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0年是数字人民币的元年,那么2021年一定是数字人民币高速发展的一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数字人民币已经开立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目前,有155万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涵盖公共事业、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和政务等各个方面。
2021年,各试点城市不仅在数字人民币的活动上下足了功夫,在试点场景的拓展上也不遗余力。本文将从年度盘点的角度来介绍2021年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十大首创的应用案例,排名不分先后,仅代表移动支付网观点。
1、首张“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
2月7日,中国移动首张支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SIM卡亮相苏州移动营业厅。数字人民币SIM卡硬件钱包由中国移动和工商银行联合研发,可实现双离线支付。
在当时这是基于SIM卡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首次亮相,用户使用身份证件办理移动超级SIM卡后,安装在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内即可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支付功能,轻轻“碰一碰”,几秒钟就完成了支付转账及话费缴纳。
而在10月13日,中国移动再次联手工商银行在苏州首次发布了“基于超级SIM卡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产品”及品牌名“SIM PAY”。实际上即是将SIM卡模式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正式推向市场。
据相关人士透露,苏州作为数字人民币首批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11月在全国率先实现基于SIM卡的数字人民币C2C双离线交易,2021年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SIM卡硬钱包C2B双离线交易,2021年7月SIM PAY产品实现首次试商用,成功发卡1000张。
当然,在SIM卡硬钱包的拓展上并非只有中国移动一家,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同样在加速拓展。由于试点节奏和合作的原因,中国移动一直以来都是与工商银行合作推进其SIM卡产品,而中国银行则与电信、联通达成了前期的合作试点,三者又称为“中电联”。
9月,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行联合研发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已正式上线,10月底后还将试点推出电信SIM卡硬钱包功能,支持“离线”收付款。而同为冬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行也推出了中国联通沃钱包App数字人民币钱包,用户可在App内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双方还共同研发了物联网数字人民币模组,通过加载联通物联网SIM卡,实现在线、离线多种支付模式。
2、首个硬钱包“物物支付”场景
金融科技公司Revolut将继续招聘员工以推动加密货币业务:8月5日消息,金融科技公司Revolut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将其在欧洲、英国和美国的加密货币业务员工人数增加20%,Revolut目前正在招聘13个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职位,包括合规和金融犯罪预防,以及在法律领域具有加密货币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和专业人士。Revolut2022年至今已经雇佣了43名加密货币业务员工。(彭博社)[2022/8/5 12:03:57]
3月19日,中国银行、中国电信和国家电网率先在雄安新区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探索实现物物支付新技术落地。
据介绍,数字人民币的硬件钱包分别置于电动车充电口和充电之后,在车主为车辆充电时,充电设备可以自动读取车主钱包信息并开始计费,在充电结束时自动完成电费扣款,无需车主再进行支付操作,实现了无感支付的充电体验。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此次新能源汽车充电应用应该是数字人民币在物物支付场景下的首次公开亮相,也是硬件钱包在物联网领域的新尝试。
此前,据成都市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活动信息显示,成都在数字人民币的推进中也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商合作,实现了成都市近300个智能充电桩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不过具体信息和应用详情并未曝光。
12月27日,广东省首个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充电桩项目在深圳市罗湖区正式启动,该项目由罗湖区人民政府牵头,长虹网络科技、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燃气等单位共同参与。
当然,新能源充电只是一个典型场景,未来基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物物支付”或许有着不错的发展空间。
3、首笔“链上”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
6月13日,中国银行河北雄安分行联动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雄安新区首笔“链上”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该笔业务通过雄安新区“区块链资金支付平台”,向春季造林项目建设者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工资,这也标志着全国首个“区块链+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顺利落地。
该创新业务由工程分包商通过雄安“区块链资金支付平台”发起“数字人民币”工资支付申请,并将建设者数字钱包ID、发放金额等工资信息上链存证,由银行根据链上拨付申请将工资款项从分包商对公钱包以数字人民币形式批量发放至建设者对私数字钱包,从而实现了建设者工资的“穿透式”领取,极大简化了中间发放环节,显著提升了工资发放效率。
同时,在移动支付网看来,该系统在节省工资交易成本的同时,还使交易数据公开透明,保障了交易的真实与安全。
此前,包括京东在内的多个企业已经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工资代发场景,不过工资信息的“上链”并不多见。不容置疑的是,虽然数字人民币的底层并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但区块链技术在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拓展中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OKT突破70美元关口 日内涨幅为6.61%:欧易OKEx数据显示,OKT短线上涨,突破70美元关口,现报70.12美元,日内涨幅达到6.61%,行情波动较大,请做好风险控制。[2021/5/24 22:38:29]
4、首个公交出行场景的双离线支付
7月16日,雄安新区成功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公交出行场景双离线支付功能探索和应用落地。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通过将收款对公硬件钱包内置于公交终端设备,乘客在乘车时持个人硬件钱包在无网条件下仅需“碰一碰”即可完成扣款,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使用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进行支付的便捷性和体验感受。
这也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双离线支付首次应用于公交出行场景。尽管今年以来,部分试点城市也相继拓展了双离线支付在公告交通领域的应用,作为宣传的首次来说对行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移动支付形式趋于多样化,硬件钱包以可控匿名、双离线支付等特性,在一些特定场景中仍有很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差异化场景应用中,可通过加载不同的行业应用丰富数字人民币的钱包应用场景,例如社保、医疗等。
5、首个基于5G消息的数字人民币应用
