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Facebook发布加密数字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引发各界讨论,褒贬不一。区块链共识经济学理论提出者陈波博士收集各界的观点建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我们可以认为Libra是扎克伯格对互联网企业增长与数据隐私困境的终极求解,一种大规模技术和商业模式升级,而这种示范效应是很强的。
Facebook加密数字货币Libra的事情出来之后,我们一直在观望,一是收集和研判全球各大机构的反应,二是阅读上篇10万文章后台的数千个留言,从中挑出有价值的建议。
果然,各路牛鬼蛇神都出来了。
做情报分析一定要学会见微知著,像警察破案一样从复杂的环境中提取微妙的线索,建立逻辑链。
无论牛鬼蛇神们怎么闹腾,我们最关注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个信息来自美联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第一时间跳出来发表言论,真是让人意向不到,但他的话是最重要的。鲍威尔明确表达了两个信息:第一,Facebook加密货币对美元没有任何威胁,美联储不反对;第二,支付系统的事情我没有管辖权,但我们一直在支持支付系统的科技创新。
这话一出来,打了很多人的脸。那些自认为美联储会坚决反对的人可以熄火了。
不但不反对,鲍威尔还顺带传递了一个隐含信息,他说:加密货币还处于婴儿期,我相信Facebook已经与各国的监管机构进行了密切沟通...
美联储主席简直像亲爹一样对Libra给予了掏心窝子的关怀和鼓励。
Dora Factory完成Substrate多签钱包产品:4月20日消息,根据Web3 Foundation GitHub公布的信息,DAO-as-a-Service基础设施Dora Factory已在Web3 Foundation的资助下完成了基于Parity开发的多重签名模块(Multisig Pallet)开源前端产品。
多重签名是DAO和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Dora Factory波卡工厂的核心组建之一。在Dora Factory Multisig向波卡和Substrate开发者社区提供开源基础模块的时,也将逐步开始向Kusama和波卡平行链生态提供多重签名服务,支持去中心化社区和去中心化治理的发展。
此前,Dora Factory开发者社区在波卡生态最早建设了二次方资助、Moloch DAO v1/v2等Substrate基础设施,并向社区开源。[2022/4/20 14:36:18]
从这个信息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正如美团王兴预测的那样,Libra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世界上最大的货币管理机构美联储形成了共谋。
其实如果你是扎克伯格,你肯定也会这么做。
第二个信息来自美国的银行业。Libra直接冲击的有两个部分,一是货币发行,二是支付系统。主管货币发行的美联储已经不是主要障碍,那么以银行为代表的支付系统则是第二个障碍,也是Facebook面临的主要挑战。
银行业的反对声音必然最强烈,这是在预判之内的,参议院很快会举办一场听证会。
Coinbase成为Facebook数字钱包Novi试点托管合作方:Coinbase官方博客消息,Coinbase宣布Facebook已经选择Coinbase成为其数字钱包Novi试点的托管合作方。Coinbase将通过CoinbaseCustody为Novi用户提供实时收汇款支持。参与试点的Novi用户可以获得PaxDollar(USDP),Novi将在CoinbaseCustody托管该资产,以支持Novi用户的USDP转账。[2021/10/19 20:40:54]
我在美国旁听过多场听证会,不要把听证会当成多么可怕的事情。这就好比我们的项目可行性论证会,大家发表下不同意见,很多意见并不专业,但需要一个正式的回应和推进过程。美国企业应付听证会也有套路,小扎最落魄的时候都能扛过去,这点事情算什么。
我们判断银行业最终会妥协,因为本次加入Libra的还有大量主流支付机构,这些支付机构是银行业的流量入口,他们的接入实际上已经代表银行业被胁迫了。
此处也反映了小扎的聪明之处,我不去动你庞大的躯体,但是我扼住你的喉咙,让你四肢动弹不得。
迄今为止,除了少数政客之外,尚未看到任何一家银行明确站出来反对,大家都不傻,都是打工仔,给自己留个后路。
银行业的反抗会有的,但最终同样会达成合谋,瓦解银行业利益同盟要比想象容易的多,但并不着急。
第三个信息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这两家的表态很有意思,先是马化腾在朋友圈吐槽技术不是问题,全看监管,然后阿里声明绝不发币。
Copper首席执行官:Facebook的Diem稳定币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新的风险:加密托管公司Copper首席执行官Dmitry Tokarev今日在Cointelegraph上刊文表示,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对Facebook的稳定币的担忧是正确的,因为稳定币给消费者和储户以及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但稳定币也有潜力以速度、效率和金融包容性的形式带来巨大利益。结构良好、具有适当法律、管制和治理控制的稳定币可在世界经济中发挥宝贵作用,并可为新一代用户带来加密技术的好处。Facebook推出Diem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将获得瑞士监管机构的批准。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会成功推出,而在于什么时候。对于没有建立类似数字资产框架的地区或国家监管机构来说,时间紧迫;他们冒着各自金融部门被甩在后面的风险,这就是Facebook网络效应的力量所在。[2020/12/6 14:09:11]
