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站上风口,央行数字货币蓄势待发。10月24日,中共中央局会议强调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突破口在改善民生、智慧城市、促进信息与资金互联互通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区块链在数字金融及数字资产交易领域的应用仍需要深化。近期,就区块链的发展前景及中国数字货币进程的相关问题,凤凰网财经《启谈》栏目独家专访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
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标志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10年过去了,区块链技术发展如何?在李礼辉看来,区块链作为一个核心的技术,目前他的底层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规模化应用的瓶颈还没有突破,正处于产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机遇期。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大概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会优先在金融领域获得快速发展。
但是,李礼辉并不看好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前景。“坦诚的说,我并不赞同大家去投资比特币这样的一些虚拟货币,因为他风险太大了,更多的好像是一个投机的工具,没有什么太大的前景。”李礼辉表示,数字货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法定的数字货币,第二种是虚拟货币,第三种是可信任机构的数字货币。比起数字货币,他更看好法定的数字货币或者金融机构的数字货币。
声音 | 中行原行长李礼辉:我国推出法定数字货币 可能具有一定过渡性:今日,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的“数字货币未来”研讨会上表示,现阶段我国如果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注重传承和替代,即维持现行的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步替代传统货币工具及支付工具。(科创板日报)[2020/1/13]
同时,李礼辉称,中国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有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我们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必须满足高并发、规模化可靠利润的要求。
那么,数字货币到来之后,会不会对中小商业银行造成威胁?对此,李礼辉表示,数字货币可能会限制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应该是会维持现有的运营发行机制,采用间接发行模式。
图为:李礼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
01区块链金融的发展前景广阔
声音 | 李礼辉:区块链的核心功能可以建立数字信任: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于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区块链的核心功能是可以建立数字信任。一是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二是可以应用数字技术对人或物进行特征识别和时空定位,三是数字信任的主要优势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普惠性。李礼辉强调,目前,各个国家均未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发致力于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瓶颈。我们应该实施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维护数字经济安全。具体而言,中国应该掌握自主可控的技术,加快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创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加大力度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中国产经新闻)[2019/12/23]
凤凰网财经:近日,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上升到国家战略,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声音 | 李礼辉:区块链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再造商业模式:11月29日,ReFinTech金融科技峰会在北京新世界酒店召开,中国互金协会区块链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并演讲。演讲的主题为“国家战略和法定数字货币“。李礼辉表示,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具备分布式、端对端、开源式、多中心的特征,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重构技术架构,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再造商业模式。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端对端网络有助于信息并行传递、实现信息共享、管控并行交叉。区块链的链式区块数据架构、共识机制、时间戳和密钥等技术,有助于防止原始数据篡改。智能合约有助于实现交易规则的差异化和可信度,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执行。目前的研发和应用实践证明,在规模化的商业应用中,联盟区块链最有可能成为主流架构。(新浪财经)[2019/11/29]
李礼辉:首先,我觉得区块链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技术,另外作为一个核心的技术,目前他的底层技术还不那么成熟,同时规模化应用的瓶颈还没有突破,所以我们就处在产业技术创新重大的机遇期。我觉得中央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产业发展,就是为了抓住最重要的时机。
声音 | 李礼辉:区块链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道路要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认为,区块链打开了通向未来一扇大门,但是通向未来的路还是云遮雾罩、山高水远。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提示区块链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可能性,不过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大范围高效率、高可靠应用,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2018/8/12]
凤凰网财经: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李礼辉:应用场景包括金融方面的金融交易,物流、慈善等。就目前观察到的区块链的应用来说,规模都不是特别的大,要进一步的突破区块链技术的一些规模化应用场景。
凤凰网财经:五年之内,您觉得区块链会在哪个行业取得重大突破?