10月8日,中国移动联合工商银行共同完成基于5G消息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并正式上线,成为第一家在5G消息中应用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机构,为以5G消息为载体构建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奠定基础。
5G消息是在短信上支持文本、语音、图片、视频、表情、位置等多种媒体格式。5G消息数字人民币钱包,等于在手机短信消息窗口给数字人民币业务功能加了个快捷键,使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变得更加轻量化、便捷化。
数字人民币与5G消息融合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易用的社交支付能力,为数字人民币的快速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chatbot智能化服务,以对话的形式,在消息窗口完成查余额、查明细、转账等数字人民币功能,充分享受5G消息带来的金融服务便利性。
实际上,早在2020年10月,中国联通便联合中国银行试点了数字人民币在5G消息上交话费、购物的应用。
从体验上而言,未来当5G消息普及之后,其轻量化的特点结合数字人民币的普适性或给用户更多选择。
6、首个数字人民币港人缴税场景
11月3日,来自中国香港、在深圳创业的陈先生在深圳市前海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申报了9月份的个人所得税,并成功使用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缴纳了税款。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此次港人缴税是全国首个支持全税种、数字人民币全运营机构的纳税创新场景。
深圳市税务局与深圳建行联通缴税系统与银行代理财政系统,在不改变原有缴税业务流程的情况下,将数字人民币支付有机整合进原有现金征缴体系。同时,基于央行数字人民币体系互联互通平台,深圳建行成功打造首个支持全税种、数字人民币全运营机构的税务缴纳便民支付场景,实现深圳市税务局对数字人民币支付联通各行的整体需求。
目前,基于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缴税业务已经在很多试点城市推行,不过港人缴税的场景算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创新税务缴纳场景。
7、首个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
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北京金融管理局公布了首批拟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16个项目名单,其中包括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试点”是银河证券联合工商银行申报的试点项目,是16个中唯一一个涉及数字人民币的项目,同时也是首个数字人民币涉足证券行业的试点应用。
该项目围绕客户购买金融服务、购买理财产品的实际需求,结合数字人民币的特征,设计了“数字人民币购买付费金融服务”、“三方存管体系下数字人民币投资场外理财产品”及“数字理财钱包体系下数字人民币投资场外理财产品”三种证券行业应用场景,以达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防范等违法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运行效率的目的。
该方案作为证券行业首个在购买场外理财产品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应用场景,其与传统账户类型有一些区别,具体表现在:1.新设立客户专用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2.存量客户可绑定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3.新设立数字理财钱包。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试点数字人民币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特征,优化客户操作流程,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便捷的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也是属于国家战略和支付市场变化的需要。
8、首单数字人民币“保险+期货”项目
11月29日,邮储银行大连分行、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和安粮期货东北分公司共同完成了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参与的“保险+期货”项目落地。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农户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可以规避标的品种的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以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的形式,将风险向期货市场转移,最终形成风险管理的闭环。
该场景借助数字人民币在安全便捷、流程可控、双离线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实现了农户缴纳保险、赔付等环节的数字人民币闭环流通模式。这既是数字人民币在“保险+期货”领域的首次创新应用,也是数字人民币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9、首个数字人民币云侧智能合约应用
12月9日 农行深圳市分行与华为联合发布了租赁资金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标志着业内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首个云侧智能合约应用成功落地。
住房租赁市场上传统的资金监管工作量大、审计复杂、难于追溯。监管的落实不仅受束于收款方的主观意识,也有赖于租赁平台的运营机制。此次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租赁资金监管领域的应用,旨在进一步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智能合约由租赁双方约定数字人民币的交付规则,应规则履行监管并自动支付,让数字人民币在使用方面具有便捷性和多样性,从而也促使更多金融服务场景的实现成为可能。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此次智能合约是基于华为区块链,采用统一的端云一体架构,创新使用安全沙箱监管,可以自动安全检测、加载、解析、执行,安全完成资金冻结与解冻流程,为监管的执行以及事后的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此次的创新应用,使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开发规范,打通了智能合约平台与数字人民币核心系统的接口,实现了智能合约与币串的无感融合。
目前,数字人民币基于智能合约的可编程性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未来通过加载智能合约来实现数字人民币实现时间条件、场景条件、角色条件触发的条件支付功能,是能够非常方便和有效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10、首批加载“定位呼叫”功能的数字人民币“电子老年证”
12月28日,全国首个融合数字人民币及交子特惠券的电子老年证在成都市锦江区投入使用,实现了民政补贴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和使用,同时电子老年证还具备精准定位和双向呼叫等功能。
该证融合了具有惠民消费折扣、商家诚信管理、消费者信用积累属性的交子特惠券,锦江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可以在全区范围内开通“数字人民币”结算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交子券”合作企业和商家使用。
也就是说,该证不仅加载了“电子老年证”的基本功能,还具备数字人民币以及交子特惠券的消费功能,同时还拥有精准定位和双向呼叫的功能,用于紧急求救。
此次硬钱包形式的数字人民币“电子老年证”的发放,一方面凸显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多样性优势,方便老年人使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可拓展性特点,未来硬钱包与更多行业应用的结合将成为创新方向。
结语
从试点活动的纷繁多样到落地场景的广泛新颖,从政策文件的频繁提及到央行工作的总结强调,从绿色环保到乡村振兴,从软钱包的普适性到硬钱包的多样性,2021年数字人民币经历了全面提速发展的一年。
2022年冬奥会将是开年数字人民币的第一大考,我们期待数字人民币在冬奥会的亮相以及新的一年里更多的创新场景落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