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最近巴比特上有不少讨论Staking的文章,比如陈威廉的这篇《“锁仓越多价格越涨”绝对是个伪命题》,以及我是大宇的这篇《观点:要特别警惕存币生币和锁仓生息中的套路》。
这些观点都很有意思,都深入讨论了Staking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过我想问的问题好像更大一些,我想问的是:Staking这种模式真的合理吗?真的有意义吗?
Staking经济这个词好像是突然之间就火了起来,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Staking这个概念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上流行的都是比特币的那一套:固定总量、定期发放、定期减半。也不知怎么的,突然之间风向就变了,突然就开始流行Staking的增发、锁仓这一套了。
我个人认为,国家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可能是一个分界点。虽然之前Staking的概念就存在,但一直没有成为主流,一直到国家出台这个征求意见稿,正式开始限制POW以及挖矿产业的发展之后,新项目采用POW的空间被大大限制了,促使新项目都转向了POS、DPOS机制,于是原先不怎么火爆的Staking就进入主流舞台。
或许是因为这种模式来的太突然,所以市面上比较少看到对Staking模式本身的思考和质疑,我这篇文章算是抛砖引玉吧。
我先说我的结论:我不认为Staking是一个好模式!
SEC前律师:法院不会盲目接受SEC关于证券法适用于加密货币的结论:金色财经报道,SEC专员Hester Peirce的前律师Coy Garrison表示:“法院对灰度与SEC诉讼案的裁决表明,法院不会盲目接受SEC关于证券法适用于加密货币的结论,法院,而不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拥有最终决定权”。
据悉,SEC表示正在审查法院对Grayscale的裁决,该机构的律师有45天的时间要求华盛顿特区巡回上诉法院的全体法官重新考虑该决定,它还可以请求美国最高法院受理此案。[2023/8/30 13:05:31]
虽然Staking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项目Staking的具体方法不一样,但是基本模式是一样的,就是增发+锁仓生息,而我主要的质疑点也是这两个点。
二、增发——从持币的第一天开始,你的币就在贬值
Staking一般是对POS、类POS共识机制而言,POS机制与传统金融世界里面的股票有一点像,简单来说就是用股份说话,谁的股份越多,那么谁在系统当中的发言权就越高。
但是在传统的金融世界里面,股票总量一般是恒定不变的,如果你要想增发新股,需要非常复杂、严格的审核手续,这个审核手续的难度可能仅次于IPO,所以一般获得增发机会的公司不是很多。
虽然也有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使得股票总量发生变化的手段,但是这些方法在现实生活当中一般都用的比较少,所以大部分公司股票总量都是长时间保持不变的。
Saffron社区代表Mia:关于波卡、DeFi或者NFT的赛道里,建议找大机构头部筛选过的产品:4月12日消息,在《佟掌柜的海外朋友们优质海外项目分享》会上,Saffron社区代表Mia表示,关于波卡、DeFi或者NFT的赛道里,从去年的10月份到现在,我看了NFT项目超过一百个,我建议大家找大机构头部,他们毕竟筛选过产品,如果买NFT单个的产品希望大家有很多共识,比如NFT产品本身有很多人认可,如果新的东西建议大家理性一点地做一些调查,前期发了一些NFT,比如大平台买完之后,因为自己不了解,看到大家抢,买完了之后卖不出去,于是造成了损失。在每一个大型的公链发展到现在生态逐渐好了之后上面有很多机会。
关于DeFi领域我特别推崇,因为它更接近于传统金融的工具,如果风险偏好比较低可以选择无损挖矿,如果风险偏好比较高可以找大平台相对收益较高但比较稳定的项目选择,我们Saffron平台是很好的选择。
在DeFi其他的生态领域里,比如做借贷和交易,如果有机会能投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很早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后期溢价就太高了,就不太适合了。[2021/4/12 20:11:20]
在这种模式下,只要公司的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数据在逐年的增长,那么每股的价值也就在不断的提高,那么相对应的每股的价格也会逐渐的提高,这个逻辑是明显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可比性比较高。
