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危中有机”,疫情下的企业转型与创新_SARS

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的发生,让整个中国都有些措手不及。很多企业的发展节奏被彻底打乱,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本就举步维艰,突遇如此困厄,该如何脱困、危中寻机呢?

灾难之下,皆为寒冬,各企业无一幸免,“自保、自救、自新”显得格外重要。丘吉尔曾经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也许这个危机就是你脱颖而出、跑赢市场的一个转机。

一场面向全国企业的“经济战役”已经打响!

疫情下的机会

受此次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网购、外卖、视频、直播、线上游戏、线上教育等线上经济的发展十分活跃。对比2003年的SARS疫情,我们可以发现,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一般是用户聚集型的线下服务行业,而得以迅速发展的一般是替代性较强的线上经济。

摩根大通:量化引发的比特币跌势可能还会继续:11月30日消息,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称,比特币最近的暴跌消除了一些投机“泡沫”,但仍有可能进一步下跌。摩根大通分析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等人在在11月27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大宗商品交易顾问及其他量化基金等动量交易员可能在本轮下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平仓了比特币期货多头合约。报告称:“动量交易员之前合约上的泡沫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清除。除非比特币迅速复苏,否则动量信号将继续恶化。”分析师们还表示,对灰度比特币信托(Grayscale Bitcoin Trust)的进出投资将是关键。如果流入信托基金的资金减少,如果动量交易者继续撤退,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受到影响。(彭博社)[2020/11/30 22:34:11]

疫情的来临,对企业来说是危还是机,完全取决于公司业务线上化的程度。线上化程度高的企业,能够迅速地恢复运转,甚至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线上化程度低的企业,业务会陷入瘫痪的境地,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时间一长,倒闭是无法避免的。

声音 | 比特币支持者Max Keiser抨击摩根大通报告 暗示其不懂数字货币:据CoinGeek消息,近日,华尔街金融分析师、比特币支持者Max Keiser在YouTube上对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报告做出了回应,暗示该金融巨头不懂数字货币。Keiser指出摩根大通的报告试图证明加密货币只有在“反乌托邦经济”中引入才有价值。他觉得这种说法颇具讽刺意味,因为摩根大通在很大程度上要为当前的反乌托邦社会负责。“摩根大通和其他银行都是流氓银行,他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欺诈,他们让中央银行代表我们纳税人,印刷大量的法定货币来拯救他们,尽管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福祉正在被破坏。”此前消息,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尽管加密货币与其它资产的相关性较低,但它会在“反乌托邦”时期起到对冲作用。[2019/2/4]

这次的疫情是一个催化剂,迫使实体企业积极地探索新的业务模式,营销方式、产品模型,从线下到线上,全面开拓新的方向。

动态 | 菲律宾联合银行加入摩根大通区块链网络:据cryptovest消息,菲律宾联合银行(UBP)已加入摩根大通的银行间信息网络(IIN),该网络由全球75家银行组成,提以供实时区块链服务,加快支付系统的速度。[2018/9/28]

如果说,2003年的SARS疫情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催生了淘宝和京东等电商企业的崛起,那么这次疫情给大家带来的更多的是对于新零售的思考,因为新零售的本质是打通线上线下,实现共享与融合。

区块链+新零售

“线上获客”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实体门店的优势也不容小觑。如果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系统将实体门店变作前置仓库,将突出其巨大的优势。

易码通是由物格码易货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交新零售平台。以易码通为例,易码通线上商城将实体门店业务线上化,用户在商城下单后,商城根据用户填写的收货地址自动匹配最近的门店进行下单,大大提高配送的效率。

另外,将来的实体门店也不再是以“销售产品”为中心,而是以“提供体验”为中心。人们去实体门店不是买东西,而是买“体验”。与传统零售相比,新零售最明显的特点是极端重视消费者的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用“体验”做杀手锏,进行品牌体验的升级。当用户前往易码通平台的相关线下门店进行消费时,获得了优质、超预期的全方位体验,将大大提升用户的好感度,能够产生更多的互动与连接。这样通过体验而产生的共情,将会成为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重要影响要素。

易码通融合线上商城、线下门店以及无人货柜等场景,构建了一个智慧高效的新零售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将线上线下的数据和信息真正连接成网,实现数据的跨界抓取、共享、聚合。在易码通平台里,不存在线上与线下的边界,每个人都可以轻松享受高效、便捷、优质的消费体验。

疫情之后,百业待兴,各行各业必将迎来“春天”。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将带来零售行业的巨大改变!新的“风口”已经到来,只有做好转型升级的准备,才能抓住机会一跃而起。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15ms0-3:7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