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广泛使用的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账户松耦合数字钱包」模式,可以满足用户面对面时离线交易需求。
推荐阅读:《链闻精选好文|深入解读DCEP与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架构与影响》
原文标题:《李礼辉:DCEP试点逐步扩大前的几点考虑》受访者:李礼辉,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来源:中国日报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消息,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针对当前数字货币试点进展情况,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以及其他相关热点问题,《中国日报》近期邀请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进行了专访。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我国需要完善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路径: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2月5日,2020世界区块链大会于武汉举办,会上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演讲表示,在社会生活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我国形成了3个机制,分别为:1.基于对等网络的直线链接机制,平面的世界可以被折叠,文本往来升级为云端交互;2.基于可信数据的数字信任机制,依托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建立数字信任机制;3.基于技术能力的市场竞争机制,过去企业一般通过规模化经营提升获客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现在,成功的技术创新也可以创造竞争优势。
此外,李礼辉还表示,我国需要完善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路径,完善底层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设计,并且需要抓紧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和实施方案。[2020/12/5 14:05:02]
李礼辉,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
李礼辉:法定数字货币可精准调节货币供应: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认为,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有四方面的优势: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替代现钞、节省现金流通的成本的好处,可能是第六版的人民币;其次,能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属性,推进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人利用这种支付系统;第三,可以保证金融交易的可靠性;第四,可以精准调节货币供应,加强货币市场流通的供应。同时,发行数字货币也有三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和盈利能力;第二个问题它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第三个问题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因为数字货币迅速扩大,大量存款会到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有调控的权利,但是也要承担更加直接的责任。(21世纪经济报道)[2020/10/20]
记者:目前数字货币试点开展的情况如何?是否具备进一步扩大试点的条件?
声音 | 李礼辉:区块链有可能再造商业模式:12月22日,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发表演讲时表示,我们熟悉的商业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主体各自独立、平面交互式的,我们熟悉的信息技术架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中心化、局域封闭式的。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具备的分布式、端对端、开源式、多中心的特征,有可能在一定范围重构技术架构,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再造商业模式。(中国产经新闻)[2019/12/23]
李礼辉: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小规模的应用场景已经得到了验证,有了公开的案例。但试点范围仍然相对较小,涉及人数较少,真正扩大试点范围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未来,数字货币试点可以考虑逐步推广,前提是保证底层技术和系统平台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应用场景的设计能够满足大众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声音 | 李礼辉:可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打造财富管理交易平台:“2019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10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出席并发表演讲。李礼辉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地创新、迭代,它们有可能营造全新的财富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基于智能化的配对、基于区块链的交互链接的架构,可以打造一个众多金融机构、众多产品、众多客户的财富管理交易的平台,实现点对点、端对端的链接和交易组合。[2019/10/27]
从进展程度来看,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进一步扩大数字货币的试点范围是有可能的,但能否较快推广至全国还需要观察。
如果数字货币试点进一步推开,首先需要满足规模化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即满足「超大市场级别业务」和「高并发」的需求。「超大市场」指一旦试点扩大,将会涵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主要区域,范围广,消费人口密集。「高并发」指在技术层面可以保证数字货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相当多的用户请求。如果试点扩展到港澳地区,还要考虑相应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数字货币跨境使用的,要有综合化的技术平台进行对接。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试点过程中应当形成相应的数字货币研发、应用、市场推广等标准,且在成熟的时候接受第三方的审核与认证。在实验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在现有的试点安排过程中加以解决,这样在扩大试点之后才能有更加稳固的基础。
从制度层面来看,在正式发行数字法币之前,监管部门还应当出台相关的法规以完善对整个系统的规定和监管措施,这将需要一个更长的准备周期。
记者: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有何竞争优势?
李礼辉:对比现在广泛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数字人民币最大的区别是其采用了「账户松耦合数字钱包」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不需绑定银行账户,可以满足用户面对面时的离线交易,即交易双方在脱网的情况下可将终端设备相互贴近,利用近场通讯功能实现价值的交换,这也是数字货币相较于第三方支付的一项重要突破。另外在大额支付方面,数字货币可能也会有一定的突破。
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替代第三方支付,主要取决于它的便捷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运维及使用成本的高低。如果经过试点,数字货币的应用可以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能否替代第三方支付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这期间也可借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解决科技研发、系统维护、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效率问题。
从当前的设计角度来看,未来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银行卡可能是一种更为确定的趋势。预计央行数字货币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和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行,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而不会很快产生替代效应。
记者: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如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李礼辉: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要走出国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金融制度方面的沟通和衔接。经过多年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20年第一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中,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达到2%以上,是2016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揽子货币后的最高水平。但与美元、欧元相比,人民币距离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还有一定的差距。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是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主要依托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在经常项目账户中,贸易和服务项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基本上已不存在限制。在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主要是发达经济体近期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带来的外溢效应,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在开放资本项目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金融安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也会受到来自外部的阻力。
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需要和国外的平台进行对接,还会涉及货币互换制度的相关安排,因此需要更为复杂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也会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产生相应的影响。
而数字货币的设计目标在现阶段是替代纸币和流通中的现金,即M0,主要应用于日常消费、零售支付的场景,尚不会成为金融交易和跨境投资中使用的工具。
来源链接:cn.chinadaily.com.cn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