动态 | Coinbase发布关于机构服务的声明 罗列五项核心原则:据Financemagnates消息,Coinbase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其机构服务的声明。该声明列出了该公司表示将指导其机构服务提供的五项核心原则。包括:1.经营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2.使用机构级基础架构和流程保护客户;3.实施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治理;4.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公平访问;5.公开披露上市惯例和市场规则。[2018/8/21]
在目前区块链的模式下,区块链里发的不是股票,是Token。股票背后对应的是分红权、投票权、剩余资产追索权,而Token背后对应的权益则大不相同,有些对应的是分红权,有些则对应的是像点卡、积分这一类的使用权。
目前大部分的Staking的项目都有增发机制,代币的增发率一般是在3%~6%之间,一般不会低于3%,也不会高于6%。单看3%、6%在某一年里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这个增发按复利计算的,增发的数量其实是很恐怖的。
比如我们举个例子,某个区块链项目初始发行的1亿枚Token,按6%的增发率,那么30年之后,你猜Token的总数是多少?是5.7亿枚,相较于初始发行,数量翻了将近6倍。
这也就意味着,项目本身的价值必须得在30年当中提高6倍,才能抵消这个增发带来的通胀影响,如果没有跑赢这个数字,那么这个币就是在不断贬值的。
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BITPOINT发布关于为强化安全的临时系统维修的通知:据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BITPOINT官网,为加强系统安全,BITPOINT将于日本时间4月21日(星期六)凌晨2点~6点进行临时维护,维护期间,WEB交易网站、交易API服务、店铺结算服务,BITPointWallet应用程序、BITPoint Lite应用程序均不能登录,但BITPOINT FX交易可像往常一样登录和使用[2018/4/20]
而在传统商业当中,绝大部分的项目存续时间其实都在3年以内,好一点的项目可能3~5年,很少有能够超过10年的,能够存在30年的企业,基本上都成了极品。相信这个大数据的样本放到区块链当中,依然不会变化。
也就是说在不增发的模式下,很多公司都没有办法长时间创造价值,而在这种时间尺度拉长之后,尤其在大量增发的前提下,还能够创造增量价值的更是少数,难度更是成倍的增加。
更何况大部分项目的Staking都没有约定结束时间,不是说限定期限30年之后就结束了。而且大部分区块链公链项目都是以底层协议形式存在,都有一个特点:一旦启动,就不会停机。
也就是说,有很多公链项目甚至有可能会持续100年以上,如果有一个项目真的能够存续100年,你知道原来的1亿变成了多少个吗?变成了340亿。而且持续的时间越久,复利的效果就越明显,越往后增发的就越多。那么在这么高的通胀率之下,我很难想象有哪一个公司,即使是能够活100年的像可口可乐这一类的极品公司,长期来看,也难以创造单币的增量价值。
BTC.com关于4月10日UBTC硬分叉事件的处理公告:BTC.com 发布公告称,由于UBTC开发团队在4月10日18:47:31.0(北京时间)于区块高度506400处悄无声息地执行了硬分叉,导致UBTC块收益发生变更。为避免进一步损失,矿池已将UBTC挖矿的用户统一切换去挖BTC。目前矿池正在积极进行节点升级工作,预计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对于UBTC开发团队此次分叉行为,BTC.com承诺不会让矿池用户收益受损。对分叉前已在矿池挖UBTC的用户,在UBTC旧链上挖矿所得收益,矿池将根据后台记录以新币完成等额数量的收益发放;对分叉后受矿池错误数据影响而误切的用户(19:48后),发放新UBTC,并同时根据切入、切出时间,结合平均算力,统计出该时间段内的BTC理论收益,予以补偿。此外,因矿池打款钱包节点需要同步,UBTC挖矿收益及BTC补偿发放均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此次事故对于其他币种挖矿没有影响。[2018/4/11]
如果连可口可乐这种极品公司,都没办法保持长时间创造单币增量价值的话,那么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做到。
如果一种模式,长久看来,单币的价值总是在不断的减少,而且时间越久,减少的就越多,那么我们需要怀疑的是,这个模式在初始设计上是不是什么问题?
三、锁仓——为什么要锁?