呵,别忘了一年前Facebook是禁止一切数字货币广告的。
这两家的表态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监管层隔空喊话,表忠心,推责任。不是我干不了,技术没问题,你不让我干我就不干,你让我干我就能干。
中国式的网络沟通艺术要仔细体会。
然而连互联网巨头都处于这种尴尬的状态下,实在是令人忧虑。美国人正在加速孵化一个全球数字信用巨头,我们还在扭扭捏捏。
中国的一些官员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十年前,以消防灭火为己任,对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尚无章法。一些主流人士甚至还在苦苦思考区块链是不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种低段位问题上。他们工作真的很辛苦,但是高高在上太久了,已经不知道世界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上的今天丨Facebook注册新金融科技公司 业务涉及区块链:2019年5月18日,根据日内瓦商业登记处的一份文件,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已经成立了一家新的金融科技公司Libra Networks LLC。根据官方文件,该公司提供金融和技术领域的服务,以及软件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开发和生产,特别是与投资活动、支付运作、融资、身份管理、数据分析、大数据、区块链和其他技术相关的。
2019年5月18日,日本金融厅公开了于3月27日、28日举行的区块链封闭圆桌会议的简要记录。会议讨论内容包括: 1. 如何在监管机构、商界、投资者、学术界等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进行有效合作,以便在享受利益的同时降低使用区块链分布式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 2. 如何设计合适的方法,使监管机构能够适应快节奏的技术发展; 3. 在公共区块链上进行金融交易的隐私和及追溯性问题; 4. 与会者指出,监管方可能不得不考虑要求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只使用可审计的区块链; 5.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最新发展:如不同司法管辖区间的监管方案比较;潜在及实际的应用案例,包括通证经济、贸易融资、央行数字货币(CBDC)及加密资产交易市场等。[2020/5/18]
结合目前各类公开和非公开信息源,我们可以比较有信心的给出如下判断:
第一,美联储已经与Facebook达成初步谅解与合谋,这些隐性约定将成为Libra方案的一部分。
第二,对于银行业这个难啃的骨头,Facebook采取曲线策略,第一步抓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流量入口,第二步通过支付机构逐步瓦解银行业利益同盟,与银行业的合谋迟早会达成。
声音 | 投行分析师:Facebook的加密货币将面临“监管飓风”:据coindesk报道,投资银行Canaccord Genuity的分析师Michael Graham周三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他认为Facebook的新加密货币可能会使全世界受益,如果监管机构允许的话。分析师称,Libra网络似乎有利于区块链领域和没有银行账户的个人。然而,Graham也认为,Libra将面临“监管飓风”。在一个层面上,政府应该欣赏Libra可能为全球商业带来的推动力。另一方面,Libra是迄今为止对政府支持的货币的最可信的加密威胁。[2019/6/20]
第三,Libra的方案会为华尔街留下证券化的通道,投行将会更快的加入同盟,在利益面前投行是没有底线的。
第四,对于国际市场推广,避开中国等强监管国家,先捏软柿子。
请注意,我这里的合谋是一个中性词,它是一个利益同盟,并非阴谋论。但我也不拒绝阴谋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阴谋与阳谋共同合谋的。
有了上述的判断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思考,Facebook为何要冒风险做这件事情?任何经济现象背后都有一个简单逻辑,Facebook背后的简单逻辑是什么?
回答这种问题,至少要前推十年。
前些日子,刚好拜访了某位知名教授。在谈到中美贸易战的时候,ta提到一个现象:美国过去的十年,是制造业出清的十年,也是信息产业狂欢的十年,但是从去年开始信息产业的颓势已经明显。
回想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我刚毕业在国外工作,对经济周期这东西没有感受,但后来我慢慢感受到了经济周期的力量。
过去十年,美国依靠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一批科技企业收割全球财富,但是随着智能手机销量下降,互联网用户增长缓慢,这些企业面临着增长的困境。
对于资本来说,不增长意味着死亡。
沉淀了27亿用户,除了广告之外,如何变现?
实际上,Facebook在变现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多弯路,而且遇到了极大的障碍,那就是用户数据隐私。
在现有的互联网业务模型下,如果要变现就必然要触碰到用户数据隐私问题,这几乎无解。欧美的数据保护法案已经将这条路堵上了。想想前些年的剑桥数据泄露事件,小扎不可能再冒这个风险。
不过,得说明的是,我们中国用户的数据几乎是透明的,互联网公司之间存在一个数据共享同盟,当你在这个app上点击某个新闻,很快另外一个app会给你推送相关的广告。
他们说已经脱敏了,谁知道呢?
