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星期以来,在以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平台币的带领下,数字货币整体都走出了一波很不错的行情。
前两天有读者就在微信上问我,有不少币的涨幅比特币还要高,这些币也没有什么用?它们为什么涨这么多?
这个问题实际上引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怎么看现有数字货币的“用途”?或者说我们对数字货币的认知是怎么划分的?
这种认知的划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字货币,更能在投资过程中指导我们的行为。因此我将用两到三篇文章来分析这个主题。
招商证券: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创新的全球共识正在形成:金色财经报道,招商证券发布《央行数字货币追踪之二:新共识、新机遇》研究文章,文章称,鉴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美联储对数字货币创新的态度至关重要。此次发布的报告,系统阐述了联储对研发数字货币的看法,总体表现正面。此外,英格兰银行近日也发布了英国的数字货币白皮书——《央行数字货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重视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场景下的应用。自此,全球主要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已经明确,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创新的全球共识正在形成,央行数字货币有望成为碳中和之后的又一确定性赛道。在新一轮货币竞赛中,中国已抢占先机。寰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 年12 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超越日元,跃居第四。数字人民币有望通过冬奥场景测试,加快跨境支付场景下的应用,助力人民币国际支付排位进一步提升;而国内基于数字人民币的新型支付生态有望加快形成,并衍生出更多类型的数字商业模式。跨境支付、新型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钱包,以及银行系统升级等赛道的投资机遇可持续关注。[2022/2/6 9:33:49]
从认知的角度,我把现在所有的数字货币分为下面三类:
声音 | 雪松控股集团韩刚:区块链很有价值 不评论数字货币:据新浪科技消息,“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6-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在“数据:有待开发的巨大资源”论坛上,雪松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韩刚发言称,区块链本身是很有价值的,数字货币本身不做评论。区块链技术如果应用得好,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里会解决信任危机等问题,此外还可以解决效率问题,沟通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也会提高。他还表示,发展和起步的时候需要一个个的链条,现实是不同的链条各自局限,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共同的一条链条,即私有链到公有链。[2019/3/26]
第一类是其价值和共识已经得到强烈认可,几乎毫无争议并且已经由圈内传导到圈外。这类币是整个数字货币领域数量最少的。
行情 | 市值前百的数字货币中95跌5涨:据非小号数据显示,市值前百的数字货币中95跌5涨,其中BTC 24h下跌8.68%,现报3795.95美元。24h成交额为54.96亿美元;EOS近24h下跌16.91%,现报3.56美元,24h成交额为17.44亿美元;ETH近24h下跌15.71%,现报137.73美元,24h成交额为34.13亿美元。[2019/2/25]
这类币典型的有比特币和平台币等。比特币被认可为“数字黄金”,屡次在外界政经环境不稳时表现出了定海神针的特性;平台币盈利模式清晰,尤其头部三大平台币,背后依托交易所有实打实的现金流和收入。
这类币谈起来,无论是它们的共识还是价值在业内认可度都很高,在业外普通老百姓也都能听得明白。
我们和普通老百姓谈比特币,只要和他们说,黄金涨,比特币就涨;和普通老百姓谈平台币,只要和他们说,平台币就相当于证券公司的股票,他们立刻就能明白我们在谈什么。
尽管有些业外人士不认同某些共识,但这不妨碍普通百姓理解我们谈的内容。
第二类是共识已经有了,但实际的使用价值还在证明中,或者说所谓的“使用价值”暂时还无法从让我们看到实际的效应。这类币比第一类稍多,但在整个数字货币领域也非常少。
这类币典型的有智能合约领域的以太坊、EOS,以及跨链项目等。
就拿以太坊和EOS来说,它们都被业界寄予了厚望,大家希望看到它们的智能合约功能能够产生杀手级应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
以太坊这两年发展出了受到业内高度关注的DeFi生态。
然而这个生态与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关系或带来了直接的效益吗?实际上根本没有,它仍然只是在一个小圈子内受到瞩目的“小众生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隔得很远。
EOS这两年发展出的生态离我们所期望发挥价值的领域则相差较远,连业内关注的人都未必很多。
跨链项目,在刚问世时概念非常新颖,也被业内认为有极大的潜在需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也有人开始质疑这个需求是否真实存在。
这类币谈起来,业内对它们有共识,甚至可能是很高的共识,但它们目前产生的价值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即便业内认可,这种共识也很难传导到业外,更不用说普通老百姓能理解这些共识和价值。
所以我们无法和普通老百姓谈“DeFi”和“跨链”是什么,有什么用。
第三类则是连共识都还在形成过程中的币。这类币的设计目标和场景连业内人士都未必理解或认可,或者即便理解也有极大的分歧。它们的价值则更加难以判断,这类币占了目前市场的绝大多数。
那么我们的认知处于哪一类呢?该如何面对这些认知?我下次继续分享。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