一般为了推行Staking,项目方都要会推出一个锁仓机制,每个公司的锁仓模式不一样,但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公司提供锁仓机制,你可以随时锁仓,也可以随时解锁提现。锁仓是马上就锁,但提现却要等15天、20天或者一个月;只要开始锁仓,就马上开始计算收益,但解锁提现的过程,比如说15天、20天,这个过程是没有收益的。
还是先和传统的股票对比一下吧,传统的股票里面是没有锁仓这一说的,虽然也有禁售期的概念,但是那只是对项目方和投资机构而言,普通人持有的股票是不用禁售的。
而且即使是禁售期,也是证监会提前就定好规则,比如说半年解禁、一年解禁,而不是由项目方来制定锁仓时间。
项目方居然能够自由的制定锁仓时间,这一点总让我怀疑项目方是不是有操纵市场的嫌疑。
比如说,很多资金盘项目就是这样的,利用锁仓这一特点,他们会为锁仓设置一个非常长的期限,比如说锁仓必须锁半年,半年之后每个月只能解锁10%,而这10%也需要一个月后才能到账。
很多项目方除了可以随意的制定锁仓规则之外,他们甚至还可以随意的更改锁仓规则,在你锁了半年之后,他可以提要求说再锁一年,或者为你的解锁设置各种限制。
也许这些并不仅仅是锁仓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整个区块链行业缺乏监管和行业标准的问题,但是锁仓对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锁仓本身的意义在哪里?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四、Staking——一种有待商榷的创新
有了增发和锁仓模式之后,Staking机制就可以正式推出了,也就是项目的总代币数量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发,这个增发的部分,按照锁仓数量的多少,分给那些锁仓者。
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项目代币的增发,是对所有的代币持有者而言的。只要增发,那所有代币持有者手上的代币价值是减少的;但是代币的增加部分,却只分发给了锁仓者,也就是锁仓者可以保持自己代币的价值不受影响,而那些没有锁仓的人的单币价值就只能被每年被持续稀释,这种情况真的公平吗?
为什么要强迫别人锁仓?锁仓,单币的价值没增加,但不锁仓,单币的价值在减少。所有代币持有者不都是平等的吗?所有代币持有者的权利不都应该是相同的吗?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价增发:我认为增发模式,保证了项目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价锁仓:我认为锁仓模式,是用大部分人的损失,换取少部分人的收益!
毕竟,无论是锁仓的币,还是增发的币,最终都是要砸向市场的。
关键是,锁仓和增发这两者的创新方向都不对,项目需要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让项目更多的解决市场需求,与市场产生更大的连接,让从而市场对代币的需求量上升,通过代币价格的上升来解决相关的激励问题。
代币真正有用是社会对代币需求增加的关键,代币需求的增加是代币价格上涨的关键,代币价格的上涨是解决激励问题的关键,所以,一切没有让代币真正有用的技巧,都是奇技巧。
五、更多的思考
不过,我大概也能理解Staking背后的逻辑,有很多区块链项目是不得不用Staking模式。
因为大部分区块链项目本质是一种分布式协作,在分布式协作的基础之上,你需要很多生态方参与到你这个项目建设当中来,比如以开发者、节点或者其它的形式。要吸引大量的人参与,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利益;要吸引他们长久的参与,就得为他们提供长久的利益。
那么如何让利益足够多而且更长久呢?这是每个项目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想利益更长久,仅仅依靠初次分配的话是不够的。初次分配是一次性的,而后续的付出是持续的,这两者不太匹配,所以会造成一些麻烦。但如果采用增发模式的话,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配合锁仓模式,锁定增发的流动性。
想法很完美,只不过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很多其他的问题。
用Staking的增发+锁仓模式来解决激励问题有点像饮鸩止渴,它通过扩大了代币的供给来解决激励问题,而且是以复利的形式扩大的,随着代币的供给越来越多,如果代币的需求跟不上的话,那么整个代币的经济体系就会破坏。
如果代币价格持续下降,甚至有可能进入死亡螺旋,就是代币价格下降,导致参与生态人员的利益受损,那参与生态的人就越少,生态越少导致代币使用场景越少,导致代币价格进一步下降,由此形成负面循环。
但其实解决激励的问题,Staking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比如,比特币走的路就值得借鉴,它在代币总量不变也不用锁仓的情况下,居然也能够让整个项目发展的越来越壮大,居然也做到了知道比特币的人越来越多,使用比特币的人越来越多,支持比特币的生态越来越多,比特币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比特币的矿工越来越多,比特币挖矿的难度越来越高。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比特币价格的上涨。
代币价格持续上涨,才是解决长久激励问题的根本,而不是靠增发和锁仓。
代币的本质是一种使用权,你想让代币的价格越来越高,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那么就让社会对它的需求越高越好。也就是说你需要扩大项目的应用和生态,让项目覆盖解决更多的社会需求,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让社会更多的人对这个代币有需求,那么代币的价格才会上升,代币价格上升才会解决整个代币经济循环当中的一系列问题。
而锁仓和增发本身,显然都没有做到让代币对社会有用。
六、结语
目前,我个人的看法是:POS有意义,Staking值得商榷。
本文来源于巴比特资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