李礼辉:国际上一些权威机构的预测,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大概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我认为金融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领域,首先金融机构有巨大的市场,第二就是金融机构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来进行区块链方面的一些投资和维护,所以我觉得区块链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技术性信任可以一定程度上取代商业信用:金色财经6月2日现场报道,在今日召开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会上表示,可持续的金融科技发展之道应该是勇于创新但固守金融本源,敢于变革但不触金融安全底线,善于构建捷径但不走旁门左道。他说,区块链通过“共识协议”和编程化的“智能合约”,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从而实现价值交换的针对性和筛选性,以及价值交换的限制性或条件性,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他强调,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中,技术性信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取代商业信用。但并非否定或去除传统的信任方式,是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这样有利于维护和执行契约关系和契约原则,有利于维护金融诚信,十分契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更多内容请关注金色财经的后续报道。[2018/6/2]
02个人信息边界模糊,
商业运用规则需要有更加明确的规定
凤凰网财经:区块链技术也会应用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伴随而来的是用户信息被泄露、用户欺诈等一系列风险,区块链应该如何规避这类风险?
李礼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区块链技术和其他的一些数字化技术的联合应用,或者叫集成应用。单一的数字技术,因为场景有比较大的限制,如果说我们能够把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的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应该说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但这就可能会涉及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信息数据的保护问题,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实际上从中国这几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来看,在数据的保护或者说隐私保护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违规使用等问题都有出现,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在法律上有一些具体的制度规定。
比如说通讯运营商、广告平台、医院、码头、铁路运输部门等,他们在业务中收集了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些数据中有两种需要特别重视,一种是属于公共信息的数据,一种是属于个人信息数据。但是哪些属于公共信息,哪些属于个人信息,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界限。对于属于个人的信息,商业运用应该遵循什么规则,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规定。
另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质量,他要有足够的真实性,足够的一致性,同时要有足够的可靠性。怎样让我们的数据做到真实可靠、一致统一,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03虚拟货币没有太大的前景,
更看好法定的数字货币或者金融机构的数字货币
凤凰网财经:前段时间,支持区块链创新发展的消息出来后,比特币大涨,这种现象您怎么看?您如何看待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
李礼辉:其实数字货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法定的数字货币,第二种是虚拟货币,第三种是可信任机构的数字货币。你刚才提到的比特币大涨,实际上是虚拟货币在涨涨跌跌。
虚拟货币有两个重大的缺陷,第一个技术上的缺陷。虚拟货币是基于公有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平台,受技术机构的限制,他的运行速度是比较慢的,运行效也比较低,所以他不能够应对那些高并发的需求。如果这个缺陷不能够解决,就不可能规模化的应用。
第二,虚拟货币更重要的是有经济上的缺陷。总体上看,现在像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没有足够的信任背书,也没有真实的实体资产做支撑,所以投机性是很重的,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的涨跌都很大。坦诚的说,我并不赞同大家去投资这样一些虚拟货币,因为他风险太大了,并不能够适应我们正常的支付或者价值转移、价值储存的要求,更多的好像是一个投机的工具。
因此,虚拟货币没有什么太大的前景,只能够在小范围应用,投机性也太重。但是法定的数字货币,金融机构的数字货币或者说可信任机构的数字货币,未来还是有发展的空间。
04中国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
凤凰网财经:目前来看,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是处于什么地位?
李礼辉:从我了解的情况看,我们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应该是比较领先的。中国有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特别是零售市场,我们所有的金融交易,包括法定数字货币,都必须满足我们超大市场零售业务高并发的需求,才能够实际推行和应用。和欧洲几百万人口的这些小国家相比,我们对于规模化可靠利润的要求也是更高的。
凤凰网财经:您是更期待数字货币到来还是说因为数字货币到来之后也会出现很多风险。
李礼辉:这个主要在于你的选择和金融管控的能力。我觉得数字货币的出现肯定是一个趋势,至于什么时候出现,如果说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高并发,能够得到规模化可靠需求,数字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比如说他的发行成本更低,央行要调节货币市场也更加容易;另外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可控匿名支付,也对消费者有利;同时他又是可跟踪的,特别是央行的数字货币跟踪,在反等方面可以防止非法的应用。
05数字货币可能会限制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
应该采用间接发行模式
凤凰网财经:数字货币到来之后,会不会对中小商业银行造成一些威胁?
李礼辉:这个在于我们对货币发行机制的选择,现在的货币发行机制,我们称之为叫间接发行机制,或者称之为双重发行机制,中央银行发行法定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发行,再把货币扩到市场上去。
来源:凤凰网https://finance.ifeng.com/c/7sHoBgaUnUe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