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供应链金融能够预防诺亚财富这类暴雷事件吗?_Defi Bomb

我的上篇文章《我们为什么需要DeFi?》分析了下DeFi兴起的一个大的背景和好的DeFi项目应该着眼于去解决我们称之为「DeFi可解决三角」:「投资的多样性」、「投资的价值基础」、「投资便捷性」。

正好最近金融投资圈比较震撼的新闻是诺亚财富的暴雷事件,我尝试从区块链DeFi的角度来看待诺亚的这个黑天鹅事件带来的思考。

简单回顾一下事件:根据诺亚财富单方面的表态,是相关上市公司,也就是港股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和京东之间有一个应收账款的协议,承兴把京东未来的应付账款的做成一个金融产品,同时承兴提供自身股权做担保,具体是大概6.7亿股承兴国际的股票,当时大概市值至少40亿港币,也就是能够担保这个产品的34亿人民币左右的规模。发行这个产品对承兴就是一大笔融资。

动态 | 万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融资金额突破 2.5 亿:据官方消息,万向区块链宣布旗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融资金额突破 2.5 亿,该平台由万向区块链研发和运营,并为江西银行、正邦科技及其供应商提供服务,目前已帮助多家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获得多笔业务发展所需的融资。截至目前,平台上发生的总融资金额已突破 2.5 亿元。在传统的供应链业务中,造假问题频发、各级供应商对账周期长造成的业务效率低下、供应商应收账款周期较长造成的资源浪费、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部分原因在于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真实状况,无法对其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作出准确研判。解决中小微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打通「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建设好金融基础服务设施。万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将中心企业与其上游供应商交易中的关键业务数据进行上链管理,同时在平台中引入金融机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2019/12/6]

诺亚财富把客户投资款投给了这个产品,也就是承兴这个上市公司去解决短期资金流的问题,用京东给予承兴的应付账款的还款作为保证,做成了一个金融产品。从金融产品的创造链条来说,是个比较请清晰且风险基本没有的产品。问题在于诺亚认为京东没有把应该支付的应付账款给承兴,导致了资金链的破裂,而京东表示,不好意思,这个应付账款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应收账款和合同统统都是承兴自己单方面造出来的假合同。

动态 | 慢雾:9 月共发生 12 起较典型的安全事件,供应链攻击趋势愈发明显:过去的 9 月区块链生态共发生 12 起较典型的安全事件,包括:EOSPlay 遭受新型随机数攻击、资金盘项目 FairWin 智能合约权限管理缺陷、EOS 黑名单账号 craigspys211 利用新晋 BP 黑名单缺陷转移走 19.999 万枚 EOS 等典型安全事件。此外,慢雾区块链威胁情报(BTI)系统监测发现,针对区块链生态的供应链攻击越来越多,形如:去年 11 月慢雾披露的污染 NPM 模块 EventStream、今年 7 月披露的对数字货币钱包 Agama 构建链的攻击、今年 8 月披露的针对数字货币行情/导航站的 URL 劫持攻击,还有 9 月慢雾披露的针对交易所使用的第三方统计、客服 js 的恶意代码植入,进行实施盗币攻击。[2019/10/1]

问题来了,作为任何一家专业的投资服务机构,判断这样的一个高达几十亿的合同和应收账款的真与假根本不应该是个问题,在产品发行之前的风险审核的时候,如果诺亚的产品和风控做了哪怕认真一点的调查,确认该账款属实的话,那现在的争议就根本不会存在,或者笔者猜测诺亚认为拿到了上市公司的股份做担保,风险很小。虽然现在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们不知道当事的三方:京东、承兴和诺亚到底谁在撒谎,无论真相如何,这个事件依然给财富管理,金融,乃至区块链行业很大的启示。

声音 | 泸州市陈卫东:要学习运用好“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科学创新模式:据四川新闻网消息,7月9日,四川泸州市构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战略布局接洽会在四川大学泸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召开。泸州市科技和人才局副局长陈卫东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川大泸州产研院纽带作用,建立供应链金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共同解决供应链金融实际问题。要学习运用好“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科学创新模式,逐步解决泸州市主导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2019/7/11]

1)此次金融产品本身就是个区块链技术典型的应用场景,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用信用外加应付账款做担保,把应付账款做成一个通证,该Token经过核心企业,资金方,银行机构的共同认证后,一次确权,多次流转。任何收到该Token的参与方都可以用来变现或者往下游继续进行流转。下图就是Wanchain项目技术方网录科技实施的一个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典型实施场景。

声音 | 花旗银行首席技术官:区块链可降低供应链成本70%至80%:近日在伦敦举行的区块链峰会上,花旗银行首席技术官阿米特·瓦尔玛(Amit Varma)表示,区块链技术将有助于全球贸易各个阶段的参与者节约成本。预计通过使用区块链,供应链管理成本将减少70%至80%。[2018/7/3]

所以如果京东、承兴或者诺亚采取的是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是不是能够更加真实有效,也安全的处理这个场景呢?

2)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下,整个经济周期性,会导致泡沫被压缩。泡沫这种东西,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如果还期望用股权质押做担保去做信用产品的发放的话,暴雷风险极大。最关键的担保物只有承兴国际的6.7亿股股票质押给了诺亚,按照质押时的价格,这部分股票价格约40亿港元,但在暴跌之后,这部分股票市值仅剩下6亿港元甚至更少。

作为财富管理机构来说,永远只能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不能做逆周期而行的动作,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能做的就是尽量少发产品,即便发产品,对产品的收益率的预期应该是保守和下降的,要求产品的担保方和融资方给予更多的增信的支持。对于原生链上的资产,如数字借贷,PoS类型的ETF等产品,可以部分通过技术手段监控;对于传统和区块链结合的新型资产,人工和传统的风控方法必须是需要的。

3)上市后的财富管理机构,作为上市公司,最大的压力就是不断增长的业绩,收入增长,利润增长,规模扩大,用户数量增长等,这些指标就成了上市公司老板的紧箍咒。财富管理机构在经济下行中健康的策略是收缩而不是扩张,甚至合理的负增长都是合理的现象,增加风险防范能力。

4)诺亚这事情如何解决?诺亚刚公布了年报,去年营业利润8-9个亿,如果确认是上当了,这笔计入坏账进行刚性赔付的话,那诺亚可能就要倒闭和清盘了。截至2018年底,歌斐资产管理规模近1700亿,在如此巨大的管理规模下,诺亚两年内已经连续踩了两起20亿以上的巨雷。统计显示,诺亚财富自2015年至2018年的净利润累计才30亿元。如果诺亚按以往的惯例给这些踩雷产品「刚兑」,那么即使将过去数年的利润全部吐出来也不够。如果诺亚放弃刚兑,则会失去投资人的信任,恐怕更会引发投资人集体「用脚投票」。所以笔者个人预计诺亚不会刚性兑付,最终买单的只能是参与这个产品投资的投资人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负面影响。金融本质上就是个风险控制的过程,也是最重要的过程。

币安毫无疑问已经是「竞价撮合场景」赛道最成功和最明星的项目;在「非撮合金融资产场景」,至今尚未有头部的项目形成。最后希望在DeFi的世界里,不会出现类似这次诺亚这样的黑天鹅事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BTCBITG:关于下架CWV交易的通知_ORBIT

亲爱的用户: 本着保护用户的宗旨,bitget为保证交易币种的高标准,将定期对平台内的代币进行综合性审查;如项目方出现对投资者不利因素,我们将采取对应措施,并下架对应项目.

[0:0ms0-3:27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