方面巨大的潜力是可以预见的,各大机构也纷纷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提前布局。但它能否应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挑战、重塑数字化时代的教育体系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