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靠摸着石头过河,中国谱写了全球经济史上神话般的奇迹。
根据最新的统计局数字,201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9800美元,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仅几步之遥。
但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这一跨越是非常艰难的,历史上也仅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寥寥几个国家做到了。
即使是成功跨越的地区,也都经历过高风险的重重浪涛。
像1970年代日本的石油危机、1998年韩国的破产潮、1980年代新加坡也多次经历了GDP负增长的险境。
我国目前,也正在经历着同样的艰难时刻。
Polygon PoS链硬分叉将于1月17日进行,验证者需提前更新节点:金色财经报道,Polygon官方近日确认,开发人员提议的Polygon PoS链硬分叉升级将于1月17日进行。1月14日,Polygon发言人向Cointelegraph提供硬分叉的更多细节:硬分叉被编码在区块高度>= 38,189,056时进行。将在没有中心化/单一参与者影响的情况下启动。网络验证者必须在指定的区块高度之前更新节点,而且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了。
在Polygon治理团队的15个投票者中,87%的人投票赞成将Base Fee Change Denominator函数从当前值8更改为16,以减少Gas费高峰情况,并将SprintLength函数从64个区块减少到16个,以解决链重组问题。Polygon团队还确认,MATIC代币持有者和委托者(Delegator)不需要采取行动,应用程序在硬分叉期间不会受到影响。
金色财经此前报道,Polygon PoS区块链的开发人员提议启动硬分叉软件升级,以解决Gas峰值问题并增强侧链网络上区块的安全性。[2023/1/15 11:13:10]
以银行信贷催生房地产、大基建的稳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传统制造业徘徊在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人口老化、劳动力红利逐渐消退……
是时候,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向上突破了。
这已是全民共识。
当然,这里面也有重重的障碍,比如中美之间。
美国对中国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进口商品施行了大规模的加征关税措施,在尖端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锁。
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重大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
国内创新驱动型企业必须重视自主创新,加强技术积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
但我国的传统资本市场又太落后了,对企业上市设置了过多的门槛。
重重的掣肘之下,互联网企业、生物医药企业、新生高科技企业,难以得到资本的支持。
发展被大大的拖了后腿。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此这般的问题,又造成了过去的20多年间,大量优质的科技企业,不得不去海外上市,去向外国资本寻求融资……
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他日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戏码。
我国股民,就此完美错过了一代互联网企业的黄金时代。
这种种的错位,正如铁相所言,”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因此,科创板横空出世了。
作为2019年资本市场的发展重心,科创板无疑是今年的最强风口之一。
今天,我们就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看科创板的“背后”。
第一,眼下的形式是严重的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一级市场价格严重高估,这不是某个板能解决的。
前几年蜂拥至股权投资市场的资金已经显著推高了项目估值。当前市场中,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在诸如互联网文娱等前期热门领域。
这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的市场投机过热、大量资本流入造成的;另一方面与资产端成长新兴行业的筹码稀缺有关。
低流动性、高成长性和发展不确定性,造成了一二级市场估值体系的差异,也导致一级市场的估值回归相对于二级市场会相对滞后一点。
但是,价值一定是价值,流动性溢价只能是流动性溢价,混淆两者的人,要不就是投机倒把搞一把,要不就是被投机倒把的人搞一把。
所谓的Pre-IPO在过去两年已经被打回原形。试想,当投资者Pre-IPO拿的价格比二级市场发行价还高,为何不去打新股?
而且,明眼人都能看的懂。真正能去做Pre-IPO或者新股发行的基石投资人的投资者,一定是有产业背景,看得懂项目以及具有产业输出能力的机构,绝不可能是财务投资者,这一点港股已经带了好多年的头了。
此外,注册制新规也明确要打破23倍市盈率发行限制,顶格发行已成历史,发行失败或将变得常见。
可预见的是相当多的一级市场参与者已经账面不赚甚至是浮亏。那么在明确的泡沫下,该如何妄谈投资机会呢。
第二,投机倒把般的炒作必然会出现,到底谁才会有机会呢?自然是原来的一级市场老股东有机会,借着科创板的所谓的“制度红利”爆炒一把,在IPO之前于一级市场折价退出。卖给谁,自然是最新一轮的众多“专项基金”接盘侠。
在中国,IPO概念一定是不难卖的,缺乏价值判断的“管理人”也大有人在,想要找“投资机会”的散户更是从来不缺。这便是投行工作中,对信息不对称的最大利用。
事实上,IPO前的科创板概念的老股转让,在近半年已经交易了不少了。老股东持有时间长,想退出,新股东又急着想进来。
第三,相比较而言,眼下的科创板的注册制更像是核准制,港股的核准制则更像注册制。
上交所为打造“赚钱效应”,一定不会容忍烂企业挂牌,故而科创板一定是很有控制的放行。
而上交所有“价值判断”的能力吗?管得了合规就一定看得懂价值吗?国家塞给我们的产品一定赚钱吗?我始终认为,价值判断一定是要交给珍惜声誉吃这碗饭的人去做的。
做投资从来都是孤独的,从来是不能盲从最多的声音的,也请业余爱好者们不要太过自信。
第四,企业上板后的二级市场表现。A股市场每一次扩容都是资金面利空,这不用过多讨论了吧。
赚钱来自于企业成长,企业成长与否依然不是在哪里交易能决定的。
第五,科创板的投资机会。当然有,但一定不是现在。
投资有很多种方式,请原谅我不把首批概念企业的爆炒纳入“投资”范畴。
高明的投资从来是赚确定的钱,博弈均衡后,才是真正的投资者参与的时候。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