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区块链创业故事:纪念1096天前的孤注一掷_NEP

时光匆匆,库币成立已经三年了。三年内,库币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在加密世界奔跑,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之一,为超过600万投资者搭建了进入加密世界的桥梁。

时间回到2017年9月,刚刚成立的库币仅有7名员工,不到10个币种。面对众多历史更悠久、团队更庞大、用户基础更坚实的竞争对手,库币能突出重围吗?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的是,没有1096天前的孤注一掷,就没有今天的库币。

我们将带你回到3年前,与你重走库币的发展之路。

1

库币成立之前

2017年7月,一间咖啡厅的角落里,有几个年轻人正在疯狂地敲着代码,这就是库币交易系统第一行代码诞生的地方。因为还没有正式的办公场所,他们选择在咖啡厅里创业。

他们创业的初心说来倒也简单,作为2000年之前就进入互联网的老网民,他们希望把互联网行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区块链这个新兴行业。

早在2011年,库币的联创们就了解到比特币后,他们对这个全新的技术着迷并通过挖矿获得了一些比特币。直到2013年,比特币交易开始流行,他们也开始进行比特币交易,那个时候他们就发现一些大型交易所的系统并不稳定。所以萌发了做交易所的想法。“当时我们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写了一套交易系统的代码,现在在GitHub上还能找到我们的API文档,但当时创业准备和决心不足,而且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也非常不成熟,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了。”库币创始人们回忆道。

2017年当他们重新关注到加密行业时,他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虽然4年过去了,但整个加密货币交易市场的系统和服务跟互联网行业比起来差距太大,交易所卡顿、宕机是常态,交易系统的不稳定使得用户体验很差。

“作为资深的互联网从业者,我认为对于一个产品来说,稳定的系统跟完善的服务缺一不可。加密货币行业是类金融属性,因此对系统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对技术和服务的追求是这个行业急需的东西,而且我们有能力把它做得更好。”

Eric补充道。

这时整个加密市场规模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而他们自身对技术和对产品的理解也更加成熟,所以库币的联创们下定决心,要为这个行业带来改变,这就是他们创立库币的初心。

2

库币上线后3天

从咖啡厅搬到一个不到20平米的办公室,虽然这里只零零散散放着几套办公桌椅,但库币至少有了个固定的办公地点。

“当时就只有我们几个创始人再加上2名负责后勤的同事,库币就这样开始运营了,虽然人不多,但至少可以完成各项工作的推进。”

Kent说。

交易所上线的初期,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处理,通宵加班成了库币团队的常事。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办公室里的灯和空调就没有关过,回忆起这段时光,库币的联创们感慨良多。

Kent说,那个时候累了就喝咖啡,困了就躺在桌子上睡觉,醒了又接着敲代码。就连身体强壮的Jack也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那时候,几乎天天熬夜加班,很害怕自己身体撑不住。”

虽然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推进库币的各项工作,但是库币上线后的工作并不顺利。上线3天后就遇上了监管政策的剧变。是放弃库币还是咬牙撑下去?几位联创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库币的未来。

在这个会议上,他们设想了各种解决方案,然后又一项一项否决掉,终于经过48小时连续不间断地讨论后,这群年轻人决定坚持留在加密货币行业。而留在这个行业的前提是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上线全球站,从亚洲走向全球,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接下来又一段通宵加班写代码的日子,原计划要耗时几个月才能完成库币全球站的开发工作,他们硬是用10天时间完成了。就这样,库币的全球化之旅开始了。

3

库币上线3个月

接下来的剧情可以说更跌宕起伏,一方面行业在新一轮牛市中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库币的技术优势开始凸显。

库币的崛起要从NEO这条公链说起,2017年的NEO在全球很受欢迎。而NEO的生态里有很多技术类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叫做Red

pulse。

“当时有不少用户问我们什么时候上Redpulse这个项目,我们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么火的项目主流交易所却都没有上。这是一个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于是我们跟Red

pulse的项目方紧密接洽并达成合作。在2017年10月23号,我们发了官方公告,宣布28号正式上线Redpulse。”Kent说。

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的过程却十分艰辛,主流交易所为啥不上RPX?是因为RPX是NEP5的资产协议代币,接入难度非常大,在库币之前没有交易所完成过接入。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我们团队花了3个通宵去熟悉NEO的源代码,在清晰地了解NEO的设计原理之后才开始研究如何接入NEP5代币。我们其实也没底,但公告已经发了,我们就必须把问题解决掉!最终,我们在一周内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准时上线RPX,库币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成功接入NEP5代币的交易所。”

