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经济学人》撰文:“比特币牛市再临有三难”——我们该如何审视_区块链

《经济学人》杂志于一个月前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加密货币有其本质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让牛市无法再临。

在这极家具声望的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我不免感到好奇。不过,在介绍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些关于《经济学人》杂志的背景,这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文章。

毫无疑问,比特币是近两年来在投资界意见最为两极化的议题。其中的反对者不乏颇具声望的人士,包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IMF首席经济学家,当然也不能忘了“股神”沃伦·巴菲特。

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而加密货币的拥护者则多落入非正统经济学的范畴当中。

加密分析师Willy Woo反驳关于比特币没有现实世界价值的说法:有反对者声称,比特币和法定货币都没有任何“现实世界价值”,黄金和白银才是真正的货币。加密分析师Willy Woo指出,至少有两种情况能证明比特币零价值假设是错误的:每一个BTC都是真实世界价值的数字化,不需要一个中央可信实体(即能源和挖矿硬件的摊销);其估值并不像法币那样受到中央控制,而是像黄金/白银那样由全球市场共识决定。(U.Today)[2020/6/15]

《经济学人》杂志虽然名为“经济学人”,但是它并非的单纯的经济学学术期刊。而是主要关注和商业方面的新闻,而且每期还有一两篇针对科技和艺术的报导,以及一些书评。杂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却又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处处用事实说话。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

声音 | Interchange联合创始人:美国国会官员关于比特币的讨论都是对比特币的支持:针对近期美国国会Libra听证会上的讨论,美联储主席Jerome Powell将比特币称为“价值投机存储”,Interchange联合创始人Dan Hedl表示,主流官员的断言,将比特币与当前的黄金价值储备相比较是很重要的。每一条评论都是对比特币的热烈支持,我相信唯一的出路是向上(和监管层合作)。比特币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证明它的合法性,这样它就可以被用作一种交易形式和价值储存手段。 同时对于美国财政部长Steve Mnuchin指责比特币是非法活动的主要渠道这一说法,Dan Hedl表示,监管机构目前对整个行业一无所知,但(该言论表明)存在一线希望的是他们正在学习。同时他们的重点不应放在加密货币上,而应放在法定货币上,原因在于“数十亿美元也被用于不法活动”。(AMBCrypto)[2019/7/22]

加密货币市场于2017年迅速走红。大型金融机构如巴克莱银行和高盛都在那一年开启了加密货币相关的业务,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更是在那一年陆续推出了比特币期货。

声音 | Euro Pacific Capital CEO反驳Tom Lee关于比特币搜索流量的观点:Fundstrat Global Advisers联合创始人Tom Lee近期发推称,比特币最近的回调是健康的,比特币的搜索流量较低是一个好迹象,意味着比特币的崛起并没有伴随着大规模的炒作。 对此,Euro Pacific Capital首席执行官Peter Schiff表示,“根据你的说法,每一个迹象都是看涨的。如果搜索量上升,你会说这是一个好的迹象。较少的搜索表明新买家很少。现有的投机者正在加紧押注,其中许多人利用杠杆手段,推高了价格。但如果没有新的买家,价格将会暴跌。”(CryptoGlobe)[2019/7/17]

同时,模仿比特币的加密货币也不断的出现,有些甚至表现得比比特币更加亮眼。

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BTCBOX发布关于比特币现金硬分叉的通知:据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BTCBOX官网公告,5月16日比特币现金将进行硬分叉,硬分叉新块将在“在11个块区块的时间戳中值即将等于或大于1,526,400,000”进行,为应对此次分叉,BTCBOX将从5月15日22:00左右暂停BCH提取充值业务,等确认安全后将逐步再次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期间,BCH交易业务可正常使用。[2018/5/15]

对于这样的风潮,《经济学人》自然是不可能错过。

《经济学人》认为如今的加密货币类似于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泡沫当中,强健的商业模式和初创公司仍然不断的在这波风潮中出现。不过,《经济学人》指出加密货币有以下三个问题,可能会成为其最终失败的关键:

1.实质交易量依然过低。

中本聪发明比特币迄今已有十年,但是至今,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比例依然偏低。

今年一月,SatoshiCapitalResearch宣称,截止2018年比特币的交易量累计高达3.3兆美元,大约是PayPal的六倍之多。然而,这其中却不乏过多的双重计算问题。

Chainalysis的KimGrauer就表示,这类双重计算问题多源自于在面临比特币价格变化时的应对机制,如果将这些交易忽略不计,比特币大约只有8120亿美元的实际交易量。

其中,约有24亿美元的交易量来自于服务供应商,暗网则提供了15亿美元的交易量,剩余的大致上都是来自于投机行为。

但是,在这来自于投机行为的8000亿美元中,根据Bitwise资产管理公司于3月20日向美国监管单位的报告中表示,约有95%的交易量来自于冲销交易,以制造高交易量的假象。美国司法部甚至准备介入调查。

2.无法广泛应用

不同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支付系统,加密货币并非设计以作为现行金融系统的衍生,而是独立成为一个不同的金融系统。而其扩容性与过度耗电的问题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的障碍。

3.问题

很遗憾,不可逆的交易模式,的确是案件的温床。在业界很常见的庞氏局,同样也是不为人所接受。《经济学人》于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加拿大交易所QuadrigaCX创办人逝世所引发的后续讨论,包含创始人GeraldCotten遭舆论怀疑是诈死一事来说明目前交易所风险过高的问题。

不过,《经济学人》也呈现了一些对加密货币支持的立场。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就提到了包含“闪电网络”的研究、稳定币的机制都将有助于加密货币的发展。并且引用了包含推特创始人JackDorsey对于比特币将在十年内将成为“互联网通用货币”的预测。

不过,正如我们在过去看到大多数针对比特币以及整体加密货币市场所遭受到的评论一样,《经济学人》杂志多数对于加密货币同样也是持着悲观的态度。

另一个对比特币常见的批评是,比特币过于耗费电力。《经济学人》于今年二月也提出了证据指称“比特币价格与能源消耗应有正向关系”的理论出现了脱钩的现象。

2018年,比特币市值大崩盘出现后,消耗的能源依旧保持在非常高的状态。截至今年二月,比特币价距离高峰下跌近八成,但是能源消耗却只下降了三成。换句话说,挖矿产业的弹性并不如比特币价格表现的那么高。

事实上,这也就是所谓的确认偏差。在这种偏差的影响下,我们容易产生错误的期待,以至于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包含投机行为比例过高以及落入的陷阱当中。

即便如此,《经济学人》依旧于文末将区块链技术类比为80年代的人工智能寒冬,以此来说明区块链终将成熟。

实际上,非常有趣的是,《经济学人》杂志自从2015年就已经高度重视区块链作为”信任机器“的潜力以及其对高度“信任依赖”的中心化产业或机构的破坏力,例如银行、政府或是金融清算系统。并认为在当今人们对政府以及银行的信任度开始下降的年代,多一点透明度以及检验性不见得是坏事。

自《经济学人》第一篇关于区块链的文章问世以来,我们便不断地看到《经济学人》杂志在对于未来世界的想像与预测当中出现区块链科技的应用。

他们在今年一篇探讨国境检查哨是否能够消失的文章中,便认为区块链将会对于国境电子化,或是说去纸本化上做出贡献。

作为自由主义经济议题媒体的领头羊,《经济学人》杂志所持有的质疑与担忧或许可视为社会多数关心相关议题的人们的整体态度。但是,其提出的意见,也是作为区块链与加密货币的支持者们无法避谈,且更需关注且诚惶诚恐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5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