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吗?

NFT 诞生至今已有10年左右发展史,从最初的艺术创作、思想实验到近2年NFT与市场开始深度融合,逐渐显示出NFT市场的周期性。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正是一个新兴产物诞生之初的必经之路:从不为人知到众人追捧,NFT 经历了“零价值”到“泡沫化”的过程,最终回归到符合自身定位的价值,成为Web3的实际使用产物。

像传统股票市场一样,NFT市场在整体市值上涨的同时,短期内依然呈现了周期性。一是表现在以交易量为主呈现的“热度周期”,二是以蓝筹项目的价格曲线周期表现的“炒作周期”。

NFT 的话题度开始上升时,NFT市场总体交易量也开始逐渐增加,两者趋势在时间线上呈现较强的相关性。

结合两者趋势可以判断:2021年7月-9月是NFT第一次热度升温的时期,这段时期振幅小、时间短,为之后的爆发起到了铺垫作用;2022年1月-2月是NFT第二次热度爆发时期,交易量较之前增加五倍之多,且影响的时间较长。

教育部:鼓励使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高校校际学分互认:1月27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41号(教育类109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到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将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打造教育发展国际竞争新增长极。鼓励高校校际学分互认,积极推进线上学分互认,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选修线上优质课程,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2021/1/27 13:38:33]

每一次的市场“引爆点”与“Hype”有关,我们将NFT的传播阶段分为:大众媒体传播和社区传播 Hype。NFT 的热潮也离不开媒体的推动,并和最初“艺术收藏”的属性有关。

艺术类NFT非常符合 Hype 周期,去年3月,艺术家 Beeple 创作的 NFT 以超过 600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立即吸引了大众媒体对于NFT行业的兴趣,通过媒体传播,促使同期市场其他艺术品NFT出现价格拉升。

之后的村上隆、Snoop Dogg等名人的参与更是直接将NFT变为大众媒体传播的新宠儿,成功通过热点事件来第一次“引爆”NFT市场。

在热度周期中,许多NFT价格在热度周期的波峰达到历史新高。但随着市场情绪的回冷,这些项目的价格也开始下跌。

粗略来算,目前的NFT市场体量大约和2017年的加密市场体量相近,在2017年1月加密市场总市值首次达到20万亿后,开始了一段短促的下跌行情,两周跌去了总市值的四分之一,随后花费两个月不断修复行情,开启了上涨行情,而NFT市场可能也会经历相同的调整周期。

NFT市场与传统加密市场既有相似又有差异。目前NFT市场也和传统加密市场关联性大,难免会受总行情的影响,但同时NFT市场反应比传统加密货币市场更“迟钝”,当市场波动较大时,NFT市场往往不会快速响应。

市场行情总是如波浪般袭来,如退潮般离去,我们虽然可以看到NFT市场处在波浪的某个周期中,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NFT的未来发展和市值天花板。

NFT市场尚在几十亿美元的市值,比起加密市场的其他类赛道如DeFi版块,市值发展空间仍很大。

新兴事物发展初期难免会伴有炒作泡沫,但之后均会迎来波澜壮阔的市值飞升,正如加密货币市场2017年的几十亿市值发展至2022年的万亿市值,同样经历了概念炒作、泡沫破裂、优胜劣汰、新的叙事和应用。

所以对待新兴事物我们既要警惕泡沫又要相信革新,这样才能使自身走在新时代的前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币安下载自由主义泛滥 加密市场会发生什么?

前言: 区块链市场去中心化与智能合约的特性使得市场无比的自由,而DeFi的创造让市场不但自由且可以无需许可的使用各种借贷与杠杆等高风险的金融工具,而恰好这又是一个无需担心后果的市场。

MATICWeb3.0 不是资本的玩物

Web3.0的诞生和出现,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一个经历了长期积累的过程。 正如以往我们所见到的电商一样,它是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度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产物。 因此,在我们看待Web3.0的问题上千万不要将它孤立起来看,而是需要将它放置于大的背景下,特别是放置到与之相匹配的背景下观察才会更有意义。

比特币交易所灰色的数字藏品二级市场 你买的是NFT还是JPG

数字藏品(NFT)市场入夏,逐渐火热了起来。有人将现今国内的数字艺术品市场视为“跑马圈地”,各类平台暗流涌动,玩转的花样层出不穷。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已超过70家,其中不乏蚂蚁集团、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大厂,也有一些并非人人都听闻过的平台,如唯一艺术、数藏中国,整体生态松散。

[0:0ms0-7:9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