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TC:少数派观点:寡头控制的 DeFi 治理代币不过是再中心化 ReFi,或导致更严重的中心化_nhbtc币发行总量

DeFi协议的纠错能力被普遍高估,治理代币或许将打开再中心化之门,导致更严重的中心化。

撰文:MohamedFouda,加密货币投资机构VoltCapital合伙人,TokenDaily研究团队成员

DeFi爆炸式增长的核心在于DeFi的治理代币。

COMP、LEND等都是治理代币。向DeFi流动性提供者分发这些代币的过程被称为收益耕种,而近期提供收益耕种的各种协议吸引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其中最典型的范例是YFI价值的现象级飙升。

YFI是DeFi协议yearn.finance于7月17日发布的治理代币,其项目方宣称该代币「不具备价值」,但该治理代币72小时价格就飙升至1000美元以上,发布不到两周涨到4400美元以上。

CoolBitX创始人:只有少数成员国发布并实施了FATF加密资产相关规定:6月8日消息,加密钱包制造商CoolBitX创始人Michael Ou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少数几家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遵守了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规定。只有大约20个成员国发布并实施了转移规则。不过,他也预计这一数字将在年底前呈指数级增长。其他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很快发生。XReg咨询公司Sian Jones认为,所有成员国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实施FATF转移规则的指导方针。此前福布斯报道称,FATF全体会议将于6月24日召开,将对各成员国在实施转移规则解决方案方面的进展进行审查。注:Travel Rule转移规则要求收集、披露和转让信息,如姓名、地址和帐号,以确定金融交易的发起者和受益人的身份,并提供审计跟踪。(Cointelegraph)[2020/6/8]

YFI代币自发布以来的价格走势图

动态 | 只有少数货运公司应用了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 高人才成本等因素成其阻力:据人民日报6月10日消息,德国联邦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协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9%的货运公司将数字化视为物流领域的最大挑战。虽然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否认数字化带来的好处,但只有少数应用了人工智能、区块链或3D打印技术。阻力主要来自高人才成本、技术工人储备不足和激烈的国际竞争。[2019/6/10]

投票的巨大力量

有人可能轻易给治理代币的价值上升打上「投机炒币」和「流动性挖矿刺激结果」的标签。不过在这表面之下发生了一些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例如,重量级风投基金a16z持有大量MakerDAO和Compound治理代币,他们不太可能通过抛售代币来赚快钱。

声音 | 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少数中小私募基金管理人哄抬项目估值 放大了区块链等行业的发展泡沫: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席合伙人、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施安平表示,在实践中,少数中小私募基金管理人哄抬项目估值,不做尽职调查、不看项目优劣就急于募资争抢明星公司,实际上只为赚得管理费收入。更有甚者,鼓吹‘全民PE’,放大了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行业的发展泡沫。[2018/12/20]

DeFi治理代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影响开放协议的走向,否则协议几乎不可能受控制。这些代币授权持币者投票更改底层协议的参数。如果拥有足够的表决权,治理代币持币者基本上可以更改智能合约或推出较新版本的协议。分配给这些治理代币持有者的权力非常类似分配给股东的权力。

吴忌寒:Cobra是少数很狂热的人,我不幸或者荣幸地成为其反对对象之一:吴忌寒在接受王峰十问时表示:“Cobra是Bitcoin.org域名的联合控制人,他(或她)个人与Bitcoin Core的分歧很大,今年还曾经采取单边行动,把Bitcoin.org推荐的客户端从Bitcoin Core改成了一个不知名的Bitcoin Knot。Cobra算是少数很狂热的人了,同时反对几乎所有重要的比特币企业,我不幸或者荣幸地成为其反对对象之一。”[2018/6/16]

与传统的股票/股份相比,治理代币有几个优势。在传统的初创公司/企业中,股票允许所有者投票选出对自己有利的CEO或其他C级高管,而治理代币消除了通过代理投票的必要。

具体来说,基金和大型投资者在有足够的票数时,可以公开和迅速地提出改变,将变革方案付诸表决,通过对他们有利的规模化扩容方案,并强行推行其意愿。换句话说,利用治理代币的系统实际上创建的是传统/中心化金融版本,而只是伪装成DeFi。我们VoltCapital内部称之为ReFi,或再中心化金融。

由于DeFi协议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我们预期暂时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出现。但是,这些协议一旦增长至大通银行Chase、美国银行BoA或富国银行WellsFargo一样大的规模时,其激励机制就会改变。

对治理代币的支持和反对意见

治理代币是否会成为股票2.0?支持和反对意见都有哪些?我们看看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治理代币分配比股权分配更公平这些去中心化的协议无法被监管如果存在大量争议,协议可能进行分叉上述论点很大程度上高估了协议的纠错能力。我们逐一推敲一下:

代币分发

DeFi?协议创始人和开发者试图广泛分发代币,向流通性提供者分配代币是试图达到这一目的方法,但实际情况常常达不到预期。以收益耕种现象为例,基金和富裕的投资者利用递归流动性拨备,将其从治理代币中获取的收益/份额实现最大化。最终导致这些代币集中在少数投资机构/耕种老农手中。

此外这些DeFi项目的投资者目前控制着不成比例的大量选票。例如,Compound超过13%的投票权由前10位地址控制。当然这种所有权结构要比今天的摩根大通银行或美国银行更好,但能好多少呢?下图显示其实差异很小:

传统金融机构的股权分布,来源:CNNMoney

抗监管性

加密货币领域一个普遍的误解是DeFi可以在不受监管的范围内规模化运行。如果你创建一份智能合约,焚毁控制键,保障没有任何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编辑或更改合约,可能会实现这一构想。但是,治理代币的存在使这一任务变得不可能。迄今为止某些项目取得了小范围的成功,但在大规模运营基础上,拥有治理代币可能会导致产品使用具有相应的责任,从而导致监管增加。

主要的治理代币持币者最终可能会因非法使用其财务控制的协议而被司法追责,例如。如果这些代币的多数所有者被司法追责,则小份额的持币者不可避免地将追随对协议的更改,将「DeFi」协议的使用范围限制为「原本不想要的」用户之中。

分叉

人们普遍认为,如果用户认为协议变味了,可以很容易对其分叉。但在实践中分叉非常困难。协议非常依赖发展势头,而远离现有治理结构进行分叉,意味着违背其领导层的意愿协议扭转发展势头。一定程度的品牌粘性会削减分叉的影响,以太经典EthereumClassic或比特币现金BitcoinCash就是典型的例子。绝大多数用户通常认为分叉出来的协议不那么值得信赖。

还有另两个因素使分叉几乎变得不可能。

首先,当前成功的DeFi协议通过投资和支持其他DeFi协议,对其进行集成和作为其社区来建立护城河。这创建了一个可编组的堡垒,无法轻易地将其复制到分叉协议中。

其次,流行的DeFi协议的主要投资者和支持者基本上是同一批投资机构。将其与前面所述的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进行比较,会很快发现游戏规则并没有太大不同。

治理代币可以打开再中心化之门,而许多人原本以为这道大门已经关闭。讽刺的是,旨在分散控制权的计划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中心化。

感谢MagdalenaGronowska、DavidVorick和LeighCuen对本文提供大有帮助的反馈意见。

来源链接:www.tokendaily.co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0ms0-3:60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