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注意力”里有大秘密:别人用它控制你,你要用它成就更好的自己_Moonwell

镜子物语:不被一件事控制的好办法,就是反过来控制它。

我们一般认为,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思想。一个人想什么、怎么想,这都是自己决定的。当然你也会承认,外界环境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但这个影响,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你应该听过“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这类词,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商家、所有媒介都在竭尽全力、花样百出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不要不以为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谁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谁就足以左右你的想法,控制你的判断力和最终选择。

心理学大师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关于“先发影响力”的研究中,用大量实验研究数据证明,“注意力”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力的第一大武器。但他同时告诉我们,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我们了解了注意力运作的规律,就可以主动利用这一规律,控制、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这将非常有效地帮你获得幸福感、积极的情绪,让成功变得更容易。

01你注意什么,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每天都要面临无数的判断和选择,上班穿什么衣服、出门走哪条路、购物时买哪个包包、晚饭吃什么,我们觉得每一次选择,都是自己在多个选项中理性筛选的结果,但事实是,你的选择,是受到注意力的严重影响的。在这一刻,你注意到了什么,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注意力的这个特点源于其有限性。在同一时间,我们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你无法做到一边认真看书一边专注听音乐。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进行多任务处理,但也并不是同时关注于多件事情,我们只是在快速调整焦点。西奥迪尼指出,这种有限性导致了一种“聚焦错觉”: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个元素上时,就会误认为这个元素很重要,并且把这个元素和我们正在思考的主要信息不自觉地关联起来。

比如,在超市的货架上并排摆着三盒一模一样的麦片,你更有可能买哪一盒?左边的、中间的还是右边的?实验表明,放在中间位置的产品总是会更抢手。一方面,放在中间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潜意识里,人们认为那个东西是被人故意放在中间的,因为这个东西最畅销。

聚焦错觉会让我们重视展现在眼前的东西,而自动屏蔽其他没有呈现出来的元素。西奥迪尼举了一个媒体报道的例子。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发动对伊战争期间,启动了一项记者的“随军计划”,就是组织一批记者到战斗前线进行跟踪报道。这项计划使记者们抛出了大量的精彩报道:第一手的战斗记录,各种见闻和细节,充满情感的战斗故事,却极少有记者去关注更宏观的战略因素。

媒体拥有聚焦效应,对于受众来说,报道越多越重要。战地记者提供的内容使公众将关注焦点放在了战争细节上,而很少去思考战争的大背景和初始正当性,巧妙地把小布什政府对伊战争的重大失败藏到了角落里。

媒体报道对注意力的引导明显而直接,而现实生活中,那些引起你注意力的东西,可能非常不起眼,你甚至不会发现。西奥迪尼在《先发影响力》中列举了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随机抽选了一群人,他们问一部分人“你对自己的社交生活是否感到不开心”,问另一部分人“你对自己的社交生活是否感到开心”。前者在思考答案时,想到不满情况的概率比后者高375%,因为他们关注到的是“不开心”这个词语。

注意力,会在不知名的角落,隐蔽地发挥强大的影响力,这一点早已被聪明的商家广泛利用。调研显示:如果网页上的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某商品的横幅广告,会让阅读这篇文章的人稍后再看到该广告时,对其表现出明显的好感。哪怕读者根本不记得自己看见过广告,这一效应仍然存在。再比如,当网上家具店将页面背景设置为云朵时,访客会更倾向于购买柔软、舒适的家具;而如果将背景设置为硬币,访客则更倾向于购买便宜家具。这些在背景中展示的看似可不予理会的信息,都捕捉到了宝贵的关注。

各行各业的“有心人”,都会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图片、声音、味道、触觉等元素,微妙地、策略性地捕获、引导受众的注意力,并且往往能够达成目的。哪怕只是让受众填写一份关于某个品牌产品的调查问卷,也能让受众在潜意识里加强对该品牌的关注力。

你可能会担心地问:难道说,为了避免被偶然所见的文字、符号、画面带来的聚焦错觉所摆布,我们必须把自己藏起来么?不用的。只要我们理解了注意力的运作机制,就可以有策略地对其进行先发控制。更妙的是,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机制来主动影响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积极、更成功、更幸福。

02幸福,是注意力的主动选择

如果我问你,在你的生命中,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我想你可能会回答:幸福。也许你会给出一些别的答案,比如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爱情甜蜜、万贯家财或者家庭美满。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这些东西会让你觉得幸福。

