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网络加密币”难以成为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_说拿我的卡转账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昨日发文表示,对数字货币等热点问题可得出以下五大判断:1.“货币的非国家化”难以实现;2.“网络加密币”难以成为货币;3.与某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难以摆脱“代币”定位;4.与多种法定货币一篮子挂钩的超主权货币很难成功;5.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难以成为新的货币。面对影响极其广泛而深刻的货币金融,需要充满敬畏与谨慎,即使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和货币数字化风口,也要保持必要的冷静与克制,要准确把握货币的本质定位与核心功能、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相信任何偏离货币本质属性与根本要求,标新立异、抢占“领先”地位,急功近利地推出新的货币概念、货币理论、货币体系、金融创新等,均难以成功。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具备六大优势:12月22日,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主办,科技行者协办的“2020可信区块链峰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以“区块链让开放银行更安全”为主题发表演讲。

高峰以数字函证场景为例,介绍了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BPBC)。其底层采用自主可控且通过工信部可信区块链认证的“工银玺链”产品,应用层提供函证申请、函证分发、函证回函、合规检查、统计分析、数据驾驶舱等功能模块。

该平台具备六大竞争优势:一,区块链技术安全可靠避免函证信息被泄露、篡改;二,线上实时传输智能高效,可跟踪,可催收;三,便捷易用,询函一触即发,回函如期生成;四,各环节建立共识机制,全程留痕可追溯;五,事务所、银行与平台便捷接入,随时扩展;六,独立部署监管节点,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2020/12/22 16:04:33]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应对“上链”信息加强保护: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梦宇表示,区块链带来的多方协作及数据共享机制能够实现交易的实时结算与记录,同时缩短业务流转时间。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监管框架和统一的行业规范,国际上也未建立协同机制,使得现有应用场景相对分割化、局部化。完整规则的缺乏影响了银行同业间的应用推广,而已付诸实践的机构则面临着规则改变的风险。对此,她建议,针对“链下”应用场景,监管机构应逐步试行“监管沙箱”,在小范围内测试应用场景之后再推广;同时对已经或即将“上链”的信息加强保护,防止误用、滥用行为,充分保障使用区块链技术主体的权益。(经济参考报)[2020/4/30]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中国银行将积极探索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银行业的应用场景:6月2日,“2018中国金融创新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论坛上表示,中国银行将在2018年开始构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平台,为业务和经营管理的智能化、生态化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更加积极地探索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传统银行业的应用场景。目前,我们有12个项目正在试点使用区块链技术,有22项区块链技术专利在国内保持第一名。[2018/6/2]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8:84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