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刚需”,一个被开发商忽悠了近十年的概念_

这些年,“刚需”这个词一直被开发商推崇备至,他们用各种与房产挂钩的资源跟你讲你的需求,通过语言不断放大你的需求,强化你的“刚需意识”,让你认为没有房子你就会变得一无所有,但是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

“刚需”本来是经济学的专业名词,但是后来却被媒体借题发挥有意无意的误用了近十年。再加上开发商的大肆忽悠,“刚需”俨然已经成了当下工薪阶层焦虑的源头。

历史上的今天 | 今天是比特币创造者“中本聪”47岁生日:金色财经报道,2022 年 4 月 5 日是比特币创造者“中本聪”47岁生日,“中本聪”一直保持匿名,但他在P2PFoundation.ning.com上注册时选择的出生日期是1975 年 4 月 5 日,4 月 5 日也是美国货币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1933 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在4月5日颁布第 6102 号行政命令,禁止私人拥有或“囤积”金币、金条。[2022/4/5 14:06:03]

首先,什么是刚需?很多人认为首套房就是刚需,还有的人认为买房结婚就是刚需。这种观点其实都是对“刚需”极大的误解。

比特币期现价差今日为22.67%:金色财经报道,据同伴客数据显示,03月29日比特币年化期现价差为22.67%,较前一日下降2.93%,市场情绪指数为“极度牛市”。

指数参考:>20 % 极度牛市;10%~20% 牛市;5%~10% 乐观;2%~5% 谨慎乐观;0~2% 谨慎;-5%~0 谨慎悲观;-10%~-5% 悲观;-20%~-10%熊市;<-20%:极度熊市。[2021/3/29 19:26:00]

刚需是刚性需求的简称,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与之相对的是弹性需求。

Pantera Capital首席执行官:比特币将在今年夏天达到11.5万美元:金色财经报道,区块链对冲基金Pantera Capital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首席投资官Dan Morehead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比特币现在领先于其2020年4月的预测时间表,在今年夏天将达到11.5万美元。Pantera的预测基于库存-流量模型,该分析框架根据资产的年度发行??时间表对资产价格进行评估,衡量的是比特币的稀缺性。从理论上讲,根据存量-流量模型,比特币价格应随着发行率的下降而上升。据悉,在2003年创立Pantera之前,Morehead曾担任对冲基金Tiger Management的宏观交易主管,他还曾在德意志银行和高盛担任交易员。[2021/3/17 18:51:17]

区分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的关键,就是要看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如果需求变化比价格变化快,那就是弹性需求。如果需求变化比价格变化慢,就是刚性需求。

譬如,苹果涨了一倍的价格,顾客立刻少了一半还多,所以苹果是弹性需求。而食盐就算涨10倍,顾客却少不了几个,所以食盐是刚性需求。

为什么呢?因为苹果贵了,大家可以去吃橘子,苹果、橘子差不多可以互相替代,所以苹果、橘子都是弹性需求。而食盐几乎没有替代品,所以食盐是刚性需求。

所以,买房子并不能算是刚性需求,住房才是刚性需求,而住房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租赁。买不起房子还可以租房子,所以租房子才是刚性需求,总不能睡在马路上。

苹果橘子贵了可以不吃,房子贵了可以不买,或者等一会便宜了再买。而食盐是天天要吃的,房子是天天要住的。

这种无可替代却天天需要的才是真正的刚性需求。

可绝大部分人真没到那个地步,所以买房子真的不是刚性需求。自然改善房、二套房就更不是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们购房的意愿往往又是随房价的高低而不断变化的。当房价过高,消费者无力承担时,只有小部分人可以承受,那购房的人自然就少,相反,当房价处于低位,有住房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人都愿意购房。

所以商品房需求其实是弹性需求。

而开发商往往强调住房的刚性需求,在房价上大做文章。其实,只是误导消费者的手段之一。一方面开发商要为其房价上涨制造理由,另一方面就是要借助强大的话语权用来忽悠普通购房者。

但事实上,开发商们所说的刚性需求,也就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会出现上涨。

刚性需求是涨不涨都需要购买。

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什么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伪刚需接受为刚需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美好的生活,甚至都是有攀比心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比别人的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的孩子棒,所以我们才会这么注重资源,才会接受开发商这一套其实是伪刚需的刚需言论!

追求更好的生活,为孩子营造更好的教育这些都毋庸置疑,但是千万不要给自己刻意制造所谓的刚需,你的需求其实没有那么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46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