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牵动亿万国人的心。一边是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全力以赴,一边是一线医院防护用品紧缺;一边是世界各地的捐赠蜂拥而至,一边是湖北各地防护物资告急……这些都把武汉红十字会推上风口浪尖。
从山东寿光捐赠至湖北武汉的350吨蔬菜,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什么寿光捐赠的蔬菜要销售?”“销售的款项为何又要捐给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是否涉及倒卖慈善物资?”网友的各种质疑声四起,在网络上引发舆论狂潮。
虽然武汉红十字会也做出了说明,但却难服悠悠众口。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公开透明,不诚信等正是当下公益事业发展所面临着的痛点与难点。如果这些都放到区块链上,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公益之痛
1月28日,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了帮助武汉人民渡过难关,山东寿光无偿捐赠350吨新鲜蔬菜,并且山东承诺,将持续供应武汉优质价廉蔬菜10-15天。350吨救灾专列日夜兼程,奔赴武汉。而此后发生的事,便越来越魔幻。据武汉商务局表示:寿光免费捐赠的350吨蔬菜,在武汉当地将低价销售,并且,销售所得全部捐给武汉红十字会。钱去了哪里?1月30日中午,武汉红十字会紧急发布声明:武汉红十字会并未收到350吨寿光蔬菜的现金捐赠。且,其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只接收与疫情防控有关的急需医疗物资。那么,关于350吨新鲜蔬菜的现金去向,谁在说谎呢?
毕马威报告:受新冠疫情影响,区块链相关投资下降63%:毕马威(KPMG)发布一份报告,预测区块链将是未来12个月内企业投资增加的五个新兴技术行业之一。
尽管报告发现,由于新冠病大流行,区块链的投资下降63%,但该报告预测,随着主要公司寻求在后COVID-19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该行业以及人工智能(AI)、云、5G和流程自动化技术的投资将增加。(Cointelegraph)[2020/8/14]
1月29日晚,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张善款退还单被网友质疑造假,引发网络热议。当晚,基金会删掉了微博。30日上午,其再发微博表示,昨天因工作失误把回单的“支行”写成了“之行”,现在已经跟财务和银行沟通。稍后会公示正确回单及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捐款。
1月30日,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在线求助,称协和医院的物资即将全部用尽,恳请社会帮助,邮费到付都可以,并特别强调,“不是告急!是没有了!!”上午12时55分,湖北省红十字会官网公布了17项捐赠物资的使用情况。其中显示,主打不孕不育诊疗的武汉仁爱医院收到了1.6万个N95捐赠口罩。而武汉市61家发热门诊之一的协和医院仅收到3000个口罩。有网友质疑,湖北省红十字会对捐赠物资分配不合理。
印度CBI要求警察部门在疫情期间掌握加密货币等新型犯罪相关知识:印度中央调查局(CBI)已通知联邦及各州的警察部门,在Covid-1新型冠状病疫情期间及结束后,密切关注国际刑警组织新成立的“虚拟学院”(Virtual Academy),以掌握网络犯罪、加密货币、无人机、数字取证、网络恐怖主义和暗网等新型犯罪相关知识。
一名CBI官员表示:“至关重要的是,在Covid-19疫情期间,警务人员不能失去对其他犯罪的控制,该数字学习平台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创建。”据悉,该虚拟学院将提供100多节自主学习的课程和模块。(印度斯坦时报)[2020/5/7]
不有不少人质疑,武汉市红十字会为什么累计收到3亿多捐款,迄今却只下拨了其中的5000多万?而据武汉市慈善总会的官网显示,截止到1月30日,5.5亿元的善款,竟分文未花,已使用为0元。
这些指控都非常具体,湖北红会做的具体说明。网友看过之后总结了几个字:不认真、不作为,不负责。
欧科集团徐明星对话全国政协委员 谈抗击疫情区块链如何发挥作用:3月20日,全国政协云上“小双周”座谈会今天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业界专家代表出席。会上,欧科集团创始人徐明星发表“区块链+供应链抗疫期间‘扛大旗’”主题演讲。徐明星表示:“除了供应链外,区块链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重要应用。随着下一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将展现出更大的应用潜力。”[2020/3/20]
2月1日,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红十字会物资供应问题,武汉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强回应称,红十字会的捐赠是满足医疗物资需求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防控疫情时。①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耗量大于供应量。②红十字会在官网上发布了急需的物资,捐赠的物资和这些急需物资从品种、型号、标准不是很好地对应。③当然我们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周转不够快、调拨不够及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的。
吉林法院疫情期间积极推进区块链应用,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疫情防控期间,吉林法院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手段灵活办案,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应用,探索“零接触”式网上办公模式,为当事人提供更多司法服务和保障。作为首批接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链”平台的单位,吉林法院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深挖区块链技术内核,并结合司法工作所需,开展区块链司法应用研发,助力司法公平公正。截至2020年2月,吉林全省法院司法审判材料和节点流转信息存证上链超过4500万条记录,占全国存证量的1/7,并已实现了互联网电子诉讼证据取证、存证、验证、微法院诉讼证据存证验证、诉服中心电子诉讼材料和法院文书的存证验证。(澎湃新闻)[2020/3/13]