可以说,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可能还不如互联网公司多。
不仅Facebook,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无论大中小,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流量不够了,流量太贵了。
这个问题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怎么解决呢?
举个例子,最近好多朋友遇到的情况。
假如你是个教育行业、美容或汽车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干了十多年,优质用户积累了几万个,但是增长很难啊。这时候,某个互联网巨头找上门来了,对你说:
“兄弟,我跟你说个掏心窝子的话。你这公司也上不了市,发不了财,不如我们给你做个数据接口吧,你跟我们共享数据,我们给你做用户画像,精准推送广告,再给你弄个白条,还能赚一把。”
你一想,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情,互联网巨头竟然找我合作,我也是科技企业了,脸上真有面子。
于是你乖乖就范。
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用户数据被几乎无成本的沉淀到了巨头那里。这可是你辛辛苦苦积累的优质用户,沉淀几次就到了别人那里。还真以为能靠白条和广告发财啊,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这个模式我们称为“虚拟收购”。收购的是什么?不是股权,也不是商品服务,这些东西在互联网公司眼里一文不值,被收购的是“数据资产”。
互联网公司都在拼命干这件事情,因为中国的数据隐私保护还差的太远,几乎是白菜价。
那么用户的数据被用来做什么?用来建立数字信用体系。所谓的用户画像就是你的数字信用,根据这个信用对你进行广告推送,白条审批,贷款发放等等。
中国的情况先讲这么多,我们继续谈Facebook。
对于用户数据Facebook是不敢碰了,那怎么办?
既然数据最后都是用来建立数字信用体系,那不如直接拉个大旗干这事啊。
怎么干?搞支付啊。你们扭扭捏捏搞白条、消费贷,咱们直接上支付。
怎么搞?拉一帮兄弟一起搞啊。
兄弟们不信任怎么办?用区块链啊。
技术成熟么?马化腾都说了技术没问题。
监管怎么办?捏软柿子啊。
被封了怎么办?我们搞100个节点,谁敢全封了!
迄今位置,所有的墙都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对于区块链全世界的监管部门还没研究出来对应的封锁技术,只能是恐吓下小虾小将。
关键是最有封锁动力的美国人,都没打算封锁,最多是求求小扎你能不能再等等我们,让我们再深入论证论证。
其实也封锁不了。Facebook上不了,还有99个节点随意登录,你要全封锁,只能断网。禁止本国用户使用?都是匿名的,怎么禁止呢?
不同意,你也得让我见识到不同意的后果吧?全世界的监管部门将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
这意味着区块链网络,虽然是基于互联网构建的,但他从本质上却是一个相对独立于互联网的生态体系,是一个更上层的建筑。
你视而不见,那它就是我的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Libra是扎克伯格对互联网企业增长与数据隐私困境的终极求解,一种大规模技术和商业模式升级。这种示范效应是很强的。
但是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么?
没有,刚刚开始。Facebook只是推开了一扇门,后面还有一个广阔的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就是智能化时代。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国内很多人跟风谈数字经济,但是只有阿里提出来智能经济。
这是马云的过人之处,普通人只看到了5G和人工智能,而马云看到了数字信用的广阔未来,他比大多数人早了一个时代。
芝麻信用很早就开始布局,现在已经悄无声息的渗透到很多领域,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
正如华为可以担纲5G领头羊的角色一样,芝麻信用是目前唯一有可能与Libra竞争的对手。从这个角度看,或许阿里所言绝不发币,亦是一种自信的展示。
在我看来,数字信用是链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一个关键通道,数字货币则是数字信用的最高形态。
这是因为数据资产太过于沉重了,其存储、运算代价太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只有转化为轻便的数字信用才真正具备商用价值。
今年我们团队调研了上百家人工智能企业,发现数据成本已经开始极大的限制这一产业的发展,已经占到了很多企业成本的60%以上。
谁能够用更加便宜的技术或模式将数据资产化和轻量化,谁就能真正建立智能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前提是不能触碰数据保护的红线。
人工智能技术虽然降低了算法成本,但是消耗的数据代价太高,且普遍涉及数据隐私问题,恐难以独力驱动智能化转型。
从互联网化到区块链化,并非扎克伯格的个人情怀,而是这家互联网巨头在评估各种可能性之后,给出的最优解。
虽然障碍很多,但我认为这些困难终将克服,人们终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数字信用驱动的智能化时代。
我们预测,5G,人工智能和数字信用将构成智能经济的三大支柱,数字信用体系的发展水平将决定5G投资的商业价值,而互联网将降级成为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
数字信用会有多种技术形式支撑,但从长期来看,区块链的优势更为显著,阿里腾讯都会加快布局,但是否发行数字货币,将挑战监管部门的能力。
但只要是对的事情,剩下的就是耐心和智慧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