真正的幸福并不依赖于物质的满足,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基线,一种持久愉悦的内在状态。而在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上,心理学家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如果你认为自己幸福,那么你就是幸福的。”

你可能画了一个大问号:这是什么答案?如果我不幸福,又怎样“认为”自己幸福呢,这岂不是自欺欺人?但如果从注意力原理来看,用这种方法获得幸福,最为靠谱。

如前所述,注意力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判断,而它同样也会强烈地影响我们的内在体验。在奥地利,新闻媒体报道说发现了一种蜘蛛,如果被它咬到,会产生头痛和恶心的症状。当地居民如潮水般涌向医院,说自己被咬了,而弄错了的人比真被咬了的人多4000%。在德国的一场有关皮肤发痒的皮肤病学讲座上,听众们当场感觉自己的皮肤出现了过敏症状,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动手抓挠……

在我们每个人身体的底层,都沉睡着能够突然被唤醒的各种体验,只要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它们上面,它们就会立刻浮出水面。而这些体验中也包括有益的方面,比如幸福感。

在幸福感研究领域,曾经存在一个谜。那就是,衰老并不会削弱老年人的幸福感。事实上,这里有个悖论:老年人往往比自己年轻时感觉更幸福。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布兰奇·弗劳尔的调查结论显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感和其年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型曲线。大多数人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左右开始持续下降,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曲线开始上扬,随着年龄增长,幸福感开始增强。

为什么会这样?考虑了若干种可能性之后,由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领导的一群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随着生活里各种负面状况的降临,老年人会认为,他们没时间在不开心上浪费工夫。他们渴望在余生中寻找情感上的满足,并有意识地采取步骤去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靠着注意力对自身的影响力,做到了这一点。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年轻的时候,她是个爱较真、爱发脾气的人,但是退休以后,她整个人却变得平和、愉悦了很多。她每天都会穿上鲜艳漂亮的衣服,兴冲冲地去跟一群老姐妹跳广场舞。这些老姐妹们还经常一起去购物、聚餐、旅游,笑声爽朗,仿佛无烦无忧。

正如研究人员所说:正是因为身体各方面向着衰老转变,让这些老年人感到余生短暂,所以他们会更多地回顾积极记忆,爱往好的方向思考,寻找并保留有利信息,搜索并凝视幸福的面孔,关注消费品的优点。他们会更频繁地接触那些能提升自己情绪体验的外部环境和内心体验,更彻底地沉浸其中。换句话说,把这些老年人的人生之旅引导到幸福之路上的,就是一个简单而极为有效的心理手法:把注意力停留在积极的方面。

那么,我们年轻人、中年人该怎么办?我们也想往积极的方面想,但是做不到啊,因为毕竟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种种艰难。对此,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说,无论什么年龄,“你都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幸福,就像你能减肥一样。”她表示,幸福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你需要通过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停留在自己内心中最舒适友好的地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时间的悖论》一书中,向我们提供了一些通过注意力来获得幸福的具体方法。首先,我们要对过去抱有一种积极而非消极的态度,做法是列举“积极重构过去清单”:在一张纸上写出3件曾经发生在你生命里的重要负面事件,然后想一想,你从这3件事中,分别能得到什么正面的收获?把它写下来。经常做这个练习,写下的事情可以调换。此外,每天早上醒来都默念或写下你的祝福和谢意,经常翻看家人、同学的相册,给老朋友打电话,告诉你的父母你爱他们,多与积极的人相处,把捕捉到欢乐时光的照片放在你的房间中,类似的做法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对于未来的焦虑阻碍了你的幸福感,你要尝试着从过分关注未来转向关注当下。你可以做一个小测试,题目是“我是谁?”关注点放在今天的你上,尽可能列出更多不同的回答。实在想不出别的答案时,问自己另一个问题:“现在是什么时候?”要尽情发挥创造力,比如“现在是我的事业上升期”“现在是我跟爱人结婚十周年”等。把所有答案穷尽后,再问自己:“我现在在哪里?”留意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有什么东西让你觉得意外或是熟悉?在周围的环境中你最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问最后一个也是最有挑战性的问题:“我现在感觉如何?”尝试打开自己,感受自己真正的感受。

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重复这项练习,它会大大提高你对当下的注意力和感受力,从而缓解对未来的焦虑感,提升当下的幸福感。

03注意力管理,让你更成功

除了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我们还可以运用注意力原理,主动对环境元素做出一些有利的设计,以此调动自己或他人的积极情绪,进而轻松达成自己的目标。