疫情当前,和时间赛跑,速度就是生命。面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有网友建议,可以开个网络直播,直播武汉红会的工作流程,并申请卫健委的物资下拨流程也随时并机直播。方便全国人民随时监督,公开透明。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赵伟:疫情给区块链带来很多机会:3月1日下午14点由火币中国主办的“2020开火节”火热来袭!全国45座城市直播节点参与,汇聚10000人线上MEET UP!在《火透了2019的区块链,2020如何再度开火》圆桌环节上,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区块链专委会主任赵伟表示,这次疫情让2020年世界经济开局非常艰难,不过给区块链带来了很多机会。
赵伟表示,这次疫情危机为区块链带来了机会,未来区块链将在疫情防治、公共卫生、公益事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前段时间中央开会要求加强应对疫情的公共安全储备物资的管理,区块链对这些重要物资的数据透明、数据审计和调配控制,将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此外,这次疫情早期数据上报透明性,后来感染人群数据的掌握和收治,都遭受到公众的巨大质疑。包括公益事业对数据透明公开的要求非常强烈而具体,无论是武汉红会早期遭受的质疑,还是韩红基金会受到的投诉,背后本质上都是对数据是否透明和公开而质疑。而对捐款的来源、数额、使用情况,物资的管理和调配有全程可信的跟踪,区块链都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2020/3/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葛云松也撰文表示,民政部门可以协调那些活跃的慈善组织,建立一个技术可靠、使用便利的平台,将它们各自的信息汇总起来,为有需求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求助平台,也为捐赠意向人以及慈善组织的决定提供有效信息。要求慈善组织将相应款物交给五家机构、由它们执行定向捐赠。所增加的信息沟通、物资清点交割等事务,完全是不必要的。
链上公益
从郭美美事件,到此次风波,公益公信力一直人们诟病的关键。公信力的不足源于难测的人心,也源于信息的不透明。与其花费精力和时间来揣测公益是是非非,不如让机器来评判。
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四大优势。这四大优势正好对应的解决了原有慈善公益项目所被人诟病的问题。
公益上链更公正。区块链可以将慈善公益项目相关的信息分布在网络各个节点上,目前没有什么技术能同时篡改整个网络上51%以上的节点数据,这样杜绝了某一个组织或个人操控一个慈善公益项目为自己谋求利益。
通过购买区块链平台发行的加密货币或者使用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捐赠,这大概算是公益最早引入区块链的记录。通过区块链捐赠不但可以去除对善款被挪用的隐患、去除对慈善机构的猜忌,还扩大了捐赠渠道,对慈善公益的发展是一大帮助。
公益上链更透明。去向不明一直是公益慈善的痛点之一,不但引起了彼此的猜疑,还给了某些人可趁的机会。因此借助区块链为捐赠溯源就成为了公益慈善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区块链所有交易都进行全网广播,并且每一个节点都会收到并记录于账本上,这使得区块链具有了可追溯的功能。相关人可以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查询和追溯。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所捐助的每一笔款项的对应接收人是谁、是如何使用的、一共发放了几次、救助效果如何等等,可以点对点的查询和追溯相关的责任人。
公益上链更简单。不仅可以提高平台的公信力,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简化这中间的流程,降低慈善事业的运营成本。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存储账本,共享功能优越。通过区块链把公益慈善项目信息共享出来,与相关网络上有互联网筹款权限的组织联合,同时与民政部门、医院等精准扶贫信息进行对接,即可让整个救助过程线上化,降低线下运营的成本。
同时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使用,解决了传统慈善公益项目中复杂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问题。我们只需要把相关的条件和要求设定后,智能合约就可以自动的执行了。款项的金额,款项的使用步骤,和将会达到的效果等内容都会在合约中体现。整个合约从收款到执行都可以自动的操作,并将执行情况自动给出反馈。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并受所有参与当事人的监督,通过智能合约这种全自动的模式确保了项目平稳落地。
现阶段,我国也有不少公益项目开始尝试植入区块链技术。如,中华救助基金会联合蚂蚁金服,推出区块链公益募捐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生”。蚂蚁金服公益运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筹款,建立起第三方公示体系区块链资金流公示,为公益机构进行数据统计、项目执行跟踪提供便利;火堆公益联合众安技术底层,实现九寨沟地震公益募捐;腾讯公益寻人,应用联盟链的多节点部署,链接微信、404寻亲、宝贝回家等系统实现信息互通等等。轻松筹阳光链,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收集善款后发放到患病人群。宝贝回家发起并应用微软的AI人脸识别技术,寻找走失儿童。美丽中国联合京东公益,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偏远山区学校物资捐赠。去年9月,京东公益也利用区块链实现了对物资捐赠公益的追溯。
2017年4月17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广州市数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共同组建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数链科技区块链实验室”,主要就是为了探索并落地互联网慈善公益项目的账目、求助过程、执行过程的区块链公开公示方法。
虽然,“区块链公益”还在尝试阶段。但区块链对公益公信力的提升确实大有裨益。为了不再让捐赠者寒心,提升慈善公益平台的公信力,改变刻不容缓!也希望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加大力度、加快脚步,早日为慈善公益事业提供强而有力的保护!
相信未来,在逐渐完善的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人们可以踏踏实实地感受公益的真善美。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