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佳士得拍卖行宣布一幅比特币代码的数字画以超过130,000美元的价格成交,而最初的估价为12,000-18,000美元。这是非同质化代币第一次在大型传统艺术拍卖行中被拍卖。
Snark.art举办的活动之一“BridgetoMetaverse”展示了知名和新兴的当代艺术家的通证化作品。这个作品联展将我们这个时代的著名艺术家,包括Kabakovs,KendellGeers,AES+F,RecycleGroup等,带到了区块链领域,一系列小组讨论成为传统艺术世界和基于区块链的艺术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而基于区块链的艺术世界拥有自己的发行系统。
Interac在加拿大获得SecureKey区块链数字ID技术专有权:10月14日消息,支付网络和数字ID提供商Interac已经获得SecureKey为加拿大提供区块链数字ID服务的专有权,该公司正着手建立联合身份网络,让消费者使用网上银行凭证登录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网络服务。此次战略收购SecureKey加拿大业务合同及其在加拿大的知识产权独家许可,是Interac于2019年收购2Keys Corporation后在数字ID领域的最新投资。
据悉,SecureKey的Verified.Me应用程序基于IBM区块链技术构建,帮助用户使用自己同意从连接(如银行)共享的信息,在线、当面或通过电话验证身份,访问健康记录和政府服务等内容,并在银行和电信公司开户。2016年,加拿大六家主要金融机构参与SecureKey 2700万美元的融资。(Finextra)[2021/10/4 17:23:48]
一种对加密艺术市场的批评是,人们认为这些作品是不成熟的。尽管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模因和CryptoKitties上,但也有一些认真的艺术家在加密世界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IPFS原力区柏礼:Filecoin将改变互联网寡头垄断的格局:IPFS原力区柏礼认为:“在当下Web2.0时代,我们通过互联网工作和娱乐的时间占比越来越大,使用着基于HTTP文件传输协议进行数据的上传和下载。HTTP的缺陷逐渐开始暴露,比如服务高度依赖中心网络,中心无法承载经济成本或流量压力;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受损的可逆和修复性弱;宽带利用率低。同HTTP一样,IPFS也可以定义为应用层协议,IPFS创造的是点对点的网络拓扑,基于文件内容哈希标识的唯一性,节约了空间消耗和运维成本。IPFS广受关注的原因在于它的目标是补充甚至替代我们熟知的HTTP协议,提供出了一种点对点、文件内容寻址、技术栈完善的存储解决方案。”[2020/6/13]
声音 | 陈伟星:除了比特币都是security token:陈伟星刚刚在微博表示:“有人问我怎么看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说某些币圈人不看好。我说除了比特币以外,几乎所有的币都是security token。ico所谓的utility token,只是子们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已。如果都变成STO了,他们就得接受监管,把原来集资进自己口袋的钱,统统吐出来。”[2018/10/26]
传统的艺术立场是对当前事态的一种评论。这种评论是一种颠覆性批评的方式,同时也放大了我们经历过的事实。
在我们被日常工具追踪的新环境下,这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匿名性形成了完美匹配。
传统艺术家将他们的作品带入共享的区块链领域,会不会影响加密艺术新领域的新兴艺术家?随着、种族、性别和不平等问题的呼声渐强,新兴艺术家在当前时代的涌入可能会改变艺术的创作、收集和观看方式。
传统艺术市场带来的不仅是艺术家,还有画廊主和策展人,他们自然也被逐渐壮大的市场所吸引。实际上,随着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从艺术家那里购买艺术品,并将其作为永久收藏品展览出来,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传统艺术市场向更经典的购买方式迈进的趋势。
当然,这也将开启巴塞尔加密艺术、艺术双年展和其他策划活动的大门,这些活动中拍卖的加密艺术品将打破佳士得或苏富比的销售记录。
五十年后,那些由享誉全球的艺术家创作的第一批NFT艺术品可能会具有很高的价值,就像计算机动画之父JohnWhitney制作的的第一部动画一样,JohnWhitne早在1960年就在其计算机上创作了第一部动画艺术。
认真的当代艺术家反映甚至放大了无审查的现实真相。在当前的环境下,知名艺术家与无审查的加密艺术之间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完美的契合。
Snark.art的联合创始人MishaLibman坚定认为,这不仅是挑战,而且是可以享受的挑战,他说:
“虽然许多创意产业多年前就已经向数字领域过渡,但由于无法建立艺术品的数字稀缺性,因此600亿美元的艺术品市场基本上仍处于实体领域。区块链技术不仅提供建立数字内容稀缺性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潜力开启其他令人兴奋的社会机制,让艺术家可以进行尝试。同时无需跨越现实边界和其他障碍,就可以直接吸引新的全球受众。”
所以,加密艺术的受众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向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尤其是当知名艺术家现在发现自己拥有一种新的技术媒介以及一种从未接触过的吸引受众的方式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