人类大脑的基本运作机制是联想,你注意到任何事物的瞬间,脑海里都会升发出相关的联想。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语言、图案、环境、物品、观念等元素,把他人或自己的注意力,引导到能激发正面联想的事物上。

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曾说过:“想要说服别人的人,不应当把信任寄托在正确的论点上,而应该寄托在正确的措辞上。”词语,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力武器。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人员做词语联句,一组人员接触到的是大量跟攻击有关的词语,另一组的词语则没有攻击性。而在之后的“电击同伴12下”的任务中,先前接触暴力词汇的人,会把电击强度提升48%。

词语会直接引发人们的联想,汽车销售人不说卖“旧车”而说“二手车”,基金经理不对客户说“购买”而说“投资”,飞机乘务员不跟客户说跟死亡有关的词,都是为了引导正面联想,规避负面联想。美国最杰出的寿险推销员之一本·费尔德曼在向客户形容生命走向尽头时,不说人死了,而是说从生活中“离开”,让人联想到家庭责任里留出了有待填补的空隙。接着,他马上会说:“等你离开了,保险金会顶上来。”一个“顶”字,就能让大多数客户都挺直了身子,拿定了主意。

有多项研究表明,将人微妙地暴露在强调成就的词汇下,能提升其任务绩效,并将坚持下去的意愿增强一倍以上。所以不要小看办公室墙上、电脑桌面上那些励志的短语,无论你是要管理员工、激励自己还是与他人交流,都可以从中借力。

图案也具有同样的效力。研究人员组织一些筹款员为本地一所大学募捐,并把筹款相关事项印在纸上发给大家。一些筹款员拿到的纸是白纸,另一些筹款员拿到的纸则配有跑步选手赢得比赛的照片。在3小时轮值结束的时候,第二组筹款员筹措到的资金,比第一组多60%。

一些不起眼的小物品,在关键时刻也能帮上你。实验结果显示,如果应聘者的简历用分量十足的剪贴板夹着,评估人在阅读时会逐渐把应聘人视为更有力的竞争者;如果一个人在请别人帮忙之前,先递给对方一杯热咖啡,那么对方将更愿意配合,因为短暂地接触温暖的东西,能让一个人对其他人的态度立刻变得更热情、更亲近、更信任……

罗伯特·西奥迪尼曾列举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特定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他曾发现一个怪现象:当他写书时,在家里写出来的部分,远比在大学办公室写的更适合假想中的普通读者。百般思索后,他找到了答案:这是因为,在家里写作时,他随时可以望见窗外普通人的世界,而当他从大学的办公桌前抬起头,视线所及的全是与学术世界相关的词汇、图案和沟通风格。他说:“当身边各种东西都在提示我联想到那些自己为之写书的人,我便得以更成功地与之建立和谐关系。”

罗伯特把自己的这个发现,告诉了一家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这位项目经理正在带领团队为客户制定员工激励计划。她受到启发,决定想办法给自己的团队营造一种环境,让他们能一直看到客户公司的员工。她从客户公司的网站和内部刊物上下载符合要求的员工照片进行放大,贴在展板上,将展板斜靠在团队工作的办公室墙边。结果证明,这个办法十分有效,他们设计的方案让客户非常满意。

前面说到,注意力控制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在体验。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功能应用到与个人成功相关的场合,通过让自己获得理想的精神状态而轻松地达成目标。比如,在考试开始前的5分钟,你不要把关注点放在还拿不准的材料上,那只会提升你的焦虑。你要回忆自己过去在学业上的历次成功,列举自己真正的强项,培养自信,这会有效提升你的考试成绩。这个方法在面试、公众演讲、商业谈判等很多关键场合都可以发挥强大效力。

你认为自己幸福,你就会幸福;你认为自己强大,你就会成功,这些说法,看上去有些儿戏,但当我们用心理学大师的注意力原理来解释,用大量实验来验证,一切都变得合情合理。所以,学会管理好你的注意力,这将是你对抗外界干扰,有效激励他人,以及让自己越变越好的强大武器。

七棱镜,文学硕士,资深媒体人,广告策划人,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读书100本的终身学习者。专注提供自我管理/职场领域的有用干货文,帮你越变越好,收获幸福,实现人生弯道超车。欢迎关注、转发、留言,期待遇见爱学习、爱思考、追求优秀的你。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BNBERT:日本推进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_BERRY币

日本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享誉世界,这离不开法规和政策的长期引导。19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导致日本经济增速放缓,迫使日本重新审视产业发展方式,引导全部产业向节能减排转型升级.

[0:15ms0-5:3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