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币圈投资怎样提高收益?_NEXXO

投资是为了赚钱,不过有时明明是赚钱的,但实际一算却没怎么赚钱,甚至是亏钱。

也就是说你感觉赚了钱,但真实收益却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忽略了收益的组成部分——成本。

真实的收益是收入减去支出。这个支出不仅仅指买入成本,还有包括各种费用。

所以,要想真正赚到钱,你不但要考虑“开源”,也不能忘了“节流”。

一、钱是省出来的

现在流行一句话,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

Compound创始人:币圈人士对央行疯狂印钞愤怒,但发现了算法稳定币:Compound创始人Robert Leshner今日在推特上表示,加密行业的每个人都对中央银行疯狂印钞感到非常愤怒,然后他们发现了算法稳定币。[2020/12/30 16:06:15]

这话没毛病,但用在个人投资上可能就犯了大忌,它会指导你少赚很多钱。

我们以投资基金为例。

投资基金是需要各种费用的,管理费、交易费、托管费以及账户维护费等等,多达十项。

动态 | 币圈用户信息大规模泄露,网络/电话事件频发:据降维安全实验室了解,有大量用户反馈称接到火币、OKEx及币安等交易所“客服”、“大客户经理”的电话。不法分子以各种渠道非法获取交易所注册用户的手机号,以电销的形式招揽交易所用户加入微信群或QQ群,用户加入群后,会有专门的“营销部”负责指导客户炒币,“技术部”负责给客户传播木马病。此外,火币两日前曾发布相关公告提醒用户防范网络/电话,但仍有用户陆续遭到骚扰,降维安全实验室在此提示广大用户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2019/8/8]

这些费用加起来有多少呢?

研究者:真正的研究区块链的专家看不上币圈,虚拟币泡沫会在近两年破灭: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去年以来,区块链成了金融圈与非金融圈都最热门的一个词。以此为噱头搞各种投机倒把的有之,埋头苦干不搞ICO的亦有之。比特币在疯狂之后退潮,近期随着机构入场又有升温的趋势。记者调查了区块链技术在央行研究机构、互联网巨头、区块链新贵、金融机构、学术机构等五大门派中的研究及应用,研究者认为“真正研究区块链的专家们看不上币圈,认为随着区块链的一些实际应用落地,虚拟币的炒作泡沫会在近两年破灭”。[2018/5/11]

假设你投资的某个基金,平均年回报是10%,但由于你支付了各种五花八门的费用,最终你真正拿到的收益是7%。

也就是有3%的回报不见了。

假设我们一开始投资了100块钱,按照10%的每年回报,十年之后你的100块钱会变成259块钱,二十年之后你的100块钱会变成673块钱,分别翻了接近3倍和7倍。

但是经过各种机构的“雁过拔毛”,按照7%计算,你的100块钱会变成多少呢?十年之后是197块,二十年之后是387块。

这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按照投资十年计算,你的利润被别人拿走了40%;如果按照二十年计算,你的利润被别人拿走了50%,高达一半之多。

所以,如果你能减少这部分的支出,那么你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钱是省出来的”。

二、可怕的复利

为什么每年一点点的成本,却能吞噬掉那么多利润呢?因为复利。

我们以巴菲特为例,假设巴老成立了一个对冲基金,那么他会吃掉多少利润呢?

对冲基金的典型费用结构是“2+20”,就是每年管理费2%,赚了钱,你拿80%,他拿20%。

看起来是不是很合理,毕竟你还是拿了大头,但是算一算就会把你吓一跳。

假设从1956年开始算起,你投资1万元给巴菲特,他不收取额外费用的话,这笔钱最终会变成6亿。

而如果他收取“2+20”的费用,你最终能得到的钱就变成了2000多万。

换句话说,因为这个费用,巴菲特最终拿走了你96%的投资回报。你没有看错,不是20%,不是50%,而是96%。

所以,在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费用,尽量降低这些费用,因为看似一点点的节省却左右了你的实际收益。

三、节流不仅仅是节流

收费越少的基金,总体越容易成功。

当然,这仅仅是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并没有必然性。

四、小心坑

如果你习惯性忽略成本,其实也不完全怪你。因为一份长达74页的基金说明,在第69页才说明费用。

在币圈,因为高额的回报,让我们更容易忘记各种费用。比如说,那些宣称年回报有多少多少的,它们究竟有没有费用,这个费用又是多少,这些我没有研究过,但你需要小心它可能存在的坑。交流请加笔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4:8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