Eric说道。

RPX的上线为库币带来了大量的用户,之后库币又上线几个NEP5代币,市场反馈都挺不错,而这期间并没有一家交易所攻破NEP5代币接入的难题。

如果说NEP5资产的接入为库币带了第一波用户,那么库币稳定的系统才是打开市场的关键。极端行情下,往往才是考验一个交易所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的时刻。

2017年底,牛市下大量用户涌入加密行业,Coinbase等交易所的服务器无法承载这么大的流量冲击,纷纷关停注册。而库币经受住了考验,对于2017年底的那场牛市中库币交易系统的表现,Eric很自豪:“因为库币是全新的交易所,在设计阶段我们就考虑到流量压力和性能压力等,并且我们的系统支持快速扩容。所以当时我们没有关闭注册,而是积极拥抱用户的涌入。”

由于那时主流的全球化交易所中接受用户注册的只剩下库币,因此库币的注册用户快速突破了100万,最高单日注册用户约20万,

24小时交易量突破4亿美金,日IP独立访问量约150万,位居全球第二。而当时整个库币团队还不到30个人。每次说起这件事,Eric的脸上都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我们用2个月时间打造的库币,竟然比运行了多年的交易所的系统更加稳定!”

凭借着领先的技术、稳定的系统,库币的用户稳步增长,Johnny回忆说:“那段时间最开心的就是开周会,在周会上我们会制定下周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在第二天就会被提前完成。”

Top回忆起库币用户暴增的这段时期也非常开心:“办公室里放了一个大屏幕,每增长一个用户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光点。当光点在冰岛亮起,我特别开心!因为我知道,库币用户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日子不远了。”

硅谷投资大亨Tim Draper:区块链将像互联网一样重塑世界:硅谷著名投资人、德丰杰(DFJ)创始人Tim Draper正在大力布局区块链技术。近期,他把触角伸向了中国区块链的人才培养。Tim Draper创办的知名大学Draper University正在通过中国的一家叫做dCamp的训练营,在北京中关村设立基地培养区块链人才,目标是打造中国的区块链的“黄埔军校”。Tim Draper表示:“我们身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区块链的到来将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当年互联网对于世界的重塑一样。”不过,Draper强调,区块链的潜力还没有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但全球各地的开发者都在争分夺秒地用行动塑造区块链的未来。[2018/3/4]

面对用户和业务量的增长,库币创始团队也察觉到了一些问题:“虽然我很看好行业的未来,但这种疯狂的牛市也会让我隐隐担忧。”Jack说

Kent也补充道:“用户增长当然是高兴和兴奋,但是也很焦虑。当时的团队人员严重不足,我不仅要负责运维,还会去处理很多客服问题,在Reddit、推特以及电报群,早期很多用户的问题都是我去回答的。”

Johnny也表示:“那段时间加班太严重了,我们有一个程序员连续加班100个小时。而且当时有被市场推着走的感觉,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思考库币的未来。”

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库币,的确需要一个时机停下来好好思考下一步的方向?而这个时机来的很快。加密货币市场在疯狂之后回归了理性,行业也放缓了发展的脚步,此时摆在库币创始团队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加大市场投入;另一个是完善基础建设,强化库币的团队,开发更前沿、更符合金融市场的逻辑和需求的全新系统,做更长远的准备。

库币最终选择了后者。

4

成立3年的库币

三年来,库币一直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线了库币2.0版本、合约系统,推出了Pool-X、公链等创新产品和技术。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还构建了一支充满竞争力的团队。在谈到库币团队时,Johnny补充道:“我们从最初不到10人,发展到30人、200人,再到现在超过300人的团队。三年来团队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年轻,并且我们现在的治理体系越来越完善,非常适配这个行业,现在我们拥有了一支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团队!”

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突出进展,库币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正如Johnny所说:“这三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技术和产品上拥有很大的优势,也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我们在全球20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600万的用户,我们的推特有接近40万的粉丝,电报有接近10万的粉丝,但是在市场拓展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5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站在三年这个时间节点上,除了拥有领先的产品、技术以及有竞争力的团队外,库币甄选项目和优质资产的品味和能力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2018年库币还获得了传统投资界IDG、经纬2000万美元的投资,得到了资本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库币的品牌、口碑和运营信誉已经得到业界的肯定。现在的库币,已经具备能力去竞争更大的市场。

KuChain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品牌经纪人的开启,库币将携手全球加密资产爱好者共同迈向一个更好的时代,书写新的篇章。

推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大规模应用,库币依然在路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区块博客

[0:31ms0-4:380ms