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观点 | 信用货币理论不应扼杀密码货币_300

导读

目前主流货币理论仍然是商品货币理论,即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交换媒介,源于物物交换的匹配困难,逐渐演化出固定充当交换媒介的商品——货币,即一般等价物。但实际上,现代货币体系脱离金本位之后,商品货币理论就解释不了信用创造货币的主要货币现象了。信用货币理论正在兴起,基本判断是信用创造货币,国家信用背书的主权货币是信用货币体系的基础。

无论是商品货币理论还是信用货币理论中,都没有去中心化密码货币的一席之地。基于商品货币理论,比特币不是商品,没有实物支撑,没有内在价值,不可能是货币。基于信用货币理论,比特币没有国家信用背书,不具有法偿性,不可能成为货币。

商品货币理论就先不说了,信用货币论者的批判已经够多了。信用货币理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了呢?如果是的话,比特币和其他去中心化密码货币真的没有前途了,只能老老实实等央行数字货币了。然而,信用货币理论未必是正确的,现在世界通行的信用货币体系未必是货币的终极形态。中国货币史上就出现过信用货币的兴起与衰亡,回顾一下能够为信用货币的狂热降降温。

中国的信用货币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四年的“皮币”。它以上林苑的白鹿皮制作,每张一方尺,面值四十万,为了提高价值和防伪,上面绘有精美彩画。皮也好,画也好,都远远支撑不了四十万的面值,这是真正的信用货币,不过似乎没有广泛流通起来。唐朝的时候出现了商户之间汇兑票据,被称为“飞钱”,也就是汇票,不具有流通性,不能算纸币。

学界公认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初年的“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原因在于四川当时使用铁钱,笨重低效,为了便于交易,民间自发产生了可以流通的纸质票据,并且逐渐由16家富商联合承兑管理。但是,随着这16个商家的衰败,宋天圣元年由朝廷接管,设置了益州交子务。中国纸币从民间转向官办,这应该是最早的“法币”了。

观点:GBTC需求降低、马斯克等因素导致比特币年内走势逆转:投资策略师Lyn Alden表示,她正在研究可能触发了比特币今年走势逆转的基本面催化剂。在接受采访时,Alden解释了机构投资者如何利用GBTC提供的交易机会。Alden强调,虽然机构投资者可以出售他们的GBTC份额,但所涉及的比特币不能卖回市场。竞争对手入场削弱了GBTC需求,因此降低了BTC以冷存储的方式被锁定的速度:“所以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在2021年1月时,比特币开始巩固了一段时间,创下新高,但随后势头减弱了。然后我们开始关注马斯克,他的行动和言论影响了已经处于横向整合的比特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下跌。所以我认为这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更根本的问题只是比特币本身的供求平衡。”(The Daily Hodl)[2021/7/21 1:07:12]

从北宋到南宋的200多年里,纸币一直流通。当然,既然是信用货币,就免不了超发和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朝廷的财政需要。因为通胀导致的法币的信用丧失,朝廷的纸币先后采用了“交子”、“钱引”、“关子”、“会子”等不同名称,糊弄百姓二百年,也算相当成功了。1274年蒙古大军灭宋的最后时刻,宋室还发行了一千万贯的关子作为抗元经费,但已经来不及了。

观点:Aave是目前最好的DeFi协议之一:8月25日消息,DTC Capital投资者负责人Spencer Noon发推称,Aave是目前最好的DeFi协议之一。即使Aave没有运行流动性挖矿计划,该项目中仍有价值近12.5亿美元的数字资产被锁定。产品与市场高度契合,并且基本面强劲。 对冲基金Multicoin Capital Management LLC联合创始人Kyle Samani转发其推文称,如果他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仅需持有一项资产,他会选择LEND。(fxstreet)[2020/8/25]

宋朝虽然灭了,但宋朝现金的纸币制度却没有被灭,反而发扬光大了。宋朝的纸币还是跟铜钱和金银并行流通的,但还没做到全国统一流通。金朝蹂躏北宋的时候,就看到了纸币在筹集军费方面的妙用,在更大范围内采用了纸币。随着跟宋和蒙古的战事扩大,金的纸币体系快速膨胀,最后时刻加速了金的灭亡。

观点:香港并未出现加密货币形式的资本外逃:加密自动柜员机提供商Genesis Block Hong Kong的联合创始人Clement Ip表示近期他的加密柜员机交易量翻倍,但并未出现以港币计价的数字货币的大量交易,交易量是远远低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和2019年年中。在香港加密货币交易量只占据总资产交易量很小的一部分,这或与香港银行历来反加密的立场有关,之前香港银行冻结了涉嫌加密交易的账户。

尽管加密交易所在香港受到反法困扰,但对加密资产托管服务的监管较松。一名托管机构人员表示,目前机构与家族办公室对加密资产兴趣增加,但加密资产仅仅用来多样化投资组合以及对冲一定的证券市场风险,还没有能力将香港的资产向外部转移。(Decrypt)[2020/7/15]

蒙古灭了金和宋之后,极力推行纸币制度。元朝禁止金属货币流通,只以纸币流通,民间可以买卖金银,但必须换成纸钞才能购物。元朝对纸币的管理比宋略好,比金则好得多,它一开始就设置了纸币的现银储备制度,保证了币值的稳定。但后来随着战事的压力,储备制度未能坚持下去。元朝延续了近100年,至1368年灭亡时纸币照例也是疯狂通胀。有了宋、金、元灭国时期纸币体系的崩溃,纸币制度开始走下坡路了。元末的起义军们已经开始恢复铸铜钱流通了。明朝建立之初也曾效仿元朝,只用纸币,禁止用铜钱和银钱。但民间不愿接受,后来不得不开始铸钱,逐渐恢复了铸币流通。

到了17世纪清朝建立。满人是原金人的后裔,他们似乎对金朝的纸币通胀崩盘这段惨痛历史记忆深刻,畏惧纸币制度,货币体系采用银钱和铜钱。只在紧急的时候,才发行纸币,但难关一过就会废除纸币。三百年后,人们已经忘了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是如何生活的了。

我们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跟宋元时期的纸币制度毫无关系,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大致可以追溯到17世纪约翰·劳在法国搞的纸币制度,这时候中国的纸币制度已经终结了。约翰·劳的试验玩崩了,但经过三百年的折腾,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范围内的信用货币制度终于确立了。

中国的纸币制度一开始就不是完全准备金的,而是信用货币制度。从宋到元盛行了300年,元朝更是完全的纸币体系。元之后纸币制度衰落,到清朝已恢复到金属货币体系。现代的信用货币体系在三百年的时间里都是贵金属本位的。脱离金本位之后的完全信用货币也就七八十年历史,如果据此就把信用货币看做货币的永恒形态,那视野未免太短了。

商品货币理论的确不能解释信用货币现象,需要反思和突破。信用货币理论的出现是货币理论的进步,值得学习。但把信用货币看做货币的最终形态,把信用货币理论看做唯一正确的理论,以此来裁决各种货币现象就过于自负了。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理论中最为复杂,理论落后实践也最为严重的部分。算上中国纸币历史,信用货币广泛流通有上千年历史了,而经济学中的信用货币理论才开始兴起。密码货币是最新的货币现象,它既不是实物商品,也没有信用背书。以史为鉴,货币理论研究者应该保持谦恭,多参与和研究密码货币的实践,即使不能提出密码货币的理论,也不要急于用信用货币理论去扼杀密码货币的实践。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2:8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